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iú jì gòng láo
注音ㄋ一ㄡˊ ㄐ一ˋ ㄍㄨㄥˋ ㄌㄠˊ
解释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出处《晋书 张载传》:“及其无事也,则牛骥共牢,利钝齐列,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此离朱与瞽者同眼之说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贤愚不分。
感情牛骥共牢是中性词。
繁体牛驥共牢
近义牛骥同槽、牛骥同皂
英语horses and oxen kept in the same stable
动物生肖牛,虎,蛇
牛的拼音:niú(ㄋ一ㄡˊ)
⒈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⒉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⒊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⒋ 姓。
牛字UNICODE编码U+725B,10进制: 29275,UTF-32: 0000725B,UTF-8: E7 89 9B。
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牜
cattle、moggy、moo-cow、ox
象形
cow, ox, bull; KangXi radical93
详细解释◎ 牛的拼音: niú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2)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ox;cattle]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合适的坟地)
(4) 星名。牛宿的省称 [Sagitturius]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晋书·张华传》
(5) 姓
◎ 牛的拼音: niú
〈词性:形〉
比喻性格执拗或倔犟 [stubbornness;obstinacy]。如:牛心左性(头脑顽固,性情偏执);牛劲。也喻其温顺、迟钝、笨拙、力气大。如:笨牛;大牛
牛蒡、牛鼻子、牛鞭、牛车、牛刀小试、牛痘、牛犊,牛犊儿,牛犊子、牛顿、牛轭、牛粪、牛倌,牛倌儿、牛鬼蛇神、牛黄、牛角、牛角尖,牛角尖儿、牛劲、牛栏、牛郎织女、牛马、牛毛、牛毛雨、牛虻、牛奶、牛腩、牛排、牛棚、牛皮、牛皮匠、牛皮癣、牛皮纸、牛脾气、牛气、牛肉、牛溲马勃、牛头刨床、牛头不对马嘴、牛头马面、牛膝、牛性、牛鞅,牛鞅子、牛衣、牛脂、牛仔、牛仔裤、牛仔裤
共的拼音:gòng(ㄍㄨㄥˋ)
⒈ 相同,一样:共性。共同。同甘共苦。
⒉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共。休戚与共。
⒊ 一起,一齐:共鸣。共勉。共议。共处(chǔ )。
⒋ 总计,合计:共计。总共。
⒌ 与,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⒍ “共產党”的简称。
共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古同“恭”,恭敬。
⒉ 古同“供”,供奉,供给。
共字UNICODE编码U+5171,10进制: 20849,UTF-32: 00005171,UTF-8: E5 85 B1。
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供拱
altogether、common、general、share、together
同
象形:像两手向上举一件东西
详细解释◎ 共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1) 供奉 [piously worship;offer respectfully]
不共神祗。——《国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
(2) 恭敬。通“恭” [respect;venerate]
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虔共尔位。——《诗·大雅·韩奕》
公卑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
(3)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
(4) 供给;供应。通“供” [supply]
共其羊牲。——《周礼·羊人》
事之共给。——《国语·周语》
不能共亿。——《左传·隐公十一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共给(供给);共张(供应、置备);共待(备用);共具(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
(6) 供职;奉职 [hold office]
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续资治通鉴》
(7) 姓。如:共华(春秋时人)
◎ 共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古国名 [Gong state]。有两个。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 辉县
(2) 另见 gǒng;gòng
◎ 共的拼音: gǒng
〈词性:动〉
(1) (拱的本字)
(2) 拱手,打拱 [salute with the hands folded]
共,同也。——《说文》。徐灏曰:“共,古拱字。”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郑注:“共,拱手也。”
退共。——《仪礼·乡饮酒礼》。注:“共,拱手也。”
圣人共手,肘几将矣。——《荀子·赋篇》
(3) 又如:共手(两手在胸前叠合,表示恭敬)
(4) 引申为环抱 [surround]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5) 另见 gōng;gòng
◎ 共的拼音: gòng
<动、形>
(1) (会意。从廿。本义:同)
(2) 共享,共用或共有 [share;commonly possess]
共,同也。——《说文》
惟喜康共。——《书·盘庚》
共帅时。——《礼记·内则》。注:“犹皆也。”
共其德也。——《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
臣有所与与。——《列子·说符》。注:“同也。”
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3) 又如:共名(共有的名称);共少(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共主(共同崇奉的宗主);共害(共同承受祸患)
(4) 通“拱”( gǒng )
(5) 执持 [take;hold]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诗·大雅·抑》
(6) 抱拳,拱手 [make an obeisance by cupping one hand in the other before the chest]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
