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攀藤揽葛的意思

pānténglǎn

攀藤揽葛



拼音pān téng lǎn gě

注音ㄆㄢ ㄊㄥˊ ㄌㄢˇ ㄍㄜˇ

解释手拉葛藤向上。形容在险峻的山路上攀登。亦作“攀藤附葛”。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三折:“峨嵋岭下,攀藤揽葛采樵人。”

例子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二折:“这泼毛团,仗攀藤揽葛之张狂,倚跳洞踏山之势样,岂知天兵威严。”

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旅行等。

感情攀藤揽葛是中性词。

繁体攀鰧攬葛

近义攀藤附葛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ān   注音  ㄆㄢ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15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86  SQQR  五笔98  SRRR  仓颉  DDKQ  郑码  FOGM  四角  44502  结构  上下电码  2372  区位  3742  统一码  6500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丶ノ丶一丨ノ丶一ノ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攀的拼音:pān(ㄆㄢ)  

⒈ 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攀高。攀越。攀桂(古代指科举考试登第)。攀折(zhé  )。攀附。攀援。

⒉ 拉扯,拉拢,结交:攀交。攀扯。攀谈。攀亲。

统一码

攀字UNICODE编码U+6500,10进制: 25856,UTF-32: 00006500,UTF-8: E6 94 80。

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㐴扳

汉英互译

clamber、climb、shin

造字法

形声:从手、樊声

English

climb; pull; hang on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攀的拼音: p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樊声。本义:拉,牵)

(2) 同本义 [draw]

攀,引也。——《广雅》

右手攀右趾。——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攀恋(攀住车辕,恋恋不舍);攀辕(拉住车把)

(4) 攀援,指用握住或抓住某物的方法爬或登 [climb]

将士皆攀木援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邓艾传》

攀草牵棘,…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攀引(攀援);攀延(攀附他物延伸);攀沿(犹攀缘);攀云(攀附青云而上升。后比喻仕进);攀倚(攀援依傍);攀进(攀缘行进)

(6) 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攀 [seek connections in high places]

两府攀陪十五年,郡中甘雨幕中莲。——唐· 罗隐《乌程》

(7) 又如:攀教(高攀求教);攀风(比喻结交比自己高一等的人);攀亲托熟(认作亲戚熟友)

(8) 攀比 [compare unrealistically]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杜甫《戏为六绝句》

(9) 又如:攀引(犹攀比);攀追(攀比追随;攀高追远)

(10) 依附 [depend on]

逊小心谨慎,徒以攀附至贵显。——《宋史·张逊传》

(11) 又如:攀依(攀附,依附);攀陪(依附);攀违(谦词,谓有违于依附);攀鳞(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功名)

(12) 援引 [cite]。如:攀引(援用;引用);攀扶(援引扶助);攀例(援引为例)

(13) 牵涉;牵扯 [implicate;involve]

此人曾攀下王子服等四人,我已拿下廷尉。——《三国演义》

(14) 又如:攀指(诬供牵连);攀染(诬供牵连);攀连(诬供牵连);攀诬(犯人诬供以牵连他人);攀害(诬供陷害)

(15) 追;赶 [pursue]

燕、 许有作,方欲上攀 秦、 汉。—— 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

(16) 摘取 [pick;pull down and break off]

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南朝梁· 江淹《别赋》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白居易《白牡丹和钱学士作》

(17) 又如:攀玩(折取玩赏);攀搴(折取)

常用词组

攀比、攀缠、攀扯、攀登、攀附、攀高结贵、攀高枝儿、攀高枝儿、攀供、攀桂、攀花折柳、攀话,攀话儿、攀龙附凤、攀配、攀亲、攀谈、攀援、攀缘、攀缘白珠树、攀辕卧辙、攀摘、攀折、攀枝花

  拼音  téng   注音  ㄊㄥˊ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15画  总笔画  18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15画  总笔画  21画  
五笔  AEUI  仓颉  TBFE  郑码  EQUK  四角  44299  结构  上下电码  5671  区位  4457  统一码  85E4  笔顺  一丨丨ノフ一一丶ノ一一ノ丶丨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藤的拼音:téng(ㄊㄥˊ)  

⒈ 指“白藤”、“紫藤”:藤条。藤椅。藤床。

⒉ 〔藤黄〕a.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树脂黄色,有毒;b.这种植物的树脂,可作国画颜料。

⒊ 泛指匍匐茎或攀援茎:藤本植物。瓜藤。葡萄藤。顺藤摸瓜。

统一码

藤字UNICODE编码U+85E4,10进制: 34276,UTF-32: 000085E4,UTF-8: E8 97 A4。

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藤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籐䕨

汉英互译

bine、ratan、rattan、vine

造字法

形声:从艹、滕声

English

rattan, cane; creeper pl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藤的拼音:

t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艹,滕声。本义: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同本义 [cane;rattan; ratan]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

