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án nǚ píng quán
注音ㄋㄢˊ ㄋㄩˇ ㄆ一ㄥˊ ㄑㄨㄢˊ
解释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
出处清·秋瑾《勉女权歌》:“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男女地位。
感情男女平权是中性词。
繁体男女平権
近义男女平等
英语gender equality
动物生肖牛,虎,蛇
男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阳性的人:男性。男人。男孩。男女平等。
⒉ 儿子:长(zhǎng )男。
⒊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男爵。
男字UNICODE编码U+7537,10进制: 30007,UTF-32: 00007537,UTF-8: E7 94 B7。
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㑲㽖侽
he、male、man、son
女
会意:从田、从力
male, man; son; baron; surname
详细解释◎ 男的拼音: nán
〈词性:名〉
(1) (会意。从田,从力。表示用力(一说指耒)在田间耕作。本义:男人,与“女”相对)
(2) 同本义 [man]
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说文》
乃生男子。——《诗·小雅·斯干》
则百斯男。——《诗·大雅·思齐》
男女奔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男事(古指成年男子应尽的职责);男夫(成年男子);男圻(犹男服);男教(对男子的教化);男德(有德行的男子);男权(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
(4) 引申为儿子 [boy;son]
三男邺成戍。——唐· 杜甫《石壕吏》
(5) 又
一男附书至。
(6) 又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子是男。——晋· 干宝《搜神记》
两女一男。——《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男花女花(一男半女;引伸为孩子);长男;次男;生男育女。
(8) 又指儿子对父母的自称 [your son]
男病已愈,胃口亦渐开。——鲁迅《书信》
(9)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 [baron]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礼记·王制》
男傧相、男才女貌、男厕所、男大当婚、男盗女娼、男丁、男儿、男方、男耕妇织、男孩、男欢女爱、男婚女嫁、男家、男男女女、男女、男女老幼、男女平等、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有别、男仆、男人、男生、男士、男相、男性、男装、男子、男子汉、男子气概、男尊女卑
女的拼音:nǚ(ㄋㄩˇ)
⒈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女士。女流(含轻蔑意)。少(shào )女。
⒉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
⒊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女的拼音:rǔ(ㄖㄨˇ)
⒈ 古同“汝”,你。
女字UNICODE编码U+5973,10进制: 22899,UTF-32: 00005973,UTF-8: E5 A5 B3。
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汝
woman
儿、子、父、母、男
象形
woman, girl; feminine; rad. 38
详细解释◎ 女的拼音: nǚ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2) 同本义 [ woman]
女,妇人也。——《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卫风·氓》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男女衣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男女无别。——《韩非子·亡征》
如倩女之靧。——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男女奔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女陪堂(女帮闲);女先儿(女先生);女红(泛指妇女干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女冠(女道士);女兄(姐姐);女伯(称父亲的姐姐);女嬖(受君主宠爱的女人);女隶(女官。被没入宫中为奴的女子);女中丈夫(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
(4) 引申指女儿 [daughter]
请句践女女于王。——《国语·越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睢》
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
女婉贞。——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闻爷娘唤女声。——《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
唯闻女叹息。
(6) 又
问女何所思。
(7) 又如:子女
(8)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 [name of one of the 28 constellations]
◎ 女的拼音: nǚ
〈词性:动〉
(1) 以女嫁人(此义又读 nǜ ) [marry off a daughter]
宋雍氏女于 郑庄公。——《左传·桓公十一年》
(2) 像姑娘 [look as if a girl;resemble a girl]
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左传》
(3) 当女奴 [become a female slave]
请勾践女女于王。——《国语》
◎ 女的拼音: nǚ
〈词性:形〉
(1) 柔弱 [delicate;weak]
猗彼女桑。——《诗·豳风·七月》
(2) 雌性的 [female]
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镂。——《墨子·辞过》
山东河北人谓牡猫为女猫。——清· 顾炎武《日知录》
◎ 女的拼音: nǚ
〈词性:代〉
假借为“汝”。你[you]
三岁贯女。——《诗·魏风·硕鼠》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女扮男装、女伴、女厕所、女大当嫁、女大十八变、女弟、女儿、女儿墙、女方、女歌手、女功、女工、女公子、女管家、女孩、女孩儿、女皇、女家、女将、女教师、女眷、女角,女角儿、女裤、女郎、女流、女能人、女朋友、女仆、女墙、女强人、女权、女人、女人气、女色、女神、女生、女士、女侍、女售货员、女王、女巫、女校长、女性、女兄、女婿、女妖、女妖精、女佣人、女优、女招待员、女真、女侄、女主角、女主人、女装、女子
平的拼音:píng(ㄆ一ㄥˊ)
⒈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⒉ 均等:平分。平行(xíng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⒊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⒋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⒌ 治理,镇压:平定。
⒍ 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⒎ 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⒏ 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⒐ 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⒑ 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⒒ 姓。
⒓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⒔ 古同“评”,评议。
平字UNICODE编码U+5E73,10进制: 24179,UTF-32: 00005E73,UTF-8: E5 B9 B3。
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alm、draw、equal、even、flat、peaceful、plane、smooth、suppress、tie
