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平地青云的意思

píngqīngyún

平地青云



拼音píng dì qīng yún

注音ㄆ一ㄥˊ ㄉ一ˋ ㄑ一ㄥ ㄩㄣˊ

解释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出处金 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例子自唐以降,设科取士,平地青云,更无论矣。清·梁启超《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二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中举。

感情平地青云是中性词。

繁体平地青雲

近义平步青云、平地青霄

英语rapid promotio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íng   注音  ㄆ一ㄥˊ   
部首  干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GUHK  五笔98  GUFK  仓颉  MFJ  郑码  AUA  四角  10409  结构  单一电码  1627  区位  3829  统一码  5E73  笔顺  一丶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平的拼音:píng(ㄆ一ㄥˊ)  

⒈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⒉ 均等:平分。平行(xíng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⒊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⒋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⒌ 治理,镇压:平定。

⒍ 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⒎ 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⒏ 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⒐ 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⒑ 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⒒ 姓。

⒓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⒔ 古同“评”,评议。

统一码

平字UNICODE编码U+5E73,10进制: 24179,UTF-32: 00005E73,UTF-8: E5 B9 B3。

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lm、draw、equal、even、flat、peaceful、plane、smooth、suppress、ti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形〉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gentle;mild;quiet]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flat;level]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safe and sound;peaceful]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even;neat]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equal]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fair;just]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ordinary;common]。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just]。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词性变化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动〉

(1) 平地,平整土地 [level]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calm down]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appraise sth. through discussion;deliberate]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forgive;pardon]。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becured]。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make peace]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比赛] 互无胜负 [make the same score;draw]。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level ground;plain]。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level tone]。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standard]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副〉

(1) 无缘无故地 [without cause or reason]。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completely]。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常用词组

平安、平白,平白无故、平板、平板车、平辈、平步青云、平产、平常、平常、平畴、平川、平旦、平淡、平淡无奇、平等、平等、平籴、平地、平地、平地风波、平地楼台、平地青云、平地一声雷、平调、平定、平动、平凡、平凡、平凡小事、平反、平泛、平方、平方根、平方公里、平方米、平房、平分、平分秋色、平伏、平服、平复、平光、平和、平衡、平衡觉、平衡木、平滑、平滑肌、平话、平缓、平毁、平假名、平价、平交、平靖、平静、平居、平局、平均、平均差、平均寿命、平均数、平均值、平空、平旷、平列、平陵、平流、平流层、平炉、平乱、平落、平米、平面、平面波、平面几何、平面角、平面图、平民、平明、平年、平叛、平平、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铺直叙,平铺直序、平起平坐、平权、平壤、平人、平日、平绒、平身、平生、平声、平时、平实、平实、平世、平视、平手、平水期、平素、平台、平坦、平添、平帖,平贴、平头、平头百姓、平头数、平头正脸、平妥、平稳、平西、平昔、平息、平心、平心定气、平心而论、平行、平行线、平型关、平衍、平阳、平野、平一、平移、平议、平抑、平易、平易近人、平庸、平庸之辈、平原、平月、平匀、平允、平仄、平展、平展展、平整、平整、平正、平直、平治、平装、平走慢步、平足

  拼音  dì de   注音  ㄉ一ˋ ˙ㄉㄜ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FBN  仓颉  GPD  郑码  BYI  四角  44112  结构  左右电码  0966  区位  2156  统一码  5730  笔顺  一丨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地的拼音:dì(ㄉ一ˋ)  

⒈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⒉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⒊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⒌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⒍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⒎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⒏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⒐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⒑ 底子:质地。

其他字义

地的拼音:de(˙ㄉㄜ)  

⒈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统一码

地字UNICODE编码U+5730,10进制: 22320,UTF-32: 00005730,UTF-8: E5 9C B0。

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坔埅埊墬嶳

汉英互译

terra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地的拼音: de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used after an adj.,noun,adverb or verb,etc.to form an adverbial adjunct]。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基本词义

地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the earth]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ground;lan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land;fields]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territory]。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place;locality]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position]。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a person's mind]。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distance;area]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dwelling place]。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background]。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district]。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landlord]。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roon for action]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常用词组

地板、地板蜡、地磅、地保、地堡、地崩山摧、地表、地表火、地鳖虫、地波、地步、地财、地层、地产、地秤、地磁、地大物博、地带、地道、地道、地道战、地点、地动、地动山摇、地动仪、地洞、地段、地方、地方、地方民族主义、地方色彩、地方武装、地方戏、地方志、地方主义、地方自治、地府、地覆天翻、地沟、地瓜、地光、地广人稀、地滚球、地核、地黄、地积、地基、地极、地籍、地价、地角、地角、地角天涯、地脚、地脚、地窖、地界、地久天长、地块、地老虎、地老天荒、地雷、地垒、地塄、地理、地理学、地力、地栗、地利、地利人和、地邻、地垄、地漏、地炉、地脉、地幔、地貌、地面、地面灌溉、地面气压、地面水、地名、地亩、地盘、地皮、地痞、地平线、地铺、地契、地气、地堑、地壳、地勤、地球、地球仪、地区、地权、地热、地上茎、地声、地区差价、地势、地势图、地税、地速、地台、地摊,地摊儿、地毯、地铁、地头,地头儿、地头蛇、地图、地图册、地位、地温、地物、地峡、地下、地下、地下河、地下建筑物、地下茎、地线、地心、地心说、地形、地穴、地学、地衣、地狱、地域、地震、地震波、地震带、地震区、地震仪、地震预报、地震站、地震震级、地政、地支、地址、地志、地质、地质时代、地质学、地中海、地轴、地主、地主阶级、地主之谊、地租

