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á ěr sāo sāi
注音ㄆㄚˊ ㄦˇ ㄙㄠ ㄙㄞ
解释急切无奈貌。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我是和不是东西之流开开玩笑,要使他爬耳搔腮,热刺刺的觉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人的神态。
感情爬耳搔腮是中性词。
繁体爬耳搔顋
近义抓耳挠腮、扒耳搔腮
英语scratch one's ears and cheeks
动物生肖牛,虎,蛇
爬的拼音:pá(ㄆㄚˊ)
⒈ 手和脚一齐着地走路,虫类行走:爬行。爬虫(爬行动物)。爬泳。
⒉ 攀登:爬高。爬升。爬山。往上爬(讽刺追求功名的人)。
⒊ 搔:爬痒。爬搔(“搔”读轻声)。
爬字UNICODE编码U+722C,10进制: 29228,UTF-32: 0000722C,UTF-8: E7 88 AC。
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把跁耙
climb、creep、grabble、shin、swarm
形声:从爪、巴声
crawl, creep; climb; scramble
详细解释◎ 爬的拼音: pá
〈词性:动〉
(1) (形声。从爪,巴声。爪,手爪。本义:搔,爬梳)
(2) 同本义 [scratch]
爬,搔也。——《广韵》
怯烦类决痈,惬兴剧爬疥。——韩愈等《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
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白居易《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3) 又如:爬挲(爬搔,摩挲);爬栉(梳理,整理。同爬梳);爬耳搔腮(急切无奈貌);爬拉(频频拨饭菜入口)
(4) 爬行,匍匐。躯体贴地(如虫、蛇、龟)缓慢向前行 [crawl;creep]
爬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5) 又如:爬蹉(来回爬动);爬沙(缓慢地爬动);爬坑缸弗上(屎尿失控,来不及上厕所;离死不远);爬滩弗动(趴在地上,无法走动)
(6) 攀登 [climb;clamber;scramble]
他们为了出风头,向上爬,却把我们踩在脚底下!——《星火》1979年第二期
(7) 又如:爬树;爬上高枝儿(依附地位高的人);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8) 俯伏 [lie prostrate]。如:爬蛋(方言。产仔);爬窝(方言。谓牲畜卧圈不起);爬伏(趴下,伏倒)
(9) 整治 [renovate]。如:爬栉(整治清理);爬剔(剔除,挑剔)
(10) 疏导;发掘 [dredge]。如:爬罗(发掘搜罗);爬棺材黄鼠狼(盗墓贼)
爬虫、爬竿、爬格子、爬灰、爬犁、爬山虎、爬山涉水、爬升、爬行、爬行动物、爬泳
耳的拼音:ěr(ㄦˇ)
⒈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 )。耳垂。耳鬓厮磨(mó )。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⒉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⒊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⒋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⒌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⒍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耳字UNICODE编码U+8033,10进制: 32819,UTF-32: 00008033,UTF-8: E8 80 B3。
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EENT、auris
象形
ear; merely, only; handle
详细解释◎ 耳的拼音: ě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sense of 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an ear-like 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sprout(of grain on the cereal)]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 耳的拼音: ěr
〈词性:动〉
(1) 听到,听说 [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withdraw]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 耳的拼音: ěr
<语气>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 耳的拼音: ěr
<连>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耳巴、耳报神、耳背、耳边风、耳鬓厮磨、耳不离腮、耳沉、耳垂、耳戳、耳聪、耳聪目明、耳朵、耳朵软、耳房、耳粪、耳根、耳垢、耳刮子,耳掴子、耳光、耳号、耳红面赤、耳环、耳机、耳记、耳际、耳科、耳廓、耳力、耳聋、耳门、耳鸣、耳膜、耳目、耳目一新、耳剽、耳热、耳濡目染、耳软、耳软心活、耳塞、耳塞、耳生、耳石、耳食、耳屎、耳饰、耳熟、耳熟能详、耳顺、耳套、耳提面命、耳听八方、耳挖、耳挖子、耳闻、耳闻不如目见、耳闻目睹、耳蜗、耳熏目染、耳炎、耳音、耳语、耳针、耳轴、耳坠子、耳子
搔的拼音:sāo(ㄙㄠ)
⒈ 挠,用手指甲轻刮:搔痒。搔头。隔靴搔痒。
⒉ 古同“骚”,扰乱。
搔字UNICODE编码U+6414,10进制: 25620,UTF-32: 00006414,UTF-8: E6 90 94。
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搔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㮻掻
claw、scratch
形声:从扌、蚤声
to scratch
详细解释◎ 搔的拼音: s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蚤声。本义:用指甲轻刮)
(2) 同本义 [scratch]
搔,括也。——《说文》
而敬仰搔之。——《礼记·内则》。注:“摩也。”
足可搔而绝。——《汉书·枚乘传》。集注:“谓抓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 又如:搔背(以指甲搔脊背);搔掐(以指甲抓刮);搔扪(爬搔抚摸);搔摸(呵痒);搔首(爬搔头部);搔耙(以指爪或他物抓刮爬梳)
(4) 通“骚”。骚扰;骚乱 [annoy]
残贼天下,万民搔动。——《淮南子·兵略训》
吴起长兵攻取, 楚人搔动,相与泣 悼王。——《盐铁论·非鞅》
所在搔扰,更为烦苛。——《三国志·陆凯传》
(5) 又如:搔动(骚动;扰乱);搔扰(动乱不安,扰乱);搔搔(忧虑的样子)
搔背扒子、搔耳捶胸、搔首踟蹰、搔首弄姿、搔头、搔头摸耳、搔头弄姿、搔痒
腮的拼音:sāi(ㄙㄞ)
⒈ 面颊的下半部,脸的两旁(亦称“腮帮子”):腮颊。腮腺(两耳下部的唾液腺)。
腮字UNICODE编码U+816E,10进制: 33134,UTF-32: 0000816E,UTF-8: E8 85 AE。
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腮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顋
cheek
形声:从月、思声
lower part of face; jaw; gills of a fish
详细解释◎ 腮的拼音:
顋 sāi
〈词性:名〉
(1) 颊 [cheek]。亦称“腮巴”、“腮巴子”、“腮斗”、“腮颊”、“腮帮”、“腮帮子”
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萧统《十二月启》
(2) 又如:腮庞(面颊,面容);腮斗儿(腮,脸蛋儿)
(3)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gill]
裴初不信,乃鲙鲤鱼无腮者,令左右食之。——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腮帮子、腮红、腮腺、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