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囊萤照书的意思

nángyíngzhàoshū

囊萤照书



拼音náng yíng zhào shū

注音ㄋㄤˊ 一ㄥˊ ㄓㄠˋ ㄕㄨ

解释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勤学苦读。

感情囊萤照书是中性词。

繁体囊螢炤書

近义囊萤映雪、囊萤照读、囊萤照雪

英语bag fireflies by the light of which to stud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náng nāng   注音  ㄋㄤˊ ㄋㄤ   
简体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9画  总笔画  22画  
繁体部首  衣部  
五笔  GKHE  仓颉  JBRRV  郑码  AJER  四角  5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0926  区位  3650  统一码  56CA  笔顺  一丨フ一丨丶フ丨フ一丨フ一一一丨丨一ノフ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囊的拼音:náng(ㄋㄤˊ)  

⒈ 口袋:药囊。探囊取物。囊空如洗。囊括。

⒉ 〔囊生〕藏语,中国西藏农奴主家的奴隶。亦称“朗生”。

⒊ 像口袋的东西:胆囊。胶囊。囊肿。

其他字义

囊的拼音:nāng(ㄋㄤ)  

⒈ 〔囊膪〕猪的乳部肥而松软的肉。

⒉ 〔囊揣〕a.虚弱,懦弱;b.同“囊膪”。

统一码

囊字UNICODE编码U+56CA,10进制: 22218,UTF-32: 000056CA,UTF-8: E5 9B 8A。

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rsa、purse、theca、vesica、vesicl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ag, purse, sack; put in ba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囊的拼音: nāng  

另见 náng  

常用词组

囊揣、囊膪

基本词义

囊的拼音: náng  

〈词性:名〉

(1) (形声。大篆字形象两头扎起的口袋。本义:有底的口袋)

(2) 同本义 [bag;pocket]

囊,橐也。——《说文》

括囊。——《易·坤》。疏:“所以贮物。”

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传:“小曰橐,大曰囊。”

所载不过囊衣。——《汉书·王吉传》。注:“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药囊提轲。——《战国策·燕策》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马中锡《中山狼传》

置书囊中。——唐· 李朝威《柳毅传》

锥之处囊中。——《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盛以锦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3) 又如:囊橐(口袋;代指财物);囊空羞涩(兜内无钱);囊橐充盈(腰包钱足);囊橐萧瑟(口袋中无钱);囊锥露颖(比喻显露才华);囊中术(指智谋);囊辎(行李);囊底(袋子里面);囊空(袋中无钱);囊涩(身无分文);囊书(囊中书札)

(4) 像口袋的东西 [anything bag-shaped]。如:胆囊;肾囊;囊缩(阴囊收缩)

词性变化

囊的拼音: náng  

〈词性:动〉

(1) 用口袋装 [bag up]

策蹇驴,囊图书。——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

试再囊之。

(3) 又如:囊米(装入口袋的米);囊琴(装琴入袋);囊载(装入囊中运走);囊扑(把人装入袋中打死);囊土(以袋盛土)

(4) 覆盖;蒙住 [cover]

布囊其口。——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囊吞(囊括蚕食);囊首(用袋蒙头致死);囊奏(囊封,封事);囊括四海(统一全国;包罗天下)

(6) 另见 nāng  

常用词组

囊空如洗、囊括、囊中物、囊肿

  拼音  yíng   注音  一ㄥˊ   繁体    
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APJU  仓颉  TBLI  郑码  EWI  四角  44136  结构  上中下电码  5821  区位  5109  统一码  8424  笔顺  一丨丨丶フ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萤(螢)的拼音:yíng(一ㄥˊ)  

⒈ 〔萤火虫〕昆虫,黄褐色,尾部有发光器。

⒉ 〔萤石〕矿物。具有玻璃光泽,受光或受热后常能变色,亦称“氟石”。

⒊ (螢)

统一码

萤字UNICODE编码U+8424,10进制: 33828,UTF-32: 00008424,UTF-8: E8 90 A4。

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萤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螢蛍

汉英互译

firebug、firefly、glowworm

造字法

形声:从虫、荧省声

English

glow-worm, luminous ins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萤的拼音:

yíng  

〈词性:名〉

(1)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萤火虫 [firefly]

萤,萤火。——《广韵》

萤火獜也。——《广雅》

腐草为萤。——《礼记·月令·季夏》。注:“萤,飞虫营火也。”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 杜牧《秋夕》诗

(2) 又如:萤焰(萤火虫发出的亮光);萤光(萤火虫发出的光);萤点(指萤火虫);萤案(用萤光照明,以诵读诗书);萤烛(萤光与烛光。比喻微光、微力)

(3) 比喻微弱的亮光 [faint light]

长河晴散雾,列宿曙分萤。——唐·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

(4) 又如:萤灯(喻灯光微弱如萤火);萤囊(晋车胤家贫,夏夜读书,以囊盛萤火照明)

常用词组

萤火、萤幕

  拼音  zhào   注音  ㄓㄠˋ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火部  
五笔  JVKO  仓颉  ARF  郑码  KYJU  四角  67336  结构  上下电码  3564  区位  5353  统一码  7167  笔顺  丨フ一一フノ丨フ一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照的拼音:zhào(ㄓㄠˋ)  

