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纳屦踵决的意思

zhǒngjué

纳屦踵决



拼音nà jù zhǒng jué

注音ㄋㄚˋ ㄐㄨˋ ㄓㄨㄥˇ ㄐㄩㄝˊ

解释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出处《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用法作定语;指生活贫困。

感情纳屦踵决是贬义词。

繁体納屨踵决

近义捉襟见肘、纳履踵决

英语be down at the heel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ㄋㄚˋ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XMWY  仓颉  VMOB  郑码  ZLOD  四角  24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780  区位  3641  统一码  7EB3  笔顺  フフ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纳(納)的拼音:nà(ㄋㄚˋ)  

⒈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⒉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⒊ 享受:纳福。纳凉。

⒋ 缴付:纳税。

⒌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⒍ 姓。

统一码

纳字UNICODE编码U+7EB3,10进制: 32435,UTF-32: 00007EB3,UTF-8: E7 BA B3。

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cept、admit、receive

相关字词

缴、出、吐

造字法

形声:从纟、内声

English

admit, take, receive, accep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纳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2) 同本义 [wet;soak]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3)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4) 收藏;收入 [collect]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6)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receive;admit;accept]

几以不纳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8) 缴纳,贡献 [pay;offer]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

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周礼·地官·泉府》

小臣纳卿大夫。——《仪礼·燕礼》

纳于太庙。——《公羊传·桓公二年》

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命弟子纳射器。——《仪礼·乡射礼》

纳之库。——诸葛亮《出师表》

(9) 又如:纳监(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纳锡(进贡);纳粟(也作内粟,入粟;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以谋求某种利益);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

(10) 穿;着 [wear;put on]。以脚跟着入鞋中。如:纳履(穿鞋);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11) 使进入 [enter]

三纳之而未克。——马中锡《中山狼传》

(12) 取;娶 [marry]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晋语》

(13) 又如:纳币(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纳宠(娶妾);纳赘(招上门女婿);纳妇(娶妇)

(14) 结交 [make friends with;associate with]

魏了翁闻之,更纳交焉。——《宋史·张忠恕传》

(15) 又如:纳交(结交);纳宗(结交宗室朋友)

(16) 用同“捺” [press with force;low]

(17) 按下。如:纳火(按下火气);纳气(按下火气不发作)

(18) 低,低下。如:纳头(低头);纳拜(低头拜见)

(19) 通“衲”。密针缝纫 [sew close stitches over a patch,etc.]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20) 又如:纳衣(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鞋(用线缝制鞋底)

(21) 扣压 [withhold]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太尉 高俅、 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水浒传》

常用词组

纳粹,纳粹分子、纳福、纳贡、纳贿、纳粮、纳凉、纳闷儿、纳聘、纳妾、纳入、纳税、纳降、纳新

  拼音    注音  ㄐㄨˋ   繁体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NTOV  仓颉  SHOV  郑码  XMUZ  四角  77244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464  区位  6980  统一码  5C66  笔顺  フ一ノノノ丨丶ノ一丨ノ丶フ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屦(屨)的拼音:jù(ㄐㄨˋ)  

⒈ 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屦贱踊贵(鞋价低贱而假肢却很贵,形容社会黑暗,统治者惨无人道,滥施酷刑)。

⒉ 践踏。

⒊ 古同“屡”。

统一码

屦字UNICODE编码U+5C66,10进制: 23654,UTF-32: 00005C66,UTF-8: E5 B1 A6。

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屦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traw sandals; tread 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屦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履(鞋子)省,娄声。本义: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同本义。后泛指鞋 [straw sandals]

屦,履也。——《说文》。段注:“今时所谓履者,自 汉以前皆名屦。”

掌王及后之服屦。——《周礼·屦人》

共其资粮屝屦。——《左传·僖公四年》。疏:“丝作之曰履,麻作之曰屝,粗者谓之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诗·魏风·葛屦》

