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排患解纷的意思

páihuànjiěfēn

排患解纷



拼音pái huàn jiě fēn

注音ㄆㄞˊ ㄏㄨㄢˋ ㄐ一ㄝˇ ㄈㄣ

解释见“排难解纷”。

出处唐·崔知贤《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明·孙慎行序:“遗形却立,终希独善之资;排患解纷,未洽随时之义。”

例子清·吴伟业《柳敬亭传》:“其善用权谲,为人排患解纷率类此。”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人排除危难。

感情排患解纷是中性词。

繁体排患解紛

近义排难解纷

反义搬弄是非

英语exclude difficulties and solve dispute(pour oil on the water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ái pǎi   注音  ㄆㄞˊ ㄆㄞ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DJD  五笔98  RHDD  仓颉  QLMY  郑码  DKC  四角  51011  结构  左右电码  2226  区位  3737  统一码  6392  笔顺  一丨一丨一一一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排的拼音:pái(ㄆㄞˊ)  

⒈ 除去,推开:排出。排斥。排水。排外。排挤。排山倒海。排忧解难。

⒉ 摆成行列:排列。排队。排字。排印。排笔。排场。

⒊ 排成的行列:排头。前排。

⒋ 军队的编制单位,“班”的上一级。

⒌ 练习演戏:排戏。

⒍ 竹或木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木排。竹排。排运。

其他字义

排的拼音:pǎi(ㄆㄞˇ)  

⒈ 〔排子车〕用人力拉运东西的一种车,多用于运货。

统一码

排字UNICODE编码U+6392,10进制: 25490,UTF-32: 00006392,UTF-8: E6 8E 92。

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range、eject、exclude、line、platoon、raft、range、rank、row、tier

造字法

形声:从扌、非声

English

row, rank, l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排的拼音: pái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非声。本义:推挤,推开)

(2) 同本义 [push]

排,挤也。——《说文》

排,推也。——《广雅》

献笑不及排。——《庄子·大宗师》

排淮泗。——《孟子》

力能排南山。——诸葛亮《梁父吟》

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哙列传》

(3) 又如:排闼(推门。闼:门);排门而入;排户(推门);排阁(推门);排墙(推倒墙壁);排阖(推开门扇);排雾(推开云雾);排斡(推移运转)

(4) 排斥;排挤 [expel;exclude]

抵排异端。——韩愈《进学解》

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后汉书·贾逵传》

(5) 又如:排害(排挤;迫害);排陷(排挤,陷害);排击(排斥抨击);排困(排斥困辱);排毁(排斥诋毁,抨击);排摈(排斥摈弃);排告(排挤诬告);排逐(排挤斥逐)

(6) 疏通;排解 [dredge;drain;eliminate]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赵策》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7) 又如:排荡(犹排除);排释(排解,调解);排抑(排遣克制);排闷(排遣烦闷);排容(豪放;奔放)

(8) 冲击 [lash;pound against]。如:排突(冲击,冲撞);排拶(挤压);排扎(拥挤);排虚(凌空)

(9) 劈、击 [strike]。如:排山压卵(弱方不堪强方一击);排手(击掌。有一言为定之意);排折(抗击)

(10) 安排;准备 [arrange]

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水浒传》

(11) 又如:排当(宫廷官府安排宴席);排局(设圈套;置骗局);排备(安排,准备);排顿(安排,准备)

(12) 排列;编次 [put in order]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 白居易《春题湖上》

(13) 又如:排次(依次排列);排班(排队站立);排栅(军事防御设施。用巨木排列连成的栏栅);排推(排列成行,依次向前);排连(排行相连);排仗(排设仪仗);排偶(排比对偶);排单(名单)

(14) 斥责,数落 [scold;blame]

汉主思贤才, 贾生被排迁。—— 唐·吴筠《览古》

(15) 又如:排腔(说三道四);排说(数说别人的不是);排数(斥责,数落);排揎(埋怨;责备)

(16) 戏弄;戏谑 [make fun of]。如:排调(戏弄调笑);排磕(嘲弄;顶撞)

(17) 排演 [rehearse]。如:排戏;彩排

词性变化

排的拼音: pái  

〈词性:名〉

(1) 盾牌 [shield]。如:排矟(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排军(持盾牌的卫士。后用以泛称军校);排插(一种在室内起间隔作用的设施);排镩

(2) 用竹、木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raft]。如:竹排;木排

(3) 英语音译。一种西式食品 [pie]。如:苹果排

(4)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下属单位,由若干个班组成 [platoon]。如:排长

(5) 排球或排球队的简称 [volleyball team]。如:男排赛;女排赛;女排;男排

(6) 古代的演员。也作“俳” [buffoon]

