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扭扭捏捏的意思

niǔniǔniēniē

扭扭捏捏



拼音niǔ niǔ niē niē

注音ㄋ一ㄡˇ ㄋ一ㄡˇ ㄋ一ㄝ ㄋ一ㄝ

解释形容走路故作娇态或有意做作。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爽快、不大方。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例子难为你说的齐全,别象他们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指装模作样。

谜语新媳妇上花轿

感情扭扭捏捏是中性词。

繁体扭扭揑揑

近义装模作样

反义大大方方

英语mincing(with a bad grace)

俄语ломáться(ужимки)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niǔ   注音  ㄋ一ㄡ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NFG  五笔98  RNHG  仓颉  QNG  郑码  DXED  四角  57012  结构  左右电码  2100  区位  3704  统一码  626D  笔顺  一丨一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扭的拼音:niǔ(ㄋ一ㄡˇ)  

⒈ 转动,扳转:扭过脸来。扭头。

⒉ 拧断:强扭的瓜不甜。

⒊ 拧伤:扭了腰。

⒋ 身体摇摆转动:扭动。扭捏。扭秧歌。

⒌ 揪住:扭打。

⒍ 违拗:胳臂扭不过大腿。

统一码

扭字UNICODE编码U+626D,10进制: 25197,UTF-32: 0000626D,UTF-8: E6 89 AD。

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gnarl、tweak、wrest、wring

造字法

形声:从扌、丑声

English

turn, twist, wrench; seize, gras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扭的拼音: niǔ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丑声。本义:用手拧)

(2) 同本义 [wring]。如:把衣扭干;在他脸上扭了一下;扭绞(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3) 揪住 [grapple with]

大众见他二人扭在一起。——《官场现形记》

(4) 又如:扭殴(揪打);扭拽(拉扯);扭拽(揪住);扭搜(硬挤)

(5) 扭动;摇摆 [swing]

只消把腰儿扭一扭就过去了。——《西游记》

(6) 又如:扭扭屹屹(躯体扭动的样子);扭扭捏捏(身体摆动的样子);扭秧歌(跳秧歌舞);扭搐(抽搐);扭造(做作;不自然)

(7) 歪曲;生硬编造 [distort]。如:扭曲作直(谓颠倒是非);扭捻(谓生硬编造)

(8) 拧伤筋骨 [sprain]

可扭了腰没有。——《红楼梦》

(9) 又如:扭筋(因用力过猛,导致筋肉受挫伤)

(10) 争执;违拗 [dispute]

那里扭得过他。——《水浒全传》

(11) 又如:扭别(别扭,不顺遂);别扭(不顺心;难对付;意见不相投);胳膊扭不过大腿

(12) 掉转,转动 [turn round;turn away]

杨志听得弓弦响,扭回身。——《水浒全传》

(13) 又如:扭头向后看;一扭身跑了

词性变化

扭的拼音: niǔ  

〈词性:名〉

手铐 [handcuffs]

抱钳扭,徙幽裔。——《后汉书·蔡邕传论》

常用词组

扭缠、扭扯、扭打、扭搭、扭动、扭角羚、扭结、扭亏、扭力、扭力天平、扭捏、扭捏作态、扭扭捏捏、扭曲、扭伤、扭送、扭头,扭头儿、扭秧歌、扭转

  拼音  niǔ   注音  ㄋ一ㄡ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NFG  五笔98  RNHG  仓颉  QNG  郑码  DXED  四角  57012  结构  左右电码  2100  区位  3704  统一码  626D  笔顺  一丨一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扭的拼音:niǔ(ㄋ一ㄡˇ)  

⒈ 转动,扳转:扭过脸来。扭头。

⒉ 拧断:强扭的瓜不甜。

⒊ 拧伤:扭了腰。

⒋ 身体摇摆转动:扭动。扭捏。扭秧歌。

⒌ 揪住:扭打。

⒍ 违拗:胳臂扭不过大腿。

统一码

扭字UNICODE编码U+626D,10进制: 25197,UTF-32: 0000626D,UTF-8: E6 89 AD。

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gnarl、tweak、wrest、wring

造字法

形声:从扌、丑声

English

turn, twist, wrench; seize, gras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扭的拼音: niǔ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丑声。本义:用手拧)

(2) 同本义 [wring]。如:把衣扭干;在他脸上扭了一下;扭绞(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3) 揪住 [grapple with]

大众见他二人扭在一起。——《官场现形记》

(4) 又如:扭殴(揪打);扭拽(拉扯);扭拽(揪住);扭搜(硬挤)

(5) 扭动;摇摆 [swing]

只消把腰儿扭一扭就过去了。——《西游记》

(6) 又如:扭扭屹屹(躯体扭动的样子);扭扭捏捏(身体摆动的样子);扭秧歌(跳秧歌舞);扭搐(抽搐);扭造(做作;不自然)

