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木雁之间的意思

yànzhījiān

木雁之间



拼音mù yàn zhī jiān

注音ㄇㄨˋ 一ㄢˋ ㄓ ㄐ一ㄢ

解释指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比喻才能或水平中等。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例子《南史·檀道济传论》:“道济始因录用,故得忘瑕,晚因大名,以至颠覆。韶、祗克传胤嗣,其木雁之间乎。”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木雁之间是中性词。

繁体木雁之閒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ㄇㄨ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SSSS  仓颉  D  郑码  FA  四角  40900  结构  单一电码  2606  区位  3630  统一码  6728  笔顺  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木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⒉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⒊ 棺材:棺木。

⒋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⒌ 呆笨:木鸡。

⒍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木。

⒎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⒏ 姓。

统一码

木字UNICODE编码U+6728,10进制: 26408,UTF-32: 00006728,UTF-8: E6 9C A8。

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numb、timber、tree、wood、woode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ree; wood, lumber; wood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木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tree]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4) 木料,木材 [timber;wood]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5)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6) 五行之一 [wood]。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7) 树叶 [leaf]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9) 棺材 [coffin]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行将就木

(11) 某些木制的器物 [wooden ware]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词性变化

木的拼音:   

〈词性:形〉

(1) 呆笨 [wooden]。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2) 麻木;失去知觉 [numb]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3)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 朴拙 [simple]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jiàng  ,质直刚强)

常用词组

木版、木本、木本水源、木本植物、木材、木材厂、木槽、木柴、木尺、木槌、木呆呆、木垫、木雕、木钉、木墩、木耳、木筏、木工、木棍、木活、木屐、木家什、木匠、木刻、木块、木框、木兰、木莲、木料、木瘤、木笼、木马、木棉、木杪、木模、木乃伊、木偶、木偶戏、木排、木器、木然、木塞、木梳、木薯、木炭、木条、木头、木碗、木屋、木楔、木鞋、木已成舟、木鱼、木直中绳、木质、木制品、木柱、木桩、木作

  拼音  yàn   注音  一ㄢˋ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DWWY  仓颉  MOOG  郑码  GGNN  四角  71215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7159  区位  4967  统一码  96C1  笔顺  一ノノ丨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雁的拼音:yàn(一ㄢˋ)  

⒈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雁行(háng   )。雁序。雁阵(雁行整齐,如同军队布阵)。雁过拔毛(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

统一码

雁字UNICODE编码U+96C1,10进制: 38593,UTF-32: 000096C1,UTF-8: E9 9B 81。

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贋鳫鴈

汉英互译

wild goose

造字法

形声:从隹,从人、厂声

English

wild goo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雁的拼音: y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隹( zhuī  ),从人,厂( hǎn  )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

(2)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wild goose]

雁,雁鸟也。——《说文》

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仪礼·士昏礼》

下大夫相见以雁。——《仪礼·士相见礼》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唐· 杜甫《遣兴五首》

(3) 又如:雁塔题名(借指考中进士);雁杳鱼沉(雁字鱼书。杳无音信);雁天(雁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雁户(指漂泊异乡居处无定的民户。雁因时迁徙,故以雁为喻);雁奴(在雁群中专司警戒的雁);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云。也指官吏的排班);雁臣(指外帮的臣子朝觐有时,如雁的往返有定候)

(4) 代书信 [letter]。如:雁帛(指书信);雁逝鱼沈(音讯断绝)

词性变化

雁的拼音: yàn  

〈词性:形〉

通“赝”。伪造的,假的 [false]

鲁以其雁往。——《韩非子·说林下》。曾廷枚云:“真赝,本作真雁,后人加贝。”

浸渍数日,漆絮败溃,雁迹尽露。——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常用词组

雁荡山、雁过拔毛、雁行、雁来红、雁门关、雁序、雁阵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jiān jiàn   注音  ㄐ一ㄢ ㄐ一ㄢˋ   繁体    
部首  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UJD  仓颉  LSA  郑码  TLK  四角  37601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7035  区位  2868  统一码  95F4  笔顺  丶丨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间(間)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间。间距。间奏。天地之间。

