拼音mó yá shǔn xuè
注音ㄇㄛˊ 一ㄚˊ ㄕㄨㄣˇ ㄒㄩㄝˋ
解释磨利牙齿,吮吸鲜血。多形容像野兽一样嗜杀。
出处唐·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例子曾朴《孽海花》第23回:“蹲着一对巨大的狮子,张了磨牙吮血的大口。”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凶残。
感情磨牙吮血是贬义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磨的拼音:mó(ㄇㄛˊ)
⒈ 摩擦:磨刀。磨墨。磨练。磨砺(摩擦使锐利,喻经受磨练)。磨合。研磨。磨漆画。
⒉ 阻碍,困难:磨难(nàn )。好事多磨。
⒊ 消耗,消灭:磨损。磨耗。磨灭。
⒋ 拖延,耗时间:磨缠。磨功夫。
磨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粉碎粮食的工具:石磨。电磨。磨盘。磨坊(亦作“磨房”)。推磨。
⒉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磨面。磨米。磨豆腐。
⒊ 掉转:这个胡同太窄,磨不过车来。
磨字UNICODE编码U+78E8,10进制: 30952,UTF-32: 000078E8,UTF-8: E7 A3 A8。
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䃺
abrade、grind、milling
形声:从石、麻声
grind; polish; rub; wear out; a millstone
详细解释◎ 磨的拼音: mó
〈词性:动〉
(1)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2) 同本义 [grind]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论语·阳货》
(3) 又如:切磋琢磨(加工骨称“切”,加工象牙称“磋”,加工玉称“琢”,加工石称“磨”);磨渲(磨治);磨拭(琢磨);磨琢(犹琢磨);磨斫(雕琢;雕饰)
(4) 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polish;sharpen]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5) 又如:磨镜石(传说 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磨刀雨(即磨刀水);磨刀水(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磨刀霍霍(磨刀声);磨袭砥砺(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
(6) 磨擦 [rub;wear] 。如:磨拳擦掌(形容斗志昂扬,跃跃欲试的样子);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磨沙(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7) 磨炼 [temper;steel]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韩愈《石鼓歌》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8) 又如:磨涅(磨砺熏染,经得起考验);磨厉(磨练);磨揉(磨练);磨盾(犹磨练)
(9) 研讨;观摩 [study;view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s work]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10) 又如:磨切(切磋;探讨);磨究(研讨究竟);磨砻(切磋;磨练);磨砻浸灌(切磋浸染);磨砻镌切(磨砺切磋)
(11) 折磨 [pester;trouble;cause physical or mental suffering]。如:磨问(仔细审讯盘问);磨折(折磨;磨难;挫折);磨害(折磨伤害);磨障(折磨阻碍)
(12) 拖延 [delay;dillydally]。如:磨驼(磨蹭);磨菇(亦作“磨古”。拖延;纠缠)
(13) 纠缠 [nag]。如:磨它子(故意纠缠磨时间);磨劲(纠缠的劲头);磨搅讹绷(纠缠捣乱,欺骗讹诈)
(14) 通“摩” [stroke]。如:磨捋(抚摩);磨娑(抚摩);磨弄(抚摩;把玩)
(15) 磨灭;泯灭 [obliterate;die out]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唐· 韩愈《送穷文》
(16) 转;移 [turn;move]。如:磨转(耐心劝说使转变)
(17) 挥;摇 [wave]。如:磨动(摇动);磨旗(舞动旗帜,用以传递信息);磨旗擂鼓(摇旗击鼓)
◎ 磨的拼音: mó
〈词性:名〉
(1) 磨刀石 [whetstone]。如: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2) 磨难;灾难 [trial;calamity]。如:磨障(磨难障碍);磨隔(磨难)
(3) 另见 mò
磨擦、磨蹭、磨杵成针、磨穿铁砚、磨光、磨耗、磨合、磨机、磨快、磨砺、磨练、磨灭、磨难、磨破口舌、磨石、磨蚀、磨损、磨牙、磨洋工、磨折、磨嘴、磨嘴皮子
◎ 磨的拼音: mò
〈词性:名〉
(1) 磨子 [mill;millstone;quern]
以磨碎物亦曰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作牛便推磨。——王安石《拟寒山拾得》
(2) 又如:磨石(研碎粮食的石制工具);磨心(石磨中心);磨牛(转磨之牛。比喻愚鲁);磨室(即磨坊);电磨;水磨
◎ 磨的拼音: mò
〈词性:动〉
(1) 用磨碎物 [grind;mill]。如:磨研(用石磨研碎);磨博士(以磨粉为业的人)
(2) 转移;掉转 [turn round]。如:磨子兵(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磨兑(兑换);磨趄子(方言。打转)
(3) 晃动;摇动 [sway]。如:磨动(挥动;摇动)
(4) 碾轧土地 [roll]
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陈残云《香飘四季》
(5) 〈词性:方〉∶拉,指拉下脸子 [pull]。如:实在脸上磨不开
(6) 另见 mó
磨不开、磨叨、磨得开、磨豆腐、磨烦、磨坊、磨盘、磨子
牙的拼音:yá(一ㄚˊ)
⒈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⒉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牙子。
⒊ 特指象牙:牙雕。
⒋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⒌ 姓。
牙字UNICODE编码U+7259,10进制: 29273,UTF-32: 00007259,UTF-8: E7 89 99。