(7) 歪曲;生硬编造 [distort]。如:扭曲作直(谓颠倒是非);扭捻(谓生硬编造)

(8) 拧伤筋骨 [sprain]

可扭了腰没有。——《红楼梦》

(9) 又如:扭筋(因用力过猛,导致筋肉受挫伤)

(10) 争执;违拗 [dispute]

那里扭得过他。——《水浒全传》

(11) 又如:扭别(别扭,不顺遂);别扭(不顺心;难对付;意见不相投);胳膊扭不过大腿

(12) 掉转,转动 [turn round;turn away]

杨志听得弓弦响,扭回身。——《水浒全传》

(13) 又如:扭头向后看;一扭身跑了

词性变化

扭的拼音: niǔ  

〈词性:名〉

手铐 [handcuffs]

抱钳扭,徙幽裔。——《后汉书·蔡邕传论》

常用词组

扭缠、扭扯、扭打、扭搭、扭动、扭角羚、扭结、扭亏、扭力、扭力天平、扭捏、扭捏作态、扭扭捏捏、扭曲、扭伤、扭送、扭头,扭头儿、扭秧歌、扭转

  拼音  niē   注音  ㄋ一ㄝ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JFG  仓颉  QAG  郑码  DKB  四角  56014  结构  左右电码  8437  区位  3683  统一码  634F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捏的拼音:niē(ㄋ一ㄝ)  

⒈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⒉ 用手指把软的东西做成一定的形状:捏饺子。捏面人儿。

⒊ 假造,虚构:捏造。捏陷。

统一码

捏字UNICODE编码U+634F,10进制: 25423,UTF-32: 0000634F,UTF-8: E6 8D 8F。

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掜揑

汉英互译

nip、pinch、tweak

造字法

形声:从扌、声

English

pick with fingers; knead; m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捏的拼音:

niē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从土,曰声。本义:用手指将软的东西捻成一定形状)

(2) 同本义 [mold;knead with the fingers]

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捏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红楼梦》

(3) 又如:捏泥人儿;捏怪(塑造怪相);捏素(塑像);捏塑(以泥塑造)

(4) 握 [pinch;hold beween the fingers]

俺捏住这玉佩慢慢的行将去。——郑德辉《驺梅香》

(5) 又如:手内捏一捏,就知分两;手上还捏着那只小篮呢;把钱捏在手里睡觉

(6) 用手按 [press with fingers]。如:他给我捏肩

(7) 挑事 [stir up]。如:捏错

(8) 假造 [fabricate;make up]

王庆听他问的跷蹊,便捏一派假话支吾。——《水浒传》

(9) 又如:捏奏(捏造谎言,上奏朝廷);捏名(假造姓名);捏事(假造事端);捏陷(捏造假证陷害);捏故(捏造事端);捏构(虚构,编造);捏报(谎报);捏诬(说谎诬陷)

常用词组

捏词、捏估、捏合、捏和、捏弄、捏手捏脚、捏一把汗、捏造

  拼音  niē   注音  ㄋ一ㄝ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JFG  仓颉  QAG  郑码  DKB  四角  56014  结构  左右电码  8437  区位  3683  统一码  634F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捏的拼音:niē(ㄋ一ㄝ)  

⒈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⒉ 用手指把软的东西做成一定的形状:捏饺子。捏面人儿。

⒊ 假造,虚构:捏造。捏陷。

统一码

捏字UNICODE编码U+634F,10进制: 25423,UTF-32: 0000634F,UTF-8: E6 8D 8F。

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掜揑

汉英互译

nip、pinch、tweak

造字法

形声:从扌、声

English

pick with fingers; knead; m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捏的拼音:

niē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从土,曰声。本义:用手指将软的东西捻成一定形状)

(2) 同本义 [mold;knead with the fingers]

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捏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红楼梦》

(3) 又如:捏泥人儿;捏怪(塑造怪相);捏素(塑像);捏塑(以泥塑造)

(4) 握 [pinch;hold beween the fingers]

俺捏住这玉佩慢慢的行将去。——郑德辉《驺梅香》

(5) 又如:手内捏一捏,就知分两;手上还捏着那只小篮呢;把钱捏在手里睡觉

(6) 用手按 [press with fingers]。如:他给我捏肩

(7) 挑事 [stir up]。如:捏错

(8) 假造 [fabricate;make up]

王庆听他问的跷蹊,便捏一派假话支吾。——《水浒传》

(9) 又如:捏奏(捏造谎言,上奏朝廷);捏名(假造姓名);捏事(假造事端);捏陷(捏造假证陷害);捏故(捏造事端);捏构(虚构,编造);捏报(谎报);捏诬(说谎诬陷)

常用词组

捏词、捏估、捏合、捏和、捏弄、捏手捏脚、捏一把汗、捏造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