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óng zhuāng yàn shì
注音ㄋㄨㄥˊ ㄓㄨㄤ 一ㄢˋ ㄕˋ
解释见“浓妆艳饰”。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那女孩儿浓妆艳饰,从里面出来,请鲁达居中坐了,插烛也似拜了六拜。”
例子每到节假日,这里的女孩子都浓妆艳饰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感情浓妆艳饰是中性词。
繁体濃妝艷飾
近义浓妆艳裹、浓妆艳服
英语be very much made up(like a dog's dinn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浓(濃)的拼音:nóng(ㄋㄨㄥˊ)
⒈ 含某种成分多,与“淡”相对:浓茶。浓雾。浓墨。浓眉。浓重(zhòng )。浓郁。
⒉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浓。
浓字UNICODE编码U+6D53,10进制: 27987,UTF-32: 00006D53,UTF-8: E6 B5 93。
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濃
dense、great、strong、thick
淡、薄
形声:从氵、农声
thick, strong, concentrated
详细解释◎ 浓的拼音:
濃 n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农声。本义:露多)
(2) 同本义 [dewy]
浓,露多也。——《说文》
零露浓浓。——《诗·小雅·蓼萧》
(3) 又如:浓浓(露多的样子)
(4) 稠密;厚;多 [dense;thick;many]
浓雾半作。——《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儿女英雄传》
(5) 又如:浓抹(厚施脂粉);浓福(厚福);浓烟;浓雾;浓繁(郁郁葱葱);浓圈密点(在文字旁加上许多圆圈或点。常以表示值得注意或精采之处)
(6) 特指液体或气体中所含某种成分多。与“淡”、“薄”相对 [concentraed;thick;strong]
宵寒药气浓。——唐· 李贺《昌谷读书示巴童》
(7) 又如:浓咖啡;浓洌(浓郁清洌);浓腴(指味厚和肥美的食物);浓醇(醇厚浓烈);浓醪(浓烈的浊酒);浓酾(指兴味浓厚);浓酽(汁液稠,味道厚)
(8) 艳丽 [rich and gaudy]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唐· 杜甫《丽人行》
(9) 又如:浓姿(艳丽的姿态);浓绮(浓艳绮丽);浓缛(浓艳繁丽);浓桃艳李(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10) 颜色重 [dark]
浓朱衍凡唇。——晋· 左思《娇女诗》
(11) 又如:浓翠(深绿);浓黛(深黛);浓睡(酣睡,沉睡)
(12) 程度深 [deep]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宋· 李清照《满庭芳》
(13) 又如:露浓花瘦;游兴很浓;得意浓时趁早休
浓淡、浓度、浓厚、浓集、浓烈、浓眉、浓眉大眼、浓密、浓缩、浓香、浓艳、浓荫、浓郁、浓皂水、浓汁、浓重、浓妆、浓浊
妆(妝)的拼音:zhuāng(ㄓㄨㄤ)
⒈ 修饰、打扮:化妆。妆饰。妆点。
⒉ 供打扮用的物品,演员的衣装服饰:上妆。卸妆。
⒊ 女子出嫁时陪送的衣物:嫁妆。
⒋ 修饰,打扮的式样:时妆。古妆。
妆字UNICODE编码U+5986,10进制: 22918,UTF-32: 00005986,UTF-8: E5 A6 86。
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妆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妝娤粧糚䊋
make up、trousseau
形声:从女、爿(zhuānɡ)声
to adorn oneself, dress up, use make-up
详细解释◎ 妆的拼音:
妝、粧 zhuā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女,爿( pán )声。本义:梳妆打扮)
(2) 同本义 [apply makeup]
妝,饰也。——《说文》。字亦作娤。
不待饰装(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靓莊(妆)刻饰。——司马相如《上林赋》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
(3) 又
梦啼妆泪红阑干。
绿云扰扰,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鲍照《拟行路难》
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王实甫《西厢记》
(4) 又如:妆束(打扮的样式);妆台(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妆严(妆束;打扮)
(5) 假装。同“装” [pretend]
叉手躬身,妆聋做哑。——王实甫《西厢记》
(6) 又如:妆谎子(装腔,作假);妆晃(装门面,摆样子)
◎ 妆的拼音:
妝 zhuāng
〈词性:名〉
(1) 女子身上的妆饰、脂粉 [woman's personal adorn ments]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
(2) 又如:艳妆;浓妆;妆光(盛装的容貌);妆盒(盛梳妆品的盒子);妆泪(女子的粉泪);妆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等物)
