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内忧外患的意思

nèiyōuwàihuàn

内忧外患



拼音nèi yōu wài huàn

注音ㄋㄟˋ 一ㄡ ㄨㄞˋ ㄏㄨㄢˋ

解释忧:忧虑;患:祸患。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例子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撑这个内忧外患的天下,越想越觉危险。(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正音“患”,不能读作“chuàn”。

辨形“忧”,不能写作“优”。

辨析见“内外交困”。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

谜语郁闷成疮

感情内忧外患是中性词。

繁体内憂外患

近义内外交困

反义国泰民安

英语internal disturbance andforeign aggression

俄语внутренние и внешние неурядицы

日语(国の)内憂外患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nèi nà   注音  ㄋㄟˋ ㄋㄚˋ   繁体    
部首  冂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MWI  仓颉  OB  郑码  LDOD  四角  4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0355  区位  3658  统一码  5185  笔顺  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内的拼音:nèi(ㄋㄟˋ)  

⒈ 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

⒉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

⒊ 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

其他字义

内的拼音:nà(ㄋㄚˋ)  

⒈ 古同“纳”,收入;接受。

统一码

内字UNICODE编码U+5185,10进制: 20869,UTF-32: 00005185,UTF-8: E5 86 85。

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内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內㐻

汉英互译

inner、inside、withi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人、从冂

English

insi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内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 jiōng  )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2) 同本义 [enter]

内,入也。自外而入也。——《说文》

主入也。——《周礼·职内》注

赵不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欲止不内。——《史记·项羽本纪》

内所著披袄中。——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交入;接纳。后作“纳” [pay]

无不务内。——《礼记·月令》。注:“谓收敛入之也。”

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国语·周语》

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项羽本纪》

恶内诸侯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谓收敛入之也。”

(4) 又如:内金(进贡金、银、铜等物)

(5) 另见 nèi  

基本词义

内的拼音: nèi  

〈词性:名〉

(1) 里面。与“外”相对 [inside]

一室之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郗犹在帐内。——《世说新语·雅量》

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 钟夫人之礼。——《世说新语·贤媛》

一板内有重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数里内无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海内;关内;内牵(内中传递消息者)

(3)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inside;internal;interior]

动干戈于邦内。——《论语·季氏》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汉· 贾谊《过秦论》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内叛(内部叛乱);内患(国内的祸患);内事(国内的事;宗庙祭祀之事);内睦(使内部和睦);内噬(内部攻讦相残);内寇(国内变乱;外敌入侵)

(5) 室,内室,房室 [room]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世说新语·贤媛》

皆拜卧内床下。——《汉书·霍光传》

(6) 又如:内帏(女子居处);内舍(内室;古代妇女居于内室,因借指妻子、女眷);内房(内室;女眷居住的屋子);内阶(内屋的台阶);内照(光照内室;光照内部);内户(内宅的门);内子(妻子)

(7) 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court]

西宫南内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8) 又

内外异法。

酒非内法。——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9) 又如:内帑(皇家银库);内侍(皇宫中的侍从官,多以宦官充任);内库(宫中的府库);内园(宫中的御花园);内厩(宫中的马厩,御马房);内禁(宫禁);内庭(宫禁以内;内院);内宴(宫廷宴会)。又指封建朝廷。如:内志(入主朝廷的志向);内附(归附朝廷);内荣(在朝中任职);内辅(在朝中辅弼君主);内属(归附朝廷为属国或属地);内藩(朝廷直接辖治下的中原诸侯王国);内转(地方官上调中央政府任职);内任(朝中重任和要职)

(10) 妇女;女色 [woman]

齐侯好内。——《左传·僖公十七年》

(11) 又如:内具(妇女日常应用的佩巾、丝絮和针丝袋之类物品);内治(古指对妇女进行的教育);内利(国君的配偶宜室宜家,有利于邻国);内幸(皇帝宠爱的姬妾);内姻(女眷方面的姻亲)

(12) 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 [wife]

梦里无题惟寄内。——钱惟善《送贾元英之照潭》

(13) 又如:内实(妻妾与宝物);惧内(怕老婆);内训(对妇女的训诫教育);内父(岳父);内馈(内子。指妻子);内掌柜(主妇);内寝(正妻之居室);内媚(丈夫善于讨妻妾的欢心);内娣(妻子的弟弟);内妹(妻子的妹妹);内主(古代诸侯的夫人);内老板(老板娘)