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潜夫论》

(7) 排成的行列 [row;line;rank]。如:前排;后排

排的拼音: pái  

〈词性:形〉

(1) 依次,一个接一个 [one after another]

排家搜捉,缉捕凶首。——《水浒全传》

(2) 又如:排门册籍(挨门挨户造的簿册);排门人等(挨门挨户的人们);排头儿(逐个);排家(挨家挨户);排排坐(平起平坐)

排的拼音: pái  

〈词性:量〉

(1) 用于成列的事物 [row]。如:双排扣子;一排房子

(2) 另见 pǎi  

常用词组

排奡、排班、排版、排比、排笔、排摈、排布、排叉儿、排场、排斥、排斥异己、排出、排出液、排除、排档、排档速率、排掉、排定、排队、排队、排筏、排房、排放、排放、排骨、排灌、排行、排号、排洪、排挤、排解、排空、排涝、排雷、排练、排列、排列、排律、排难解纷、排尿、排偶、排炮、排气、排遣、排球、排山倒海、排射、排水、排水管、排水井、排水量、排他、排他性、排头、排外、排尾、排污、排戏、排险、排泄、排演、排印、排忧解难、排长、排钟、排字

基本词义

排的拼音: pǎi  

〈词性:动〉

(1) 〈词性:方〉∶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 [swell]。如:把这双鞋排一排;排囊(鼓风用的革囊)

(2) 另见 pái  

常用词组

排子车

  拼音  huàn   注音  ㄏㄨㄢ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KKHN  仓颉  LLP  郑码  JJIW  四角  50336  结构  上下电码  1891  区位  2728  统一码  60A3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丨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患的拼音:huàn(ㄏㄨㄢˋ)  

⒈ 忧虑:患得患失。忧患。

⒉ 灾祸:患难。祸患。隐患。防患未然。

⒊ 害病:患病。患者。

统一码

患字UNICODE编码U+60A3,10进制: 24739,UTF-32: 000060A3,UTF-8: E6 82 A3。

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uffer from、disaster、peril、trouble、worry、anxiety

造字法

形声:从心、串声

English

suffer, worry about; suffer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患的拼音: hu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毌 guàn  )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2) 同本义 [worry about]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患累(忧患);患御(害怕服兵役);患忧(忧患);患失(生怕失去)

(4) 憎恶;讨厌;厌烦 [detest]

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戊不好学患 申公。——《汉书·申公传》

(5) 又如:患苦(厌恶);患毒(痛恨);患恶(厌恶);患忌(嫌忌)

(6) 苦于 [suffer from]

患,苦也。——《广雅》

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清史稿》

(7) 害病 [suffer from]。如:患肝炎;患麻疹;患重伤风

词性变化

患的拼音: huàn  

〈词性:名〉

(1) 祸患,祸害 [calamity;trouble;peril]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论伦无患。——《礼记·乐记》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 又如:水患;河患。如:患咎(灾祸);患害(祸害);患祸(祸患)

(3) 疾病;毛病 [disease]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患子(病人);患处;防患于未然;后患无穷;有备无患;消除后患

常用词组

患病、患病率、患处、患得患失、患苦、患难、患难与共、患难之交、患者

  拼音  jiě jiè xiè   
注音  ㄐ一ㄝˇ ㄐ一ㄝˋ ㄒ一ㄝˋ   
部首  角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QEVH  五笔98  QEVG  仓颉  NBSHQ  郑码  RLYM  四角  27252  结构  左右电码  6043  区位  2966  统一码  89E3  笔顺  ノフノフ一一丨フノ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解的拼音:jiě(ㄐ一ㄝˇ)  

⒈ 剖开,分开:解剖。分解。瓦解。解体。

⒉ 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解开。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⒊ 除去,除,废除,停止:解放(a.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b.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解除。解饿。解乏。解惑。解疑。解围。解脱。解雇。解聘。解散。解毒。

⒋ 溶化:溶解。解冻。

⒌ 讲明白,分析说明:解释。解析。解说。劝解。解嘲。

⒍ 懂,明白:理解。见解。

⒎ 调和,处理:解决。和解。调(tiáo   )解。排解。

⒏ 高兴,开心:解颜而笑。

⒐ 排泄:解手。

⒑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⒒ 演算方程式:解方程。

⒓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进学解》。

其他字义

解的拼音:jiè(ㄐ一ㄝˋ)  

⒈ 发送。

⒉ 押送财物或犯人:押解。起解。解差(chāi  )。解回北京。

其他字义

解的拼音:xiè(ㄒ一ㄝˋ)  

