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áo hóu liè sǎng
注音ㄋㄠˊ ㄏㄡˊ ㄌ一ㄝˋ ㄙㄤˇ
解释指违腔走调,不合声律。
出处明江廷讷《广陵月》第二出:“欲度新声休走样,忌的是挠喉捩嗓。”
用法作宾语;指走调。
感情挠喉捩嗓是中性词。
繁体撓喉捩嗓
动物生肖牛,虎,蛇
挠(撓)的拼音:náo(ㄋㄠˊ)
⒈ 搅,搅动:“使水浊者,鱼挠之”。
⒉ 扰乱,阻止:挠乱。阻挠。
⒊ 弯曲(喻屈服):挠曲(qū )。挠折。挠志(屈节从人)。百折不挠。
⒋ 搔,轻轻抓:挠痒。
挠字UNICODE编码U+6320,10进制: 25376,UTF-32: 00006320,UTF-8: E6 8C A0。
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撓
flinch、scratch、yield
形声:从扌、尧声
scratch; disturb, bother; submit
详细解释◎ 挠的拼音:
撓 n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2) 同本义[disturb]
挠,扰也。——《说文》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
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
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
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
(4) 搅,搅动 [stir]
挠,搅也。——《声类》
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
(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
(6) 阻挠 [hinder]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
(8) 恼乱,烦扰[be vexed]。如:挠扰(烦扰;骚扰)
(9) 搔;抓 [scratch]。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10) 屈服 [flinch;yield]
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
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
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
(12) 弯曲 [bend]
栋挠。——《周易》
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
(13) 如:挠折(弯曲折裂)
◎ 挠的拼音:
撓 náo
〈词性:形〉
(1) 弱 [weak]
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
(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挠败、挠钩、挠裂、挠曲、挠头、挠头
喉的拼音:hóu(ㄏㄡˊ)
⒈ 颈的前部和气管相通的部分,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内有声带,又是发音器官(通称“喉头”):喉咙。喉舌(①泛指说话的器官;②喻代言人,如“报纸是人民的喉喉”;③喻险要的地方,如“居庸关乃扼守京城之喉喉”;④古喻国家的重臣,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
喉字UNICODE编码U+5589,10进制: 21897,UTF-32: 00005589,UTF-8: E5 96 89。
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㗋
larynx、throat
形声:从口、侯声
throat, gullet, larynx; guttural
详细解释◎ 喉的拼音: hóu
〈词性:名〉
(1) 喉头 [larynx;throat]
喉,咽也。——《说文》
喉咽者,量肠之府也。——《后汉书·马融传》
断其喉。——唐· 柳宗元《三戒》
(2) 又如:喉吻(喉头与嘴唇);喉头气 (因生气发怒而感到喉头憋闷);喉韵(饮茶后喉头产生的甘爽的回味)
(3) 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 [strategic passage]。如:喉吭(犹咽喉。也喻交通要道);喉嗉(咽喉和食道。借指生命);喉衿(喻要害之地;也喻纲领,要领)
喉急、喉镜、喉咙、喉鸣、喉舌、喉头、喉咽、喉炎
捩的拼音:liè(ㄌ一ㄝˋ)
⒈ 扭转(zhuǎn ):捩转,转动。转捩点(转折点)。
捩字UNICODE编码U+6369,10进制: 25449,UTF-32: 00006369,UTF-8: E6 8D A9。
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捩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攦
turn、twist
形声:从扌、戾声
twist with hands; snap, tear
详细解释◎ 捩的拼音: liè
〈词性:动〉
(1) 拗折,折断 [break]
从旁穴中取一人,捩其颈,饮其血而抛其尸。——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
(2) 扭转 [reverse;turn back;turn round]。如:捩筋(扭筋;抽筋儿);捩转(掉转;扭转);捩舵(捩柁,捩柂。拨转船舵。指行船)
(3) 违逆;不顺 [violate;offending;disagreeable]。如:捩眼(不顺眼;左右侧视;侧目而视);捩眦(左右侧视)
捩转
嗓的拼音:sǎng(ㄙㄤˇ)
⒈ 喉咙:嗓子。
⒉ 发音器官的声带及发出的声音:嗓音。哑嗓。
嗓字UNICODE编码U+55D3,10进制: 21971,UTF-32: 000055D3,UTF-8: E5 97 93。
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throat、voice
形声:从口、桑声
voice; throat
详细解释◎ 嗓的拼音: sǎng
〈词性:名〉
(1) 喉咙 [throat]。如:嗓眼,嗓子眼(喉咙口);嗓癀,嗓黄(患于喉咙的炭疽病)
(2) 嗓音 [voice]。如:哑嗓;吊嗓儿
◎ 嗓的拼音: sǎng
〈词性:动〉
(1) 爱打击、揭发别人的短处或隐私 [expose secret]。如:嗓磕(讥笑,取笑)
(2) 〈词性:方〉∶吞塞 [swallow]
播开门闩钻进来,抹抹索索找饭嗓。——清·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
嗓音、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