(14) 内心 [heart]

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世说新语·谗险》

内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15) 又如:内境(内心境界);内意(内心的想法);内谋(内心思虑、谋划;参与机要,谋划政事;暗中谋划);内慧(内心敏慧);内刚(内心刚强)

(16) 内脏 [internal organs]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蔡琰《悲愤诗》

(17) 又如:内症(体内脏器的疾病);内疽(体内脏器的毒性肿块);内疾(犹言暗病。身体内部的病症)

(18) 正道。佛教徒称佛门之内为内,佛门之外为外 [Buddist sutras]。如:内教(指佛教);内学(佛学。道教所习神仙导养之学)

(19) 另见   

常用词组

内宾、内部、内参、内层、内臣、内地、内地、内弟、内定、内犯、内分泌、内服、内府、内港、内阁、内功、内顾之忧、内海、内涵、内涵意义、内行、内耗、内河、内讧、内奸、内紧外松、内景、内径、内疚、内眷、内科、内涝、内里、内力、内陆、内乱、内贸、内蒙古高原、内幕、内难、内腔、内亲、内侵、内勤、内情、内燃机、内瓤、内容、内容空洞、内容提要、内柔外刚、内禪、内伤、内室、内侍、内视、内外、内外、内外夹攻、内外交困、内务、内线、内详、内向、内销、内心、内心里、内省、内兄、内秀、内衣、内因、内应、内忧外患、内蕴、内在、内在关系、内在因素、内脏、内宅、内债、内战、内争、内政、内侄、内中、内衷、内助、内传

  拼音  yōu   注音  一ㄡ   繁体    
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NDNN  五笔98  NDNY  仓颉  PIKU  郑码  UGR  四角  93012  结构  左右电码  1992  区位  5139  统一码  5FE7  笔顺  丶丶丨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忧(憂)的拼音:yōu(一ㄡ)  

⒈ 发愁:忧愤。忧惧。忧烦。忧惶。忧急。忧煎。忧思(a.忧念;b.忧愁的思绪)。忧戚。杞人忧天。

⒉ 可忧虑的事:忧患。内忧外患。乐以忘忧。高枕无忧。

⒊ 指父母之丧:丁忧。

统一码

忧字UNICODE编码U+5FE7,10进制: 24551,UTF-32: 00005FE7,UTF-8: E5 BF A7。

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㤑憂㥑

汉英互译

worry、care、sorrow、concern

相关字词

愁、喜

造字法

形声:从忄、尤声

English

sad, grieved; grief, melancho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忧的拼音:

yōu  

〈词性:动〉

(1)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 suī   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worry;be worried]

忧,愁也。——《说文》

忧,愁也。——《玉篇》

忧悲者德之失也。——《淮南子·原道》

勿忧。——《易·丰》

坎为加忧。——《易·说卦》

我心忧伤。——《诗·小雅·小弁》

忧心忡忡。——《诗·召南·草虫》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

(2) 又如:忧忿滞中(中医指忧愁忿懑滞郁在胸中);忧蹙(因忧愁而紧锁眉头);忧愠(忧愁懊恼);忧忆(忧愁担心);忧心如捣(忧愁得像有什么东西捣心一样);忧邑(愁闷抑郁);忧畏(忧虑畏怯);忧世(为世时或时事而忧虑);忧怀(忧虑怀念);忧怯(担忧畏怯);忧天(担心天塌下来);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忧鱼(担心水患)

词性变化

忧的拼音:

yōu  

〈词性:名〉

(1) 居丧 [mourning]。多指居父母丧

王宅忧,亮阴三祀。——《书·说命上》

(2) 又如:忧居(丁忧家居);忧服(因父母死而居忧服丧);忧纪(居父母丧之期);忧棘(居父母之丧);忧毁(居父母之丧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忧艰(忧父母之丧)

(3) 忧患,祸患 [suffering]

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恐季氏之忧。

愦于忧。——《战国策·齐策四》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忧困(忧患困顿);忧逼(忧患侵迫);忧难(忧患);忧衅(忧患之端)

