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ǎo xiū biàn nù
注音ㄋㄠˇ ㄒ一ㄡ ㄅ一ㄢˋ ㄋㄨˋ
解释见“恼羞成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发怒。
感情恼羞变怒是贬义词。
繁体恼羞變怒
近义恼羞成怒
英语be ashamed into ang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恼(惱)的拼音:nǎo(ㄋㄠˇ)
⒈ 发怒,怨恨:恼恨。恼火。
⒉ 烦闷,苦闷:烦恼。苦恼。懊恼。恼丧(sàng )。
恼字UNICODE编码U+607C,10进制: 24700,UTF-32: 0000607C,UTF-8: E6 81 BC。
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惱悩㛴
angry、annoyed、unhappy
形声:左形右声
angered, filled with hate
详细解释◎ 恼的拼音:
惱 n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惱( nǎo )声。本义:恼恨;生气;发怒)
(2) 同本义 [hate;resent;irk]
任汝恼弟示,任汝恼姨舅。——唐· 卢仝《寄男抱孙》
他呆子着了恼的人,张开嘴…被行者轻轻的提将出来。——《西游记》
(3) 又如:恼聒(烦恼,恼恨);恼懆(烦恼忧愁);恼燥,恼躁(烦恼不安);恼悔(悔恨);恼闷(懊恼烦闷);恼烦(烦恼);恼懊(懊恼)
(4) 懊恼;烦闷 [anger;annoy;worry]
将终,无曾痛恼,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陈书·姚察传》
(5) 又如:恼恨恨(恼恨貌。愤怒怨恨);恼害(犹恼恨);恼忿忿(气呼呼,气冲冲);恼巴巴(气恼,恼怒);恼犯(触犯;激怒);恼燥(恼火);恼骂(生气漫骂);恼激(激怒)
(6) 打扰 [disturb]
不恼着我,就半年也不装他一次。——《西游记》
(7) 又如:恼聒(打扰);恼乱(打扰)
(8) 惹,撩拨 [invite]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李白《赠段七娘》
恼恨、恼火、恼怒、恼人、恼羞成怒
羞的拼音:xiū(ㄒ一ㄡ)
⒈ 感到耻辱:羞耻。羞辱。羞恶。
⒉ 难为情,害臊:害羞。羞惭。羞臊(sào )。羞愧。含羞。羞赧(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羞怯。羞涩。
⒊ 使难为情:羞人。你别羞我。
⒋ 进献:“羞玉芝以疗饥”。
⒌ 同“馐”。
羞字UNICODE编码U+7F9E,10进制: 32670,UTF-32: 00007F9E,UTF-8: E7 BE 9E。
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e ashamed、shame、shy
会意兼形声:从羊、从丑、丑亦声
disgrace, shame; ashamed; shy
详细解释◎ 羞的拼音: xiū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2) 同本义 [offer]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说文》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
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
(3) 又如:羞豆(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羞膳(进献食品)
(4) 推荐;进用 [recommend]
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国语·晋语九》
(5) 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shame]
或承之羞。——《易恒》
惟口启羞。——《礼记·缁人》
无作神羞。——《左传·襄公十八年》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汉· 李陵《答苏武书》
(6) 又如:羞怍(羞耻,惭愧)
(7) 因惭愧而难为情 [be shy;abash]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唐· 李白《长干行》
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 贾环也不在意。——《红楼梦》
(8) 又如:羞蛾(美女的双眉);羞人子(羞答答的);羞杀人(羞死人);羞红(因害羞而脸红);羞脚(因怕羞而不敢向前);羞懒(羞愧)
(9) 嘲弄;侮辱 [mock;poke fun at;insult]
那老子信了婆子的言语,带水带浆的羞辱毁骂了儿子几次。——《初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羞污(玷污);羞戮(羞辱);羞薄(轻视;鄙薄);羞丑(羞辱出丑)
(11) 怕 [fear]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唐·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12) 又如:羞影(怕看影子);羞明
◎ 羞的拼音: xiū
〈词性:名〉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楚辞·招魂》
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荀子·礼论》
(1) 又如:羞膳(味美的食物);羞味(美味);羞服(饮食和衣服);羞炰(烤熟的肉食);羞鼎(盛有食物的鼎)
(2) 熟的食物 [cooked food]
燕与羞俶,献无常数。——《仪礼》
羞惭、羞耻、羞答答、羞愧、羞明、羞恼、羞怯、羞人、羞辱、羞辱、羞臊、羞涩、羞恶、羞与为伍
