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跑肚拉稀的意思

pǎo

跑肚拉稀



拼音pǎo dù lā xī

注音ㄆㄠˇ ㄉㄨˋ ㄌㄚ ㄒ一

解释泻肚,拉肚子。

出处

例子初到南方就开始跑肚拉稀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跑肚拉稀是中性词。

近义河鱼腹疾

英语have diarrhea

日语下痢(げり)をする,腹(はら)を下(くだ)す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ǎo páo   注音  ㄆㄠˇ ㄆㄠˊ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KHQN  仓颉  RMPRU  郑码  JIRY  四角  67112  结构  左右电码  6410  区位  3760  统一码  8DD1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跑的拼音:pǎo(ㄆㄠˇ)  

⒈ 奔,两脚交互向前迅速跃进:跑步。奔跑。赛跑。

⒉ 很快地移动:跑动。

⒊ 逃:跑出笼子。

⒋ 漏泄:跑电。跑气。

⒌ 为某种事物奔走:跑买卖。跑外的。跑堂。跑码头。跑单帮。

其他字义

跑的拼音:páo(ㄆㄠˊ)  

⒈ 走兽用脚刨地:跑糟(牲口用蹄糟根)。虎跑泉(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统一码

跑字UNICODE编码U+8DD1,10进制: 36305,UTF-32: 00008DD1,UTF-8: E8 B7 91。

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iddyap、leg、lob along、run

造字法

形声:从足、包声

English

run, flee, leave in hur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跑的拼音: p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包声。本义:兽用足刨地) 同本义 [beasts's digging of soil]

滕公驾至 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定,以足跑地久之。——《西京杂记》

跑,足跑地也。——《广韵》

(2) 另见 pǎo  

常用词组

跑槽

基本词义

跑的拼音: pǎo  

〈词性:动〉

(1) 急走 [run]

跑,趵也。——《广雅·释言》

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唐· 马戴《边将》

(2) 又如:长跑(长距离跑步);跑解马(表演马术);跑冰(滑冰;溜冰);跑竹马(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种);跑搭(奔走,奔忙);跑路(奔走);跑踏(奔走;奔忙)

(3) 逃走;躲避 [escape]

你当真叫他回去,跑不了一顿饱打。——《老残游记》

(4) 又如:逃跑(逃走);别让特务跑了;跑走(逃走;走掉)

(5) 走;走路 [walk;go]。如:跑凌(从不很厚的河水上走过去);跑走(行走;走路;走动);跑路(走路);跑腿(步行;行走)

(6) 为某种事物或利益而奔走 [run about doing sth.]。如:跑海(到处奔走);跑山(来往于山中做买卖);跑合(旧时指说合生意);跑坡(在野地里跑。意在打猎);跑差(为公家奔走干事);跑船(在船上干活谋生);跑媒(为做媒而奔走)

(7) 丢掉;失去 [lose]。如:跑气(漏气);跑风(漏风;漏气);跑躁(指精神失去控制的症状);跑掉(夭亡;夭折);跑燥(发脾气;燥热)

(8) 走运;走红 [be lucky]。如:跑起来(走运)

(9) 另见 páo  

常用词组

跑表、跑步、跑车、跑单帮、跑道、跑电、跑动、跑肚、跑光、跑旱船、跑江湖、跑警报、跑龙套、跑马、跑马场、跑马卖解、跑码头、跑买卖、跑跑颠颠、跑跑跳跳、跑坡、跑墒、跑生意、跑堂儿的、跑题、跑腿儿、跑外、跑味、跑鞋、跑圆场、跑账、跑辙

  拼音  dù dǔ   注音  ㄉㄨˋ ㄉㄨˇ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  EFG  仓颉  BG  郑码  QBVV  四角  74210  结构  左右电码  5137  区位  2239  统一码  809A  笔顺  ノフ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肚的拼音:dù(ㄉㄨˋ)  

⒈ 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肠胃部分:肚子。肚胁。肚皮。牵肠挂肚(挂念,不放心)。

⒉ 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炉肚儿。

⒊ 圆而凸起像肚子的:腿肚子。手指头肚儿。

其他字义

肚的拼音:dǔ(ㄉㄨˇ)  

