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平铺直序的意思

píngzhí

平铺直序



拼音píng pù zhí xù

注音ㄆ一ㄥˊ ㄆㄨˋ ㄓˊ ㄒㄨˋ

解释铺:铺陈。序:叙述。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按顺序直接地叙述。也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淡乏味,重点不突出。亦作“平铺直叙”。

出处清·钱谦益《读苏长公文》:“吾读子瞻《司马温公行状》之类,平铺直序,以为古今未有此体。”

用法作谓语;用于说话或作文。

感情平铺直序是中性词。

繁体平鋪直序

近义平铺直叙

英语sprawling forth

俄语сухость изложения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íng   注音  ㄆ一ㄥˊ   
部首  干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GUHK  五笔98  GUFK  仓颉  MFJ  郑码  AUA  四角  10409  结构  单一电码  1627  区位  3829  统一码  5E73  笔顺  一丶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平的拼音:píng(ㄆ一ㄥˊ)  

⒈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⒉ 均等:平分。平行(xíng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⒊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⒋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⒌ 治理,镇压:平定。

⒍ 抑止(怒气):他把气平了下去。

⒎ 和好:“宋人及楚人平”。

⒏ 一般的,普通的: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⒐ 往常,一向: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⒑ 汉语四声之一:平声。平仄。

⒒ 姓。

⒓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⒔ 古同“评”,评议。

统一码

平字UNICODE编码U+5E73,10进制: 24179,UTF-32: 00005E73,UTF-8: E5 B9 B3。

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lm、draw、equal、even、flat、peaceful、plane、smooth、suppress、ti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形〉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gentle;mild;quiet]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flat;level]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safe and sound;peaceful]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even;neat]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equal]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fair;just]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ordinary;common]。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just]。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词性变化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动〉

(1) 平地,平整土地 [level]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calm down]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appraise sth. through discussion;deliberate]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forgive;pardon]。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becured]。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make peace]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比赛] 互无胜负 [make the same score;draw]。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level ground;plain]。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level tone]。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standard]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平的拼音: píng  

〈词性:副〉

(1) 无缘无故地 [without cause or reason]。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completely]。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常用词组

平安、平白,平白无故、平板、平板车、平辈、平步青云、平产、平常、平常、平畴、平川、平旦、平淡、平淡无奇、平等、平等、平籴、平地、平地、平地风波、平地楼台、平地青云、平地一声雷、平调、平定、平动、平凡、平凡、平凡小事、平反、平泛、平方、平方根、平方公里、平方米、平房、平分、平分秋色、平伏、平服、平复、平光、平和、平衡、平衡觉、平衡木、平滑、平滑肌、平话、平缓、平毁、平假名、平价、平交、平靖、平静、平居、平局、平均、平均差、平均寿命、平均数、平均值、平空、平旷、平列、平陵、平流、平流层、平炉、平乱、平落、平米、平面、平面波、平面几何、平面角、平面图、平民、平明、平年、平叛、平平、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铺直叙,平铺直序、平起平坐、平权、平壤、平人、平日、平绒、平身、平生、平声、平时、平实、平实、平世、平视、平手、平水期、平素、平台、平坦、平添、平帖,平贴、平头、平头百姓、平头数、平头正脸、平妥、平稳、平西、平昔、平息、平心、平心定气、平心而论、平行、平行线、平型关、平衍、平阳、平野、平一、平移、平议、平抑、平易、平易近人、平庸、平庸之辈、平原、平月、平匀、平允、平仄、平展、平展展、平整、平整、平正、平直、平治、平装、平走慢步、平足

  拼音  pū pù   注音  ㄆㄨ ㄆㄨˋ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QGEY  五笔98  QSY  仓颉  OPIJB  郑码  PFB  四角  83727  结构  左右电码  6917  区位  3844  统一码  94FA  笔顺  ノ一一一フ一丨フ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铺(鋪)的拼音:pū(ㄆㄨ)  

⒈ 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铺开摊平。铺床。铺垫(a.卧具;b.衬托,陪衬,写作技巧之一)。铺张。平铺直叙。

其他字义

铺(鋪)的拼音:pù(ㄆㄨˋ)  

⒈ 商店:饭铺。肉铺。铺面。

⒉ 床:床铺。搭铺。卧铺。

⒊ 旧时的驿站:三十里铺。

统一码

铺字UNICODE编码U+94FA,10进制: 38138,UTF-32: 000094FA,UTF-8: E9 93 BA。

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鋪舖

汉英互译

extend、spread

造字法

形声:从钅、甫声

English

shop, store; place sleep, b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铺的拼音:

鋪、舖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甫声。本义:衔门环的底座。又称“铺首”)

(2) 同本义 [knocker-holder]