仄
会意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详细解释◎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形〉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gentle;mild;quiet]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flat;level]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safe and sound;peaceful]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even;neat]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equal]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fair;just]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ordinary;common]。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just]。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动〉
(1) 平地,平整土地 [level]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calm down]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appraise sth. through discussion;deliberate]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forgive;pardon]。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becured]。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make peace]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比赛] 互无胜负 [make the same score;draw]。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level ground;plain]。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level tone]。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standard]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副〉
(1) 无缘无故地 [without cause or reason]。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completely]。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平安、平白,平白无故、平板、平板车、平辈、平步青云、平产、平常、平常、平畴、平川、平旦、平淡、平淡无奇、平等、平等、平籴、平地、平地、平地风波、平地楼台、平地青云、平地一声雷、平调、平定、平动、平凡、平凡、平凡小事、平反、平泛、平方、平方根、平方公里、平方米、平房、平分、平分秋色、平伏、平服、平复、平光、平和、平衡、平衡觉、平衡木、平滑、平滑肌、平话、平缓、平毁、平假名、平价、平交、平靖、平静、平居、平局、平均、平均差、平均寿命、平均数、平均值、平空、平旷、平列、平陵、平流、平流层、平炉、平乱、平落、平米、平面、平面波、平面几何、平面角、平面图、平民、平明、平年、平叛、平平、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铺直叙,平铺直序、平起平坐、平权、平壤、平人、平日、平绒、平身、平生、平声、平时、平实、平实、平世、平视、平手、平水期、平素、平台、平坦、平添、平帖,平贴、平头、平头百姓、平头数、平头正脸、平妥、平稳、平西、平昔、平息、平心、平心定气、平心而论、平行、平行线、平型关、平衍、平阳、平野、平一、平移、平议、平抑、平易、平易近人、平庸、平庸之辈、平原、平月、平匀、平允、平仄、平展、平展展、平整、平整、平正、平直、平治、平装、平走慢步、平足
权(權)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
⒉ 有利的形势:主动权。
⒊ 变通,不依常规: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
⒋ 暂且,姑且:权且。
⒌ 秤锤:权衡。
⒍ 衡量,估计:权其轻重。
⒎ 姓。
权字UNICODE编码U+6743,10进制: 26435,UTF-32: 00006743,UTF-8: E6 9D 83。
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權権
authority、power、right、tentatively
繁体为形声:从木、又声
power, right, authority
详细解释◎ 权的拼音:
権 qu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雚( guàn )声。本义:黄花木)
(2) 同本义 [a kind of tree]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3)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scale]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4) 亦称秤锤
[中春之月]正权概。——《礼记·月令》
(5) 权柄,权力 [reins of power]
大夫执国权。——《谷梁传》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利害之权。——清· 黄宗羲《原君》
皇上无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无权矣。
(6) 又如:权牟人主(权力与君王相等);权珰(擅权的宦官);权宠(权势与宠幸);权臣(握有权势而专横的臣子);掌权;专权(独揽大权);兵权
(7) 权宜、变通 [expedient]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8) 又如:权数(应变的机智);权巧(权宜善巧);权正(权变与常道);权制(权宜之制);权计(权宜之计);权书(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9) 谋略,计谋 [plan]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10) 又如:权属(即权术。有心机有手段);权士(谋士);权用(谋略、才干)
(11) 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official]
韩愈吏部权京兆。——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2) 又如:权官(指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13) 权利 [right;claim]。如:选举权;生存权;人权
(14) 通“颧”。颧骨 [cheekbone]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15) 姓
◎ 权的拼音:
権 quán
〈词性:动〉
(1) 称量 [weigh]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权称(用秤称)
(3) 衡量,比较 [weigh;compare]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 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注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4) 又如:权时苟重(衡量时势而苟且顺从);权度(权衡度量);权量(犹权衡);权准(权衡的准则)
(5) 平衡 [balance]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 权的拼音:
権 quán
〈词性:副〉
姑且;暂且 [for the time being]。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
权变、权柄、权臣、权贵、权衡、权衡、权力、权利、权门、权谋、权能、权且、权势、权术、权威、权威性、权位、权限、权宜、权益、权欲熏心、权责、权诈、权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