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劈风斩浪的意思

fēngzhǎnlàng

劈风斩浪



拼音pī fēng zhǎn làng

注音ㄆ一 ㄈㄥ ㄓㄢˇ ㄌㄤˋ

解释冲破风浪。

出处《人民日报》1976.6.25:“在西沙保卫战中,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驾着战舰,劈风斩浪,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例子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三章:“注视着甲板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

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克服困难。

感情劈风斩浪是中性词。

繁体劈風斬浪

近义乘风破浪

英语cleave through the wav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ī pǐ   注音  ㄆ一 ㄆ一ˇ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NKUV  仓颉  SJSH  郑码  XMSY  四角  7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0490  区位  3792  统一码  5288  笔顺  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劈的拼音:pī(ㄆ一)  

⒈ 用刀斧或强力破开:劈杀。劈刺。劈成两半。

⒉ 雷电击坏或击毙:天打雷劈。

⒊ 冲着,正对着:劈头盖脑。

⒋ 两个斜面合成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的简单机械,刀、斧、楔子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属于这一类(亦称“尖劈”)。

其他字义

劈的拼音:pǐ(ㄆ一ˇ)  

⒈ 分开:劈柴。劈成三股。

⒉ 分裂,使从原物上分开:把菜帮儿劈下来。

⒊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劈叉。

统一码

劈字UNICODE编码U+5288,10进制: 21128,UTF-32: 00005288,UTF-8: E5 8A 88。

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eave、hack、hag、hew、rip

造字法

形声:从刀、辟声

English

cut apart, split, cho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劈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辟声。本义:破开;分割)

(2) 同本义 [chop;cleave;split]

劈,破也。——《说文》

劈,分也。——《广雅》

劈,剖也。——《埤苍》

以刀劈狼首。——《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劈心(剖心);劈半儿(分做两半);劈拉(成八字分开);劈笺(裁纸);劈空(划破长空)

(4) 俗称雷击为“劈” [strike]。如:劈雷(打雷)

(5) 正对着; 冲着 [be right against (one’s face)]

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水浒传》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

(6) 又如:劈心(对准心口);劈腰(当腰,正对着腰);劈脊(正对着脊背);劈口(正对着嘴);劈头劈脸(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劈先里(首先;开头);劈头(立即;马上);劈空(突然;忽然)

(7) 辨 [distinguish]

举其理,则皆谟明渊沉,剖微穷深,劈析是非,校度古今。——唐· 柳宗元《答问》

词性变化

劈的拼音:   

〈词性:名〉

简单机械,由两个斜面合成,纵截面呈三角形,木工、金工用的楔子和刀、斧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是劈 [wedge]。如:尖劈

劈的拼音:   

〈词性:形〉

(1) 〈词性:方〉

(2) 不能自持 [lose self-control]。如:高兴劈了;喜欢劈了

(3) 嘶哑 [hoarse]。如:嗓子劈了

(4) 另见   

基本词义

劈的拼音:   

〈词性:动〉

(1) 把绳股分开以拆散[绳子] [split]。如:把绳子劈成三股

(2) 剥…;摘叶子 [strip off;break off]。如:劈白菜帮子

(3)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injure one’s legs or fingers by opening them too wide]。如:劈拉(两腿叉开)

(4) 〈词性:方〉∶说 [say]

不要怪我劈直话。——周立波《山乡巨变》

(5) 另见   

常用词组

劈叉、劈柴、劈成、劈账

  拼音  fēng fěng   注音  ㄈㄥ ㄈㄥˇ   繁体    
部首  风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MQI  五笔98  WRI  仓颉  HNK  郑码  QDOS  四角  7721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7364  区位  2371  统一码  98CE  笔顺  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风(風)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⒉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⒊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⒋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⒌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⒍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⒎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⒏ 姓。

其他字义

风(風)的拼音:fěng(ㄈㄥˇ)  

⒈ 古同“讽”,讽刺。

统一码

风字UNICODE编码U+98CE,10进制: 39118,UTF-32: 000098CE,UTF-8: E9 A3 8E。

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風飌凨凬凮

汉英互译

wind

造字法

形声:从虫、凡声

English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ē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wind]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general mood;custom]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demeanour]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manner;style]。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news;information]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ballad]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love]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conduct and discipline]。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power]。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epilepsy]。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词性变化