⒈ 古同“懈”,松弛,懈怠。

⒉ 古同“邂”,邂逅。

⒊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卖解的。跑马卖解。

⒋ 〔解湖〕湖名,在中国山西省。

⒌ 姓。

统一码

解字UNICODE编码U+89E3,10进制: 35299,UTF-32: 000089E3,UTF-8: E8 A7 A3。

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spel、divide、separate、explain、unbind、uncoil

相关字词

系、结

造字法

会意:从刀、从牛、从角

English

loosen, unfasten, untie; expla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解的拼音: jiě  

〈词性:动〉

(1) (会意。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本义:分解牛,后泛指剖开)

(2) 同本义 [dissect]

解,判也,从刀,判牛角。——《说文》

鹿角解。——《吕氏春秋·仲夏》

皆众理解也。——《汉书·贾谊传》

解牛之时。——《庄子·养生主》

所解数千。

磔然已解。

四肢解尽。——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解腕(断腕);解手刀(随身携带的小佩刀。又称解腕尖刀);解角(锯取鹿角);解破(解剖)

(4) 解体,离散 [split;separate]

解,散也。——《广雅》

恐天下解也。——《汉书》

(5) 又如:土崩瓦解;解札(裘毛败坏散落);解泽(散布恩泽);解落(散落分离);解续(分合);解窜(离散逃窜);解结(溃散)

(6) 分解,熔化 [smelt]

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急解令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7) 解除,解围 [remove]

解燕国之围。——《战国策·燕策》

颜太师以兵解。——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8) 又如:解厄(解除厄难);解厌(解除饥饿;充饥。厌:通“餍”,饱);解祟(解除祸害);解疗(除病);解秽(解除秽恶;除去秽气);解斋(解除斋戒)

(9) 解开 [untie]

闭约而无解。——《荀子·非十二子》

解纲。——《仪礼·大射仪》

解带为城。——《墨子·公输》

解辫请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解鞍少驻初程。——宋· 姜夔《扬州慢》

解其棕缚。——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10) 又如:解缆;解扣儿;解衣服;解铃系铃;解包裹;解绶(解去印绶,指辞去官职);解维(解缆,即下系船的绳索;开船)

(11) 解释,说明 [explain]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唐· 韩愈《师说》

解其惑也。

经吾婉解。——清· 林觉民《与妻书》

(12) 又如:解字(解说文字的结构和意义);解论(解说讨论);解喻(说明比喻);解梦(解说梦兆);解义(解释词义或文义)

(13) 晓悟;明白 [understand;know]

终不解矣。——唐· 韩愈《师说》

惑之不解。

(14) 又如:解悟(领会,觉悟);令人不解;通俗易解;解豁(弄明白;解开);解拆(分解;排解);解会(领会,理解);解人(通达言语、文辞意趣的人)

(15) 脱去;松开 [take off; loosen]

解衣以活友。——马中锡《中山狼传》

解屦不敢当阶。——《礼记·曲礼上》。疏:“脱也。”

(16) 又如:解褐(解下平民所穿的布衣,换上官服);解冠(脱帽);解巾(脱去隐居时所系的方巾,表示出去做官);解珥(脱去耳饰。古代妇女请罪的表示)

(17) 打开,开放 [open]

严城解扉。——《后汉书·耿纯列传》

(18) 又如:解帆(开船);解菜(解素。开荤)

(19) 排解,劝解,使和气 [mediate]。如:解仇(化解怨仇);解纷(解除纷争、困境);解慰(劝解安慰);解状(解词。向官府报案后又申请取消此案的状纸)

(20) 解手,大小便 [relieve oneself]。如:大解;小解;解利(下痢,患痢疾)

(21) 缓解[relase]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22) 助动词。能,会,得 [can;may]

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词性变化

解的拼音: jiě  

〈词性:名〉

(1) 文体中的一种 [slution]。如:扬雄的《解嘲》,韩愈的《进学解》

(2)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solution]。如:求解

(3) 道家以为修道者死后魂魄脱离尸体而成仙,称为“尸解” [dissection]

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史记》

(4) 见解,见识 [view]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南史》

(5) 另见 jiè;xiè  

常用词组

解馋、解嘲、解酲、解愁、解除、解答、解冻、解毒、解毒、解饿、解乏、解法、解放、解放军、解放区、解放战争、解雇、解寒、解和、解恨、解惑、解甲、解甲归田、解禁、解救、解决、解开、解渴、解扣儿、解离、解铃系铃,解铃还须系铃人、解码、解闷、解谜、解密、解免、解囊、解聘、解剖、解剖麻雀、解剖室、解剖学、解气、解去、解劝、解热、解人、解任、解散、解事、解释、解手、解数、解说、解说词、解题、解体、解调、解脱、解围、解慰、解悟、解吸、解析、解严、解颜、解样、解衣推食、解颐、解疑、解郁、解约、解职

