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鸮啼鬼啸的意思

niǎoguǐxiào

鸮啼鬼啸



拼音niǎo tí guǐ xiào

注音ㄋ一ㄠˇ ㄊ一ˊ ㄍㄨㄟˇ ㄒ一ㄠˋ

解释像鸮鸟啼叫、怨鬼呼号。形容声音凄厉幽怨。

出处唐·无名氏《冥音录》:“声调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啸,闻之者莫不歔欷。”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鸮啼鬼啸是中性词。

繁体鸮嗁鬼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xiāo   注音  ㄒ一ㄠ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KGNG  仓颉  RSPYM  郑码  JAZR  四角  67227  结构  左右电码  7697  统一码  9E2E  笔顺  丨フ一一フ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鸮(鴞)的拼音:xiāo(ㄒ一ㄠ)  

⒈ 〔鸱鸮〕见“鸱”。

统一码

鸮字UNICODE编码U+9E2E,10进制: 40494,UTF-32: 00009E2E,UTF-8: E9 B8 AE。

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鸮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鸟、号声

English

ow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鸮的拼音:

xiāo  

〈词性:名〉

鸟名。俗称猫头鹰 [owl]。如:鸮鸟(猫头鹰);鸮炙(火烤的鸮鸟肉);鸮音(鸮鸟的声音,指恶狠或凶暴的人)

  拼音    注音  ㄊ一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KUPH  五笔98  KYUH  仓颉  RYBB  郑码  JSWL  四角  60027  结构  左右电码  0805  区位  4468  统一码  557C  笔顺  丨フ一丶一丶ノ丶フ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啼的拼音:tí(ㄊ一ˊ)  

⒈ 哭,出声地哭:啼哭。啼泣。悲啼。啼笑皆非。

⒉ 鸟兽叫:啼鸣。啼叫。虎啸猿啼。

统一码

啼字UNICODE编码U+557C,10进制: 21884,UTF-32: 0000557C,UTF-8: E5 95 BC。

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啼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㖒㖷嗁渧諦謕

汉英互译

caw、crow、cry、ululate、weep lou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口、帝声

English

weep, whimper; howl, twit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啼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2) 同本义 [weep aloud]

嗁,号也。——《说文》。段注:“号,痛声也。”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儿醒大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

儿惧,啼告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啼呼(哭叫,叫唤);啼饥(因饥饿而号哭);啼天哭地(非常悲惨);啼咽(悲哽)

(4) 叫鸣 [cry]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虎啸猿啼。——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啼叫;啼唤(鸣叫);啼唱

(6) 哭泣 [tear]

儿含乳啼声。——林嗣环《口技》

(7) 又如:啼哭郎君(指办事无能,只知啼哭了事者)

词性变化

啼的拼音:   

〈词性:名〉

(1) 眼泪 [tears]。

(2) 如:啼妆女(形容女子姿色迷人。东汉时,妇女以粉拭目下,有似哭啼泪痕,故名);啼眼(泪眼);啼痕(泪痕);啼妆(借指美人的泪痕)

常用词组

啼号、啼饥号寒、啼叫、啼哭、啼鸣、啼泣、啼笑皆非、啼血

  拼音  guǐ   注音  ㄍㄨㄟˇ   
简体部首  鬼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鬼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RQCI  仓颉  HUI  郑码  NJ  四角  26513  结构  单一电码  7607  区位  2577  统一码  9B3C  笔顺  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鬼的拼音:guǐ(ㄍㄨㄟˇ)  

⒈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鬼魂。鬼魅。鬼蜮(a.鬼怪;b.阴险害人的)。

⒉ 阴险,不光明:鬼话。鬼黠。鬼胎。

⒊ 对人的蔑称或憎称:酒鬼。烟鬼。鬼子。吝啬鬼。

⒋ 恶劣,糟糕(限做定语):鬼天气。

⒌ 机灵,敏慧(多指小孩子):鬼精灵。

⒍ 表示爱昵的称呼:小鬼。机灵鬼。

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统一码

鬼字UNICODE编码U+9B3C,10进制: 39740,UTF-32: 00009B3C,UTF-8: E9 AC BC。

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host、jumby、dirty trick、spook

造字法

象形:像怪物形

English

ghost; spirit of dead; devi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鬼的拼音: gu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devil;apparition;ghost]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goblin;demon;spirit]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devil]——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dirty trick]。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fellow]。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fool]。如:死鬼;老鬼

(11) 姓

词性变化

鬼的拼音: guǐ  

〈词性:形〉

(1) 隐密不测 [secret;stealthy;surreptitious]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clever;smart;exquisite;strange and changeful]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常用词组

鬼把戏、鬼笔、鬼吵鬼闹、鬼点子、鬼风疙瘩、鬼斧神工、鬼勾当、鬼怪、鬼鬼祟祟、鬼话、鬼魂、鬼混、鬼火、鬼机灵、鬼佬、鬼哭狼嚎、鬼脸、鬼魅、鬼门关、鬼迷心窍、鬼摸脑壳、鬼魔、鬼魔三道、鬼使神差、鬼祟、鬼胎、鬼剃头、鬼头、鬼头鬼脑、鬼屋、鬼黠、鬼蜮、鬼蜮伎俩、鬼眨眼、鬼主意、鬼子

  拼音  xiào   注音  ㄒ一ㄠ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KVIJ  五笔98  KVHW  仓颉  RLLL  郑码  JXNO  四角  65027  结构  左右电码  0876  区位  4805  统一码  5578  笔顺  丨フ一フ一一丨ノ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啸(嘯)的拼音:xiào(ㄒ一ㄠˋ)  

⒈ 撮口作声,打口哨:啸歌(吟咏)。啸傲。啸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啸啸山林”)。呼啸。仰天长啸。

⒉ 动物拉长声叫:虎啸。猿啸。

⒊ 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北风呼啸。海啸。

⒋ 飞机或子弹掠过时发出的声音:飞机尖啸着冲上蓝天。炮弹呼啸而过。

统一码

啸字UNICODE编码U+5578,10进制: 21880,UTF-32: 00005578,UTF-8: E5 95 B8。

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啸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嘯嘨歗

汉英互译

howl、whistle

造字法

形声:从口、肃声

English

roar, howl, scream; whist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啸的拼音:

xi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2) 同本义 [whistle]

啸,吹声也。——《说文》

其嘨也歌。——《诗·召南·江有汜》

不嘨不指。——《礼记·内则》

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封氏闻见记》

登东皋以舒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俯仰啸歌。——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修木而啸。——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啸傲林泉(在幽静的山林泉水环抱中隐居);啸吟(长啸哀叹);啸指(以指夹唇吹之作声)

(4) 呼召,号召 [call]

嘨者,谓若有所召命,若齐庄抚楹而歌耳。——《匡缪正俗》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楚辞》

(5) 又如:啸引;啸召(呼唤;召唤);啸合(召唤聚集);啸侣(呼叫同类;召唤同伴);啸侣命俦(召唤同伴);啸命(高声命令)

(6) 鸟兽等的长声鸣叫 [howl;roar]

虎啸猿啼。——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乳虎啸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鸟啸;啸萃(鸣叫而聚集);啸吼(长声吼叫);啸风(呼风);风嘶雨啸

常用词组

啸傲、啸歌、啸聚、啸鸣、啸鸢

鸮啼鬼啸: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