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披枷戴锁的意思

jiādàisuǒ

披枷戴锁



拼音pī jiā dài suǒ

注音ㄆ一 ㄐ一ㄚ ㄉㄞˋ ㄙㄨㄛˇ

解释见“披枷带锁”。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正行时,忽见有十数个和尚,一个个披枷戴锁,沿门乞化。”

例子刘心武《没有讲完的课》:“有些家伙正在往我们灵魂上泼脏水,给我们的灵魂披枷戴锁。”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受刑等。

感情披枷戴锁是中性词。

繁体披枷戴鎖

近义披枷带锁

英语manacled and cangued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ㄆ一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HCY  五笔98  RBY  仓颉  QDHE  郑码  DXI  四角  54047  结构  左右电码  2126  区位  3791  统一码  62AB  笔顺  一丨一フノ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披的拼音:pī(ㄆ一)  

⒈ 覆盖在肩背上:披星戴月。

⒉ 穿戴:披挂。披甲。

⒊ 打开,散开: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⒋ 劈开,裂开:竹竿披了。

统一码

披字UNICODE编码U+62AB,10进制: 25259,UTF-32: 000062AB,UTF-8: E6 8A AB。

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wrap around

造字法

形声:从扌、皮声

English

wear; split; cra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披的拼音:   

〈词性:名〉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silk ribbon]

披,从旁持曰披。——《说文》

设披周也。——《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

执披。——《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

执披者旁四人。——《仪礼·士丧礼》

设披。——《仪礼·既夕礼》

词性变化

披的拼音:   

〈词性:动〉

(1) 分开;裂开 [divide;split]

而披其地。——《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

又披其邑。——《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

不折必披。——《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如:竹竿披了;披磔(开割);披砍(撇开);披榛(砍去丛生之草木)

(3) 打开;开发 [open]

披,张也。——《广雅》

披重攘以诞兮。——嵇良《琴赋》。注:“开也。”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披卷(开卷阅读);披帙(打开卷帙);披对(开诚相对);披肝胆(表示以真诚相见);披展(披诚展拜,拜见);披情(剖露情怀);披示(揭示,显示);披决(劈剖);披荆(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5) 拨开 [push aside]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披究(拨开观赏);披草(拨开荒草);披抉(拨开挑剔);披视(拨开来看);披云雾(拨开云雾得见青天);披拨(犹推开)

(7) 覆盖或搭衣于肩 [drape over one's shoulder]

孰居无事而披拂是。——《庄子·天运》。释文:“风貌。”

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唐· 李朝威《柳毅传》

夜披衣坐。——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披甲(穿着铠甲);披帛(妇女服饰名。相当于近代婚嫁庆功的披红);披肩(覆于肩上;旧时妇女的服饰);披红(红帛披身);披毛戴角(指变牛变马);披发跣足(披散头发,赤着脚);披坚持锐(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披房(披屋。正屋后的平房);披子(即披屋);披檐(正屋屋檐下搭建的附属建筑物);披厦(一种房屋结构,房檐突出,檐下可避风雨)

(9) 翻开;翻阅 [turn over;look over]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唐· 韩愈《进学解》

(10) 又如:披味(翻阅玩味);披书(翻阅文书);披图(展阅图籍、图画等);披诵(展卷诵读);披簿(翻阅簿籍);披检(翻阅查检);披涉(翻阅涉猎);披索(翻阅求索);披书(开卷,读书);披省(披览);披文(披阅文章);披核(披阅考校);披绎(披阅寻绎);披寻(披阅寻讨);披较(披阅考较);披校(批校)

(11) 披靡 [be routed]

汉军皆披靡。——《史记·项羽本纪》。正义:“言精体低垂。”

(12) 又如:披却(犹披靡);披退(披靡退却);披易(披靡辟易);披荡(犹披靡);披攘(披靡)

(13) 披露; 陈述 [unveil]。如: 披心(披露真心);披拂(披露拂动);披心腹(披露真诚);披陈(表白;陈述);披述(陈述);披诉(陈诉)

(14) 分析;辨析 [analyze]。如:披析(分析);披究(分析研究);披迷(剖析迷惑);披拣(辨析选择);披剔(辨析挑选;剔除,除去);披削(批改、删削)

常用词组

披袄、披垂、披搭、披读、披发、披发左衽、披风、披拂、披肝沥胆、披肝沥血、披宫锦、披挂、披挂、披红、披红挂彩、披甲、披肩、披坚执锐、披巾、披荆斩棘、披卷、披览、披沥、披露、披麻带孝、披靡、披散、披沙拣金、披头散发、披屋、披星戴月,披星带月、披阅

  拼音  jiā   注音  ㄐ一ㄚ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SLKG  五笔98  SEKG  仓颉  DKSR  郑码  FYJ  四角  46900  结构  左右电码  2666  区位  2847  统一码  67B7  笔顺  一丨ノ丶フ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枷的拼音:jiā(ㄐ一ㄚ)  

⒈ 旧时一种套在脖子上的刑具:枷锁(旧时的两种刑具,喻束缚)。枷号(古代刑法,将犯人上枷,写明罪状示众)。

统一码

枷字UNICODE编码U+67B7,10进制: 26551,UTF-32: 000067B7,UTF-8: E6 9E B7。

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枷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椵耞

汉英互译

cangue

造字法

形声:从木、加声

English

cangue scaff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枷的拼音: jiā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加声。本义:连枷。脱粒用的农具)

(2) 同本义(农具名) [flail]

枷,加也。加杖于柄头,以过穗而出其谷也。——《释名·释器用》

(3) 刑具名 [cangue]。旧时一种方形木质项圈,在东方国家使用,以套住脖子,有时还套住双手,作为惩罚

枷,枷锁。——《广韵》

凡死罪枷而拳,流罪枷而梏。——《隋书·刑法志》

(4) 又如:枷杻(刑具。木枷和手铐);枷梢(刑具。枷板);枷棒(枷和木杖);枷楔(上枷和楔手指的刑罚)