风的拼音:

fēng  

〈词性:动〉

(1) 刮风;起风 [blow]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干;散] [put out to dry;winnow]。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escape]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play]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风的拼音:

fēng  

<形、副>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unground]。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dissolute]。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mad;insane]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词性:副〉 通“凡”( fán  )。大凡,大概 [in most cases;about]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6) 另见 fěng;fèng  

常用词组

风暴、风波、风伯、风采、风餐露宿、风潮、风车、风尘、风尘仆仆、风驰电掣、风传、风吹草动、风吹浪打、风吹雨打、风刀霜剑、风道、风笛、风动、风洞、风斗、风度、风范、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风格、风骨、风光、风号雨泣、风和日丽、风和日暖、风花雪月、风华、风华正茂、风化、风鬟雨鬓、风纪、风纪扣、风景、风景画、风卷残云、风口、风口浪尖、风浪、风里来雨里去、风力、风凉话、风流、风流才子、风流倜傥、风流人物、风流韵事、风马牛不相及、风貌、风靡、风靡一时、风木之悲、风派人物、风平浪静、风起云涌、风气、风琴、风情、风趣、风骚、风骚娘们、风沙、风扇、风尚、风声、风声鹤唳、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风蚀、风势、风霜、风水、风水先生、风丝,风丝儿、风俗、风俗人情、风俗习惯、风速、风瘫、风调雨顺、风头、风头、风土、风土人情、风味、风味食品、风闻、风物、风险、风箱、风向、风行、风行一时、风雅、风烟、风言风语、风衣、风油精、风雨交加、风雨飘摇、风雨凄凄、风雨如晦、风雨如磐、风雨同舟、风雨无阻、风雨衣、风月、风云变幻、风云人物、风云突变、风韵、风灾、风筝、风烛残年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ěng  

〈词性:动〉

(1) 讽刺;委婉劝告。通“讽” [mock;ridicule;satire;advise in mild tone]

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 李太后, 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史记·梁孝王世家》

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盐铁论》

蚡乃微言太后风上。——《汉书·田蚡传》

(2) 又如:风规(讽刺规劝);风谏(婉言劝谏。即讽谏);风谕(讽告,婉言开导)

(3) 另见 fēng;fèng  

基本词义

风的拼音:

fèng  

〈词性:动〉

(1) 吹拂 [blow]。如:春风风人

(2) 比喻感化 [reform a misguided person through persuasion,etc.]

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史记·平准书》

(3) 又如:风民(感化、教化人民)

(4) 另见 fēng;fěng  

  拼音  zhǎn   注音  ㄓㄢˇ   繁体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LRH  仓颉  KQHML  郑码  HEPD  四角  42521  结构  左右电码  2447  区位  5322  统一码  65A9  笔顺  一フ丨一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斩(斬)的拼音:zhǎn(ㄓㄢˇ)  

⒈ 砍断:斩断。斩首。斩决。斩除。斩草除根。斩钉截铁。先斩后奏。披荆斩棘。

统一码

斩字UNICODE编码U+65A9,10进制: 26025,UTF-32: 000065A9,UTF-8: E6 96 A9。

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head、chop、cut、lop

造字法

会意:从车、从斤

English

cut, chop, sever; behea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斩的拼音:

zhǎn  

〈词性:动〉

(1)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2) 同本义 [behead;decapitate;chop sb.'s head off;chop;kill]

斩,截也。——《说文》

斩,杀也。——《尔雅·释诂》

国既卒斩。——《诗·小雅·节南山》

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释名·释丧制》

掌斩杀贼谍而膊之。——《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

不从令者斩。——《墨子·备城门》

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

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3) 又如:斩使(斩杀来使);斩棺戮尸(劈开棺木,刺杀尸体);斩立决(处斩刑决不待时);斩馘(杀头并取左耳,以计功);问斩(斩首);斩首

(4) 砍;砍断 [chop;cut down]

斩荆棘。——宋· 苏洵《六国论》

斩刈杀伐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斩伐(砍伐);斩祀(砍伐神祠近旁的树);斩祛(斩断其袖。借指旧怨);斩绝(斩断;断绝);斩断(砍断;切断);斩关(砍断门闩,泛指攻破城门)

