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ú yán bì lài
注音ㄋㄨˊ 一ㄢˊ ㄅ一ˋ ㄌㄞˋ
解释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没有骨气。
感情奴颜婢睐是贬义词。
繁体奴顔婢睞
近义奴颜婢膝、奴颜婢色
动物生肖牛,虎,蛇
奴的拼音:nú(ㄋㄨˊ)
⒈ 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农奴。奴隶。奴婢(男女奴仆)。奴颜婢膝。奴性。
⒉ 像对待奴隶那样地:奴役。奴使。
⒊ 使人甘受奴役地:奴化。
奴字UNICODE编码U+5974,10进制: 22900,UTF-32: 00005974,UTF-8: E5 A5 B4。
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㚢仅
enslave、slave
仆、主
会意:从女、从又
slave, servant
详细解释◎ 奴的拼音: nú
〈词性:名〉
(1) (会意。从女,从又。女指女奴,又(手)指用手掠夺之。一说又(手)指女奴从事劳动。本义:奴隶;奴仆)
(2) 同本义 [servant;slave]
奴,奴婢皆古之罪人也。——《说文》
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周礼·司厉》
从群奴而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奴惊
庸奴。——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后多指男奴。如:奴厮儿(小男仆);奴辈(奴仆之辈,奴才们);奴兵(奴仆;供役之人);奴颜(奴才相);奴戮(施以刑辱,使为奴隶);奴虏(俘虏;奴隶)
(4) 对人的鄙称 [fellow]
要当生缚此奴。——房玄龄《晋书》
(5) 又如:奴胎(对乐户子女或奴婢的贱称;骂人话,犹贱种);胡奴;狂奴;奴官(出身卑贱的小军官);奴下(才能低下的人)
(6) 自称 [I]
(7) 古代男女自称的谦词。如:奴哥(对女人的昵称);奴奴(犹奴家)
(8) 贱称。如:田舍奴
(9) 古时青年女子的自称,或称“奴家”
奴家年青,如何敢受礼。——施耐庵《水浒传》
◎ 奴的拼音: nú
〈词性:动〉
(1) 看作奴仆;贬低;使沦为奴隶 [enslave]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韩愈《原道》
(2) 又如:奴化;奴视(视之如奴,轻视之意)
(3) 水不流动 [stagnate]
不流曰奴。——《水经注》
奴辈、奴婢、奴才、奴化、奴隶、奴隶人、奴隶社会、奴隶主、奴仆、奴使、奴性、奴颜婢膝、奴颜媚骨、奴役、奴子
颜(顔)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面容,脸色,脸面:容颜。开颜。颜面。颜色。笑逐颜开。鹤发童颜。
⒉ 色彩:颜料。五颜六色。
⒊ 姓。
颜字UNICODE编码U+989C,10进制: 39068,UTF-32: 0000989C,UTF-8: E9 A2 9C。
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顏顔
colour、face
形声:从页、彦声
face, facial appearance
详细解释◎ 颜的拼音:
顔 y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彦( yàn )声。从页( xié ),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2) 印堂,两眉之间 [the top of the nose bridge connecting the eye-brows]
颜,眉目之间也。——《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
(3) 额头 [front]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班固《汉书》
(4) 又如:颜角(额角);颜题(古代头巾覆额面部分)
(5) 面容,脸色 [face;countenance]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郑风》
(6) 又如:颜状(容颜状貌);颜厚(面有惭色,难为情);颜貌(容貌)
(7) 体面,容誉 [dignity;prestige]。如:颜汗(汗颜。惭愧的形像化说法);颜采(脸面上有光采);颜甲(指人脸皮厚如铁甲,不知羞耻);颜厚(脸皮厚,不知羞耻)
(8) 彩色 [color]。如:颜泽(颜色光泽)
(9) 前端,前头 [first]。如:颜行(先锋,在行伍的第一线)
(10) 姓
颜料、颜面、颜色、颜体
婢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被役使的女子:奴婢。婢女。奴颜婢膝。
婢字UNICODE编码U+5A62,10进制: 23138,UTF-32: 00005A62,UTF-8: E5 A9 A2。
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婢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slave-girl
形声:从女、卑声
servant girl; your servant
详细解释◎ 婢的拼音: b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女,卑声。本义: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
(2) 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slave girl;servant-girl]
婢,女之卑者也。——《说文》
使婢子侍执巾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注:“妾也。”
父母有婢子。——《礼记·内则》。注:“所通贱人之子。”
先大母婢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为婢仆所惑。——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婢婿(与婢女私通的人);婢妾(妾与使女)
(4) 古代妇女的谦称 [servant-girl;humble girl]
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礼记·曲礼》。注:“婢之言卑也。”
婢学夫人、婢女、婢子
睐(睞)的拼音:lài(ㄌㄞˋ)
⒈ 瞳人不正。
⒉ 看,向旁边看:青睐。旁睐。明眸善睐。
睐字UNICODE编码U+7750,10进制: 30544,UTF-32: 00007750,UTF-8: E7 9D 90。
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睐字收录于 现通表 。
睞
形声:从目、来声
squint at; sidelong glance
详细解释◎ 睐的拼音:
睞 lài
〈词性:形〉
瞳仁不正 [cock-eyed]
睐,目瞳子不正也。从目,来声。——《说文》
◎ 睐的拼音:
睞 lài
〈词性:动〉
(1) 旁视,斜视 [squint]
明眸善睐。——曹植《洛神赋》。 李善注:“睐,旁视也。”
(2) 眺望 [look at]
极目睐左阁,回顾眺右狭。——南朝宋· 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