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牧猪奴戏的意思

zhòu

牧猪奴戏



拼音mù zhòu nú xì

注音ㄇㄨˋ ㄓㄡˋ ㄋㄨˊ ㄒ一ˋ

解释对赌博的鄙称。

出处《晋书·陶侃传》:“樗蒲者,牧猪奴戏耳!”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牧猪奴戏是贬义词。

繁体牧猪奴戲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ㄇㄨˋ   
简体部首  牜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牛部  
五笔86  TRTY  五笔98  CTY  仓颉  HQOK  郑码  MBMO  四角  28540  结构  左右电码  3668  区位  3633  统一码  7267  笔顺  ノ一丨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牧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放养牲口:牧童。畜牧。牧场。放牧。游牧。牧民。牧歌。牧群。

⒉ 治:牧民(治理人民)。

⒊ 古代治民之官:州牧。

统一码

牧字UNICODE编码U+7267,10进制: 29287,UTF-32: 00007267,UTF-8: E7 89 A7。

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erd

造字法

会意:从攵、从牛

English

tend cattle, shephe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牧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   ),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2) 同本义 [herd]

掌牧六牲。——《周礼·牧人》

谁扞牧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

周宣王之牧正。——《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

牧人乃梦。——《诗·小雅·无羊》

郊外谓之牧。——《尔雅》

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权汉节牧羊。

郴州荛牧儿。——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行牧且荛。

(3) 又如:牧所(牧养牲畜的处所);牧苑(牧场。牧地。牧放牲畜的地方);牧子(放牧的人;牧童);牧夫(放牧牲畜的人)

(4) 统治;主管 [rule;take charge of]

请牧基贤者思。——《荀子·成相》。注:“治也。”

(5) 又如:牧司(牧夫,牧人。管民政的地方官);牧字(治理抚育)

词性变化

牧的拼音:   

〈词性:名〉

(1) 牧人;牧民 [herdsman]

牧,养牛人也。——《说文》

尔牧来思。——《诗·小雅·无羊》

马有圉,牛有牧。——《左传·昭公七年》

(2) 又如:牧豕奴(放牧牲畜的仆人);牧笛(牧民或牧童所吹的笛子);牧啸(牧人的啸歌);牧奴(对放牧者的蔑称)

(3) 牧场 [pastureland]。如:牧丁(旧时官府牧场的差役);牧长(牧场的长官);牧监(隋唐掌牧地的官署)

(4) 掌畜牧的官员或官署 [official in charge of livestock breading]

而建其牧。——《周礼·大宰》。注:“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

八命作牧。——《周礼·大宗伯》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 群牧判官。——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牧马所(宋有牧马监,掌牧马之事;小说家所捏造的一种职司);牧正(牧官之长,主管畜牧)

(6) 古代州的长官 [prefecturor]

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礼记·曲礼》

(7) 又如:牧令(旧时称地方长官);牧守(牧伯。州郡的长官);牧宰(泛指州县长官)

(8) 姓

常用词组

牧草、牧场、牧歌、牧民、牧区、牧犬、牧群、牧师、牧童、牧羊、牧羊人、牧业

  拼音  zhū   注音  ㄓㄨ   繁体    
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QTFJ  仓颉  KHJKA  郑码  QMBM  四角  44260  结构  左右电码  3727  区位  5477  统一码  732A  笔顺  ノフノ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猪的拼音:zhū(ㄓㄨ)  

⒈ 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猪倌。猪场。猪圈(juàn   )。猪肉。生猪。野猪。种(zhóng   )猪。

⒉ 古同“潴”,水积存之处。

统一码

猪字UNICODE编码U+732A,10进制: 29482,UTF-32: 0000732A,UTF-8: E7 8C AA。

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豬䐗

汉英互译

pig、swine、hog

造字法

形声:从犭、者声

English

pig, hog, wild bo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猪的拼音:

zhū  

〈词性:名〉

(1) 猪只 [swine;hog;pig],组成猪科(Suidae)的各种哺乳动物的任一种,四肢短小,尾短,体毛稀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大下垂或前挺,被毛较粗,有黑、白或黑白花等色,汁腺不发达,热时喜浸水散热;特指家养种的成员

猪,豕而三毛丛居者。从豕,者声。——《说文》。按,豕子也。

(2) 如:猪魈(猪怪;猪精);猪膀胱(又称“猪尿泡”、“猪胞”、“猪尿脬”、“猪脬”);小猪(又叫“猪牙子”、“猪仔”、“猪娃”、“猪娃子”);母猪(又叫“猪婆”、“猪婆子”、“猪娘”)

(3)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亥” [swine]。如:属猪的;猪年(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猪所代表的年份,即亥年)

