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ēn zhū tǔ yù
注音ㄆㄣ ㄓㄨ ㄊㄨˇ ㄩˋ
解释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出处
例子他的文才很好,经常喷珠吐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文才好。
感情喷珠吐玉是中性词。
繁体噴珠吐玉
近义咳唾成珠
动物生肖牛,虎,蛇
喷(噴)的拼音:pēn(ㄆㄣ)
⒈ 散着射出:喷出。喷涌。喷发。喷饭(形容极其可笑)。喷薄(形容气势壮盛,激荡喷涌而出,如“一轮红日喷喷而出”)。喷洒。喷泉。喷壶。井喷。
喷(噴)的拼音:pèn(ㄆㄣˋ)
⒈ 香气扑鼻:喷香的热馒头。
⒉ 蔬菜、鱼虾、瓜果等上市正盛的时期:西瓜喷儿。
⒊ 量词,指开花结实或成熟收割的次数:头喷棉花。
喷字UNICODE编码U+55B7,10进制: 21943,UTF-32: 000055B7,UTF-8: E5 96 B7。
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噴歕㖹
gush、spew、spout、spray、sprinkle、spurt
形声:从口、贲声
spurt, blow out, puff out
详细解释◎ 喷的拼音:
噴 pē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贲( bì 或 bēn )声。本义:怒叱)
(2) 同本义 [angrily rebuke or scold]
喷,咤也。——《说文》。徐灏注笺:“今俗语犹谓咤人曰喷。”
(3) 泉水自地下涌出;喷出,喷射 [spurt;gush]
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庄子》
(4) 又如:喷噀(喷出);喷沫(喷涌泡沫);喷沸(喷涌沸腾);喷筒(旧时装火药以喷射的火器);喷激(喷涌激荡);喷蛆(詈词。乱扯,胡说)
(5) 马嘘气或鼓鼻 [puff]
其马喷沙。——《穆天子传》
(6) 又如:喷吼([马]吐气长鸣);喷振(谓禽兽鼓鼻喷气,振发。形容气势雄猛);喷嘶((马)嘘气嘶叫)
(7) 扯。胡扯;闲扯 [talk nonsense;chat] 。如:喷闲话
(8) 另见 pèn;pen
喷鼻息、喷薄、喷池、喷灯、喷发、喷饭、喷粪、喷管、喷灌、喷壶、喷火、喷溅、喷浆、喷浆法、喷漆、喷气、喷气机,喷气式飞机、喷泉、喷洒、喷撒、喷散、喷射、喷水、喷水池、喷水壶、喷腾、喷嚏、喷头、喷吐、喷雾、喷雾器、喷泻、喷溢、喷涌、喷云吐雾、喷子、喷嘴儿
◎ 喷的拼音:
噴 pèn
〈词性:形〉
气味浓郁 [fragrant]。如:喷喷香(形容香味浓郁)
◎ 喷的拼音:
噴 pèn
〈词性:名〉
(1) [口]∶果品、蔬菜、鱼虾等大量上市的时期 [be in season]。如:西瓜正在喷儿上
(2) [量]∶开花结果的次数;成熟收割的次数 [crop]。如:头喷棉花
(3) 另见 pēn;pen
珠的拼音:zhū(ㄓㄨ)
⒈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珠蚌。珠宝。珠花。夜明珠。珠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珠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⒉ 像珠子的东西:汗珠。泪珠。露珠。
珠字UNICODE编码U+73E0,10进制: 29664,UTF-32: 000073E0,UTF-8: E7 8F A0。
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ead、pearl
形声:从王、朱声
precious stone, gem, jewel, pearl
详细解释◎ 珠的拼音: zhū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2) 同本义 [pearl]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
所货西洋珠。
(4) 又
公受珠。
(5) 又
出珠授之。
(6)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7) 珠玉 [pearl and jade]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8)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9) [形]∶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florid;fine]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10)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11)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 [bead]。如:珠履;珠帘
(12)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drop]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
珠蚌、珠宝、珠宝盒,珠宝箱、珠翠、珠光宝气、珠还、珠辉玉丽、珠玑、珠江、珠泪、珠泪偷弹、珠联璧合、珠帘、珠母、珠算、珠围翠绕、珠心、珠玉、珠圆玉润、珠子
吐的拼音:tǔ(ㄊㄨˇ)
⒈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⒉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⒊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吐的拼音:tù(ㄊㄨˋ)
⒈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⒉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吐字UNICODE编码U+5410,10进制: 21520,UTF-32: 00005410,UTF-8: E5 90 90。