⒈ 供食用的动物的胃:猪肚子。羊肚儿。烩肚丝。

统一码

肚字UNICODE编码U+809A,10进制: 32922,UTF-32: 0000809A,UTF-8: E8 82 9A。

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bdomen、belly、gut、stomach、tummy

造字法

形声:从月、土声

English

belly; abdomen; bowel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肚的拼音:   

〈词性:名〉

(1) 人和动物的胃 [tripe]。如:猪肚;牛肚;羊肚

(2) 另见   

常用词组

肚子

基本词义

肚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土声。本义:人或动物的腹部)

(2) 同本义 [belly]。如:肚喃(嘟囔);肚包(系在腹部的布袋);肚肠嫩(喻才疏学浅);肚束涤蔑(勒紧腰带);肚兜(贴身遮护胸腹的布片)

(3) 物体突起或中间鼓出的部分 [bulge]。如:腿肚子;手指头肚儿

(4) 指思维器官 [heart]。如:肚里明白;肚里(心中;胸中);肚里存见(私下认为);肚里打草稿(心里谋划;考虑);肚皮里蛔虫(善于迎合、猜度别人意图的人)

(5) 另见   

常用词组

肚肠、肚带、肚量、肚皮、肚脐、肚子

  拼音  lā lá   注音  ㄌㄚ ㄌㄚ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UG  仓颉  QYT  郑码  DSU  四角  50018  结构  左右电码  2139  区位  3213  统一码  62C9  笔顺  一丨一丶一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拉的拼音:lā(ㄌㄚ)  

⒈ 牵,扯,拽:拉车。拉网。拉下马(喻使某人下台)。

⒉ 用车载运:拉货。

⒊ 使延长:拉延。拉伸。

⒋ 排泄粪便:拉屎。

⒌ 联络:拉拢。拉帮结伙。

⒍ 摧折:摧枯拉朽。

⒎ 带领转移:把部队拉出去。

⒏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小提琴。

⒐ 抚养子女:拉扯。

⒑ 帮助:他有困难,拉他一把。

其他字义

拉的拼音:lá(ㄌㄚˊ)  

⒈ 割,用刀把东西切开一道缝或切断:手上拉了一个口子。

⒉ 闲谈:拉话。拉家常。

统一码

拉字UNICODE编码U+62C9,10进制: 25289,UTF-32: 000062C9,UTF-8: E6 8B 89。

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㩉啦搚摺

汉英互译

draught、draw、haul、lug、pluck、pul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扌、立声

English

pull, drag; seize, hold; length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拉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立声。本义:摧折,折断)

(2) 同本义 [break]

拉,摧也。——《说文》

使力士彭生拉杀 鲁桓公。——《史记·齐世家》

拉捭摧藏。——《文选·左思·吴都赋》

拉干而杀之。——《公羊传·庄公元年》

范雎拉胁折齿于 魏。——《汉书·邹阳传》

(3) 又如:摧枯拉朽(摧折枯枝朽木。比喻极容易办到);拉杂(折断弄碎。后用以指杂乱而没有条理);拉齿(折齿);拉枯(摧毁枯朽之物。比喻轻而易举)

(4) 牵;引;扯;拽 [pull;drag;tug]

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刘禹锡《花下醉中联句》

(5) 又如:拉手(满人久别见面的一种礼节);拉拉(趿拉,即将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面);拉人(拉夫);拉火线(手榴弹等引爆的拉线)

(6) 击,打 [strike]。如:拉三拳(打三拳);拉杀(用杖击杀)

(7) 拉拢;联络 [draw in]。如:拉马(拉拢双方搞不正当的关系);打一派拉一派;拉山头(为私利而组织小集团)

(8) 辛勤抚养;帮助 [bring up;help]。如:拉巴(辛勤抚养);拉拨(辛勤扶养、照顾);拉持(拉扯。辛勤抚养)

(9) 闲谈 [chat]。如:拉呱(方言。闲谈);拉塔,拉搭(方言。交谈;闲谈);拉闲(闲谈);拉舌头(没根据地乱说)

(10) 延伸或延长 [stretch]。如:拉叉(肢体伸展开);拉开距离;拉在后面

(11)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以演奏 [play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如:拉胡琴;拉二胡;拉手风琴

