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iè zú qián zōng
注音ㄋ一ㄝˋ ㄗㄨˊ ㄑ一ㄢˊ ㄗㄨㄥ
解释指放轻脚步,隐住身体。
出处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蹑足潜踪,他换羽移宫。”
例子郭澄清《大刀记》第17章:“东望望,西瞅瞅,抽头探脑蹑足潜踪地走进小学的院门。”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感情蹑足潜踪是中性词。
繁体躡足潛蹤
近义蹑足屏息
英语lighten (one's step)(walk stealthily)
动物生肖牛,虎,蛇
蹑(躡)的拼音:niè(ㄋ一ㄝˋ)
⒈ 踩,踏:“张良、陈平蹑汉王足”。蹑足。
⒉ 追踪,跟随,轻步行走的样子:追蹑。蹑踪。蹑手蹑脚。
蹑字UNICODE编码U+8E51,10进制: 36433,UTF-32: 00008E51,UTF-8: E8 B9 91。
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蹑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躡
形声:从足、聂声
tread, step on; follow, track
详细解释◎ 蹑的拼音:
躡 niè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聂声。本义:踩踏,有意识地踩踏)
(2) 同本义 [tread]
蹑,蹈也。——《说文》
康子履 魏桓子,蹑其踵。——《战国策·秦策》
张良、 陈平蹑 汉王足。——《史记·淮阴侯列传》
蹑屐登崖。——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农夫蹑丝履。——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足下蹑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蹑履相逢迎。
(4) 又如:蹑冻(踏着未融化的冰雪行路);蹑球(踩球);蹑蹬(踩踏石级);蹑级(顺着台阶逐级上下)
(5) 登 [climb]
世胄蹑高,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6) 又如:飞空蹑壁;蹑级(逐级提拔);蹑空(旧谓得道成仙之人可腾空而行或停留空中);蹑虚(凌空);蹑云(高耸入云;腾云)
(7) 穿 [put on]
农夫蹑丝履。——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蹑屐(拖着木屐;穿着木屐);蹑蹈(穿鞋袜)
(9) 放轻 [脚步] 悄悄地走。通“捻” [lighten(one’s step)]。如:他蹑脚儿走了;蹑跀(小步;轻步);蹑脚(轻步行走的样子)
(10) 追随;追赶 [follow]
蹑迹披求。(跟随蛤蟆的踪迹,披开丛草寻求。蹑,追踪,披,拨开。)——《聊斋志异·促织》
(11) 又如:蹑景(追赶日影);蹑追(跟踪追击);蹑迹(追踪;跟踪);蹑风(追逐疾风);蹑捕(追捕);蹑逐(追逐);蹑寇(追击敌寇);蹑击(追击)
(12) 踮起脚尖走路 [walk on tiptoe]。如:蹑跟(高提脚跟而以脚尖轻步行走)
(13) 到;前往 [go to]。如:蹑蹀(往来小步的样子);蹑踱(来回寻找);蹑屣(远行;跋涉;奔波)
(14) 超越;胜过 [surpass]。如:蹑等(逾越等级)
(15) 效法 [follow]。如:蹑景(追随;效法)
◎ 蹑的拼音:
躡 niè
〈词性:名〉
古代织布机上用脚踩的两只踏板 [footstep]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傅子》
蹑手蹑脚、蹑足、蹑足潜踪、蹑踪
足的拼音:zú(ㄗㄨˊ)
⒈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⒉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足。碗足。
⒊ 充分,够量: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⒋ 完全:足以。足色。
⒌ 值得,够得上: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⒍ 增益:以昼足夜。
足字UNICODE编码U+8DB3,10进制: 36275,UTF-32: 00008DB3,UTF-8: E8 B6 B3。
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ample、as mush as、full、leg、sufficient、foot
会意:从口、从止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详细解释◎ 足的拼音: zú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foot]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 足的拼音: zú
〈词性:形〉
(1) 充实;完备;足够 [enough;complete;ample]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pure]。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 足的拼音: zú
〈词性:动〉
(1) 使满足 [satisfy]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stop]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complete]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 足的拼音: zú