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唋
give up unwillingly、say、spit、tell、vomit
吞、纳、咽
形声:从口、土声
vomit, spew out, cough up
详细解释◎ 吐的拼音: tǔ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2) 同本义 [spit]
吐,写也。——《说文》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
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吐气纳元(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吐、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吐信(吐舌头);吞吐(吞进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4) 口说,陈说 [tell]。如:吐属;吐决(发表言论,断定事理);吐款(说出款曲。吐露真情);吐诚(说出真心话);吐肝露胆(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吐供(招供);吐言(说话);吐沥(倾诉)
(5) 显露,呈现 [display]。如:吐口(露口风);吐白(显露白色);吐絮(露出棉絮);吐端(呈现端应);吐绿(呈现翠绿色)
(6) 发出;散发 [issue]。如:吐火(发出火光);吐曜;吐辉(发出光辉);吐焰(发出光焰);吐咬(吐音咬字);吐字;吐辞;吐音(发音);吐泄(发泄);吐绚(焕发光彩);吐发(焕发)
(7) 长出 [come into being]。如:吐穗;吐芽
(8) 抒发;抒写 [express]。如:吐文(写作。吐属);吐论(发议论);吐谈(谈吐)
(9) 由里向外伸 [stick out]。指舌头。如:吐舌头
(10) 使能够迅速硬化的粘液从口中出来形成丝、网、茧 [spin out]——用于蜘蛛或蚕。如:蚕吐丝
(11) 摆出,亮出 [put on]。武术用语
[燕青] 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水浒传》
(12) 开放 [come into bloom]。如:吐葩(开花);吐花
(13) 出 [give]。如:吐奇(出奇谋);吐决(出谋决策);吐故纳新;吐懑(发泄内心的愤懑)
〈词性:名〉
(1) 姓
(2) 另见 tù
吐翠、吐刚茹柔、吐根、吐故纳新、吐话,吐话儿、吐口、吐露、吐气、吐气扬眉、吐弃、吐绶鸡、吐属、吐丝自缚、吐穗、吐诉、吐絮、吐艳、吐字
◎ 吐的拼音: tù
〈词性:动〉
(1) 呕吐。呕出胃内容物 [vomit]。如:吐下(呕吐下泻);吐逆(呕吐而气逆);吐红(吐血);吐眩(呕吐眩晕);吐骂(唾骂);吐药(促使呕吐的药物);吐壶(唾壶);恶心要吐
(2) 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 [throw up]。如:如果把它们完整地吞下去的话,它们又会被吐出来
(3) 退还非法的或不义的收益 [disgorge]。如:吐赃
(4) 另见 tǔ
吐沫、吐血、吐泻
玉的拼音:yù(ㄩˋ)
⒈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⒉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⒊ 姓。
玉字UNICODE编码U+7389,10进制: 29577,UTF-32: 00007389,UTF-8: E7 8E 89。
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王
jade、pure、fair、beautiful、handsome
象形:像绳子串着玉石
jade, precious stone, gem
详细解释◎ 玉的拼音: yù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jade]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jade]。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jade instrument]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sth.resembling jade]。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virtue;moral excellence;worthy person]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 玉的拼音: yù
〈词性:形〉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your]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beautiful]。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pure as jade]。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valuable;precious]。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玉版宣、玉帛、玉成、玉带、玉雕、玉斗、玉壶、玉皇、玉茭、玉洁、玉洁冰清、玉兰、玉兰片、玉立、玉米、玉米面、玉米片、玉盘、玉佩、玉器、玉清宫、玉容、玉润、玉搔头、玉色、玉山、玉食、玉石、玉石俱焚、玉蜀黍、玉碎、玉体、玉兔、玉玺、玉言、玉叶金枝、玉液、玉音、玉宇、玉簪、玉札、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