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捏怪排科的意思

niēguàipái

捏怪排科



拼音niē guài pái kē

注音ㄋ一ㄝ ㄍㄨㄞˋ ㄆㄞˊ ㄎㄜ

解释作怪、捣鬼、为难之意。

出处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着那等干眼热滑张杓,任从那些打草惊蛇,尽教他捏怪排科斯间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niē   注音  ㄋ一ㄝ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JFG  仓颉  QAG  郑码  DKB  四角  56014  结构  左右电码  8437  区位  3683  统一码  634F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捏的拼音:niē(ㄋ一ㄝ)  

⒈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⒉ 用手指把软的东西做成一定的形状:捏饺子。捏面人儿。

⒊ 假造,虚构:捏造。捏陷。

统一码

捏字UNICODE编码U+634F,10进制: 25423,UTF-32: 0000634F,UTF-8: E6 8D 8F。

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掜揑

汉英互译

nip、pinch、tweak

造字法

形声:从扌、声

English

pick with fingers; knead; m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捏的拼音:

niē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从土,曰声。本义:用手指将软的东西捻成一定形状)

(2) 同本义 [mold;knead with the fingers]

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捏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红楼梦》

(3) 又如:捏泥人儿;捏怪(塑造怪相);捏素(塑像);捏塑(以泥塑造)

(4) 握 [pinch;hold beween the fingers]

俺捏住这玉佩慢慢的行将去。——郑德辉《驺梅香》

(5) 又如:手内捏一捏,就知分两;手上还捏着那只小篮呢;把钱捏在手里睡觉

(6) 用手按 [press with fingers]。如:他给我捏肩

(7) 挑事 [stir up]。如:捏错

(8) 假造 [fabricate;make up]

王庆听他问的跷蹊,便捏一派假话支吾。——《水浒传》

(9) 又如:捏奏(捏造谎言,上奏朝廷);捏名(假造姓名);捏事(假造事端);捏陷(捏造假证陷害);捏故(捏造事端);捏构(虚构,编造);捏报(谎报);捏诬(说谎诬陷)

常用词组

捏词、捏估、捏合、捏和、捏弄、捏手捏脚、捏一把汗、捏造

  拼音  guài   注音  ㄍㄨㄞˋ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NCFG  仓颉  PEG  郑码  UXB  四角  97014  结构  左右电码  1843  区位  2554  统一码  602A  笔顺  丶丶丨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怪的拼音:guài(ㄍㄨㄞˋ)  

⒈ 奇异,不平常:怪诞(离奇古怪)。怪事。怪物。怪讶。怪圈(quān   )。怪话。怪异。奇形怪状。

⒉ 惊奇:大惊小怪。怪不得。

⒊ 传说中的妖魔之类:鬼怪。妖怪。

⒋ 性情乖僻或行为异样的人:怪癖(古怪的癖好)。怪僻(古怪)。

⒌ 很,非常:怪好的天气。

⒍ 怨,责备:不怪你。怪罪。怪怨。

统一码

怪字UNICODE编码U+602A,10进制: 24618,UTF-32: 0000602A,UTF-8: E6 80 AA。

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onster、bewildering、wonder at、blame、odd、queer、strange、quite、rather

造字法

形声:从忄、圣声

English

strange, unusual, peculi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怪的拼音:

guài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圣(   )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bewildering;odd;strange;fantastic]

怪,异也。——《说文》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铅松怪石。——《书·禹贡》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怪伟(奇特雄伟);怪物相(奇异的样子;轻蔑、难堪的脸色);怪迂(怪异而不切实际);怪谲(怪异任性)

词性变化

怪的拼音: guài  

〈词性:名〉

(1) 妖精,鬼物 [devil]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土之怪为獖羊。——《博物志》

山高必有怪。——《西游记》

(2) 又如:鬼怪;妖怪;精怪;神怪(神仙与鬼怪);魔怪(妖魔鬼怪)

怪的拼音: guài  

〈词性:动〉

(1) 责怪 [blame]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怪责(责怪);怪恨(责怪怨恨);怪嗔(嗔怪,对别人的言语行为表示不满);怪得(怪底;怪的。难怪,怪不得)

(3) 惊异;觉得奇怪 [wonder]

民怪之,莫敢徒。——《史记·商君列传》

予怪而问之。——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怪底(惊怪,惊疑);怪怖(惊异恐惧);怪疑(骇异;惊异疑惑);怪慑(惊异害怕)

怪的拼音: guài  

〈词性:副〉

[口] 很,非常 [quite; very]——用在形容词、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表示程度很深。如:这口箱子怪沉的;经常打扰您,怪不好意思的;怪厉害的;怪似(十分相像);怪热(很热);怪冷(很冷)

