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披麻救火的意思

jiùhuǒ

披麻救火



拼音pī má jiù huǒ

注音ㄆ一 ㄇㄚˊ ㄐ一ㄡˋ ㄏㄨㄛˇ

解释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例子若强动兵甲,正犹披麻救火,必致自焚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招灾祸。

感情披麻救火是中性词。

繁体披麻捄火

近义抱薪救火

英语go in a flaxen cape to put out a fire(bring trouble to oneself)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ㄆ一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HCY  五笔98  RBY  仓颉  QDHE  郑码  DXI  四角  54047  结构  左右电码  2126  区位  3791  统一码  62AB  笔顺  一丨一フノ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披的拼音:pī(ㄆ一)  

⒈ 覆盖在肩背上:披星戴月。

⒉ 穿戴:披挂。披甲。

⒊ 打开,散开:披襟。披阅。披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⒋ 劈开,裂开:竹竿披了。

统一码

披字UNICODE编码U+62AB,10进制: 25259,UTF-32: 000062AB,UTF-8: E6 8A AB。

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wrap around

造字法

形声:从扌、皮声

English

wear; split; cra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披的拼音:   

〈词性:名〉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silk ribbon]

披,从旁持曰披。——《说文》

设披周也。——《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

执披。——《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

执披者旁四人。——《仪礼·士丧礼》

设披。——《仪礼·既夕礼》

词性变化

披的拼音:   

〈词性:动〉

(1) 分开;裂开 [divide;split]

而披其地。——《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

又披其邑。——《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

不折必披。——《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如:竹竿披了;披磔(开割);披砍(撇开);披榛(砍去丛生之草木)

(3) 打开;开发 [open]

披,张也。——《广雅》

披重攘以诞兮。——嵇良《琴赋》。注:“开也。”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披卷(开卷阅读);披帙(打开卷帙);披对(开诚相对);披肝胆(表示以真诚相见);披展(披诚展拜,拜见);披情(剖露情怀);披示(揭示,显示);披决(劈剖);披荆(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5) 拨开 [push aside]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披究(拨开观赏);披草(拨开荒草);披抉(拨开挑剔);披视(拨开来看);披云雾(拨开云雾得见青天);披拨(犹推开)

(7) 覆盖或搭衣于肩 [drape over one's shoulder]

孰居无事而披拂是。——《庄子·天运》。释文:“风貌。”

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唐· 李朝威《柳毅传》

夜披衣坐。——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披甲(穿着铠甲);披帛(妇女服饰名。相当于近代婚嫁庆功的披红);披肩(覆于肩上;旧时妇女的服饰);披红(红帛披身);披毛戴角(指变牛变马);披发跣足(披散头发,赤着脚);披坚持锐(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披房(披屋。正屋后的平房);披子(即披屋);披檐(正屋屋檐下搭建的附属建筑物);披厦(一种房屋结构,房檐突出,檐下可避风雨)

(9) 翻开;翻阅 [turn over;look over]

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唐· 韩愈《进学解》

(10) 又如:披味(翻阅玩味);披书(翻阅文书);披图(展阅图籍、图画等);披诵(展卷诵读);披簿(翻阅簿籍);披检(翻阅查检);披涉(翻阅涉猎);披索(翻阅求索);披书(开卷,读书);披省(披览);披文(披阅文章);披核(披阅考校);披绎(披阅寻绎);披寻(披阅寻讨);披较(披阅考较);披校(批校)

(11) 披靡 [be routed]

汉军皆披靡。——《史记·项羽本纪》。正义:“言精体低垂。”

(12) 又如:披却(犹披靡);披退(披靡退却);披易(披靡辟易);披荡(犹披靡);披攘(披靡)

(13) 披露; 陈述 [unveil]。如: 披心(披露真心);披拂(披露拂动);披心腹(披露真诚);披陈(表白;陈述);披述(陈述);披诉(陈诉)

(14) 分析;辨析 [analyze]。如:披析(分析);披究(分析研究);披迷(剖析迷惑);披拣(辨析选择);披剔(辨析挑选;剔除,除去);披削(批改、删削)

常用词组

披袄、披垂、披搭、披读、披发、披发左衽、披风、披拂、披肝沥胆、披肝沥血、披宫锦、披挂、披挂、披红、披红挂彩、披甲、披肩、披坚执锐、披巾、披荆斩棘、披卷、披览、披沥、披露、披麻带孝、披靡、披散、披沙拣金、披头散发、披屋、披星戴月,披星带月、披阅

