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能言善辩的意思

néngyánshànbiàn

能言善辩



拼音néng yán shàn biàn

注音ㄋㄥˊ 一ㄢˊ ㄕㄢˋ ㄅ一ㄢˋ

解释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例子而且伶牙俐齿,能言善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正音“辩”,不能读作“bàn”。

辨形“辩”,不能写作“辨”。

辨析见“能说会道”。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人善于言辩。

感情能言善辩是中性词。

繁体能言善辯

近义能说会道、能言快语

反义拙嘴笨舌、笨口拙舌

英语be a smart talker

俄语уметь спорить

日语口が達者でよくしゃべる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néng nài   注音  ㄋㄥˊ ㄋㄞˋ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CEXX  仓颉  IBPP  郑码  ZQRR  四角  22212  结构  左右电码  5174  区位  3660  统一码  80FD  笔顺  フ丶丨フ一一ノ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能的拼音:néng(ㄋㄥˊ)  

⒈ 才干,本事:能力。能耐。才能。

⒉ 有才干的:能人。能手。贤能。能工巧匠。能者为师。

⒊ 胜任,善于:能够。能柔能刚。力所能及。欲罢不能。能动。

⒋ 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能走路了。

⒌ 应该:你不能这样说他。

⒍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电能。热能。

⒎ 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⒏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

⒐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其他字义

能的拼音:nài(ㄋㄞˋ)  

⒈ 古同“耐”,受得住。

统一码

能字UNICODE编码U+80FD,10进制: 33021,UTF-32: 000080FD,UTF-8: E8 83 BD。

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螚竜䏻而耐熊

汉英互译

ability、able、be able to、can、capable、energy、skill

造字法

象形:象熊形

English

to be able; can, permitted to; abil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2)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bear-like beast]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3) 才能,能力 [ability]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 韩愈《杂说》

表恶其能。——《资治通鉴》

(4) 又如:能处(本事;能耐);无能(没有能力);低能(能力低下);逞能(显示自己能干);各尽所能;能解(犹能耐,才能)

(5) 有才能的人 [a talented person]

将能而君不能御。——《孙子·谋攻》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智能之士。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7) 又如:嫉贤妒能

(8) [物理]∶作功的本领 [energy]

(9) 能量的简称 [power]。如: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10) 通“熊”(态)。形状 [form;shape]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词性变化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动〉

(1) 能够,主、客条件具备,会作,会做,会完成 [can;be able to;be capable of]

孔子不能决。——《列子·汤问》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安能辨我雄与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

夏礼,吾能言之。——《论语·八佾》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能以足音辨人。——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能使人欢咍(hāi  嗢   噱 jué  )矣。(欢咍,欢快。咍,喜悦。嗢噱,大笑不止。)——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富者不能致。——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能臣(能尽为臣之道者);能迩(能安抚邻国而与之和睦相处);能胜任(有做某事所需的能力或资源)

(3) 会;善于 [be good at]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 又如:能军(擅长治军);能因(善于因势成事);能言(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能法(善于执行法令);能书(善于抄写;擅长书法);能群(谓善于组织人力和物力)

(5) 有才能,有才干 [able;talented]。如:能廉耿介(富有才干而且廉洁正直);能士,能仕(有才能之士);能称(谓有才干而被称誉);能贤(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能绩(以有才能而取得的治绩);能鄙(能者与无能者)

(6) 友好,亲善;和睦 [amicable;cordial]

下不能其上。——《韩非子》

(7) 通“耐”。忍受 [be able to bear]

食水者善游能寒。——《淮南子·地形》

能的拼音: néng  

〈词性:代〉

(1) 表示指示或程度,相当于“如此”、“这样” [so]

忍能对面为盗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能格(怎么这样;为何如此);能概(怎么这样;为何发此);能亨(如此;这样)

常用词组

能动、能否、能干、能工巧匠、能够、能彀、能见度、能力、能量、能耐、能人、能上能下、能伸能屈、能事、能手、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源、能者多劳、能者为师、能征惯战

  拼音  yán   注音  一ㄢˊ   
部首  言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YYYY  仓颉  YMMR  郑码  SA  四角  00601  结构  单一电码  6056  区位  4952  统一码  8A00  笔顺  丶一一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言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⒉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⒊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⒋ 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⒌ 姓。

统一码

言字UNICODE编码U+8A00,10进制: 35328,UTF-32: 00008A00,UTF-8: E8 A8 80。

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䇾訁

汉英互译

character、say、speech、talk、wor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指事:表示言从舌出

English

words, speech; speak, s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言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 同本义 [say;speak;talk]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于李??。——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言讫不见。——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言绝(言罢;说完);言言(直言);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戏(说话轻浮不庄重);言人人殊(人各一词,所言各异);言笑自若(谈笑自得的样子);言之无文(说话没有文采条理);言方行圆(即言行不一);言信(说到做到的信用);言爽(说话不守信用);言不顾行(言行不一);言欢(说笑)