(6) 断绝 [break off;dissociate]

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三国演义》

(7) 又如:斩夫之祀(断绝夫家的祭祀);斩了(断了;绝了)

(8) 剪裁,特指丧服不缉下边 [tailor; cut out a garment]

齐晏桓子卒, 晏婴粗缳,斩。——《左传·襄公十七年》

(9) 又如:斩衰(粗麻布丧服,不缝边,是五种丧服中最重的,服期三年)

(10) 用同“眨”。眼睛一睁一闭 [wink]

还斩眼动鳞。——《西游记》

(11) 又如:斩眼(眨眼);斩眉多梭眼(挤眉弄眼)

词性变化

斩的拼音:

zhǎn  

〈词性:副〉

(1) 非常;特别 [very;special]

老远地便见有多少洋枪队,由教习打着外国口号,一斩齐地走了上来。——《老残游记》

(2) 又如:斩平(特别平整);斩截(干脆;利落);斩新(簇新;全新)

常用词组

斩草除根、斩钉截铁、斩获、斩决、斩首

  拼音  làng   注音  ㄌㄤ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IYVE  五笔98  IYVY  仓颉  EIAV  郑码  VSXO  四角  33132  结构  左右电码  3186  区位  3243  统一码  6D6A  笔顺  丶丶一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浪的拼音:làng(ㄌㄤˋ)  

⒈ 大波:波浪。海浪。巨浪。风浪。浪涛。浪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浪静。

⒉ 像波浪起伏的:麦浪。声浪。

⒊ 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流浪。浪费。浪迹。浪人。孟浪。

统一码

浪字UNICODE编码U+6D6A,10进制: 28010,UTF-32: 00006D6A,UTF-8: E6 B5 AA。

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illow、dissolute、wave

造字法

形声:从氵、良声

English

wave; wasteful, reckl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浪的拼音: làng  

〈词性:名〉

(1)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wave]

风起浪涌。——《世说新语·雅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温泉毖涌而自浪。——左思《魏都赋》

(2) 又如:风浪(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激浪(汹涌急剧的波浪);浪波(浪头。波浪);浪淘淘(波浪翻滚的样子)

(3) 像波浪起伏的样子 [sth.resembling wave]。如:热浪;林浪;麦浪

词性变化

浪的拼音: làng  

〈词性:动〉

(1) 逛,无事到处遛 [wave;wander]。如:他没事到处浪;浪走(无目的胡乱走);浪跄(走路不稳);浪迹萍踪(四方漫游,行踪无定)

(2) 勾引,劝…发生性关系 [seduce]。如:浪汉(挑逗男人)

(3) 〈词性:方〉∶敞开,亮出来 [open]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茅盾《春蚕》

浪的拼音: làng  

〈词性:形〉

(1) 放荡;放纵 [unrestrained;dissolute]

谑浪笑敖。——《诗·邶风·终风》

(2) 又如:浪弟子(称行为放荡、不知检束的青年人);浪事(不好的事;令人生厌的事);浪荡鬼(对放荡不检的人的鄙称)

(3) 言词不干净;随口说脏话 [dirty]

小岭这个令,浪得很!好好的说一个飞觞解秽罢。——清· 魏子安《花月痕》

(4) 空 [empty]。如:浪广(犹空泛);浪荡(空阔);浪荡灯(悬空挂着的灯,吊灯)

(5) 无用 [useless]

你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这府里希罕你的那扔不了的浪东西!——《红楼梦》

(6) 破烂 [tattered;ragged;worn-out]

这府里希罕你的那朽不了的浪东西?——《红楼梦》

(7) 轻易;随便 [freely]。如:浪舌(随意乱说);浪骂(乱骂);浪侃(胡侃。胡说,瞎扯);浪使(乱花费);浪语(胡说,乱说)

浪的拼音: làng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in vain]。如:浪死(徒然死去;白白送死);浪泊(徒然停留);浪度(虚度)

(2) 〈词性:方〉∶极 [extremely]

我女儿一见就喜浪了。——韩起祥《刘巧团圆》

常用词组

浪潮、浪荡、浪荡子、浪费、浪花、浪迹、浪漫、浪漫主义、浪人、浪声浪气、浪涛、浪头、浪游、浪子、浪子回头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