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áo sāo hǔ yǎng
注音ㄋㄠˊ ㄙㄠ ㄏㄨˇ 一ㄤˇ
解释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
出处《贤弈编》:“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例子猱搔虎痒之类的小人难以对付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小人行径。
感情猱搔虎痒是中性词。
繁体獿搔虎癢
动物生肖牛,虎,蛇
猱的拼音:náo(ㄋㄠˊ)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⒉ 古琴弹奏的一种指法:吟猱。
猱字UNICODE编码U+7331,10进制: 29489,UTF-32: 00007331,UTF-8: E7 8C B1。
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猱字收录于 现通表 。
㑱㺀獶獿蝚夒
形声:从犭、柔声
a monkey with yellow hair
详细解释◎ 猱的拼音:
獿 náo
〈词性:名〉
(1) 兽名 [macaque]。猿属。身体便捷,善攀援。又名“狨”或“猕猴”
毋教猱升木。——《诗·小雅·角弓》
(2) 又如:猱升(猿猱上树。比喻像猿猴似地轻捷攀登) “惚”
(3) 另见 hū
◎ 猱的拼音: náo
〈词性:形〉
(1) 形容轻捷、轻快 [spry and light]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猱进(轻捷地前进);猱援(轻捷攀援);猱狞(轻捷勇猛)
搔的拼音:sāo(ㄙㄠ)
⒈ 挠,用手指甲轻刮:搔痒。搔头。隔靴搔痒。
⒉ 古同“骚”,扰乱。
搔字UNICODE编码U+6414,10进制: 25620,UTF-32: 00006414,UTF-8: E6 90 94。
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搔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㮻掻
claw、scratch
形声:从扌、蚤声
to scratch
详细解释◎ 搔的拼音: s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蚤声。本义:用指甲轻刮)
(2) 同本义 [scratch]
搔,括也。——《说文》
而敬仰搔之。——《礼记·内则》。注:“摩也。”
足可搔而绝。——《汉书·枚乘传》。集注:“谓抓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 又如:搔背(以指甲搔脊背);搔掐(以指甲抓刮);搔扪(爬搔抚摸);搔摸(呵痒);搔首(爬搔头部);搔耙(以指爪或他物抓刮爬梳)
(4) 通“骚”。骚扰;骚乱 [annoy]
残贼天下,万民搔动。——《淮南子·兵略训》
吴起长兵攻取, 楚人搔动,相与泣 悼王。——《盐铁论·非鞅》
所在搔扰,更为烦苛。——《三国志·陆凯传》
(5) 又如:搔动(骚动;扰乱);搔扰(动乱不安,扰乱);搔搔(忧虑的样子)
搔背扒子、搔耳捶胸、搔首踟蹰、搔首弄姿、搔头、搔头摸耳、搔头弄姿、搔痒
虎的拼音:hǔ(ㄏㄨˇ)
⒈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⒉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⒊ 古同“唬”,威吓。
⒋ 古同“琥”,琥珀。
虎字UNICODE编码U+864E,10进制: 34382,UTF-32: 0000864E,UTF-8: E8 99 8E。
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唬俿乕虝
tiger
象形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详细解释◎ 虎的拼音: hǔ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 虎的拼音: hǔ
〈词性:形〉
(1)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 虎的拼音: hǔ
〈词性:动〉
(1) 〈词性: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intimidate]。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 另见 hù
虎背熊腰、虎贲、虎彪彪、虎步、虎伥、虎符、虎骨、虎骨酒、虎虎、虎将、虎踞龙盘、虎口、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狼、虎落平川、虎气、虎生生、虎视、虎视眈眈、虎视鹰瞵、虎势、虎跳峡、虎头虎脑、虎头牢房、虎头蛇尾、虎威、虎穴、虎牙、虎崽、虎掌、虎踪猫迹
◎ 虎的拼音: hù
另见 hǔ
虎不拉
痒(癢)的拼音:yǎng(一ㄤˇ)
⒈ 皮肤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抓挠的一种感觉:痒痒。刺痒。搔痒。手痒。痛痒。
痒字UNICODE编码U+75D2,10进制: 30162,UTF-32: 000075D2,UTF-8: E7 97 92。
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癢
itch、tickle
形声:从疒、羊声
itch
详细解释◎ 痒的拼音:
癢 yǎ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疒( chuáng ),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2) 同本义 [itch;tickle]。如:痒刺刺(形容痒的感觉强烈);痒处(发痒的部位);痒背(作痒的背)
(3) 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itch to exercise one’s skill]
花前技痒又成诗。——宋· 陆游《还东》
(4) 又如:痒滋滋(形容按捺不下某种兴奋的情绪);痒酥酥(形容产生某种难以压抑的强烈愿望;形容轻松愉快的感觉);痒处(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痒痒、痒痒挠儿、痒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