铺,箸门铺首也。——《说文》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司马相如《长门赋》

金琐银铺。——何晏《景福殿赋》

铜龟蛇铺首鸣。——《汉书·哀帝纪》

金铺交映。——西晋· 左思《蜀都赋》

(3) 又如:铺手(铺首)

(4) 铜器名。豆属。其上为一平的直壁浅盘。铺与豆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细长的把柄,在盘下连铸一较宽的高圈足 [Pu vessel]

铺,亦古器名,有公刘铺,有天尹养铺,形亦如簠,但簠方而铺圆耳。——明· 杨慎《丹铅总录》

词性变化

铺的拼音:

  

〈词性:动〉

(1) 把东西展开或摊平 [spread;extend]

铺,陈也。——《广雅》

铺敦淮汶。——《诗·大雅·常武》

引笔铺纸。——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

(2) 又如:铺房(指旧俗在婚期前一日,女方派人到婿家去铺设卧房);铺眉苫眼(装模作样);铺苫(铺展,铺垫);铺堆(堆;装);铺陈(指被褥等卧具);铺排(铺叙;铺陈);铺腾(铺张;挥霍;喷;散发);铺张扬厉(形容过分铺张,讲穷排场)

(3) 安排,摆设 [arrange]

铺时绎思。——《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铺派(安排)

(5) 铺设 [pave;lay]。如:街道是用古老的鹅卵石铺成的;铺路面;铺铁轨

(6) 设置;部署 [set up;put up;dispose;deploy]。如:铺谋设计(巧作安排设下计谋);铺谋(筹划);铺撒(铺展,表现)

(7) 披挂;覆盖 [drape over;cover]

闲铺羽服居仙窟,自着金莲造化功。——唐· 吕岩《七言》

(8) 铺叙 [narrate in detail]。如:铺文(铺叙文词);铺说(详细述说)

铺的拼音:

  

〈词性:量〉

(1) 用于褥子、垫子、炕或佛像等。如:一铺炕;三铺画

(2) 另见   

常用词组

铺摆、铺陈、铺衬、铺床、铺垫、铺盖、铺盖、铺盖卷儿、铺轨、铺炕、铺路、铺面、铺排、铺平、铺砌、铺设、铺首、铺摊、铺天盖地、铺叙、铺展、铺张、铺张浪费、铺张扬厉

基本词义

铺的拼音:

鋪、舖   

〈词性:名〉

(1) 商店。俗作“铺” [shop]

铺,贾肆也。——《韵会》

铺,俗作舖。——《正字通》

(2) 又如:饭铺;杂货铺;当铺;铺家(店家,商店);铺席(店铺;商店;商人);铺行(店铺和商行);铺舍(指商店);匠人铺(制造或修理物品或机械的店);铁匠铺

(3) 卧具;床铺 [plank bed]。如:地铺;吊铺;床铺

(4) 驿站。古代传递公文和投递信件的地方。现多用于地名 [post]

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元史·兵志四》

(5) 又如:铺司(古代负责掌理公文邮件等传送事宜的官员);铺兵(古代担任传送公文、邮件的兵士);铺舍(古代掌理传送公文邮件的处所);铺马(驿站中专门传送皇帝诏书的马匹);铺递(传送公文的驿站)

(6) 另见   

常用词组

铺板、铺保、铺底、铺户、铺家、铺捐、铺面、铺面房、铺位、铺子

  拼音  zhí   注音  ㄓˊ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FHF  仓颉  JBMM  郑码  EDLC  四角  4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60  区位  5417  统一码  76F4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直的拼音:zhí(ㄓˊ)  

⒈ 不弯曲: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jué  )。直观。

⒉ 把弯曲的伸开:直起腰来。

⒊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

⒋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shuài  )。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⒌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直走。直哭。

⒍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直着写。

⒎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⒏ 姓。

统一码

直字UNICODE编码U+76F4,10进制: 30452,UTF-32: 000076F4,UTF-8: E7 9B B4。

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ank、just、straight、vertical

相关字词

曲、弯、横

造字法

会意:从十、从目

English

straight, erect, vertic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 yǐn  ),从十,从目。 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 同本义 [straight]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

斫直删密。

(4) 又

锄其直。

(5)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6) 竖。与“横”相对 [vertical]。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8) 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honest;fair]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9)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10) 直爽 [frank;straightforward]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11)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12) 正 [due]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3)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14) 正当,有理 [appropriate;correct;right]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词性变化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副〉

(1) 径直,一直 [directly]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2) 又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4) 故意 [intentionally]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5) 竟然 [unexpectedly]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7) 只;仅仅 [only]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9) 简直 [absolutely;literally]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0) 通“特”&X({tè})。单单,单独[only;alone]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动〉

