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íng qī kòu niú
注音ㄋ一ㄥˊ ㄑ一 ㄎㄡˋ ㄋ一ㄡˊ
解释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
出处
例子宁戚叩牛的现象并不奇怪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怀才不遇。
感情宁戚叩牛是中性词。
繁体寍戚敂牛
动物生肖牛,虎,蛇
宁(寧)的拼音:níng(ㄋ一ㄥˊ)
⒈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⒉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⒊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⒋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⒌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宁(寧)的拼音:nìng(ㄋ一ㄥˋ)
⒈ 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⒉ 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⒊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
⒋ 姓。
宁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贮藏;积聚。同“贮”。
⒉ 久立。同“伫”。
⒊ 大门与屏风之间。
宁字UNICODE编码U+5B81,10进制: 23425,UTF-32: 00005B81,UTF-8: E5 AE 81。
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佇寧貯甯寍寕寜寗㝕
peaceful、rather、tranquil
原为会意
calm, peaceful, serene; healthy
详细解释◎ 宁的拼音:
寍、寧 níng
〈词性:形〉
(1) (本作“寍”。从宀( mián ),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 zhù ,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 同本义 [peaceful]
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
三日康寧。——《书·洪范》
惟若寧侯。——《考工记·梓人》
归寧乃邦。——《仪礼·觐礼》
身欲寧。——《礼记·月令》
鸡狗不得宁。——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宁汝于斯。——清· 袁枚《祭妹文》
幸宁心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静);宁和(安宁和平);宁泰(安宁太平);宁康(安宁康乐)
(4) 安定 [stable]。如:宁一(安定统一);宁止(安乐);宁平(安定太平);宁昌(安定昌盛);宁居(安居);宁殷(安定富庶);宁晷(安定的时刻)
(5) 平静;宁静 [quiet]
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西游记》
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三国演义》
(6) 又如:宁贴(妥贴,妥当);宁晏(平静;安定);宁俗(使民风宁静和睦);宁极(宁静至极之性);宁息(安宁;平静)
◎ 宁的拼音:
寧 níng
〈词性:动〉
(1)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visit one’s own parents]
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2) 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
(3) 使安定 [stablize]。如:宁人(安定民众);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神(安定其心神);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
(4) 守父母之丧 [mourn]
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汉书·哀帝纪》
(5) 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
(6) 安心 [settle down]。如:宁奈(忍耐);宁耐(忍耐);宁心(安心;耐心);宁候(安心等待);宁业(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宁意(使之安心)
(7) 返回,回 [go back]
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呆家。——《水浒传》
(8) 如:宁家(回家)
◎ 宁的拼音:
寧 níng
〈词性:名〉
(1) 南京的别称 [another name for Nanjing]。如:沪宁线
(2)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the short for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如:陕甘宁边区
(3) 姓
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
(4) 另见 nìng
宁靖、宁静、宁谧、宁日、宁帖、宁馨儿
◎ 宁的拼音:
寕、寜、甯 nìng
<连>
(1) 宁可;宁愿 [rather;would rather]
宁,愿词也。——《说文》
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逊也宁固。——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宁斩吾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宁请汝先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宁的拼音:
寧 nìng
〈词性:副〉
(1) 岂;难道 [could there be]
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
(2) 又
子宁不嗣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宁不哀哉。——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宁止不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宁知此为归骨所。——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 宁的拼音:
寧、甯 nìng
〈词性:名〉
(1) 姓
(2) 另见 níng
宁可、宁肯、宁缺毋滥、宁死不屈、宁愿
◎ 宁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贮藏;积聚。本作“宁”。后作“贮” [store]
宁,办积物也。象形。——《说文》。按,与貯略同。
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 李善注:“‘伫’与‘宁’同。”
(2)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stand for a long while]
天子当宁而立。——《礼记·曲礼》
位宁有官司之典。——《国语·楚语》
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江永《乡党图考》
(3) 又如:宁僚(同朝任职的官僚)