(2) 又如:屦贱踊贵(因受刖刑而断足的人多,鞋没有了,售价低贱;然而购踊(假脚)的人多,踊价一时暴涨);屦人(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管王与后的衣服鞋屦);屦及剑及(比喻行动坚决迅速,急起直追);屦缕(织屦缉马)

词性变化

屦的拼音:

  

〈词性:动〉

(1) 践踏 [tread on;trample]

身屦典军。——《史记·季布栾布传》

屦般首,带修蛇。(般首:指虎一类猛兽。)——扬雄《羽猎赋》

(2) 又如:屦企(踮脚而望);屦校(带上脚镣。校:铐足的刑具)

  拼音  zhǒng   注音  ㄓㄨㄥˇ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KHTF  仓颉  RMHJG  郑码  JIKB  四角  62115  结构  左右电码  6446  区位  8564  统一码  8E35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踵的拼音:zhǒng(ㄓㄨㄥˇ)  

⒈ 脚后跟:举踵。接踵而至。

⒉ 走到:踵见(常去相见)。踵谢。踵门相告。

⒊ 追随,继承:踵继。踵武(跟着别人的脚印走,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或是效法前人)。踵事增华(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更加发展)。

统一码

踵字UNICODE编码U+8E35,10进制: 36405,UTF-32: 00008E35,UTF-8: E8 B8 B5。

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踵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㣫徸歱

汉英互译

heel

造字法

形声:从足、重声

English

heel; follow; visit, call 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踵的拼音: zhǒ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2) 同本义 [pursue]

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说文》

踵二皇之遐武。——张衡《东京赋》

踵见仲尼。——《庄子·德充符》

有司靡踵。——《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

踵,迹也。——《后汉书·皇后纪》注

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六韬·均兵》

吴踵 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踵呼(追随呐喊)

(4) 跟随 [follow close behind]

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汉书·武帝纪》

(5) 又如:踵至(接踵而来);踵蹑(相继;接连)

(6) 至;亲到 [personly arrive]

远近闻知,俱踵其门观看。——《包公案》

(7) 又如:踵谢(亲自登门道谢);踵门(登门;亲到其门)

(8) 继承 [inherit]

迎新在此岁,惟恐踵前迹。——柳宗元《田家》

(9) 又如:踵古(沿袭古代);踵迹(犹继承);踵美(谓继承前人的功业、美德);踵袭(犹沿袭);踵续(连续不断)

词性变化

踵的拼音: zhǒng  

〈词性:名〉

(1) 脚后跟 (书面语词)。亦泛指脚 [heel]

踵,足后曰跟,又谓之踵。踵,钟也。钟,聚也,体之所钟聚也。——《释名》

及前王之踵武。——《离骚》

车轮曳踵。——《礼记·曲礼》

去一以为踵围。——《考工记·輈人》。注:“后承轸者也。”

踵狭而舌广。——《诗·苍伯》笺

踵门而告文王。——《孟子》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举踵(抬起脚后跟);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触到前面人的脚后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踵踵(来往频繁的样子);接踵(踵趾前后相接);踵头肘见(鞋跟破裂,衣破裂而使手臂露了出来,形容贫穷者衣着破烂)

(3) 指鞋后跟 [heel of a shoe]。如:踵决(鞋跟破裂。形容贫困)

常用词组

踵接、踵决肘见、踵门、踵事增华、踵武

  拼音  jué   注音  ㄐㄩㄝˊ   繁体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NWY  仓颉  IMDK  郑码  TDXG  四角  35180  结构  左右电码  0414  区位  3086  统一码  51B3  笔顺  丶一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决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决江疏河”。

⒉ 堤岸被水冲开:决口。溃决。

⒊ 断定,拿定主意:决定。决断。决计。决然。决胜。决议。犹豫不决。

⒋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决不后退。

⒌ 决定最后胜败:决赛。决战。

⒍ 执行死刑:处决。枪决。

统一码

决字UNICODE编码U+51B3,10进制: 20915,UTF-32: 000051B3,UTF-8: E5 86 B3。

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rst、decide、definitely、determine、execute a pers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decide, determine, jud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决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夬( guài  )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2) 同本义 [dig;dredge]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史记·河渠书》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决,行流也。——《说文》