丹藤翠蔓。——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交加之藤。——[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如:藤杯(滕制的酒杯。也特指酒杯藤的花,因可当作酒杯用而得名);藤子(某些植物的匍匐茎或攀援茎,可编制器物);藤牌(藤制的盾牌);藤鼓(鼓的一种。由藤蒙皮制成);藤轮(藤制的靠枕);藤萝(紫藤的通称);藤纸(古时用藤皮造的纸);藤椅;藤床;藤篮;葡萄藤;瓜藤;爬藤

常用词组

藤本植物、藤萝、藤蔓、藤条、藤椅、藤子

  拼音  lǎn   注音  ㄌㄢˇ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RJTQ  仓颉  QLIU  郑码  DKML  四角  58012  结构  左右电码  2385  区位  3231  统一码  63FD  笔顺  一丨一丨丨ノ一丶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揽(攬)的拼音:lǎn(ㄌㄢˇ)  

⒈ 把持:揽持。独揽大权。

⒉ 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包揽。招揽。承揽。揽客。揽活儿。

⒊ 搂,捆:把孩子揽在怀里。

⒋ 取:揽秀。揽胜。摘星揽月。

统一码

揽字UNICODE编码U+63FD,10进制: 25597,UTF-32: 000063FD,UTF-8: E6 8F BD。

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揽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攬擥㩜

汉英互译

pull sb. into arms

造字法

形声:从扌、览声

English

grasp, take hold of; monopoli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揽的拼音:

攬、擥 l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览声。本义:执,持)

(2) 同本义 [hold]

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揽跋(揽辔跋涉);揽镜(持镜;对镜);揽持(把持;掌握);揽摄(把持)

(4) 总揽(全面掌握);一把抓 [monopolize;dominate;take on everything]。如:揽延(延揽);揽取(承揽);揽活(揽取活计);揽纳(包揽代纳赋税)

(5) 搂,拥抱,围抱 [take sb.into one’s arms;embrace]。如:揽抱(拥抱);揽取(抱取,搂取);揽持(犹拥抱)

(6) 采摘 [pick up]

(7) 又如:揽月(摘月。喻壮举);揽取(摘取,收取);揽结(采摘系结)

(8) 挥 [wield]。如:揽泣(挥泪);揽涕(挥泪)

(9) 招惹 [provoke]。如:揽野火(惹麻烦);揽事(惹事,管闲事)

(10) 招引;兜揽 [canvass;take on;take upon oneself]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

(11) 又如:揽脚(脚夫招揽顾客);揽事(管闲事);揽买卖

(12) 提,撩起 [raise; hold up]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通“览”。观看 [look at;see]

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庄子·在宥》

流揽无穷,归神日母。——汉· 枚乘《七发》

常用词组

揽工、揽活,揽活儿、揽客、揽权、揽胜、揽总,揽总儿

  拼音  gé gě   注音  ㄍㄜˊ ㄍㄜ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AJQN  仓颉  TAPV  郑码  EKRY  四角  44727  结构  上下电码  5514  区位  2480  统一码  845B  笔顺  一丨丨丨フ一一ノフノ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葛的拼音:gé(ㄍㄜ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块根肥大,称“葛根”,可制淀粉,亦可入药(通称“葛麻”):葛布。葛巾(葛布做的头巾,古人不分贵贱常服)。葛履。

⒉ 表面有花纹的纺织品,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

其他字义

葛的拼音:ɡě  

⒈ 姓。

统一码

葛字UNICODE编码U+845B,10进制: 33883,UTF-32: 0000845B,UTF-8: E8 91 9B。

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rowroot、kudzu

造字法

形声:从艹、曷声

English

edible bean;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葛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曷(   )声。本义: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

(2) 植物名。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Pueraria lobata ),茎长二三丈,缠绕他物上,花紫红色。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葛布。根可提制淀粉,又供药用 [lobed kudzuvine]。如:葛屦(葛制的鞋子。贫贱人家所穿用。一说夏天所穿用);葛屦履霜(冬天穿夏季的鞋子。比喻非常俭啬);葛面(葛粉)

(3) 葛布。指以葛为原料制成的布、衣、带等 [kohemp cloth]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敞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明史·海瑞传》

(4) 又如: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葛衣(葛布制成的衣服);葛帔(用葛制成的披肩);葛纱(以葛的纤维织成的纱布)

(5) 夏衣的代称 [summer clothing]

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辛弃疾《水调歌头》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表面有横棱的纺织品,用丝或化纤卡丝作经,棉线或毛线作纬 [a kind of textile fabric]。如:毛葛;华丝葛

(7) 通“盖”。掩覆 [cover]。如:葛沟(古代埋葬尸体的一种方法)

(8) 另见   

常用词组

葛布、葛根、葛粉、葛巾、葛藤

基本词义

葛的拼音:   

〈词性:名〉

(1) 姓。如:葛天氏(葛天。传说中的远古帝名。一说为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2) 另见   

常用词组

葛仙米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