(5) 姓

常用词组

忧愁、忧烦、忧愤、忧患、忧惶、忧煎、忧惧、忧苦、忧劳、忧虑、忧闷、忧戚、忧容、忧色、忧伤、忧思、忧心、忧悒、忧郁、忧郁症

  拼音  wài   注音  ㄨㄞˋ   
部首  夕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QHY  仓颉  NIY  郑码  RSID  四角  23200  结构  左右电码  1120  区位  4566  统一码  5916  笔顺  ノフ丶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外的拼音:wài(ㄨㄞˋ)  

⒈ 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

⒉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⒊ 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⒋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

⒌ 称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⒍ 称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⒎ 关系疏远的:外人。

⒏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

⒐ 传统戏剧角色名:外旦。外末。外净。

统一码

外字UNICODE编码U+5916,10进制: 22806,UTF-32: 00005916,UTF-8: E5 A4 96。

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外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sides、in addition、not closely related、other、outer、outside、unofficial

相关字词

中、内、里

造字法

会意:从夕、从卜

English

out, outside, external; foreig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外的拼音: wài  

〈词性:名〉

(1)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2)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outside;outer]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危害);外槨(棺材外的套棺);外好里枒槎(对外人好,对自己人苛刻);外藩(外部屏藩);外廓(外城);外见(显现于外);外求(求之于外);外舍(在外住宿)

(4) 外表;仪表 [appearance]

吉凶见乎外。——《易·系辞》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5) 又如:外象包皮(指善恶美丑表现在身上,行动语言表现在外表上);外表(人的外貌仪表);外秀(外表俊秀);外和(外表和气);外化(外表的变化);外方内圆(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外视(外观、外表)

(6) 表面 [surface;face;outside appearance]

无非是三等喻品,外像皮毛。——明·佚名《梼杌闲评——明珠缘》

(7) 又如:外刑(施于身体表面的刑罚);外像(表面现象);外局(表面上);外合里表(表里不一);外见(显现于外);外扬(显现于外);外意(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外营(外层营垒)

(8) 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husband]

夫妇相称曰外内,晋、 魏以前无之。—— 清· 钱大昕《恒言录》

(9) 外国 [foreign country]。如:外为中用

(10) 外地;异乡 [province;another part of the country]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个外路和尚来孝敬一个蜡油冻的佛手。——《红楼梦》

(11) 又如:外役(在外服役);外奔(逃亡国外,逃离本阵营,投奔他方);外府(外地);外路和尚(从外地来的和尚。即行脚僧)

(12) 外物。亦谓视为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亦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external things]。如:外欲(指外界的诱惑);外情(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外盖衣服(穿在外面的罩衣);外境(指外界事物);外诱(外界事物的诱惑);外论(外界的议论);外议(外界的舆论)

(13) 指男子。亦指男宠,男色 [man]。如:外色(男色);外子(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外言(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外嬖(指宫禁外的宠臣,亦指男宠);外宠(指宠臣;亦指娈童,男色)

(14) 母亲、妻子、姐妹或儿女方面的(指亲属) [(relatives) of one's mother,sisters or daughters]

周三不合图财杀害外父外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15) 又如:外氏(外祖父母家);外祖(外祖父);外外(外甥);外外姐姐(外甥媳妇);外家(岳父家);外孝(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外大父(外祖父);外王父(外祖父);外王母(外祖母)

(16) 指外廷臣僚 [minister outside court]

一个外郎,叫做丘三。——《初刻拍案惊奇》

(17) 又如:外郎(官名。宋元时亦称衙门书吏);外朝(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18)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local officcials]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白居易《重赋》

(19) 又如:外班(指分发到外省任职的班次);外吏(外臣。指地方官);外镇(镇守边关要塞的将帅);外藩(有封地的诸侯王);外补(道员的缺分,原则上由中央任命,但也规定了几个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

(20) 指吏役人等 [servant]。如:外委总把(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外委(额外委派的低级武官);外场(打杂跑街的人)

(21) 以外 [beyond;outside]

其外之文。——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苏洵《六国论》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2) 又如:外作(正业之外的事);外郡(京都以外的州郡);外埠(本地以外的城镇);外境(国境以外的地区)

(23) 以前 [before;formerly]。如:外者(从前,以往)

(24) 外来的 [foreign]

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红楼梦》

(25) 又如:外寇(外来的敌兵);外祟(外来的鬼怪、祸祟);外忧(外来的忧患);外比(外附,勾结外乱)

(26)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 [other]。如:外道(佛教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

