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拿奸拿双的意思

jiānshuāng

拿奸拿双



拼音ná jiān ná shuāng

注音ㄋㄚˊ ㄐ一ㄢ ㄋㄚˊ ㄕㄨㄤ

解释奸:通奸。捉拿通奸要有成双的人证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例子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七回:“奴才的意思是捉贼捉赃,拿奸拿双。”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做事要有人证。

感情拿奸拿双是中性词。

繁体拿姦拿雙

近义拿贼见赃

英语catch adultery in the act(seize both the adulteress and her lov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ㄋㄚˊ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WGKR  仓颉  ORQ  郑码  ODJM  四角  80502  结构  上下电码  2169  区位  3635  统一码  62FF  笔顺  ノ丶一丨フ一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拿的拼音:ná(ㄋㄚˊ)  

⒈ 用手取,握在手里:拿笔。拿枪。

⒉ 掌握,把握:拿主意。拿权。拿手。

⒊ 挟(xié  )制:拿捏(故意刁难人,要挟人)。拿大(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

⒋ 侵蚀,侵害:让药水拿白了。

⒌ 逮捕,捉:拿获。擒拿。拿问。

⒍ 攻下,占领:一定要把敌人的碉堡拿下来。

⒎ 介绍,引出对象,相当于“把”:我拿你当亲人看待。

⒏ 介词,引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用”:拿笔来写。

统一码

拿字UNICODE编码U+62FF,10进制: 25343,UTF-32: 000062FF,UTF-8: E6 8B BF。

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㧱拏挐搻

汉英互译

be able to do、fetch、have、hold、seize、tak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合、从手

English

take, hold, grasp; bring; wi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拿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hold;take]

手里拿串拍板。——《水浒传》

(3) 又如: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4) 捉拿 [arrest;catch]

差人拿不将他来;差人都合他是一个人,谁肯拿他?——《醒世姻缘传》

(5) 又如:缉拿(搜查捉拿);拿不将(拿不了);拿究(捉拿查究);拿捕(捉拿;逮捕);拿访(捉拿查访);拿送(逮捕解送);拿解(逮捕解送)

(6) 矜持;摆 [put on]。如:拿一手(摆架子;要挟);拿三撇四(装模作样);拿身分(犹言摆架子);拿腔(拿乔。装腔作势);拿捻(故作姿态)

(7) 刁难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 sb.]

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红楼梦》

(8) 如:拿把;拿捏

(9) 把握 [grasp;be sure of]。如:拿准(十分有把握);拿稳(有把握;沉着)

(10) 攻克;俘获 [capture]。如:拿下敌人的碉堡

(11) 用手把一件东西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bring]。如:拿回家

(12) 用…手段表现或运用权力 [wield]。如:拿钱垫人(以钱压人);拿权

(13) 提起;举起;抬;吊 [lift]。如: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就走了

词性变化

拿的拼音:   

〈词性:介〉

(1) 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方法等。相当于“用” [with]。如:拿事实说话

(2) 引进所处置的对象,相当于“把” [equivalent to]。如:别拿他当小孩

(3) 和“来说”、“来讲”连用,举出要说明的事物或情况 [for example]。如:拿我们来说,缺勤是极少的 注:“纷挐”的“挐”不作“拿”

常用词组

拿办、拿不出手、拿不准、拿大、拿大顶、拿顶、拿斗、拿获、拿架子、拿捏、拿乔、拿权、拿人、拿手、拿印把儿、拿主意

  拼音  jiān   注音  ㄐ一ㄢ   繁体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VFH  仓颉  VMJ  郑码  ZMAE  四角  41440  结构  左右电码  1169  区位  2873  统一码  5978  笔顺  フノ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奸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阴险,虚伪,狡诈:奸人。奸狡。奸刁。奸佞。奸雄。奸智(为非作歹的心计)。藏(cáng   )奸。

⒉ 不忠于国家或自己一方的人:奸细。内奸。

⒊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奸淫。强奸(亦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如“奸奸民意”)。通奸。

统一码

奸字UNICODE编码U+5978,10进制: 22904,UTF-32: 00005978,UTF-8: E5 A5 B8。

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姦姧

汉英互译

evil、illicit sexual relations、traitor、wick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rafty, villainous, fa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奸的拼音: gān  

〈词性:动〉

(1) 干犯,抵触 [offend;conflict]

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左传·成公十六年》

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杜预注:奸,犯也。

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庄子·天运》

各守其职,不得相奸。——《淮南子·主术》

以渔钓奸周西伯。——《史记·齐太公世家》

察其驰骋步骤,芒炎或长或短,所历奸犯。——《汉书·五行志下》

(2) 另见 jiān  

基本词义

奸的拼音:

jiān  

〈词性:形〉

(1)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2) 同本义 [evil;wicked;treacherous]