变(變)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变调。变动。变法。变为。变革。变更。变通(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变本加厉。变幻无常。
变字UNICODE编码U+53D8,10进制: 21464,UTF-32: 000053D8,UTF-8: E5 8F 98。
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變変㜻㣐
become、change
原为形声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详细解释◎ 变的拼音:
變 b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孌( luán )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transform;change]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be flexible]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rebel;revolt]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 变的拼音:
變 biàn
〈词性: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catastrophe]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变把戏、变本加厉、变产、变成、变电站、变调、变调、变动、变法、变法儿、变革、变格、变更、变工、变故、变卦、变化、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变化无常、变坏、变幻、变幻莫测、变换、变价、变节、变局、变脸、变量、变乱、变卖、变卖典质、变迁、变色、变色龙、变色眼镜、变数、变数器、变速、变速运动、变态、变态心理、变体、变天、变天账、变通、变危为安、变位、变味,变味儿、变戏法、变相、变相、变小、变心、变形、变性、变压、变压、变样,变样儿、变异、变易、变音、变元音、变诈、变徵、变质、变种、变子、变奏、变阻器
怒的拼音:nù(ㄋㄨˋ)
⒈ 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⒉ 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族。
⒋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怒字UNICODE编码U+6012,10进制: 24594,UTF-32: 00006012,UTF-8: E6 80 92。
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㣽
anger、fury、rage
喜
形声:从心、奴声
anger, rage, passion; angry
详细解释◎ 怒的拼音: nù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 同本义 [anger;fury;rage]
怒,恚也。——《说文》
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邶风·柏舟》
驴不胜怒。——唐· 柳宗元《三戒》
吏呼一何怒。——唐· 杜甫《石壕吏》
王怒。——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瞋目大怒。
(4) 又如: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嘖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喧哗)
(5) 谴责 [blame]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礼记·内则》
(6) 又如:怒怨(责备);怒言(谴责之言);怒谴(责怪)
(7) 奋起;奋发 [do all one can]
[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8) 又如:怒行(奋斗疾行);怒马(奋马);怒臂(奋臂)
(9) 激怒 [irritate]
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史记》
夫唯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宋· 苏洵《权书上》
(10) 超过 [surpass]
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荀子·君子》
◎ 怒的拼音: nù
〈词性:形〉
(1) 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in profusion;burst]
秋高风怒号。——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务 》序
(2)飘风怒吹。——[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怒水(湍急的水流);怒生(蓬勃生长);怒芒(刺射的光芒);怒华(花盛开);怒浪(汹涌的波浪);怒张(波涛汹涌的样子);怒涌(猛烈翻腾);怒发(勃发);怒涨(水势急剧上涨);怒目切齿
(4) 声响巨大 [roaring]。如:怒号;怒涛
◎ 怒的拼音: nù
〈词性:名〉
(1) 通“孥”。妻子儿女[wife and children]
黄帝、 尧、 舜诛而不怒。——《商君书·更法》
(2) 通“帑”。彗星尾[tail]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怒,青黑色。——《汉书·天文志》
怒不可遏、怒潮、怒叱、怒斥、怒冲冲、怒发冲冠、怒放、怒号、怒喝、怒吼、怒火、怒江、怒骂、怒目、怒目切齿、怒气、怒气冲冲、怒气冲天、怒容、怒容满面、怒色、怒视、怒涛、怒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