(3) 演员身上的装饰 [decorations]。如:卸妆
(4) 装饰的式样 [style]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唐· 李群玉《黄陵庙》
(5) 又如:宣和妆;宫样十八九妆;妆束(服饰);妆梳(梳妆打扮的款式);妆饰(打扮的样式)
妆扮、妆奁、妆饰、妆新
艳(艷)的拼音:yàn(一ㄢˋ)
⒈ 色彩鲜明:艳丽。艳冶。鲜艳。娇艳。百花争艳。
⒉ 羡慕:艳羡。
⒊ 旧时指关于爱情方面的:艳事。艳诗。艳史。
⒋ 美丽,亦指美女:“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
艳字UNICODE编码U+8273,10进制: 33395,UTF-32: 00008273,UTF-8: E8 89 B3。
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艷艶豓豔
amorous、colourful、gorgeous
素
会意:从丰、从色
beautiful, sexy, voluptuous
详细解释◎ 艳的拼音:
艷、豓、豔 yàn
〈词性:形〉
(1) (会意。从豐( fēng ),从色。豐,丰大。色,色彩。丰大而有色彩。本义:鲜艳,艳丽)
(2) 同本义 [colorful;gandy;be bright-colored and beautiful]
艷,好而长也。——《说文》
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
艳妻煽方处。——《诗·小雅·十月之交》
艳陆离些。——《楚辞·招魂》。注:“艳,好貌也。”
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艳色(常用以指美女、美色);艳段(宋元杂剧中,在正剧之前表演的一段短剧);艳质(美丽的姿质)
(4) 文辞华丽 [flowery]
信言不艳,贯居于好。——《三国志》
(5) 又如:艳才(写作美妙文章的才能);艳采(绮丽的文采)
(6) 过于艳丽的色彩,极为俗气花俏的服饰 [gaudy]
那日,果然来了几个女人,都是艳装丽服。——《红楼梦》
(7) 又如:这布的花色太艳了
(8) 光彩;光泽和颜色 [bright]。如:艳发(鲜明焕发);艳阳(形容光艳美丽);艳晶晶(光彩闪耀的样子)
(9) 浓 [strong]。如:艳饰(浓妆打扮)
◎ 艳的拼音:
艷 yàn
〈词性:名〉
(1) 美女 [beauty]
吴娃与 越艳,窈窕夸铅红。——《李太白诗》
(2) 又如:艳波(美女的眼波);艳姝(美女)
(3) 有关男女爱情方面的事情或著作 [amorous]
当她年轻的时候,他们还共同制造过一些动人的艳闻。——沙汀《淘金记》
(4) 又如:艳歌(情歌);艳约(情人的约会)
(5) 指花 [flower]。如:艳卉(艳丽的花草);艳花(娇艳的花)
(6) 古楚国歌曲 [song]。如:艳歌行(古乐府《艳歌行》的省称)
◎ 艳的拼音:
艷 yàn
〈词性:动〉
(1) 照耀;闪耀 [shine]
双歌声断宝杯空,妆光艳瑶席。——宋· 张先《好事近》
(2) 又如:艳射(光彩炫耀);艳晶晶(光彩闪耀的样子);艳耀(照耀,炫耀)
(3) 羡慕 [admire;envy]
略无慕艳意。——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艳称(称羡)
(5) 爱;倾慕 [love;like]。如:艳思(美好的情思;艳羡,思慕);艳羡(喜爱;羡慕);艳慕(爱慕;羡慕)
艳称、艳福、艳歌、艳丽、艳情、艳诗、艳史、艳羡、艳阳、艳阳天、艳冶、艳装
饰(飾)的拼音:shì(ㄕˋ)
⒈ 装点得好看:装饰。修饰。
⒉ 装饰用的东西:首饰。银饰。
⒊ 装扮,扮演角色:饰演。
⒋ 假托,遮掩:饰辞。粉饰。掩饰。文过饰非。
饰字UNICODE编码U+9970,10进制: 39280,UTF-32: 00009970,UTF-8: E9 A5 B0。
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飾餝餙
act the role of、adorn、decorations
形声
decorate, ornament, adorn
详细解释◎ 饰的拼音:
飾 s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2) 同本义 [brush]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 装饰;修饰 [adorn;dress up]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5) 掩饰,粉饰 [make a pretext;gloss over;whitewash]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6)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7) 表扬,奖励 [praise;reward]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8)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9) 通“饬”。整饬;整治 [renovate;repair]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 饰的拼音:
飾 shì
〈词性:名〉
(1) 饰物,装饰品 [decorations;ornament]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
饰边、饰词、饰面、饰物、饰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