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伢齖芽衙
tooth、tooth-like thing
象形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详细解释◎ 牙的拼音: yá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tooth]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tooth-like thing]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ivory]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broker]。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headquarters]。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bud;sprout;shoot]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child]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 牙的拼音: yá
〈词性:形〉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smart]。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deputy;assistant]。如:牙将
牙碜、牙城、牙齿、牙床、牙雕、牙粉、牙缝,牙缝儿、牙膏、牙垢、牙关、牙机巧制、牙行、牙花、牙慧、牙祭、牙具、牙口、牙侩、牙列、牙瘤、牙轮、牙牌、牙婆、牙签、牙色、牙石、牙刷、牙痛、牙牙、牙炎、牙医、牙龈、牙质、牙周炎、牙子
吮的拼音:shǔn(ㄕㄨㄣˇ)
⒈ 聚拢嘴唇吸:吮吸。吮乳。吮痈舐痔(喻不择手段谄媚讨好有权势的人)。
吮字UNICODE编码U+542E,10进制: 21550,UTF-32: 0000542E,UTF-8: E5 90 AE。
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吮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suck
形声:从口、允声
suck with mouth, sip, lick
详细解释◎ 吮的拼音: shǔ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允声。本义:用口含吸,缓饮)
(2) 同本义 [suck]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韩非子·备内》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3) 又如:吮痈(用嘴吸痈疽的脓血以祛毒);吮疮(以口嘬吸疮疽之毒);吮卒(为士兵嘬吸疮口的脓血);吮嘬(用嘴吸)
(4) 舐 [lick]。如:吮墨(口含笔毫,形容沉思写作的样子;用笔蘸墨。指为文作画);吮笔,吮毫(含毫。借指构思为文或绘画)
吮吸
血的拼音:xuè(ㄒㄩㄝˋ)
⒈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⒉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⒊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血的拼音:xiě(ㄒ一ㄝˇ)
⒈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血字UNICODE编码U+8840,10进制: 34880,UTF-32: 00008840,UTF-8: E8 A1 80。
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lood、hemo、lifeblood
指事:从皿,“丿”像血形,表示器皿中盛血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详细解释◎ 血的拼音: xiě
〈词性:名〉
(1) [口]∶“血”( xuè )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blood]。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血豆腐、血糊糊、血淋淋、血晕
◎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blood]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menses]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grieved tears]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blood vessel]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动〉
(1) 用鲜血涂沾 [paint with blood]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kill]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dye]
◎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形〉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be related by blood]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sincere]。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red]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xiě
血癌、血案、血本、血崩、血沉、血仇、血蛋白、血滴虫、血点、血窦、血管、血海、血海深仇、血汗、血红、血红蛋白、血花、血环、血迹、血祭、血浆、血竭、血口、血口喷人、血库、血亏、血泪、血淋淋、血流、血流漂杵、血流如注、血瘤、血路、血脉、血尿、血泊、血气、血气方刚、血亲、血清、血球、血肉、血肉横飞、血肉相连、血色、血史、血书、血栓、血水、血田、血统、血污、血吸虫、血洗、血细胞、血象、血小板、血腥、血型、血性、血胸、血压、血压计、血液、血液病、血衣,血衫、血印、血友病、血雨、血郁、血缘、血缘关系、血晕、血晕、血债、血战、血账、血证、血肿、血渍、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