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飘洋航海的意思

piāoyánghánghǎi

飘洋航海



拼音piāo yáng háng hǎi

注音ㄆ一ㄠ 一ㄤˊ ㄏㄤˊ ㄏㄞˇ

解释同“飘洋过海”。

出处

繁体飄洋航海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iāo   注音  ㄆ一ㄠ   繁体    
部首  风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86  SFIQ  五笔98  SFIR  仓颉  MFHNK  郑码  FJQO  四角  17910  结构  左右电码  7373  区位  3814  统一码  98D8  笔顺  一丨フ丨丨一一一丨ノ丶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飘(飄)的拼音:piāo(ㄆ一ㄠ)  

⒈ 随风飞动:飘扬。飘摆。飘散(sàn   )。飘洒。飘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飘溢(飘荡洋溢)。飘拂。飘忽(a.风云等轻快地移动;b.摇摆,浮动)。飘荡。飘泊(同“漂泊”)。飘渺(同“漂渺”)。飘摇。飘零(a.飘荡;b.漂泊,流落无依)。飘飘然。

统一码

飘字UNICODE编码U+98D8,10进制: 39128,UTF-32: 000098D8,UTF-8: E9 A3 98。

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飄飃

汉英互译

wave to and fro

造字法

形声:从风、票声

English

whirlwind, cyclone; float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飘的拼音:

飄、飃 pi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风,票声。本义:旋风;暴风) 同本义 [whirlwind;strong wind; storm wind]

飘,回风也。…盘旋而起。——《说文》

少阳所至为飘风。——《素问·六元正纪论》

回风为飘。——《尔雅》

其为飘风。——《诗·小雅·何人斯》

飘至风起。——《汉书·蒯通传》

飘风不终朝。——《老子》。注:“飘风,疾风也。”

(2) 又如:飘风(旋风);飘骤(疾风骤雨。比喻事物突然骤起);飘风骤雨(突然而来的旋风暴雨。比喻不能长久)

词性变化

飘的拼音:

piāo  

〈词性:动〉

(1) 飘扬,飞扬 [fly in the air;flare]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 语·容止》

山河破碎风飘絮。——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又如:飘姚(飘动的样子。即飘摇);飘瓦(飞起的瓦片);飘袖(衣袖随风飘扬。形容雪花飞舞的样子);飘旋(飞舞);飘逝(飞逝);飘翔(飞翔,高飞);飘登(飞升);飘絮(随风飞舞的柳絮);飘瞥(雪花飞舞的样子)

(3) 落 [fall]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唐·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4) 又如:飘瓦(自屋顶落下的瓦片。比喻意外的灾祸);飘坠(飘零,落下);飘堕(飘失,坠落);飘殚(凋落);飘淋(流泻)

(5) 流离,浮荡 [drift about]

飘零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6) 又如:飘兀(随波飘离);飘泊(随水飘流。比喻流离失所);飘流(比喻四处流浪);飘洒(流荡;浪荡);飘零书剑(形容古代文人游学四方,到处漂泊);飘寄(飘流寄寓。即飘泊);飘寓(飘泊旅寄);飘萍(随风飘荡的浮萍。比喻飘泊不定)

(7) 吹 [blow]

人多私铸。[钱]稍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北史·杨侃传》

(8) 又如:飘英(风吹拂着兵器上的饰物);飘翥(被风吹飞);飘飘(风吹的样子)

飘的拼音:

piāo  

〈词性:形〉

(1) 迅疾 [swift;rapid]

圣人则不可以飘矣。——《吕氏春秋·观表》

(2) 又如:飘迅(快速;短促);飘逸

(3) 洒脱 [at ease;free from affectation]。如:飘然出世(形容洒脱出俗的样子);飘举(形容才情风发超逸)

(4) 杳渺 [remote;profound]。如:飘渺;飘瓦虚舟(指虚浮之物);飘邈(形容声音清长悠远。同“飘渺”)

常用词组

飘泊、飘尘、飘带、飘荡、飘动、飘风、飘浮、飘拂、飘海、飘忽、飘举、飘卷、飘零、飘流、飘落、飘渺、飘蓬、飘飘然、飘然、飘洒、飘散、飘闪、飘舞、飘香、飘洋、飘扬、飘摇、飘曳、飘移、飘溢、飘逸、飘逸、飘悠悠、飘展

  拼音  yáng   注音  一ㄤ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UDH  五笔98  IUH  仓颉  ETQ  郑码  VUC  四角  38151  结构  左右电码  3152  区位  4983  统一码  6D0B  笔顺  丶丶一丶ノ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洋的拼音:yáng(一ㄤˊ)  

⒈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洋。

⒉ 广大,众多,丰盛:洋溢。洋洋。

⒊ 指外国的,外国来的:洋人。洋货。洋为中用。

⒋ 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土洋结合。

⒌ 银元:大洋。洋钱。

统一码

洋字UNICODE编码U+6D0B,10进制: 27915,UTF-32: 00006D0B,UTF-8: E6 B4 8B。

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oreign、modern、ocean、silver coin、vast

相关字词

土、中

造字法

形声:从氵、羊声

English

ocean, sea; foreign; weste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洋的拼音: y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2) 同本义 [Yang River]