(4) 议论,谈论 [discuss;comment]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言路(谏官的职务);言事(在君主时代,臣民与天子、国君议论政事);言文(谈论文辞);言默(议论和沉默);言状(所述情状)

(6) 记载 [write down;record]

雁荡山…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又如:言行录(录记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书)

(8) 问 [ask;inquire]

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史记》。 王引之述闻:“言王,问王也。”

(9) 又如:言问(讯问)

(10) 告知;告诉 [inform;tell;let know]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筭。——《礼记》。郑玄注:“言,语也。”

(11) 又如:言讽(用委婉的语言示告)

(12) 陈述;叙述 [state]

臣愿悉言听闻,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

(13) 又如:言功(陈述功绩)

(14) 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namely]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孟子》

(15) 说明 [explain]

言其利害(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其,指示代词,代合从,它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词性变化

言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speech;spoken language]

父母之言。——《诗·郑风·将仲子》又

诸兄之言。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国语·周语上》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

王如其言。—— 晋· 干宝《搜神记》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思其言。

是何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言能践行(说到做到);言语高低(指说话没分寸,冲撞别人);言差语错(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言言善果(多说劝人行善的话,必有好处);言同勒石(喻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如同刻石);言词(用语言表达的词汇或词句);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不愿行(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言语妙天下(言语精妙,天下没有人比得上);言听谋决(说的话听从照办);言废(说的话不被采纳);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言智(言语的才智);言无伦次(言语杂乱无章)

(3) 言论;见解;意见 [opinion on public affairs]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诗·小雅·雨无止》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4) 又如:言扬行举(根据德行和声名来选择人才);言金(珍贵的言论);言之成理(言论能自成系统而有文理);言中无物(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

(5) 言辞;辞令;辞章 [one’s words;language appropriate to the occasion;poetry and prose]

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不利焉。——《左传》

(6) 又如:言外(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言使(使者。使者主要在传达言辞,故称言使);言泉(言辞滔滔不绝,如泉水般涌出。比喻口辩敏捷,言语通畅);言多必失(言辞过多,必定发生差错)

(7) 政令;号令 [government decree;order]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国语·周语》。韦昭注:“言,号令也。”

(8) 又如:言语(命令;指示);言文(法律条文);言文刻深(法律条文严峻刻薄);言出法随(命令一下达,就依法考核、赏罚)

(9) 誓言;盟辞;约言 [oath;pledge;promise]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楚辞》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郑玄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

(10) 又如:言约(口头言语为约定);言瑞(信言)

(11) 建议;主意;计策 [proposal;idea;plan]

我言为服,勿以为笑。——《诗·大雅》

(12) 又如:言责(进言的职责)

(13) 学说;主张 [theory;view;position]

“杨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 杨则归 墨。”——《孟子》

(14) 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character;word]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序

(15) 又如:五言诗;七言诗

(16) 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sentence]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

(17) 又如:一言为定;片言九鼎

(18) 著作 [writings;works]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

(19) 又如:言对(文体的一种)

(20) 姓

言的拼音: yán  

〈词性:助〉

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

常用词组

言必有中、言不及义、言不由衷、言出法随、言传身教、言辞、言道、言定、言多语失、言官、言归于好、言归正传、言过其实、言和、言欢、言简意赅、言教、言教、言近旨远、言路、言论、言情、言人人殊、言甚详明、言谈、言谈举止、言听计用、言外之意、言为心声、言笑、言笑自若、言行、言行若一、言行一致、言犹在耳、言语、言语、言语、言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之不预、言之成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无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凿凿、言重

  拼音  shàn   注音  ㄕㄢ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UDUK  五笔98  UUKF  仓颉  TGTR  郑码  UCUJ  四角  80601  结构  上下电码  0810  区位  4138  统一码  5584  笔顺  丶ノ一一一丨丶ノ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善的拼音:shàn(ㄕㄢˋ)  

⒈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⒉ 好的行为、品质:行善。惩恶扬善。

⒊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⒋ 友好,和好:友善。亲善。和善。

⒌ 熟悉:面善。

⒍ 办好,弄好:善后。

⒎ 擅长,长(cháng   )于:善辞令。多谋善断。

⒏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

⒐ 好好地:善待。善罢甘休。

⒑ 容易,易于:善变。善忘。多愁善感。

⒒ 姓。

统一码

善字UNICODE编码U+5584,10进制: 21892,UTF-32: 00005584,UTF-8: E5 96 84。

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嬗譱

汉英互译

be apt to、be good at、friendly、good、kind、perfect

相关字词

擅、恶

造字法

会意:从言、从羊

English

good, virtuous, charitable, ki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善的拼音: shàn  

