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ián jiān dié jì
注音ㄆ一ㄢˊ ㄐ一ㄢ ㄉ一ㄝˊ ㄐ一ˋ
解释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出处清·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京师为四方之会,万民之所聚处,仕宦宾旅,骈肩叠迹。”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拥挤。
感情骈肩叠迹是中性词。
繁体駢肩曡跡
近义骈肩接迹、骈肩累迹
动物生肖牛,虎,蛇
骈(駢)的拼音:pián(ㄆ一ㄢˊ)
⒈ 两马并驾一车:骈驰。
⒉ 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骈句。骈俪。骈文。骈体。骈枝。骈衍(并列相连)。
骈字UNICODE编码U+9A88,10进制: 39560,UTF-32: 00009A88,UTF-8: E9 AA 88。
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骈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駢騈䮁
parallel
形声:从马、并声
team of horses; associate, join
详细解释◎ 骈的拼音:
駢 pi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马,并声。本义:两马并驾一车)
(2) 同本义 [a pair of horses, as in driving a carriage]
骈,驾二马也。——《说文》
然后得乘饰车骈马。——《尚书大传》
骈驰翼驱。——嵇康《琴赋》
(3) 又如:骈马(二马并驾的车)
(4) 并列 [stand side by side;place side by side]
骈死于槽枥之间。——唐· 韩愈《马说》
骈部曲。——班固《东都赋》
(5) 又如:骈集(肩并肩聚集);骈田(并列连属。也作骈填,骈阗);骈字(两字组成的词语,包括合义复词和衍声复词。如天地、自然、仿佛等);骈化(并列化生)
(6) 并联;合并 [combine;merge]
曹共公闻其骈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7) 又如:骈然(连接的样子);骈胁(肋骨连接在一起);骈骨(两骨相连);骈干(胁骨相连);骈石(两两相连的石头);骈合(合并)
(8) 聚集;罗列 [gather;assemble;spread out;set out;enumerate]。如:骈聚(聚集);骈演(同台演出);骈齿(前齿并生为一);骈骈(众多、繁盛的样子);骈蕃(多而丰厚);骈罗(并列,罗列);骈阗(众多;聚集);骈戮(骈诛。一并被杀)
◎ 骈的拼音:
駢 pián
〈词性:名〉
(1) 通“胼”。胼胝,手掌脚底上的硬皮 [callosity]
是故禹稷骈踬。——《孟子·滕文公下》
(2) 文体名。见“骈文”( piánwén )
骈比、骈肩、骈句、骈俪、骈列、骈死、骈体、骈阗、骈文、骈枝
肩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脖子旁边胳膊上边的部分:肩膀。肩胛。并肩。
⒉ 担负:肩负。肩荷(hè )。肩舆(轿子)。
肩字UNICODE编码U+80A9,10进制: 32937,UTF-32: 000080A9,UTF-8: E8 82 A9。
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low-necked、shoulder
会意:从月、从户
shoulders; to shoulder; bear
详细解释◎ 肩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2) 同本义 [shoulder]
肩,髆也。从肉,象形。——《说文》
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尔雅》
肩臂臑。——《仪礼·少牢礼》
肩之所倚。——《庄子·养生主》
并肩手相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肩巴(肩膀);肩甲(即肩胛);肩磨(肩膀耸动,浑身发抖);肩排(并肩排列;并排)
(4) 动物的腿根部 [leg]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史记·项羽本纪》
(5) 担子 [load]。如:歇肩;息肩
◎ 肩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担荷 [bear;shoulder;carry]。如:身肩重任;肩舆(两人抬的小轿子);肩舆入内(准予坐小轿入宫);肩位(承担;敢任);肩承(担当)
(2) 任,任用 [appoint]
肩,胜也。——《尔雅》
朕不肩好货。——《书·盘庚》。传:“任也。”
永肩一心。——《书·盘庚下》。注:“长任一心以示。”
(3) 相提并论或等齐 [catch up]。如:肩随(跟上,比得上);肩差(肩相差次。指并立)
◎ 肩的拼音: jiān
〈词性:量〉
用于比喻重量、负担 [a shoulder]
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了一口气。——鲁迅《祝福》
肩膀、肩部、肩带、肩峰、肩负、肩拱、肩胛、肩宽、肩摩踵接、肩披、肩起、肩墙、肩头、肩痛、肩舆、肩章、肩注
叠的拼音:dié(ㄉ一ㄝˊ)
⒈ 重复,累积:重(chǒng )叠。层见叠出。叠罗汉。叠韵。叠嶂。叠翠。
⒉ 摺:摺叠。铺床叠被。
⒊ 乐曲的重复演奏:阳关三叠。
叠字UNICODE编码U+53E0,10进制: 21472,UTF-32: 000053E0,UTF-8: E5 8F A0。
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疊畳疂曡㬪
pile up、repeat、fold、furl
会意
pile; be piled up; fold up
详细解释◎ 叠的拼音:
曡、疊 dié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2) 同本义 [pile(up);overlap]
曡,重也,积也。——《苍颉篇》
阳始出奥舒、曡。——《书·太元乐》。注:“积也。”
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文选·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叠石为山;叠暴(显露;指人激动时青筋鼓出来);叠字(单字的重叠);叠雪(重叠飞扬的雪花)
(4) 折,折叠,交叠,指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 [fold]。如:叠被子;叠衣服
(5) 振作 [bestir]
只好叠着精神,稳着步儿,探着腰儿,挺着胸儿…望前而行。——《镜花缘》
(6) 轻击 [鼓] [knock at]。如:叠鼓(轻轻地连续击鼓)
(7) 惧怕 [fear]
莫不震叠。——《诗·周颂·时迈》
◎ 叠的拼音: dié
〈词性:副〉
连续;接连 [on end;in succession]。如:叠次(迭次。一次又一次);叠连(重复;连接);叠接(连续收到)
◎ 叠的拼音: dié
〈词性:量〉
(1) 堆在一起或逐个堆放的大量东西 [pile]。如:一叠纸;一叠钞票
(2) 一簇结合着的但并非捆在一起的相似的条状物 [sheaf]。如:她的手中拿着一叠信
叠层、叠床架屋、叠叠、叠加、叠句、叠梁、叠岭、叠罗汉、叠片、叠印、叠韵、叠置
迹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⒉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⒊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⒋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⒌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迹字UNICODE编码U+8FF9,10进制: 36857,UTF-32: 00008FF9,UTF-8: E8 BF B9。
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蹟跡脔䢌䟱
mark、remains、ruins、trace、vestige
形声:从辶、亦声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详细解释◎ 迹的拼音:
跡、蹟 jì
〈词性:名〉
(1) 同本义 [footmark]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mark]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remains]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achievement;merit]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 迹的拼音: jì
〈词性:动〉
(1) 追踪;追寻 [shadow]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follow]。如:迹附(追随)
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