常用词组

怪不得、怪不得、怪诞、怪诞不经、怪道、怪话、怪杰、怪里怪气、怪秘、怪模怪样、怪念头、怪癖、怪僻、怪气、怪人、怪声怪气、怪胎、怪味、怪物、怪相、怪讶、怪样、怪异、怪异、怪异、怪罪

  拼音  pái pǎi   注音  ㄆㄞˊ ㄆㄞ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DJD  五笔98  RHDD  仓颉  QLMY  郑码  DKC  四角  51011  结构  左右电码  2226  区位  3737  统一码  6392  笔顺  一丨一丨一一一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排的拼音:pái(ㄆㄞˊ)  

⒈ 除去,推开:排出。排斥。排水。排外。排挤。排山倒海。排忧解难。

⒉ 摆成行列:排列。排队。排字。排印。排笔。排场。

⒊ 排成的行列:排头。前排。

⒋ 军队的编制单位,“班”的上一级。

⒌ 练习演戏:排戏。

⒍ 竹或木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木排。竹排。排运。

其他字义

排的拼音:pǎi(ㄆㄞˇ)  

⒈ 〔排子车〕用人力拉运东西的一种车,多用于运货。

统一码

排字UNICODE编码U+6392,10进制: 25490,UTF-32: 00006392,UTF-8: E6 8E 92。

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range、eject、exclude、line、platoon、raft、range、rank、row、tier

造字法

形声:从扌、非声

English

row, rank, l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排的拼音: pái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非声。本义:推挤,推开)

(2) 同本义 [push]

排,挤也。——《说文》

排,推也。——《广雅》

献笑不及排。——《庄子·大宗师》

排淮泗。——《孟子》

力能排南山。——诸葛亮《梁父吟》

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哙列传》

(3) 又如:排闼(推门。闼:门);排门而入;排户(推门);排阁(推门);排墙(推倒墙壁);排阖(推开门扇);排雾(推开云雾);排斡(推移运转)

(4) 排斥;排挤 [expel;exclude]

抵排异端。——韩愈《进学解》

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后汉书·贾逵传》

(5) 又如:排害(排挤;迫害);排陷(排挤,陷害);排击(排斥抨击);排困(排斥困辱);排毁(排斥诋毁,抨击);排摈(排斥摈弃);排告(排挤诬告);排逐(排挤斥逐)

(6) 疏通;排解 [dredge;drain;eliminate]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赵策》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7) 又如:排荡(犹排除);排释(排解,调解);排抑(排遣克制);排闷(排遣烦闷);排容(豪放;奔放)

(8) 冲击 [lash;pound against]。如:排突(冲击,冲撞);排拶(挤压);排扎(拥挤);排虚(凌空)

(9) 劈、击 [strike]。如:排山压卵(弱方不堪强方一击);排手(击掌。有一言为定之意);排折(抗击)

(10) 安排;准备 [arrange]

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水浒传》

(11) 又如:排当(宫廷官府安排宴席);排局(设圈套;置骗局);排备(安排,准备);排顿(安排,准备)

(12) 排列;编次 [put in order]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 白居易《春题湖上》

(13) 又如:排次(依次排列);排班(排队站立);排栅(军事防御设施。用巨木排列连成的栏栅);排推(排列成行,依次向前);排连(排行相连);排仗(排设仪仗);排偶(排比对偶);排单(名单)

(14) 斥责,数落 [scold;blame]

汉主思贤才, 贾生被排迁。—— 唐·吴筠《览古》

(15) 又如:排腔(说三道四);排说(数说别人的不是);排数(斥责,数落);排揎(埋怨;责备)

(16) 戏弄;戏谑 [make fun of]。如:排调(戏弄调笑);排磕(嘲弄;顶撞)

(17) 排演 [rehearse]。如:排戏;彩排

词性变化

排的拼音: pái  

〈词性:名〉

(1) 盾牌 [shield]。如:排矟(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排军(持盾牌的卫士。后用以泛称军校);排插(一种在室内起间隔作用的设施);排镩

(2) 用竹、木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raft]。如:竹排;木排

(3) 英语音译。一种西式食品 [pie]。如:苹果排

(4)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下属单位,由若干个班组成 [platoon]。如:排长

(5) 排球或排球队的简称 [volleyball team]。如:男排赛;女排赛;女排;男排

(6) 古代的演员。也作“俳” [buffoon]

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潜夫论》

(7) 排成的行列 [row;line;rank]。如:前排;后排

排的拼音: pái  

〈词性:形〉

(1) 依次,一个接一个 [one after another]

排家搜捉,缉捕凶首。——《水浒全传》

(2) 又如:排门册籍(挨门挨户造的簿册);排门人等(挨门挨户的人们);排头儿(逐个);排家(挨家挨户);排排坐(平起平坐)