词性变化

猪的拼音:

zhū  

〈词性:动〉

通“潴”。水积聚[(of water) accumulate]

大野既猪。——《书·禹贡》

规偃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猪畜水。——《周礼·地官·稻人》

常用词组

猪草、猪场、猪倌、猪霍乱、猪圈、猪栏、猪鬣、猪猡、猪苗、猪排、猪婆,猪婆子、猪肉、猪食、猪娃、猪瘟、猪仔、猪只、猪鬃

  拼音    注音  ㄋㄨˊ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VCY  仓颉  VE  郑码  ZMXS  四角  47440  结构  左右电码  1167  区位  3711  统一码  5974  笔顺  フノ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奴的拼音:nú(ㄋㄨˊ)  

⒈ 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农奴。奴隶。奴婢(男女奴仆)。奴颜婢膝。奴性。

⒉ 像对待奴隶那样地:奴役。奴使。

⒊ 使人甘受奴役地:奴化。

统一码

奴字UNICODE编码U+5974,10进制: 22900,UTF-32: 00005974,UTF-8: E5 A5 B4。

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㚢仅

汉英互译

enslave、slave

相关字词

仆、主

造字法

会意:从女、从又

English

slave, serv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奴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女,从又。女指女奴,又(手)指用手掠夺之。一说又(手)指女奴从事劳动。本义:奴隶;奴仆)

(2) 同本义 [servant;slave]

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说文》

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周礼·司厉》

从群奴而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奴惊

庸奴。——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后多指男奴。如:奴厮儿(小男仆);奴辈(奴仆之辈,奴才们);奴兵(奴仆;供役之人);奴颜(奴才相);奴戮(施以刑辱,使为奴隶);奴虏(俘虏;奴隶)

(4) 对人的鄙称 [fellow]

要当生缚此奴。——房玄龄《晋书》

(5) 又如:奴胎(对乐户子女或奴婢的贱称;骂人话,犹贱种);胡奴;狂奴;奴官(出身卑贱的小军官);奴下(才能低下的人)

(6) 自称 [I]

(7) 古代男女自称的谦词。如:奴哥(对女人的昵称);奴奴(犹奴家)

(8) 贱称。如:田舍奴

(9) 古时青年女子的自称,或称“奴家”

奴家年青,如何敢受礼。——施耐庵《水浒传》

词性变化

奴的拼音:   

〈词性:动〉

(1) 看作奴仆;贬低;使沦为奴隶 [enslave]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韩愈《原道》

(2) 又如:奴化;奴视(视之如奴,轻视之意)

(3) 水不流动 [stagnate]

不流曰奴。——《水经注》

常用词组

奴辈、奴婢、奴才、奴化、奴隶、奴隶人、奴隶社会、奴隶主、奴仆、奴使、奴性、奴颜婢膝、奴颜媚骨、奴役、奴子

  拼音  xì hū   注音  ㄒ一ˋ ㄏㄨ   繁体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CAT  五笔98  CAY  仓颉  EI  郑码  XSHM  四角  73450  结构  左右电码  2070  区位  4723  统一码  620F  笔顺  フ丶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戏(戲)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玩耍: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

⒉ 嘲弄,开玩笑: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⒊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

其他字义

戏(戲)的拼音:hū(ㄏㄨ)  

⒈ 〔於(  )戏〕同“呜呼”。

统一码

戏字UNICODE编码U+620F,10进制: 25103,UTF-32: 0000620F,UTF-8: E6 88 8F。

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戲戱

汉英互译

drama、joke、make fun of、play、show、sport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theatrical play, sh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1) 戯、戲   

(2) ——“於戏”( wūhū  ):同“呜呼”( wūhū  )

(3) 另见 xì;huī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戯、戲 huī  

〈词性:名〉

通“麾”。将军的旌旗 [standard of a commander]。如:戏戟(有旗的戟);戏下(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

词性变化

戏的拼音:

huī  

〈词性:动〉

(1) 指挥 [command;direct]。如:戏竹(指挥奏乐的用具)

(2) 另见 hū;xì  

基本词义

戏的拼音:

戲、戲   

〈词性:名〉

(1) (形声。从戈。虚(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weapon]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flag]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side wing]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play;sport]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drama;play]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game]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词性变化

戏的拼音:

  

〈词性:动〉

(1) 角斗,角力 [wrestle]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make fun of]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play]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常用词组

戏班、戏报子、戏本,戏本子、戏场、戏词、戏单,戏单儿、戏法、戏馆子、戏剧、戏弄、戏楼、戏路、戏迷、戏目、戏评、戏曲、戏耍、戏台、戏谈、戏文、戏侮、戏箱、戏笑、戏谑、戏言、戏眼、戏衣、戏园子、戏院、戏乐、戏照、戏装、戏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