基本词义

解的拼音: jiè  

〈词性:动〉

(1) (词源见 jiě  声解)

(2) 古代乡举,举送入试 [introduce scholar to imperial palace]。唐宋时举进士者由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的称为“解”

天下之士屏居山林,令监司守臣解送。——《宋史·举志》

(3) 又如:解元(明清科举时代,乡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称为解元);解首(同解元);解牌(登录乡试录取名单的一种文书);解荐(推荐选送);解头(解元);解榜(唐、宋时解试中式的榜文)

(4) 押送财物或犯人 [send under escort]

押解了武松,出孟州衙门便行。——《水浒传》

(5) 又如:押解(押送犯人);起解(犯人被押送);解官(将犯人押解到官府);解阙(将罪犯押解到朝廷)

(6) 典当,以物当钱 [mortgage]。如:解当(典当);解库(当铺);解钱(拿东西当钱);解帖(当票);解典库(又称解库,解铺,解当铺。即当铺,收取抵押品放债的店铺)

(7) 兑换[零钱] [exchange]

我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水浒传》

(8) 另见 jiě;xiè  

常用词组

解送、解子

基本词义

解的拼音: xiè  

〈词性:名〉

(1) 兽名 [beast’s name]

角解豸终。——《太玄·难》。注:“獬豸者,直兽也。”

(2) 又如:解豸(传说中神兽名)

(3) 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local authorities]

事私门而完解舍。——《韩非子》

(4) 又如:解舍(官府,官舍)

(5)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 [skill of acrobatics]。如:卖解的;跑马卖解;解垢(诡诈之辞)

(6) 古地名 [Xie town]。春秋周畿内地,有二,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王师军于汜,于 解。——《左传》

(7) 姓

词性变化

解的拼音: xiè  

〈词性:动〉

(1) 通“懈”。松懈;懒散,做事不抓紧 [relax]

解,缓也。——《易·杂卦传》注

三日不解。——《礼记·杂记一》。注:“倦也。”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诗·大雅·生民》

(2) 又如:解弛(懈怠松弛);解休(松懈;休息);解怠(松懈,懒情)

(3) 另见 jiě;jiè  

常用词组

解趣、解数

  拼音  fēn   注音  ㄈㄣ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XWVN  五笔98  XWVT  仓颉  VMCSH  郑码  ZOYD  四角  28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788  区位  2355  统一码  7EB7  笔顺  フフ一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纷(紛)的拼音:fēn(ㄈㄣ)  

⒈ 众多,杂乱:纷纷。纷繁。纷杂。纷飞。纷纭。五彩缤纷。纷乱。纷扰。纷争。

⒉ 古代旗子上的飘带。

统一码

纷字UNICODE编码U+7EB7,10进制: 32439,UTF-32: 00007EB7,UTF-8: E7 BA B7。

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nfused、numerous

造字法

形声:从纟、分声

English

in disorder, scattered, tangl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纷的拼音:

fēn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2) 同本义 [horsetail bag]

纷,马尾韬也。——《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3) 旗上的飘带 [ribbon on a flag]

青云为纷,虹霓为缳。——汉· 扬雄《羽猎赋》

(4) 又如:佩纷(佩饰丝带)

(5) 花边 [lace]

次席纷纯,左右玉几。——张衡《东京赋》

(6) 祸乱;灾难 [disaster]

唯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汉书》

(7) 争执;纠纷 [dispute]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史记·滑稽列传》

(8) 又如:纷纠(纠纷;纷扰;祸乱);纷哓(争辩不休)

(9) 抹布;拭物的佩巾 [rag]。如:纷帨(用来拭物的佩巾)

词性变化

纷的拼音:

fēn  

〈词性:形〉

(1) 盛多,各种各样 [many and various]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艚又如:纷委(盛多);纷若(盛多的样子);纷营(众多,杂乱);纷郁(盛多的样子)

(3) 杂乱 [confused;disorderly]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楚辞·屈原·涉江》

班其相纷些。——《楚辞·招魂》

涫涫纷纷。——《荀子·解蔽》

狱之放纷。——《左传·昭公十六年》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4) 又如:纷腾(杂乱喧腾);纷嚣(纷乱喧嚣);纷错(杂乱的样子);纷纶(乱而多。忙乱);纷罗(排列混乱无序的样子。或指众多并列)

常用词组

纷繁、纷飞、纷纷、纷纷扬扬、纷乱、纷披、纷奢、纷纭、纷杂、纷争、纷至沓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