姦,私也。——《说文》

姦,盗也。——《广雅》

在内曰姦,在外曰宄。——《三苍》

用轨之财者为姦。——《国语·鲁语》

寇贼姦宄。——《书·舜典》

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  同邪)。——《墨子·辞过》

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商君书·开塞》

荡渨湋之姦咎兮。——《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

盗器为姦。——《左传·文公十八年》

多贼姦些。——《楚辞·招魂》。注:“恶也。”

姦宄是防。——张衡《西京赋》。注:“邪也。”

作奸犯科。——诸葛亮《出师表》

攘除奸凶。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奸人构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奸慝(奸诈;邪恶);奸顽(奸诈凶顽);奸回(奸恶邪僻;奸邪);奸智(奸诈邪恶的企图);奸侠(心怀邪恶的人。即俗称的无赖汉);奸非(作奸犯法的人);奸利(作奸犯法所获得的利益);奸证(做坏事的脏证);奸钱(私铸的钱币);奸事(不正当的事;非法的事);奸市(违法交易);奸宄(违法作乱的事情)

(4) 伪 [false]

姦,伪也。——《广雅》

夫神者好和而恶姦。——《庄子·徐无鬼》。注:“私自许者姦也。”

十姦。——《周书·宝典》。注:“不诚之行故曰姦。”

词性变化

奸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会意。从女,从干,干亦声。本义:奸淫;私通)

(2) 同本义 [commit adultery]

奸,犯淫也。——《说文》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姦也。——《左传·庄公二年》

(3) 又如:奸私(通奸);奸占(非法占人妻女);奸状(男女私通);奸宿(奸通);奸乱(淫乱)

(4) 作乱或窃夺 [stage an armed rebellion or steal]

奸,犯也。——《小尔雅》

臣敢奸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奸时以动。——《左传·成公十六年》

以奸忠直。——《汉书·孔光传》

以奸者七十二君。——《庄子·天运》

各守其职,不得相姦。——《淮南子·主术》。按,姦假借为干。”

(5) 又如:奸赃(营私纳贿);奸盗(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6) 欺骗;作弄 [deceive; make a fool of; dupe]

你奸得我索性。——元· 高明 《琵琶记》

奸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犯法作乱的人,歹徒;恶人 [evildoers]

故佼众者誉多,外内朋党,虽有大姦,其蔽主多矣。——《管子·明法》

不告奸者腰斩。——《史记·商君列传》

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汉书·辛庆忌传》

(2) 又如:奸宄(为非作歹的坏人;奸臣);奸凶(邪恶凶顽的人);奸乱(心术不正,行迹不轨)

(3) 出卖国家、民族、集团利益的人 [traitor]。如: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奸谍(间谍。为敌方刺探情况的人);奸蠹(有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亦指行为不法的坏人);内奸;汉奸

(4) 另见 gān  

常用词组

奸臣、奸党、奸恶、奸官、奸宄、奸猾,奸滑儿、奸民、奸佞、奸情、奸商、奸徒、奸污、奸细、奸险、奸笑、奸邪、奸雄、奸淫、奸贼、奸诈

  拼音    注音  ㄋㄚˊ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WGKR  仓颉  ORQ  郑码  ODJM  四角  80502  结构  上下电码  2169  区位  3635  统一码  62FF  笔顺  ノ丶一丨フ一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拿的拼音:ná(ㄋㄚˊ)  

⒈ 用手取,握在手里:拿笔。拿枪。

⒉ 掌握,把握:拿主意。拿权。拿手。

⒊ 挟(xié  )制:拿捏(故意刁难人,要挟人)。拿大(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

⒋ 侵蚀,侵害:让药水拿白了。

⒌ 逮捕,捉:拿获。擒拿。拿问。

⒍ 攻下,占领:一定要把敌人的碉堡拿下来。

⒎ 介绍,引出对象,相当于“把”:我拿你当亲人看待。

⒏ 介词,引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用”:拿笔来写。

统一码

拿字UNICODE编码U+62FF,10进制: 25343,UTF-32: 000062FF,UTF-8: E6 8B BF。

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拿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㧱拏挐搻

汉英互译

be able to do、fetch、have、hold、seize、tak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合、从手

English

take, hold, grasp; bring; wi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拿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2) 同本义 [hold;take]

手里拿串拍板。——《水浒传》

(3) 又如: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4) 捉拿 [arrest;catch]

差人拿不将他来;差人都合他是一个人,谁肯拿他?——《醒世姻缘传》

(5) 又如:缉拿(搜查捉拿);拿不将(拿不了);拿究(捉拿查究);拿捕(捉拿;逮捕);拿访(捉拿查访);拿送(逮捕解送);拿解(逮捕解送)

(6) 矜持;摆 [put on]。如:拿一手(摆架子;要挟);拿三撇四(装模作样);拿身分(犹言摆架子);拿腔(拿乔。装腔作势);拿捻(故作姿态)

(7) 刁难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 sb.]