(12) 大便或小便;排泄 [empty the bowels]。如:拉硬屎(强作好汉。也指自恃高人一等的意思);拉肚子

(13) 牵连 [implicate]

此后的小报,每当攻击胡风时,便往往不免拉上我。——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14) 拖欠 [owe]。如:拉债;拉账;拉饥荒

(15) 另见 lá;lǎ  

常用词组

拉帮、拉帮结伙、拉包月、拉比、拉不下脸、拉长、拉扯、拉大旗作虎皮、拉德、拉倒、拉丁、拉丁美洲、拉丁字母表、拉东补西、拉肚子、拉法格、拉夫、拉关系、拉家带口、拉架、拉交情、拉近乎、拉锯、拉锯、拉开、拉客、拉亏空、拉拉扯扯、拉拉队、拉拉杂杂、拉郎配、拉了饥荒、拉力、拉练、拉链、拉拢、拉马克、拉面、拉皮条、拉平、拉纤、拉人下水、拉萨、拉三扯四、拉伸、拉手、拉手、拉索、拉套、拉网、拉下脸、拉下水、拉线、拉线、拉硬弓、拉杂、拉仗、拉账

基本词义

拉的拼音:   

〈词性:动〉

(1) 割开 [slit slash]。如:把这块皮子拉开;拉口子要见血(干到底;不松手);拉脖子

(2) 划破 [cut]。如:手上被芭茅拉了一个口子

(3) 另见 lā;lǎ;  “剌”

(4) 另见   

基本词义

拉的拼音:   

〈词性:量〉

(1) 指物件、地域被分割开的或划分开的部分。常与“半”连用,相当于“块”、“边”。如:那一溜是炼钢厂,这半拉是炼铁厂

(2) 另见 lā;lá  

常用词组

拉忽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TQDH  五笔98  TRDH  仓颉  HDKKB  郑码  MFGL  四角  24927  结构  左右电码  4449  区位  4701  统一码  7A00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ノ丶一ノ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稀的拼音:xī(ㄒ一)  

⒈ 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稀疏。稀落(luò  )。稀客。依稀。

⒉ 浓度小,含水分多的,与“稠”相对:稀薄。稀料。稀释。

⒊ 少:稀少。稀罕。稀奇。古稀之年。

⒋ 用在“烂”、“松”等形容词前面,表明程度深:稀烂。稀碎。稀松。

统一码

稀字UNICODE编码U+7A00,10进制: 31232,UTF-32: 00007A00,UTF-8: E7 A8 80。

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are、scarce、sparse、watery

相关字词

密、稠

造字法

形声:从禾、希声

English

rare, unusual, scarce; spar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稀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禾,希声。本义:稀疏)

(2) 同本义 [scattered;sparse]

稀,疏也。——《说文》

月明星稀。——《文选·曹操·短歌行》。经传皆以希为之。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唐· 杜甫《倦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晋· 陶潜《归园田居》

(3) 又如:稀棱挣(稀疏的样子);稀撒撒(稀剌剌);稀星(稀疏的星);稀零零(极稀疏);稀稀落落(稀疏的样子;稀疏冷落的样子)

(4) 少,不多 [rare;scarce]

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者尚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5) 又如:稀稀罕儿(稀罕少见的东西);稀行(不常来;稀客)

(6) 薄,不浓 [diluted;thin]

我们的衙门里每天煮了十几大锅的稀饭施给穷人。——巴金《灭亡》

(7) 又如:稀流薄荡(形容液体稀薄波动);稀解粥(稀粥);稀溜溜;稀淡(极淡,不浓密)

词性变化

稀的拼音:   

〈词性:副〉

(1) 很;极。形容程度深 [very]

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2) 又如:稀不相干(一点儿也不相干);稀秃湿(湿透了);稀醉(烂醉)

常用词组

稀薄、稀饭、稀罕、稀货、稀客、稀拉、稀烂、稀里呼噜、稀里糊涂、稀里哗啦、稀里马虎、稀落、稀奇、稀缺、稀少、稀释、稀疏、稀松、稀松、稀碎、稀汤寡水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