(3) 洋水

昆仓之丘…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 丑涂之水。——《山海经》

(4) 又名西乡河。在陕西省南部。源出西乡县星子山,北流合木马河会于西乡县东,东北流注于汉水

汉水又东,右会 洋水。——《水经注》

(5) 旧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ocean]。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 旧称银币为洋钱,简称洋 [dollar]。如:银洋

词性变化

洋的拼音: yáng  

〈词性:形〉

(1) 盛多、广大 [multitudinous;vast]

洋,多也。——《尔雅》。注:“洋,溢也。”

河水洋洋。——《诗·卫风·硕人》。传:“盛大也。”

泌之洋洋。——《诗·陈风·衡门》

(2) 又如:洋泌(涌流不竭的泉水)

(3) 外国的,外国来的 [foreign]。如:洋胰子(肥皂);洋毛子(洋鬼。近代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洋化(指思想意识受外国影响很深,在生活习惯方面模仿外国);洋字(外国文字);洋兵(外国兵);洋派(外国派头;带有外国派头);洋烟(亦作“洋湮”。指从国外进口的鼻烟);洋楼(西洋式的楼房);洋蜡烛(用西洋方法制成的蜡烛)

常用词组

洋白菜、洋布、洋财、洋菜、洋场、洋车、洋椿属、洋瓷、洋葱、洋葱头、洋缎、洋粉、洋服、洋橄榄、洋镐、洋鬼子、洋行、洋红、洋灰、洋火、洋货、洋碱、洋姜、洋流、洋码子、洋奴、洋盘、洋气、洋钱、洋琴、洋人、洋嗓子、洋纱、洋商、洋铁、洋娃娃、洋为中用、洋务、洋务派、洋相、洋洋、洋洋大观、洋洋洒洒、洋洋自得、洋溢、洋油、洋芋、洋装

  拼音  háng   注音  ㄏㄤˊ   
部首  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TEYM  五笔98  TUYW  仓颉  HYYHN  郑码  PYSQ  四角  20417  结构  左右电码  5300  区位  2629  统一码  822A  笔顺  ノノフ丶一丶丶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航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船。

⒉ 行船或飞行:航海。航空。航天。航行(xíng   )。航班。民航。

统一码

航字UNICODE编码U+822A,10进制: 33322,UTF-32: 0000822A,UTF-8: E8 88 AA。

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斻杭桁

汉英互译

boat、navigate、ship

造字法

形声:从舟、亢声

English

sail; navigate; ship, bo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航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船;方舟 [boat]

航,船也。——《广韵》

航,方舟也。本作斻。——《集韵》

大者以为舟航柱梁。——《淮南子·主术》

譬临河而无航。——《后汉书·张衡传》

长鲸吞航。——《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航人(船夫)

(3) 两船相并,因指连船而成的浮桥 [pontoon]。如:航桥(渡桥)

(4) 航空,飞机的飞行活动 [aviation]。如:民航

词性变化

航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船行;航行 [navigate]。今飞机、飞船等飞行器在空中飞行也称航。如:航空;宇航;航业(船舶往来一港口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营业)

(2) 渡过 [cross]

峡甚逼仄,故一木航之。——《徐霞客游记》

常用词组

航班、航标、航标灯、航程、航船、航次、航道、航段、航海、航徽、航迹、航空、航空港、航空母舰、航模、航速、航天、航图、航线、航向、航行、航邮、航运

  拼音  hǎi   注音  ㄏㄞˇ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TXU  五笔98  ITXY  仓颉  EOWY  郑码  VMZY  四角  38157  结构  左右电码  3189  区位  2603  统一码  6D77  笔顺  丶丶一ノ一フフ丶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海的拼音:hǎi(ㄏㄞˇ)  

⒈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⒉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⒊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⒋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⒌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⒍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⒎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⒏ 姓。

统一码

海字UNICODE编码U+6D77,10进制: 28023,UTF-32: 00006D77,UTF-8: E6 B5 B7。

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海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a、big lake、a lots of、extra large

造字法

形声:从氵、每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sea;ocean]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seawater]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lake]。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border]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mare]

(10) 较大的器皿 [large vessel]。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big mouth]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词性变化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形〉

(1) 很多的 [many;much]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extra large;of great capacity;very big]。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常用词组

海岸、海岸线、海拔、海报、海豹、海北天南、海滨、海波、海菜、海草、海汊、海产、海潮、海程、海带、海岛、海盗、海堤、海底、海底捞月、海地、海风、海港、海狗、海关、海龟、海涵、海河、海疆、海角天涯、海军、海客、海口、海枯石烂、海况、海阔天空、海蓝色、海里、海量、海陵、海流、海流图、海轮、海螺、海洛因、海米、海绵、海面、海南、海南岛、海难、海内、海涅、海鸥、海瑞、海参、海参崴、海狮、海蚀、海誓山盟、海市蜃楼、海水、海说神聊、海滩、海棠、海塘、海图、海豚、海外、海外关系、海湾、海碗、海王星、海味、海峡、海鲜、海啸、海蟹、海熊、海盐、海蜒、海燕、海宴河清、海洋、海洋性气候、海隅、海域、海员、海运、海葬、海藻、海战、海蜇、海震、海中捞月、海猪、海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