⒉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间。人间。

⒊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间。衣帽间。间量。

⒋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间房。

其他字义

间(間)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空隙:间隙。当间儿。亲密无间。

⒉ 隔开,不连接:间隔。间断。间接。间日。间歇。黑白相间。

⒊ 挑拨使人不和:离间。间谍。反间计。

⒋ 拔去,除去:间苗。

⒌ 偏僻的小路:间道。间行(从小路走)。

⒍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统一码

间字UNICODE编码U+95F4,10进制: 38388,UTF-32: 000095F4,UTF-8: E9 97 B4。

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間閒

汉英互译

among、between、separate、sow discord、space

造字法

会意:从门、从日

English

midpoint, space; place, local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间的拼音:

间、閒 jiān  

〈词性:名〉

(1) (间是后起字,本字作閒,本义见间 jiàn  )

(2) 中间;内 [between;among]

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閒也。——《礼记·乐记》

而独閒数百千里。——《汉书·严助传》。注:“中间也。”

攘臂于其閒。——《庄子·人间世》。司马注:“犹里也。”

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 王之涣《凉州词》

林间窥之。——唐· 柳宗元《三戒》

草木之间。——明·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满井游记》

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出于其间。——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两地之间;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半中间;两个高楼间的小弄;两个电极间的真空

(4) 一会儿,顷刻 [a moment]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庄子·大宗师》

乃留止閒曰。——《战国策·秦策》

(5) 又如:间不容息(其时间不容喘息。比喻时间短促)

(6) 近来 [recent]

帝间颜色瘦黑。——《汉书·叙传上》

(7) 姓(閒)

词性变化

间的拼音:

jiān  

〈词性:量〉

(1) 表示房屋的量詞

安得广厦千萬间。——唐· 杜甫《茅屋为秋風所破歌》

(2) 又如:一间卧室;三间門面

(3) 另見 jiàn  ;

(4) “间”另见 xián  

常用词组

间不容发、间关、间架、间距、间量,间量儿、间柱、间奏曲

基本词义

间的拼音:

間、閒 jiàn  

〈词性:名〉

(1) (会意。古写作“閒”,“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 jiàn  ) 本义:门缝)

(2)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gap;space between]

閒,隙也。从門,中见月。会意。——《说文》

有閒中也。又,閒不及旁也。——《墨子经》

其閒不能以寸。——《孟子》

从门閒而窥其夫。—《史记·管晏传》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3) 又如:间出(乘隙私出,微行);间缺(空隙);间蹊(小道);间径(小道;僻路)

(4) 隔阂;嫌隙 [estrangement]

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国语·越语下》

(5) 间谍 [spy]。如:间使(密使);间骑(骑兵侦察员);间者(探子);间事(用间谍之事);间人(内奸)

词性变化

间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挑拔,使人不和 [sow discord]

谗人间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离间(挑拔使之不和睦);间构(离间构陷,挑拔中伤);间疏(离间);间貳(离间);间书(用以挑拔是非的信)

(3) 拔去多余的植株、去掉[林中]多余的树(使其他的苗或树能更好地生长) [thin out]。如:间玉米苗

(4) 隔开间隔 [keep apart;at a distance from]

枫松相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病间月。——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间行(拉开距离行进);间阔(久别;远离);间岁(隔一年);间世(隔代)

(6) 夹杂;参杂 [be intermingled;be mixed up with]

中间力拉。——《虞初新志·秋声诗序》

(7) 又如:间色(杂);间错(间杂);间编(编次杂乱);间厕(夹杂);间诂(夹注)

(8) 非難;毁謗 [blame;reproach;slander]。如:间然(非议);间废(不以为然而废弃);间言(非议);间非(责怪);间谤(毁谤)

(9) 参与[participate]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10) 更迭;交替 [do sth.alternately]

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杜甫《别蔡十四著作》

(11) 又如:间歌(古时吹笙和唱歌相交替的一种礼制);间出(隔世而出);间生(隔世而生)

间的拼音:

jiàn  

〈词性:副〉

(1) 间或,断断续续 [sometimes]

时时而间进。——《战国策·齐策》

间道经其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间以诗记所遭。——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间则蹑屐。——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秘密,暗中(隔开众人,使自己隐而不现) [in secret]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侯生乃屏人间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另见 jiān  

常用词组

间谍、间断、间隔、间或、间接、间苗、间日疟、间色、间隙、间歇、间种、间奏、间奏曲、间阻、间作

木雁之间: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