◎ 宁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 [space between the throne screen and door]
门屏之间谓之宁。——《尔雅》。李注:“正门内两塾间。” 孙注:“门内屏外君视朝所宁立处也。”
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礼记》
(2) 又如:宁位(帝王视朝时所居之位)
(3) 另见 níng;nìng
戚的拼音:qī(ㄑ一)
⒈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外戚。戚族。戚友。
⒉ 忧愁,悲哀:戚然。凄戚。哀戚。休戚。
⒊ 古代兵器,像斧。
⒋ 姓。
戚字UNICODE编码U+621A,10进制: 25114,UTF-32: 0000621A,UTF-8: E6 88 9A。
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慼鏚慽傶
relative
休
形声
relative; be related to; sad
详细解释◎ 戚的拼音: qī
〈词性:名〉
(1) (形声。从戉,尗声。戉:( yuè ),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2)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a kind of axe]
戚,戉也。——《说文》
干戈戚扬。——《诗·大雅·公刘》
朱干玉戚。——《礼记·明堂位》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3) 又如:戚扬(斧钺)
(4) 亲属,亲戚 [relative]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吕氏春秋》
(5) 又如:;戚好(亲戚友好);戚里(戚畹。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戚属(母及妻的亲属);戚爱(亲属和宠爱的人);戚家(贵戚之家;亲戚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戚宠(外戚亲贵)
(6) 姓
◎ 戚的拼音: qī
〈词性:形〉
(1) 忧愁;悲伤。通“慽”、“慼” [sorrowful;sad]
心之忧矣,自始伊戚。——《诗·小雅·小明》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
蒋氏大戚。
婉贞独戚然。——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汝又虑戚吾心。——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戚容(愁容);戚切(悲切);戚休(休戚。忧愁和欢乐);戚欣(忧愁与欢乐);戚言(忧戚的言词);戚嗟(忧伤嗟叹);戚意(忧伤的心情);戚惨(悲伤);戚忧(忧伤);戚颜(忧伤的容颜)
(4) 亲近,亲密 [intimate]
未可以戚我先王。——《书·金滕》
(5) 又如:戚疏(亲疏)
(6) 愤怒 [angry]。如:戚醮(烦恼)
(7) 假借为“促”( cù )。疾速 [fast;quick]
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周礼·考工记·总序》
戚戚、戚属、戚谊、戚友、戚族
叩的拼音:kòu(ㄎㄡˋ)
⒈ 敲打:叩击。叩门。叩关(a.入国求见;b.攻打关门;c.指足球、冰球等运动中攻打球门)。叩诊。
⒉ 旧时一种礼节:叩拜。叩见。叩谒。叩首。叩头。
叩字UNICODE编码U+53E9,10进制: 21481,UTF-32: 000053E9,UTF-8: E5 8F A9。
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叩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口扣敂
knock
形声:左声右形
knock, ask; kowtow, bow
详细解释◎ 叩的拼音:
敂 kòu
〈词性:动〉
(1) (《说文》无“叩”字,只有“敂”字。《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从“攴”( pū ),表示与击打有关。本义:击,敲打)
(2) 同本义 [knock]
叩石垦壤。——《列子·汤问》
凡四方之宾客,敂关则为之告。——《周礼·地官·司关》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荀子·法行》
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眾者叩舟。——《淮南子·说林》
以杖叩狼。——马中锡《中山狼传》
娘以指叩门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叩胫(以杖棍击胫骨。是惩罚的一种方式);叩门扉(敲打门扉);叩心(捶胸。表示悔恨交加的样子);叩门(敲门)
(4) 叩头、拜 [kowtow]
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史记·滑稽列传》
(5) 又如:叩恳(叩头请求);叩奠(叩拜祭奠);叩赏(磕头谢赏);叩请(恭敬而诚恳地请求)
(6) 举发;询问 [expose;inquire]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明· 魏禧《大铁椎传》
余叩所以。——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叩咨;叩问;叩询
(8) 攻打 [attack]
引兵叩城。——唐· 韩愈《刘公墓志铭》
(9) 通“扣”。拉住 [hold]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史记·伯夷列传》
(10) 又如:叩马(拉住马缰绳,不使前进)
◎ 叩的拼音: kòu
〈词性:形〉
诚恳 [sincere]。如:叩诚(诚恳);叩请(诚恳地请求);叩叩(诚恳)
叩拜、叩关、叩阍、叩击、叩见、叩石垦壤、叩首、叩头、叩问、叩谢、叩诊
牛的拼音:niú(ㄋ一ㄡˊ)
⒈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⒉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⒊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⒋ 姓。
牛字UNICODE编码U+725B,10进制: 29275,UTF-32: 0000725B,UTF-8: E7 89 9B。
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牜
cattle、moggy、moo-cow、ox
象形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详细解释◎ 牛的拼音: niú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ox;cattle]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Sagitturius]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 牛的拼音: niú
〈词性:形〉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stubbornness;obstinacy]。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牛蒡、牛鼻子、牛鞭、牛车、牛刀小试、牛痘、牛犊,牛犊儿,牛犊子、牛顿、牛轭、牛粪、牛倌,牛倌儿、牛鬼蛇神、牛黄、牛角、牛角尖,牛角尖儿、牛劲、牛栏、牛郎织女、牛马、牛毛、牛毛雨、牛虻、牛奶、牛腩、牛排、牛棚、牛皮、牛皮匠、牛皮癣、牛皮纸、牛脾气、牛气、牛肉、牛溲马勃、牛头刨床、牛头不对马嘴、牛头马面、牛膝、牛性、牛鞅,牛鞅子、牛衣、牛脂、牛仔、牛仔裤、牛仔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