(27) 传统戏曲脚色行当 [wai]

外扮监斩官上。——元· 关汉卿《窦娥冤》

词性变化

外的拼音: wài  

〈词性:动〉

(1) 疏远。关系、感情上保持距离 [drift apart]

内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2) 又如:勿外(不要见外);外我(视我为外人;疏远我);外道(作客时,显得很疏远)

(3) 背离 [deviate]

骤令不行,民心乃外。——《管子·版法》

(4) 排斥 [repel]

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孙龙子》

(5) 抛弃 [abandon]

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吕氏春秋》

外的拼音: wài  

〈词性:形〉

(1) 另外;其他;别的 [in addition;besides;other]

令居外宅。——《史记·衡山王列传》

(2) 又如:外教(外央。外行);外来钱(外快。额外的财利);外转(外输;外快);外慕(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外第(别宅);外累(谓身外事物的烦扰、拖累)

(3) 异;不一 [different]。如:外意(二心;异志);外道(见外;客气)

(4)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不正当的 [unofficial;irregular;unjust]

齐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汉书·齐悼惠王传》

(5) 又如:外四路(指远亲);外务(份外的事;外遇);外宅(外妇;外室。指与男子无妻妾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外名(外号);外妇(外妻;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外道(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常用词组

外邦、外币、外边、外表、外宾、外部、外埠、外财、外侧、外层大气、外差、外场、外钞、外臣、外出、外出血、外串、外带、外待、外敌、外地、外典、外电、外调、外耳、外分泌、外放、外敷、外感、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人、外功、外公、外国、外海、外行、外号、外合里应、外患、外汇、外活,外活儿、外货、外祸、外籍、外加、外家、外间、外艰、外交、外角、外界、外景、外径、外舅、外科、外壳、外客、外寇、外快、外宽内忌、外宽内深、外来、外来户、外来语、外力、外流、外流河、外路、外露、外贸、外貌、外面、外皮层、外婆、外戚、外欠、外强中干、外侨、外巧内嫉、外切、外亲、外亲内疏、外勤、外倾、外人、外任、外伤、外商、外伸、外甥、外甥女、外省、外史、外事、外手、外水、外孙、外孙女、外孙子、外胎、外逃、外套、外廷、外头、外围、外文、外侮、外务、外鹜、外县、外线、外乡、外向、外销、外心、外星人、外形、外姓、外延、外洋、外衣、外溢、外因、外阴、外引、外语、外遇、外圆内方、外援、外缘、外源河、外在、外宅、外债、外展神经、外长、外罩、外痔、外传、外资、外族、外祖父、外祖母

  拼音  huàn   注音  ㄏㄨㄢ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KKHN  仓颉  LLP  郑码  JJIW  四角  50336  结构  上下电码  1891  区位  2728  统一码  60A3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丨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患的拼音:huàn(ㄏㄨㄢˋ)  

⒈ 忧虑:患得患失。忧患。

⒉ 灾祸:患难。祸患。隐患。防患未然。

⒊ 害病:患病。患者。

统一码

患字UNICODE编码U+60A3,10进制: 24739,UTF-32: 000060A3,UTF-8: E6 82 A3。

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uffer from、disaster、peril、trouble、worry、anxiety

造字法

形声:从心、串声

English

suffer, worry about; suffer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患的拼音: hu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毌 guàn  )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2) 同本义 [worry about]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患累(忧患);患御(害怕服兵役);患忧(忧患);患失(生怕失去)

(4) 憎恶;讨厌;厌烦 [detest]

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戊不好学患 申公。——《汉书·申公传》

(5) 又如:患苦(厌恶);患毒(痛恨);患恶(厌恶);患忌(嫌忌)

(6) 苦于 [suffer from]

患,苦也。——《广雅》

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清史稿》

(7) 害病 [suffer from]。如:患肝炎;患麻疹;患重伤风

词性变化

患的拼音: huàn  

〈词性:名〉

(1) 祸患,祸害 [calamity;trouble;peril]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论伦无患。——《礼记·乐记》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 又如:水患;河患。如:患咎(灾祸);患害(祸害);患祸(祸患)

(3) 疾病;毛病 [disease]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患子(病人);患处;防患于未然;后患无穷;有备无患;消除后患

常用词组

患病、患病率、患处、患得患失、患苦、患难、患难与共、患难之交、患者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