(7) 又如:退共(退后并抱拳的礼节);共手(拱手)
(8) 环绕 [revolve around]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春秋繁露·观德》
(9) 通“供”( gòng )
(10) 奉献 [offer as a tribute;present with all respect]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诗·小雅·小明》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
(11) 又如:共贡(奉献贡物)
(12) 供给 [feed;pass]
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 共之。——《墨子·非攻下》
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汉书·循吏传》
(13) 又如:共羊(供给羊只);共费(供给经费)
(14) 通“恭”( gōng )。恭敬。有礼貌 [revere;honour]
公卑 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共己(自敬)
(16) 〈词性:形〉 相同,一样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 共的拼音: gòng
〈词性:副〉
(1) 一同,一起 [together]
苏黄共阅一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总共;共计 [altogether;in all]
对联、题名并篆刻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明· 魏学洢《核舟记》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
(4) 又如:合共;拢共;统共;一共
◎ 共的拼音: gòng
〈词性:名〉
(1) 共产党的简称 [ the Communist Party]。如:国共和谈;中共
(2) 通“宫”( gōng )。宫刑。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又称腐刑,为五刑之一 [purishment of castration]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
◎ 共的拼音: gòng
〈词性:介〉
表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with]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共汝筹画也。——清· 袁枚《祭妹文》
◎ 共的拼音: gòng
<连>
(1) 和,与 [and]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2) 另见 gōng;gǒng
共餐、共产党、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青年团、共处、共存、共度、共犯、共和、共话、共婚、共计、共价键、共晶、共居、共聚、共勉、共鸣、共模、共谋、共青团、共识、共事、共同、共同、共线、共享、共性、共旋、共议、共有、共有、共振、共总
牢的拼音:láo(ㄌㄠˊ)
⒈ 养牲畜的圈(juàn ):虎牢。亡羊补牢(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牢笼。
⒉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牢(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
⒊ 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牢。坐牢。
⒋ 结实,坚固,固定:牢固。牢稳(①稳妥可靠;②物体稳定,不摇晃)。牢记。牢不可破。
牢字UNICODE编码U+7262,10进制: 29282,UTF-32: 00007262,UTF-8: E7 89 A2。
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窂
firm、prison
会意:从宀、从牛
prison; stable, pen; secure
详细解释◎ 牢的拼音: láo
〈词性:名〉
(1) (象形指事。据甲骨文,里面是个“牛”字,外面象养牛的圈。泛指一般养性畜的栏圈( juàn )。本义:关养牛马等牲畜的圈)
(2) 同本义 [fold;pen]
牢,闲养牛马圈也。——《说文》。按,牛羊豕之闲曰牢。
执豕于牢。——《诗·大雅·公刘》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祀五帝则系于牢。——《周礼·充人》
长幼群聚,而为牢藉。——《列子·仲尼》
元端以临牢筴。——《庄子·达生》
(3) 又如:牢栈(圈养牲畜的栅栏);牢筴(猪圈);牢藉(猪圈)
(4) 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 [sacrifice]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礼记·王制》。又如:牢羞(牛羊等祭祀牲品);牢礼(用牛羊豕三牲宴请宾客之礼);牢具(牲牢之体);牢酒(牢牲和酒)
(5) 监狱 [prison]
故土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司马迁《报任安书》
县请治牢具。——《三国志·司马芝传》
(6) 又如:监牢(监狱);牢犴(监狱);牢城(宋时囚禁流配罪犯的地方);牢坑(囚禁犯人的处所)
(7) 公家发给的粮食 [food provision]。如:牢赏(赏以米粮。引申为犒劳);牢直(粮饷)
(8) 古州名 [Lao prefecture]。唐置,在今广西玉林县
(9) 古水名 [Lao River]。即今广东西南部的新兴江。源出天露山,北流至高要入西江
◎ 牢的拼音: láo
〈词性:形〉
(1) 坚固;牢固 [firm]
舜住陶焉,期年而器牢。——《韩非子·难一》
愈束缚牢甚。——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牢良(坚车良马);牢守(坚守);牢车(坚固的车子);牢壮(结实;坚固);牢坚(坚固;牢固);牢密(坚固细密;严密)
(3) 坚决 [resolute]。如:牢让(坚决辞让);牢切(坚决而恳切);牢辞(坚决辞谢);牢护(坚定地维护)
(4) 稳妥可靠 [safe]
监军之计,计在持牢,而非见时知机之变也。——《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
(5) 如:牢利(稳当灵活);牢饭碗(比喻稳当的职业。犹今言铁饭碗);牢稳(稳当可靠)
(6) 忧郁 [worried]。如:牢愁(忧郁愁苦);牢剌(忧愤不平);牢忧(忧愁,忧郁)
(7) 以谨慎少言为标志的;嘴紧 [tight-lipped]
就在这里说,才娃他妈嘴牢着哩。—— 柳青《创业史》
◎ 牢的拼音: láo
〈词性:动〉
(1) 笼络 [win people over by unfair means]。如:牢络(笼络);牢笼(笼络)
(2) 束缚 [tie]。如:牢络(羁绊,束缚);牢笼(约束,限制)
(3) 用网或罩捉 [飞鸟] [net]
冬天牢野鸡,整沙鸡。——周立波《暴风骤雨》
牢不可破、牢度、牢房、牢固、牢记、牢靠、牢笼、牢骚、牢实、牢稳、牢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