因怕金桂拿他,所以不敢透漏。——《红楼梦》

(8) 如:拿把;拿捏

(9) 把握 [grasp;be sure of]。如:拿准(十分有把握);拿稳(有把握;沉着)

(10) 攻克;俘获 [capture]。如:拿下敌人的碉堡

(11) 用手把一件东西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bring]。如:拿回家

(12) 用…手段表现或运用权力 [wield]。如:拿钱垫人(以钱压人);拿权

(13) 提起;举起;抬;吊 [lift]。如: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就走了

词性变化

拿的拼音:   

〈词性:介〉

(1) 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或方法等。相当于“用” [with]。如:拿事实说话

(2) 引进所处置的对象,相当于“把” [equivalent to]。如:别拿他当小孩

(3) 和“来说”、“来讲”连用,举出要说明的事物或情况 [for example]。如:拿我们来说,缺勤是极少的 注:“纷挐”的“挐”不作“拿”

常用词组

拿办、拿不出手、拿不准、拿大、拿大顶、拿顶、拿斗、拿获、拿架子、拿捏、拿乔、拿权、拿人、拿手、拿印把儿、拿主意

  拼音  shuāng   注音  ㄕㄨㄤ   繁体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CCY  仓颉  XEE  郑码  XSXS  四角  77440  结构  左右电码  7175  区位  4311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又  统一码  53CC  笔顺  フ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双(雙)的拼音:shuāng(ㄕㄨㄤ)  

⒈ 两个,一对:一双鞋。双杠。双重(chǒng   )。双方。双管齐下。双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双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双全。盖世无双。

⒉ 偶,与“单”相对:双数。双号。

⒊ 加倍的:双料。双份。

⒋ 姓。

统一码

双字UNICODE编码U+53CC,10进制: 21452,UTF-32: 000053CC,UTF-8: E5 8F 8C。

双字由两个又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雙㕠䨥䨇

汉英互译

both、double、even、twin、two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set of two, pair, couple; bo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双的拼音:

shuāng  

〈词性:名〉

(1) (会意。从雔,从又,持之。雔( chóu  ),两只鸟。又,手。本义:一对)

(2) 禽鸟二只 [two birds]

雙,隹二枚也。——《说文》

飞鸟曰双。——《方言六》

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公羊传·宣公五年》。正义:“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云南等地少数民族计算田亩的单位 [acre]。田广二亩、四亩、五亩都可称双,各从方俗;无定制

官为田,四十双为二百亩。——《唐书》

(4) 姓

词性变化

双的拼音:

shuāng  

〈词性:形〉

(1) 成双的,一对 [two;both;double;twin;dual]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双人舞;举世无双;双红(双红帖。比单帖大一倍,从中折合,用红纸,故名);双林(即沙罗双树,佛祖示寂(死亡)的地方);双阙(古代宫殿、宗庙与陵墓前左右各一个的高台楼观);双套飞车(两头牲口拉的快车);双骞(双飞);双七(指农历七月七日);双丸(指日和月);双角(两角);双杵(古人捣衣,对立执杵如舂米,故名双杵);双枚(屋内的重檐);双关儿透(很透彻);双栖(指禽鸟雌雄同栖息。借喻夫妻形影不离);双靥(脸的两颊);双向沟通(指让意见沟通的双方均能有公平的机会,坦然地表达讯息的意义)

(3) 偶,与“单”相对 [even]

唐朝故事,只日视事,双日不坐。——《宋史·礼志》

(4) 又如:单日不着双日着(迟早有一天总会遇上)

双的拼音:

shuāng  

〈词性:量〉

(1) 两个,一对 [pair]

凡献,执一双。——《仪礼·聘礼》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2) 又如:一双鞋;一双短袜;三双手套;还要一双筷子;有一双灵丽的眼睛;一双脚

双的拼音:

shuāng  

〈词性:动〉

(1) 追随,跟从 [follow]

恶少爱众,天下双。——《文子·符言》

(2) 匹敌 [match]

至如信者,天下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3) 又如:双珠(兄弟俱美之称);双凤(兄弟俱美,才智出众)

常用词组

双百方针、双胞胎、双边、双宾语、双重、双重国籍、双重人格、双打、双档、双方、双峰驼、双幅、双杠、双挂号、双关、双关语、双管齐下、双轨、双轨铁路、双轨制、双铧犁、双簧、双交、双料、双流、双陆、双抢、双亲、双曲线、双全、双人床、双生、双声、双胎、双瞳剪水、双响、双薪、双星、双姓、双元音、双月、双月刊、双职工、双周刊、双柱、双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