〈词性:形〉

(1)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2) 同本义[lucky]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3)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4) 好;美好 [good]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5)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善言(美言;说好话);善处(好办法);善马(良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资质甚佳,才品出众)

(6) 善良;好心 [good;nice]

供养三德为善。——《左传·昭公十二年》

又尽善也。——《论语·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恶之名。”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7)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犹“善罢干休”;顺顺当当);善觑(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样(模样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顺(善良和顺)

(8) 慈善 [philanthropic]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唐· 韩愈《原毁》

(9) 又如:善事;善举;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称虔诚信仰佛教的人);善胜(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语。指人所以能为善的根性);善堂(旧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10) 表示应诺。对,好 [all right]

王曰:“善!”——《战国策·齐策》

先主:“善?”——《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慎重 [cautious;careful;prudent]。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败(事情失败后的妥善措施)

(12) 高明,工巧 [skillful]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

吹籁工为善声。——《论衡·逢遇》

(13)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14) 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 [familiar]

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传》

(15) 又如:善便(善变。不费力,轻易);善查(好对付的人。又作“善荐八”)

词性变化

善的拼音: shàn  

〈词性:动〉

(1) 善于,擅长。有做好或处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 [be good at]

善戏谑兮。——《诗·卫风·淇奥》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史记·刺客列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善宽(善解;善于迎合);善丹青(擅长画画);善时(善于把握时机);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善喻(善于教喻);善贷(善于施与);善渊(善于保持沉默);善诱(善于诱导);善贾(长于贸易,善于做生意);善富(善于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长为文);善化(擅长教化)

(3) 通“缮”。修治 [repair]

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故有善迩而远至。——《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4)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敛自己的才华)

(5) 羡慕 [admire]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6) 喜爱 [like]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7) 认为好 [consider as good]

[常]忌信道任数,不从下人,故为权势所不善。——《华阳国志》

(8) 赞许 [praise]

使孔子欲表善 颜渊。—— 王充《论衡》

(9) 又如:善善(赞扬人家的优点、美德);善颂善祷(赞美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善善从长(本是称道别人的善德渊源流长。后转为赞扬人家向善弃恶、舍短取长)

(10) 友好,亲善 [friendly]

余宗老涂山, 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 史公云。——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善气迎人

善的拼音: shàn  

〈词性:名〉

(1) 好人;好事;好处 [good (fine) person;good deed;advantage]

存抚良善。——宋· 沈括《梦溪笔谈》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2) 姓

善的拼音: shàn  

〈词性:副〉

(1) 好好地 [in perfectly good condition]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战国策·燕策》

(2) 多;常;易 [numerous;frequently;easy]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善变;善疑;善怀(多所怀思)

常用词组

善罢甘休、善报、善本、善辩、善才、善处、善刀而藏、善感、善后、善举、善良、善门、善门难开、善男信女、善人、善善恶恶、善始善终、善事、善忘、善心、善行、善意、善有善报、善于、善哉、善战、善终

  拼音  biàn   注音  ㄅ一ㄢˋ   繁体    
部首  辛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UYUH  仓颉  YJIVJ  郑码  SESS  四角  00441  结构  左中右电码  6589  区位  1771  统一码  8FA9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一ノ丶フ丶一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辩(辯)的拼音:biàn(ㄅ一ㄢˋ)  

⒈ 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分辩(亦作“分辨”)。争辩。答辩。辩白。辩驳。辩护。辩解(jiě  )。辩论。辩士。辩证。

统一码

辩字UNICODE编码U+8FA9,10进制: 36777,UTF-32: 00008FA9,UTF-8: E8 BE A9。

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辯辡䛒

汉英互译

argue、debate、dispute

造字法

形声:从讠、辩省声

English

dispute, argue, debate, discu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辩的拼音:

b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辡( biǎn  )声。本义:辩论,申辩)

(2) 同本义 [argue;debate]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辩证;辩日(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4) 分别,辨别。通“辨” [distinguish]

辩其功苦。——《国语·齐语》

若白墨之于目辩。——《淮南子·滫务》

目能辩色,耳能辩声。——东汉· 仲长统《昌言·理乱》

(5) 又如:辩章(辨别彰明。同辨章);辩析(辨别分析);明辩是非;辩白(申辩明白。同辨白)

(6) 治理,办理 [manage;handle]

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淮南子·泰族》

词性变化

辩的拼音:

biàn  

〈词性:形〉

(1) 有口才,善言辞 [adept at talk]

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辩武(善辞令的人。即辩士);辩人(善于辞令的人。如说客之流);辩捷(能言善辩,口才敏捷);辩口(口才便捷,善于辩论)

常用词组

辩白、辩驳、辩才、辩辞,辩词、辩答、辩护、辩护人、辩护士、辩解、辩论、辩明、辩难、辩士、辩说、辩诬、辩争、辩证、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