(1) 伸直;挺直 [straighte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2)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3) 伸雪[冤屈] [redress (an injustice)]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4) 面对着,当 [confront;face;in face of]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主人]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5) 遇,碰上 [meet]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6) 当值,轮值,轮班[take turn;in turn]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 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7)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8) 担任 [undertake;assume the office of]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 李延寿《南史》

(9) 价值相当于 [be worth]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名〉

(1) 价值;代价 [value;worth]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2) 又

高其直。

(3) 工钱 [pay;salary]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直的拼音: zhí  

<连>

(1) 即使 [even;even if]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 又如:直饶(即使)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介〉

当…时候 [as;at that time]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常用词组

直笔、直播、直布罗陀海峡、直肠、直肠子、直陈、直尺、直达、直达列车、直捣、直到、直道而行、直瞪瞪、直盯盯、直发人、直感、直根、直勾勾、直挂、直观、直话、直谏、直僵僵、直角、直角尺、直角三角形、直接、直接宾语、直截、直截了当、直径、直撅撅、直觉、直觉性、直来直去、直愣愣、直立、直立茎、直溜溜、直流电、直馏、直眉瞪眼、直取、直上直下、直射、直升、直升机、直省、直视、直抒己见、直属、直率、直爽、直挺、直挺挺、直通通、直系、直系亲属、直辖、直辖市、直线、直心眼儿、直性,直性儿、直性子、直言、直言不讳、直译、直至

  拼音    注音  ㄒㄨˋ   
部首  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YCBK  五笔98  OCNH  仓颉  ININ  郑码  TGXI  四角  0022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645  区位  4882  统一码  5E8F  笔顺  丶一ノフ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序的拼音:xù(ㄒㄨˋ)  

⒈ 次第:顺序。秩序。次序。工序。程序。序数。

⒉ 排列次第:序次。序列。

⒊ 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言。序跋。序曲。序幕。序论。

⒋ 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

⒌ 指季节:四序。

⒍ 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庠序。

统一码

序字UNICODE编码U+5E8F,10进制: 24207,UTF-32: 00005E8F,UTF-8: E5 BA 8F。

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㘧䦽

汉英互译

order、preface、initial、sequence

造字法

形声:从广、予声

English

series, serial order, seque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序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广,予声。从广( yǎn  ),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墙)

(2) 堂屋的东西墙 [east-west wall of a hall]

序,东西墙也。——《说文》

西序东向。——《书·顾命》

奠爵于序端。——《仪礼·乡饮酒礼》

直东序。——《仪礼·士冠礼》

宾升,立于序内,东方。——《仪礼·燕礼》

皆馔于西序下。——《仪礼·士丧礼》

东西墙谓之序。——《尔雅》

若陈衣于序东。——《礼记·丧大记》

(3) 正屋两侧东西厢房 [wing]

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文选》

(4) 古代学校的别名 [locally-run school in ancient times]

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周礼》。郑玄注:“序,州党之学也。”

殷曰序, 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序室(古代幼童读书处)

(6) 次第,次序 [order;sequence]

言有序。——《易·艮》

与四时合其序。——《易·文言》

内官序当其夜。——《左传·宣公十二年》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

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工序;次序;岁序;词序;语序;序秩(官序);序成(第等,次序)

(8) 特指官吏等级系列中的位次 [precedence]

卿大夫以序守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9) 教育 [education]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文心雕龙》

(10) 季节 [season]

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红楼梦》

(11) 序言 [preface]

序以建言,首引情本。——《文心雕龙》

丐序于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2) 又

予为斯序。

(13) 又如:序跋;序引(序和引);代序;自序;序文

(14) 功业 [exploits]

继序思不忘。——《诗·周颂·闵予小子》

(15) 头绪 [inkling]

楚王梦亦有其序。——《汉书》

词性变化

序的拼音:   

〈词性:动〉

(1) 依次序排列 [order]

序宾以贤。——《诗·大雅·行革》。毛传:“言宾客次第皆贤。”

序八州而朝同列。(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原居雍州,六国分居八州。)——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序齿排班(序齿);序位(安排位次);序立(按品级站立)

(3) 叙述,叙说 [narrate]

彼此序了几句闲话。——《老残游记》

(4) 又如:序齿录(记载有关个人家事生平姻亲及其他情况的册籍)

(5) 引出 [draw forth]

病身属恨管,暮景序悉端。——《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闺怨·秋》

(6) 草拟 [draft]

县里正在序稿。——《老残游记》

又如:序稿(草拟文稿)

(7) 给……作序 [writing a preface for …]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8) 按功升官 [assess]

崇德序功。——《三国志》

常用词组

序跋、序齿、序词、序次、序列、序论、序幕、序曲、序数、序数词、序文、序言

平铺直序: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