  拼音    注音  ㄇㄚˊ   
部首  麻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YSSI  五笔98  OSSI  仓颉  IDD  郑码  TGFF  四角  00294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7802  区位  3473  统一码  9EBB  笔顺  丶一ノ一丨ノ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麻的拼音:má(ㄇㄚˊ)  

⒈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⒉ 指“芝麻”:麻酱。麻油。

⒊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⒋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⒌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⒍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⒎ 喻纷乱:麻乱。麻沸。

⒏ 姓。

统一码

麻字UNICODE编码U+9EBB,10进制: 40635,UTF-32: 00009EBB,UTF-8: E9 BA BB。

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痳蔴

汉英互译

hemp、pocked、rough、sesame、tingle

造字法

会意:从广、从林

English

hemp, jute, flax; ses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麻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麻麻黑、麻麻亮

基本词义

麻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广( yǎn  ),从林( fèi  )。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fiber crops]。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麻,枲也。——《说文》。按,枲已缉者曰麻。

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

可以沤麻。——《诗·陈风·东门之池》

麻冕。——《论语》。孔注:“缁布冠也。”

缌麻三月。——《仪礼·丧服》

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陶潜《归园田居》

雄者名麻枲,雌者名苴麻。——《本草纲目·大麻》

(2) 又如:麻田(种麻的田地);麻炬(用麻干作成的火把);麻畦(麻田);麻蒸(去皮的麻秆);麻稭(麻的茎);麻苇(麻与芦苇);麻苎(大麻与苎麻)

词性变化

麻的拼音:   

〈词性:名〉

(1) 麻的茎皮纤维 [hemp fiber]

不续其麻,市也婆娑。——《诗·陈风·东门之枌》

(2) 又如:麻搭(一种在长杆顶端缚扎散麻蘸吸泥水灭火的工具);麻核桃(用麻结成球结);麻槌(旧时刑具,用麻绞扎而成的带疙瘩短鞭);麻屣鹑衣(麻鞋破衣)

(3) 古代丧服中的麻带 [rope made of hemp,flax,jute,etc.]。如:麻绖(服丧时系在头部或腰部的麻带)

(4) 麻布丧服,亲属死后穿的白色麻布衣服 [mouring apparel]

麻不加于采。——《礼记·杂记下》

(5) 又如:披麻戴孝;麻衣(孝服);麻裙(服丧时穿的麻布裙)

(6) 代指唐宋时的诏书 [imperial edict],因为是用黄、白麻纸写的,故名

三麻九制笔如神。——刘克庄《内翰洪公舜俞哀》

(7) 又如:麻命(任命的诏书);麻词(麻辞。任命宰相的诏书);麻尾(诏书结尾)

(8) 芝麻 [sesame]。如:麻团;麻油;麻酱;麻酥糖(用芝麻、米粉和糖制成的食品)

(9) 中医对麻疹的简称 [measles]。如:麻出红肿;麻毒陷肺;麻毒入营

(10) 麻醉 [anaesthesia]。如:麻肺汤(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汤药);麻沸散(汉末华佗研制的一种麻醉药);麻针;麻药

(11) 脸部皮肤的痘瘢,俗称麻子脸 [pockmarks]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柳敬亭说书》

(12) 又如:麻皮(麻子脸皮)

麻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容众多,混乱 [numerous;confusion;chaos]

麻麻胡子红脸蛋。——王老九《张老汉卖余粮》

(2) 又如:麻麻(浓密的样子);麻乱(纷乱);麻列(比喻众多)

(3) 表面粗糙的、凹凸不平的 [coarse;rough]。如:这种纸一面光,一面麻

(4) 带细碎斑点的 [spotty;pitty]。如:麻雀;麻点(细碎的斑点);麻灰色(灰色中带麻点)

麻的拼音:   

〈词性:动〉

(1) 穿丧服 [wear mourning apparel]