⒈ 光线射在物体上:日照。照耀。照射。

⒉ 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或其他人物的影像:照镜子。

⒊ 摄影:照相。拍照。

⒋ 画像或相片:小照。写照。

⒌ 看顾:照管。照顾。

⒍ 按着,依着:依照。遵照。照搬。照本宣科。

⒎ 凭证:护照。牌照。执照。

⒏ 知晓:心照不宣。肝胆相照。

⒐ 通知,通告:知照。照会。

⒑ 对着,向着:照壁。照敌人开枪。

⒒ 查对:对照。查照。

统一码

照字UNICODE编码U+7167,10进制: 29031,UTF-32: 00007167,UTF-8: E7 85 A7。

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照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㷖昭曌炤燳瞾

汉英互译

according to、license、notify、photograph、reflect、shine

造字法

形声:从灬、昭声

English

shine, illumine, ref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形〉

(1)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bright]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2)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3) 另见 zhāo  

词性变化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动〉

(1) 照射,照耀 [shine;illuminate;light up]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星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日照城郭。——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回光反照;照烂(犹灿烂);照覆(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照焕(辉耀);照夜(光耀黑夜中);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3) 映照;反射影像 [reflect]

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 王维《游春曲二首》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 温庭筠《菩萨蛮》

(4) 又如:照镜子;照见(以光照或反光物中映见);照夜(光耀黑夜中);照面(照见容颜)

(5) 照顾;照料 [take care of]

虽则是平分天道,高头偏俺照。——明· 汤显祖《牡丹亭·虏谍》

(6) 又如:照觑(照顾;照料);照庇(照应保护);照呼(方言。照顾)

(7) 拍摄 [take (a picture)]。如:给你照一张像

(8) 察知;明白 [understand]

心照神交,惟我与子。——潘岳《夏侯常侍诛》

(9) 又如:照了(彻见;洞晓);照知(明察);照察 (明察,照见);照燎(明察);照览(明察);照鉴(明察);查照;照奸(察知奸邪);照微(察见隐微);照得(查察而得)

(10) 通“昭”( zhào  )。显示[show]

照乎知万物。——《管子·内业》

不可以照期。——《文子缵义·精诚》

彼日月之照明兮。——《楚辞·九辩》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名〉

(1) 日光 [sunlight]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

(2) 图像;相片 [photograph]。如:剧照;玉照

(3) 凭据;证明 [license]

钱却有,何以为照。——《喻世明言》

(4) 又如:无照行车;照提(凭据)

照的拼音: zhào  

〈词性:介〉

(1) 表示方向,可加助词“着”,相当于“对”、“向” [to;towards;in the direction of; etc.]

过了一个小石桥,照着那极窄的石磴走上去,又是一座大庙。——《儒林外史》

(2) 又如:照着(对着;朝着)

(3) 按,依。按原样或某种标准做 [according to]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4) 如:照式(照样,按原样);照例;照数(依照一定的数量)

(5) 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than]。如:他打听了他们两口子的感情,近来照往常好些,从来不顶嘴

常用词组

照搬、照办、照本宣科、照壁、照常、照抄、照度、照登、照发、照顾、照管、照会、照旧、照看、照理、照例、照亮、照料、照猫画虎、照明、照明弹、照片、照片子、照射、照说、照相、照相机、照眼、照样、照妖镜、照耀、照应、照映、照章、照直、照准

  拼音  shū   注音  ㄕㄨ   繁体    
部首  乙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NHY  仓颉  IDS  郑码  XYIS  四角  53027  结构  单一电码  2579  区位  4273  统一码  4E66  笔顺  フフ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书(書)的拼音:shū(ㄕㄨ)  

⒈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⒉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⒊ 文件:证书。说明书。

⒋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⒌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⒍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⒎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⒏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统一码

书字UNICODE编码U+4E66,10进制: 20070,UTF-32: 00004E66,UTF-8: E4 B9 A6。

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书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ok、letter、script、write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聿、者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书的拼音:

shū  

〈词性:动〉

(1) (形声。从聿,者声。聿(   ),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 同本义 [write;take notes]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4) 画 [draw]

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词性变化

书的拼音:

shū  

〈词性:名〉

(1)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book]

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申子、 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李隐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采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3) 信件,信函 [letter]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4)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5) 奏章;文书,文件 [document]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7) 字体,字形 [form of a written or printed character;script]。如: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8) 书法 [calligraphy]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欧阳修《学书费纸》

(9) 又如:楷书;隶书;书判(判别书法与文章的优劣);书圣(指造诣最高的书法家);书意(书法的神髓);书品(评论书法优劣的书;书法的风格造诣);书格(书法的风格)

(10) 《尚书》的简称 [an ancient government post in charge of secretarial duties]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清· 刘开《问说》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1) 文字 [characters]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李贺《感讽》

(12) 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3)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Six-Books]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

(14) 古代皇帝的诏书 [imperial edict]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汉书》

(15) 说书,曲艺的一种 [storytelling]。如:书寓;听书

(16)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letter],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17) 姓

常用词组

书案、书包、书报、书本、书不尽言、书册、书痴、书厨,书橱、书呆子、书丹、书档、书典、书店、书牍、书蠹、书法、书房、书扉、书肺、书稿、书馆儿、书函、书号、书画、书籍、书记、书简、书具、书卷、书刊、书口、书库、书林、书眉、书迷、书面、书面语、书名号、书目、书脑、书皮、书评、书启、书契、书签、书社、书生、书生气、书生之见、书塾、书肆、书坛、书套、书亭、书童、书屋、书香、书香门第、书写、书写笔、书信、书信体、书院、书札、书斋、书证、书桌

囊萤照书: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