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木梗之患的意思

gěngzhīhuàn

木梗之患



拼音mù gěng zhī huàn

注音ㄇㄨˋ ㄍㄥˇ ㄓ ㄏㄨㄢˋ

解释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用法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木梗之患是中性词。

英语the fate of puppet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ㄇㄨ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SSSS  仓颉  D  郑码  FA  四角  4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2606  区位  3630  统一码  6728  笔顺  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木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⒉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⒊ 棺材:棺木。

⒋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⒌ 呆笨:木鸡。

⒍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木。

⒎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⒏ 姓。

统一码

木字UNICODE编码U+6728,10进制: 26408,UTF-32: 00006728,UTF-8: E6 9C A8。

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numb、timber、tree、wood、woode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ree; wood, lumber; wood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木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tree]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4) 木料,木材 [timber;wood]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5)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6) 五行之一 [wood]。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7) 树叶 [leaf]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9) 棺材 [coffin]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行将就木

(11) 某些木制的器物 [wooden ware]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词性变化

木的拼音:   

〈词性:形〉

(1) 呆笨 [wooden]。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2) 麻木;失去知觉 [numb]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3)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 朴拙 [simple]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jiàng  ,质直刚强)

常用词组

木版、木本、木本水源、木本植物、木材、木材厂、木槽、木柴、木尺、木槌、木呆呆、木垫、木雕、木钉、木墩、木耳、木筏、木工、木棍、木活、木屐、木家什、木匠、木刻、木块、木框、木兰、木莲、木料、木瘤、木笼、木马、木棉、木杪、木模、木乃伊、木偶、木偶戏、木排、木器、木然、木塞、木梳、木薯、木炭、木条、木头、木碗、木屋、木楔、木鞋、木已成舟、木鱼、木直中绳、木质、木制品、木柱、木桩、木作

  拼音  gěng   注音  ㄍㄥˇ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SGJQ  五笔98  SGJR  仓颉  DMLK  郑码  FAKO  四角  41946  结构  左右电码  2739  区位  2503  统一码  6897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フ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梗的拼音:gěng(ㄍㄥˇ)  

⒈ 植物的枝或茎:菜梗子。

⒉ 直,挺立:梗着脖子。

⒊ 正直,直爽:梗直。

⒋ 阻塞,妨碍:梗塞(  )。梗阻。心肌梗死。

⒌ 大略:梗概。

⒍ 有刺的草木:梗榆(刺榆)。

统一码

梗字UNICODE编码U+6897,10进制: 26775,UTF-32: 00006897,UTF-8: E6 A2 97。

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梗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eduncle

造字法

形声:从木、更声

English

stem of flower, branch of pl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梗的拼音: gě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更声。本义:一种树)

(2)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古名 [David hemiptelea]

梗,山枌榆。荚可为芜荑也。——《说文》。按,叶小于常榆,刺如柘刺,其木坚韧,中犊车材,即诗之山有枢。

(3) 有刺的草木 [spiny plant]

凡草木刺人,自关而东,或谓之梗。——《西京赋》

梗木为之靡拉。——《方言三》

(4) 又如:梗林(多刺的林丛);梗莽(荆棘草莽);梗刺(草木茎上有刺针)

(5) 草本植物的枝茎 [stalk]

桃梗土偶。——《战国策·秦策》

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战国策·齐策》

(6) 又如:菠菜梗;梗子(植物的枝或茎);荷梗;芹菜梗

词性变化

梗的拼音: gěng  

〈词性:动〉

(1) 阻塞;阻碍 [obstruct;hinder]

元恶未黜,天邑犹梗。——《梁书·高帝纪》

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晋书·王承传》

(2) 又如:梗涩(阻塞难通);梗化(阻塞教化;妨碍管教);梗滞(阻塞);梗拒(阻拦拒绝);梗沮(阻扰;干扰);梗碍(阻塞)

(3) 假借为“抗”。抵御;抗拒 [resist]

(4) 又如:梗命(抗命);梗寇(作梗御寇);梗骜(亦指桀骜不驯的人)

(5) 挺直 [stiffen;straighten]。如:梗着脖子

凤姐听了,把头一梗。——《红楼梦》

(6) 通“鲠”。食留咽中 [choke with food]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诗·大雅·桑柔》

梗的拼音: gěng  

〈词性:形〉

(1) 耿直,刚正 [upright]

子文都,性梗直,仕 周,为右侍上士。——《北史·汝阴王天赐传》附 修义

(2) 又如:梗梗(正直坚定的样子);梗令之人(梗直的人);梗野(率直粗鲁)

(3) 强硬;凶猛 [strong;violent]

梗,猛也。——《方言二》

锄其强梗。——《淮南子·原道》

(4) 又如:梗化(强硬);梗悍(强横);梗强(强横凶暴)

(5) 大略 [broad]

略举其梗概。——左思《吴都赋》。注:“粗言也。”

概,略也。——《方言十三》

(6) 又如:梗概;梗迹(隐约细微的行迹)

常用词组

梗概、梗塞、梗死、梗直、梗滞、梗阻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huàn   注音  ㄏㄨㄢ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KKHN  仓颉  LLP  郑码  JJIW  四角  50336  结构  上下电码  1891  区位  2728  统一码  60A3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丨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患的拼音:huàn(ㄏㄨㄢˋ)  

⒈ 忧虑:患得患失。忧患。

⒉ 灾祸:患难。祸患。隐患。防患未然。

⒊ 害病:患病。患者。

统一码

患字UNICODE编码U+60A3,10进制: 24739,UTF-32: 000060A3,UTF-8: E6 82 A3。

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uffer from、disaster、peril、trouble、worry、anxiety

造字法

形声:从心、串声

English

suffer, worry about; suffer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患的拼音: hu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毌 guàn  )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2) 同本义 [worry about]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患累(忧患);患御(害怕服兵役);患忧(忧患);患失(生怕失去)

(4) 憎恶;讨厌;厌烦 [detest]

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戊不好学患 申公。——《汉书·申公传》

(5) 又如:患苦(厌恶);患毒(痛恨);患恶(厌恶);患忌(嫌忌)

(6) 苦于 [suffer from]

患,苦也。——《广雅》

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清史稿》

(7) 害病 [suffer from]。如:患肝炎;患麻疹;患重伤风

词性变化

患的拼音: huàn  

〈词性:名〉

(1) 祸患,祸害 [calamity;trouble;peril]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论伦无患。——《礼记·乐记》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 又如:水患;河患。如:患咎(灾祸);患害(祸害);患祸(祸患)

(3) 疾病;毛病 [disease]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患子(病人);患处;防患于未然;后患无穷;有备无患;消除后患

常用词组

患病、患病率、患处、患得患失、患苦、患难、患难与共、患难之交、患者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