麻者不绅。——《礼记·杂记》

(2) 麻木

走的我这两腿酸麻。——秦简夫《孝义士赵礼让肥》

(3) 又:感觉神经受压迫,暂失知觉 [numbness]。如:麻辣(麻木);麻酥(麻木无力);麻做一团(全身麻木,没有知觉);麻痹

(4) 姓

常用词组

麻包、麻痹、麻痹大意、麻布、麻袋、麻刀、麻捣、麻豆腐、麻烦、麻烦、麻纺、麻风、麻风病人、麻花、麻将、麻酱、麻秸、麻经儿、麻辣辣、麻利、麻溜,麻溜儿、麻乱、麻面、麻木、麻木不仁、麻雀、麻仁、麻线,麻线儿、麻药、麻衣、麻蝇、麻油、麻渣、麻疹、麻纸、麻子、麻醉、麻醉剂

  拼音  jiù   注音  ㄐ一ㄡˋ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攴部  
五笔86  FIYT  五笔98  GIYT  仓颉  IEOK  郑码  DVSM  四角  489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05  区位  3040  统一码  6551  笔顺  一丨丶一ノ丶丶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救的拼音:jiù(ㄐ一ㄡˋ)  

⒈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救济。救命。救护。救国。救难(nàn   )。救灾。救药。救正(补救匡正)。救死扶伤。救困扶危。

⒉ 终止:濯以救热。

统一码

救字UNICODE编码U+6551,10进制: 25937,UTF-32: 00006551,UTF-8: E6 95 91。

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勼㤹捄

汉英互译

help、rescue、salvage、save、succour

造字法

形声:从攵、求声

English

save, rescue, relieve; help, ai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救的拼音:

jiù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 同本义 [prohibit;hinder]

救,止也。——《说文》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4) 援救别人 [rescue;bring off;save]

救,助也。——《广雅》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救我圣主。

足下欲救。

(5)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6) 治疗 [treat]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7)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8) 纠正 [correct]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9)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10) 求助于人 [ask sb. to come to the rescue]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1) “捄”

(12) 另见   

常用词组

救兵、救场、救国、救护、救护车、救荒、救活、救活、救火、救火车、救火扬沸、救急、救济、救驾、救命、救日、救生、救生、救生圈、救生艇、救生衣、救世主、救死、救死扶伤、救亡、救星、救恤、救应、救援、救灾、救治、救助、救转

  拼音  huǒ   注音  ㄏㄨㄛˇ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OOOO  仓颉  F  郑码  UO  四角  90800  结构  单一电码  3499  区位  2780  统一码  706B  笔顺  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火的拼音:huǒ(ㄏㄨㄛˇ)  

⒈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⒉ 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⒊ 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⒋ 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⒌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⒍ 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⒎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⒏ 姓。

统一码

火字UNICODE编码U+706B,10进制: 28779,UTF-32: 0000706B,UTF-8: E7 81 AB。

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夥灬煷

汉英互译

ammunition、anger、fire、urge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火焰形

English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fire]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fire (as a disaster)]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lights;torch]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brilliant rays;radiance]。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heat,steam]。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fire]——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huo,a military unit]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Mars]。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firearms]。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war]。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中医]∶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internal heat]。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ancient var.of 伙]。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词性变化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动〉

(1) 焚烧;烧毁 [burn down]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cook]。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anger;temper]。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形〉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red]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urgent;pressing]。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常用词组

火把、火伴、火爆,火暴、火并、火不登、火柴、火场、火车、火冲冲、火铳、火床、火地岛、火电、火毒、火夫、火攻、火怪、火光、火棍、火锅、火海、火海刀山、火红、火候、火呼呼、火花、火化、火环、火鸡、火急、火齐、火家、火架、火剪、火碱、火箭、火箭炮、火经、火井、火警、火镜、火居道士、火炬、火锯、火炕、火坑、火辣辣、火烙铁、火犁、火力、火力发电、火镰、火亮,火亮儿、火烈、火龙、火龙、火笼、火炉、火轮、火冒三丈、火帽、火媒、火煤,火媒,火媒儿、火门、火棉、火棉胶、火苗、火捻,火捻儿、火奴鲁鲁、火炮、火盆、火票、火漆、火气、火器、火钳、火枪、火墙、火情、火球、火圈、火热、火绒、火色、火山、火山灰、火山口、火上加油、火上浇油、火烧、火烧火燎、火烧眉毛、火烧云、火舌、火石、火势、火势、火树银花、火速、火炭、火塘、火烫、火头、火头军、火头上、火腿、火网、火险、火线、火硝、火星、火星人、火刑、火性、火性子、火眼金睛、火焰、火药、火药味、火印、火油、火源、火灾、火葬、火躁、火纸、火中取栗、火种、火烛、火主、火柱、火箸、火砖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