  拼音  qīng   注音  ㄑ一ㄥ   
简体部首  青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靑部  
五笔  GEF  仓颉  QMB  郑码  CIQ  四角  5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230  区位  3964  统一码  9752  笔顺  一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青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深绿色或浅蓝色:青绿。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葱。青山绿水。青云直上。万古长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⒉ 绿色的东西:踏青。青黄不接。

⒊ 靛蓝色:靛青。青紫。青出于蓝,胜于蓝。

⒋ 黑色:青布。青线。青衫。青衣。

⒌ 喻年轻:青年。青春。青工。

⒍ 竹简:青简。青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青青”)。

统一码

青字UNICODE编码U+9752,10进制: 38738,UTF-32: 00009752,UTF-8: E9 9D 92。

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青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寈靑

汉英互译

black、blue、blueness、green、green grass

造字法

会意:从、从月

English

blue, green, black; you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青的拼音: qīng  

〈词性:形〉

(1)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2) 同本义 [blue]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青冥(青天);青霄(青空,碧空)

(4) 深绿色 [green]

两岸青山相对出。——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

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青箬笠。——唐· 张志和《渔歌子》词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青冉冉(形容松柏叶色青翠、柔和);青靛(浮萍);青铜(铜镜);青琐(宫门上的一种青色连环图案);青冢(坟墓;亦单指王昭君墓);青记(生下来在皮肤上就有的青斑);青条条(形容青而长);青鸦鸦(青青的);青港港(深青色);青枫林(指墓地。旧时墓地多种青枫树)

(6) 黑色 [black]。如:青旋旋(形容人的头皮青青的);青衣人(差役);青牛(黑色的牛);青照(垂青;关照);青蒲(青色的蒲团);青赏(看重;赏识);青盖(帝王车辇。汉代帝王车用青盖);青毡(青色的毛毡;亦指儒者的故家旧物)

(7) 茂盛的样子 [luxuriant]。如:青青(茂盛的样子。也作“菁菁”);青芜(茂盛的青草)

(8) 比喻年少 [young]。如:青娥(少女。也指美好的容貌。还指眉的别称。同青蛾);青岁(青春年华)

词性变化

青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1) 青色物 [greens]。如:青锋(古剑名。泛指宝剑);青萍(古剑名);青箱(青缃。世传的家学);青钱(比喻有才学的人);丹青;青帘(古时酒店的青布招子。俗称“酒旗”);青绫步障(用青绫做的屏障);青鞋布袜(青布做的鞋袜,为山野中人所服。比喻简朴的生活)

(2) 东方的代称 [the east]

东方谓之青。——《考工记·画绘之事》

(3) 又如:青宫(太子居东宫,东方色为青,所以称东宫为青宫);青土(指东方之地)

(4) 春的代称 [spring]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南朝梁· 江淹《别赋》

(5) 又如: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

(6) 青绿色的草 [green grass]。如:踏青

(7) 未成熟的农作物 [ripening crops]。如:看青

(8) 青海省的简称 [short for Qinghai province]

(9) 古州名 [Qin prefecture]

(10) 《禹贡》九州之一。在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

(11) 汉置,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如:青岱(青州泰山。借指青山)

(12) 姓

常用词组

青白、青白眼、青帮、青菜、青草、青出于蓝、青春、青春期、青瓷、青葱、青骢马、青翠、青豆、青肥、青蚨、青工、青光眼、青海、青海湖、青红皂白、青黄不接、青椒、青筋、青稞、青空、青睐、青龙、青楼、青庐、青梅、青梅竹马、青霉素、青面獠牙、青苗、青冥、青年、青年节、青皮、青皮、青青、青色、青纱帐、青山、青山绿水、青衫、青少年、青史、青丝、青饲料、青松、青蒜、青苔、青堂瓦舍、青天、青铜、青铜时代、青袜子、青眼、青衣、青衣乌帽、青油油、青鱼、青云、青云直上、青藏高原、青贮、青紫

  拼音  yún   注音  ㄩㄣˊ   繁体    
部首  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CU  仓颉  MMI  郑码  BDZS  四角  10732  结构  单一电码  0061  区位  5238  统一码  4E91  笔顺  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云(雲)的拼音:yún(ㄩㄣˊ)  

⒈ 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⒉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⒊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⒋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统一码

云字UNICODE编码U+4E91,10进制: 20113,UTF-32: 00004E91,UTF-8: E4 BA 91。

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oud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ay, speak; cloud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cloud]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upper air;high altitude]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atmosphere]。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Yunnan]

(13) 姓

词性变化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形〉

(1) 比喻盛多 [numerous;many]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high]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remote]。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moving]。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动〉

(1) 说 [say;speak]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have]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be]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revolve;turn]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助〉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云的拼音: yún  

〈词性:代〉

如此;这样 [such;so]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常用词组

云霭、云斑、云鬓、云彩、云层、云堤、云滴、云端、云朵、云尔、云帆、云海、云汉、云集、云际、云间、云脚、云街、云锦、云开雾散、云粒、云量、云锣、云母、云南、云泥之别、云片糕、云气、云雀、云散、云杉、云涛、云梯、云天、云头、云图、云土、云腿、云雾、云霞、云消雾散、云霄、云兴霞蔚、云崖、云烟、云翳、云涌、云游、云雨、云云、云遮、云遮雾障、云者、云蒸霞蔚、云柱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