〈词性:副〉
(1) 值得 [be worth]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足尺、足赤、足够、足迹、足见、足金、足力、足球、足色、足岁、足坛、足下、足兴、足以、足月、足智多谋、足足
潜的拼音:qián(ㄑ一ㄢˊ)
⒈ 隐在水面下活动:潜水。潜泳。潜坝。潜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⒉ 隐藏的,秘密地:潜藏。潜伏。潜遁。潜逃。潜力。潜心。潜师。潜在。潜台词。潜移默化。
⒊ 姓。
潜字UNICODE编码U+6F5C,10进制: 28508,UTF-32: 00006F5C,UTF-8: E6 BD 9C。
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潛濳
hidden、latent、secretly
形声:左形右声
hide; hidden, secret, latent
详细解释◎ 潜的拼音:
潛 qián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2) 同本义 [go under water;move under water]
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
潜龙。——《易·乾龙》
潜虽伏矣。——《诗·小雅·正月》
游鱼潜绿水。——曹植《情诗》
沈潜相克。——《书·洪范》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潜水
(4) 隐藏 [hidden;latent]
潜服贼器不入宫。——《周礼·阍人》
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又
潜避两炮台中。
(5) 又如:潜晦(潜藏养晦。又指隐藏才能);潜德(韬养隐藏的内涵、美德);潜逸(隐逸);潜户(隐藏的洞穴);潜包,潜苞(包藏);潜光(隐藏光彩);潜名(隐姓埋名)
(6) 深隐;隐居 [hermit]。如:潜居草野(隐居在民间);潜而不用(小人当道,圣人只宜潜藏,不可有为);潜夫(隐者);潜升(谓或隐或显);潜户(深隐的门户)
(7) 专心 [make a concentrated effort]。如:潜志(专心致志);潜研(专心钻研);潜修(专心修养);潜神(犹专心)
(8) 潜入水中 [dive]。如:一只大水鼠从此岸潜下
(9) 埋葬 [bury]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山海经》
(10) 暗流 [underflow]
东望泑泽, 河水所潜也。——《山海经》
(11) 又如:潜演(水在地下流动);潜源(潜伏着的水源)
(12) 测量;探测 [measure;survey]
◎ 潜的拼音: qián
〈词性:形〉
(1) 深;沉 [deep]
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
(2) 又如:潜林(高深的树林);潜深(幽深隐蔽);潜渫(深浚);潜寐(深眠);潜运(深谋);潜润(深深沾惠)
(3) 无形中 [invisible]。如:潜毁(潜移默化地毁谤);潜息(无形中止息);潜移(无形中变化);潜溃(无形中毁坏)
◎ 潜的拼音: qián
〈词性:副〉
(1) 秘密地;暗中 [secretly;stealthily]
同恶潜谋。——《周书·文政》
于是潜行而去。——《战国策·秦策》
随风潜入夜。——唐· 杜甫《春夜喜雨》
多潜易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封奏时潜易。
(2) 又如:潜地(偷偷地);潜息(悄悄止息);潜目(偷看);潜使(秘密出使);潜师(秘密出兵);潜逸(秘密逃跑)
潜坝、潜藏、潜存、潜堤、潜伏、潜伏期、潜力、潜流、潜龙伏虎、潜匿、潜热、潜山隐市、潜师、潜水、潜水、潜水艇、潜水员、潜台词、潜逃、潜艇、潜望镜、潜心、潜行、潜移、潜移默化、潜意识、潜影、潜泳、潜在、潜踪
踪的拼音:zōng(ㄗㄨㄥ)
⒈ 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踪影。踪迹。追踪。失踪。跟踪。无影无踪。
踪字UNICODE编码U+8E2A,10进制: 36394,UTF-32: 00008E2A,UTF-8: E8 B8 AA。
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蹤䢨
footprint、trace、trail
形声:从足、宗声
footprints, traces, tracks
详细解释◎ 踪的拼音:
蹤 z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2) 同本义 [trace]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李白《谒老君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踪尘(尘世的事情);踪绪(踪迹,头绪);踪响(踪迹和声响);踪辙(踪迹)
(4) 事物的痕迹 [track]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己随风。——《鹿虔扆·临江仙》
(5) 又如:踪由(事情的始末);跟踪
◎ 踪的拼音: zōng
〈词性:动〉
(1) 追随 [follow]
朕欲远追周文,近踪 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晋书·刘曜载书》
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隋书》
(2) 又如:踪行(跟着走)
踪迹、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