排的拼音: pái  

〈词性:量〉

(1) 用于成列的事物 [row]。如:双排扣子;一排房子

(2) 另见 pǎi  

常用词组

排奡、排班、排版、排比、排笔、排摈、排布、排叉儿、排场、排斥、排斥异己、排出、排出液、排除、排档、排档速率、排掉、排定、排队、排队、排筏、排房、排放、排放、排骨、排灌、排行、排号、排洪、排挤、排解、排空、排涝、排雷、排练、排列、排列、排律、排难解纷、排尿、排偶、排炮、排气、排遣、排球、排山倒海、排射、排水、排水管、排水井、排水量、排他、排他性、排头、排外、排尾、排污、排戏、排险、排泄、排演、排印、排忧解难、排长、排钟、排字

基本词义

排的拼音: pǎi  

〈词性:动〉

(1) 〈词性:方〉∶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 [swell]。如:把这双鞋排一排;排囊(鼓风用的革囊)

(2) 另见 pái  

常用词组

排子车

  拼音    注音  ㄎㄜ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TUFH  仓颉  HDYJ  郑码  MFTE  四角  24900  结构  左右电码  4430  区位  3138  统一码  79D1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丶丶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科的拼音:kē(ㄎㄜ)  

⒈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⒉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

⒊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⒋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⒌ 判定(刑罚):科处(chù  )。科罚。

⒍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科。科白。

⒎ 古同“棵”。

统一码

科字UNICODE编码U+79D1,10进制: 31185,UTF-32: 000079D1,UTF-8: E7 A7 91。

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branch of academic study、faculty、section

造字法

会意:从斗、从禾

English

section, department, scie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科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2) 同本义 [sort]

科,程也。——《说文》

为力不同科。——《论语·八佾》

与此同科。——《论衡·幸偶》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

(3) 又如:科品(种类;等级);科荣(科第荣华);科爵(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

(4) 法令;刑律 [laws and regulations]

三仪同科。——《太玄·玄离》。注:“法也。”

从水之科满。——《太玄·从》。注:“法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科防互设(条律禁令交相设置);科文(法令条文);科令(法令;律条);科戒(修道的戒律、法规)

(6) 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imperial examination]

设程试之科,重金爵之赏。——韦昭《博奕论》

(7) 又如:科分(科举中式之年份);科甲出身(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科法(科举取士之法);科贡(泛指科举)

(8) 条款;段落 [article]

科条既备。——《战国策·秦策》

(9) 又如:科段(指文章的段落或部分);科条(科目,项目;条例;谓分类整理成条款、纲目)

(10) 法式;规制 [norms;rule]。如:科式(法式。指宗教仪式);科制(制度;程式)

(11) 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branch of study]。如:文科;工科;理科;科本(课本,教科书)

(12) 官署或机关中按工作性质分设的部门 [section;department]。如:科研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科业(指行业中的某一部门);科道(指科道两衙门)

(13) 指科斗文字。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 [tadpole script]。如:科斗文(科斗文字);科斗字(科斗文字);科斗书(科斗文字);科斗籍(古文经籍)

(14) 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act]

鼓三通,锣三下科。——《窦娥冤》

(15) 又如:打科;笑科

(16) 草丛 [tuft]。如:科生(丛生);科藤(藤的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

(17) 通“窠”。坎;坑 [pit]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

[水]盈科而后进。——《孟子·离娄下》

(18) 又如:科子(坑子);科臼(窠臼);科雉(刚出窠之雉;幼雉)

词性变化

科的拼音:   

〈词性:动〉

(1) 审理狱讼;判刑 [pass a sentence]。如:科罪(判处罪刑,依律断罪);科半(指依刑律减半判罪);科决(审理判决);科案(审理查究案件)

(2) 考较;查核 [check]。如:科计(估量;计算);科校(稽核);科问(查问)

(3) 课税,征税 [levy]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4) 又如:科派(摊派);科差(向官府缴纳的捐税和承担的差役);科敛(聚敛,收取财物)

(5) 谓参加科举考试 [take part in imperial examination]。如:科甲(旧时指科举);科进(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科诏(指关于科举的诏令)

(6) 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trim]。如:科柏(修剪柏树。祭扫灵墓);科斧(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以砍除桑树繁枝)

科的拼音:   

〈词性:形〉

空虚 [empty]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孔颖达疏:“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

常用词组

科白、科班、科地、科第、科尔沁草原、科罚、科诨、科技、科甲、科教片、科举、科敛、科伦坡、科盲、科名、科目、科派、科普、科室、科学、科学家、科学院、科研、科员、科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