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说文通训定声》

予决九川,距四海。——《书·益稷》

决之东方而东流。——《孟子》

治水有决河深川。——《汉书·沟洫志》

决水而灌之。——《韩非子·初见秦》

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史记·秦始皇纪赞》

鲧禹决渎。——《韩非子·五蠹》

决渎于殷周之世。

买庸而决窦。

(3) 又如:决江(掘开江边堤岸放水);决汩(疏通,疏导。开凿水流,使能通畅);决子军(古代挖坑道、地道的工兵);决泄(除去壅塞,排除积水)

(4) 大水冲破堤岸或溢出 [burst;be breached]

则决雎澨。——《左传·成公十五年》

孝文时, 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史记·河渠书》

河水决 濮阳,泛十六郡。——《汉书·武帝纪》

贲星坠而勃海决。——《淮南子·天文》。注:“溢也。”

黄河西来决仑。—— 李白《公无渡河》

(5) 又如:决水(河水决口);决溢,决泆(河堤溃破、水流泛滥);决溃(堤防被水冲破)

(6) 断裂,折断 [break]

决指而身死。——《淮南子·说山》。注:“伤也。”

濡肉齿决。——《礼记·曲礼》。注:“犹断也。”

(7) 又如:决眥(眼眶裂开;张眼瞪视);决羽(折断羽翼);决坼(裂开,张开);决浮云(截断浮云,形容剑的威力)

(8) 离别,同“诀” [leave]

与我决于传舍中。——《史记·外戚世家》。索隐:“别也。”

与武决去。——《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侯生决。——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决去(辞别离去);决别(诀别);决舍(弃舍,离弃)

(10) 决断,决定 [decide]

是天下之大决也。——《荀子·仲尼》。注:“谓决断之大也。”

孔子不能决也。——《列子·汤问》

吾计已决矣。——汉· 刘向《列女传》

吾计决矣。——《资治通鉴》

决人死生。——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决平(公平决断讼狱);决正(认为正确而依从);决市(决定行市);决志(拿定主意);决制(控制)

(12) 判决 [judge]

审决狱。——《淮南子·时则》

不敢专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一二人立决。

中有立决者。

法应立决。

(13) 又如:决狱(审理判决案件);决囚(判决死刑);决杖(处以杖刑);决配(判处流放);决滞(判决积压的案件);决宪(作出惩处的决定;定罪);决知(审知辨识);决理(审理判决)

(14) 处死犯人 [put to death;execute sb.]

每岁大决。——方苞《狱中杂记》

(15) 又如:决不待时(处决重刑犯不必等到秋后就可以执行死刑);决囚(执行死刑);决刑(执行死刑);决期(处决死囚的日期)

(16) 较量,分胜负 [contest]

办之者诚决。——《资治通鉴》

与孟德决之。

(17) 又如:决胜;决斗

(18) 毁坏,破坏 [damage]。如:决张(劈开帐幕);决撒(败露;坏事)

(19) 选,挑,同“抉” [select]。如:决剔(挑剔);决善(即择善而从);决机(依据时机采取适宜决策)

(20) 责打 [whip]。如:决放(杖责后释放);决尸(鞭打尸体);决杀(打杀);决责(杖责);决罚(杖责的刑罚)

(21) 溃破 [fester]。如:决疣溃痈(脓疮溃破);决溃(溃烂流脓)

(22) 竭,尽 [exhaust]。如:决力(竭力);决命(拼死尽力);决竭(干涸)

词性变化

决的拼音: jué  

〈词性:副〉

(1) 一定,必定 [certainly]

决负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敢也决矣。——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事有决无可疑者。——[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决非天运。

(2) 又如:决然(一定)

(3) 无论如何 [for worlds]。如:我决不会妨碍他

常用词组

决不、决策、决策、决定、决定、决斗、决断、决计、决绝、决口、决裂、决然、决赛、决胜、决算、决无、决心、决一雌雄、决一死战、决议、决意、决狱、决战

纳屦踵决: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