(5) 通“架”。支持或置物的用具,衣架 [clothes hanger]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  ,衣架)枷。——《礼记·曲礼上》

词性变化

枷的拼音: jiā  

〈词性:动〉

(1) 枷住,上枷 [compel to wear a cangue]

枷天狗,緤坟羊。——马融《广成颂》

(2) 又如:枷号(把木枷枷上,标明罪状,号令示众);枷示(上枷示众);枷杖(上枷并杖责);枷革(处于枷刑并予革职)

常用词组

枷锁

  拼音  dài   注音  ㄉㄞˋ   
简体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  FALW  仓颉  JIWTC  郑码  EHEO  四角  4385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2071  区位  2087  统一码  6234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丨一一丨丨一ノ丶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戴的拼音:dài(ㄉㄞˋ)  

⒈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圆履方。不共戴天。

⒉ 尊奉,推崇,拥护:戴仰。爱戴。拥戴。感恩戴德。

⒊ 姓。

统一码

戴字UNICODE编码U+6234,10进制: 25140,UTF-32: 00006234,UTF-8: E6 88 B4。

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ull on、top、wea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内形外声

English

wear on top; suppo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戴的拼音: dài  

〈词性:名〉

(1) (形声。本义:增益)

(2) 同本义 [gain]

分物得增益曰戴。——《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3) 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 [Dai State]

宋人、 蔡人、 卫人伐 戴。——《春秋》

词性变化

戴的拼音: dài  

〈词性:动〉

(1) 加在头、颈、面、肩上、胸上 [wear;put on]

戴,覆也。——《尔雅》

日抱戴。——《孝经·援神契》。注:“在上曰戴。”

戴胜降于桑。——《礼记·月令》

垂发戴白。——《后汉书·邓禹传》。注:“戴白,父母也。”

颁白者(老人)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无戴其苍,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闻喜宴独不戴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戴笠(戴斗笠);戴头识脸(有身分,有面子;很有派头);戴巾的(指士大夫阶级);戴假发;戴耳环;戴金戒指;戴盆(将盆覆戴在头上);披星戴月(顶着星星和月亮);戴白(满头都是斑白的发丝。形容人老);她洗了手套,发现它们戴不上了

(3) 拥护,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support]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国语·周语上》

(4) 又如:爱戴;戴情(感激他人的诚意);戴仰(拥戴仰望);拥戴(拥护推戴)

(5) 敬奉,尊奉 [respect]。如:戴日(敬奉太阳);戴德(感戴恩德)

常用词组

戴大帽子、戴高帽、戴绿帽子、戴帽子、戴盆望天、戴头识脸、戴月披星、戴孝、戴罪立功

  拼音  suǒ   注音  ㄙㄨㄛˇ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QIMY  仓颉  OPFBO  郑码  PKLO  四角  89782  结构  左右电码  6956  区位  4388  统一码  9501  笔顺  ノ一一一フ丨丶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锁(鎖)的拼音:suǒ(ㄙㄨㄛˇ)  

⒈ 加在门窗、器物等开合处或连接处,必须用钥匙、密码、磁卡等才能打开的金属装置:门锁。密码锁。锁钥。

⒉ 用锁锁住:把门锁上。

⒊ 链子;链条:锁链。枷锁。长命锁。

⒋ 关闭;幽闭:闭关锁国。经济封锁。

⒌ 紧皱;蹙紧:愁眉深锁。

⒍ 一种缝纫方法,用线顺着布边或扣眼密缝:锁边。锁扣眼。

⒎ 姓。

统一码

锁字UNICODE编码U+9501,10进制: 38145,UTF-32: 00009501,UTF-8: E9 94 81。

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鎖鎻鏁

汉英互译

lock、lock up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lock, padlock; shackles, chai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锁的拼音:

鎖、鎻、鏁 suǒ  

〈词性:名〉

(1) (形声)

(2) 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以钥匙或暗码(如字码机构、时间机构、自动释放开关、磁性螺线管等)打开的扣件 [lock]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锁管(锁簧插入的锁身);锁孔(锁眼);锁梃儿(锁的销子);上锁

(4) 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 [iron chain]

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5) 又如:锁靠(束缚手腕的刑具);锁韁(枷锁和韁绳)

(6) 链子 [chain]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全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锁子(锁链);锁甲(锁子铠,锁子错甲,即锁子甲)

(8) 姓

词性变化

锁的拼音:

suǒ  

〈词性:动〉

(1) 加锁,用锁锁住 [lock up]

长安布衣淮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唐· 杜甫《秋雨叹》

(2) 又如:锁闭(加锁关闭);锁禁(关锁禁闭);锁锢(关销禁闭);锁院(科举考试时,为防作弊,封锁试场之门,称为“锁院”。宋代有机密则锁闭院门上奏。因又称机密之奏为锁院)

(3) 紧缩而形成皱纹 [knit]。如:锁黛(美女锁眉头);双眉紧锁

(4) 缝制 [lockstitch]。如:锁边;锁眼

(5) 束缚 [tie]

僧辩既入,背泉而坐,曰:“ 鲍郎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因出令示 泉,锁之床下。——《梁书·鲍泉传》

(6) 又如:锁缚(用铁链或绳索捆缚);锁索(用铁链系束);锁士(囚禁的士人)

(7) 封闭;封锁 [block;seal;close]。如:锁印(年终封印停止办公);锁国

常用词组

锁臂、锁边、锁国、锁簧、锁匠、锁链、锁上、锁闩、锁心、锁眼、锁钥

披枷戴锁: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