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í sōng ròu jǐn
注音ㄆ一ˊ ㄙㄨㄥ ㄖㄡˋ ㄐ一ㄣˇ
解释形容漫不经心,宽泛而无关紧要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又指东说西的打了会子闷葫芦呢?”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心情。
感情皮松肉紧是中性词。
繁体皮鬆肉緊
动物生肖牛,虎,蛇
皮的拼音:pí(ㄆ一ˊ)
⒈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
⒉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⒊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
⒋ 表面:地皮。
⒌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
⒍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⒎ 不老实,淘气:顽皮。
⒏ 指橡胶:胶皮。皮球。
⒐ 姓。
皮字UNICODE编码U+76AE,10进制: 30382,UTF-32: 000076AE,UTF-8: E7 9A AE。
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hull、husk、peel、skin、tegument
会意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详细解释◎ 皮的拼音: pí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peel]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become soft and soggy]。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 皮的拼音: pí
〈词性:名〉
(1) 兽皮 [hide]。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skin]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fur coat;leather]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cover]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sheet;film]。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 皮的拼音: pí
〈词性:形〉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surface;superficial]。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naughty]。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case-hardened]。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ginned]。如:皮棉
皮袄、皮板、皮板儿、皮包、皮包公司、皮包骨,皮包骨头、皮鞭、皮尺、皮带、皮袋、皮蛋、皮筏、皮肤、皮肤病、皮革、皮猴儿、皮花、皮黄、皮婚、皮货、皮夹、皮夹子、皮匠、皮筋儿、皮开肉绽、皮里阳秋、皮脸、皮脸儿、皮毛、皮棉、皮面、皮囊、皮袍,皮袍儿、皮球、皮肉、皮肉之苦、皮褥子、皮软、皮绳、皮条、皮桶子、皮下、皮下注射、皮相、皮硝、皮笑肉不笑、皮鞋、皮鞋油、皮屑、皮癣、皮靴、皮牙孜、皮炎、皮衣、皮影戏、皮张、皮掌、皮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脂、皮纸、皮质、皮重、皮子
松(鬆)的拼音:sōng(ㄙㄨㄥ)
⒈ 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⒉ 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⒊ 放开:松手。松绑。松心。
⒋ 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鱼松。
⒌ 姓。
松字UNICODE编码U+677E,10进制: 26494,UTF-32: 0000677E,UTF-8: E6 9D BE。
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㮤庺枀枩柗梥鬆
loose、looseness、not hard up、pine、relax、soft
紧
形声:从木、公声
pine tree; fir tree
详细解释◎ 松的拼音: s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pine]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2)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 松的拼音:
鬆 sōng
〈词性:形〉
(1) 发乱;乱发貌 [tangled]
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唐· 陆龟蒙《自怜赋》
(2) 不紧 [loose;slack]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唐· 王建《宫词》
(3) 又如:松宽(亦作宽松。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放松);松松爽爽(轻松爽快);松怠怠(赖散的样子);松通(宽松,放宽)
(4) 不坚实 [light and flaky;soft]。如:松脆;这点心松脆可口
(5) 经济宽裕 [not hard up]。如:“手头松”;松通(舒散,流通,宽裕)
(6) 不中用 [useless]
有这等一个松驸马。——明· 汤显祖《南柯记》
(7) 慢 [slow]。围棋术语
松,慢也。棋家取其玲珑透空,疏而不漏之谓也。——宋· 徐铉《围棋义例》
◎ 松的拼音:
鬆 sōng
〈词性:名〉
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 [dried minced meat]。如:肉松;鱼松;鸡松
◎ 松的拼音:
鬆 sōng
〈词性:动〉
使松弛 [loosen]。如:松松螺丝;松帆
松柏、松绑、松弛、松动、松泛、松糕、松果、松花蛋、松花江、松缓、松鸡、松节油、松紧、松劲,松劲儿、松开、松口、松垮、松快、松落、松毛、松木、松木板、松气、松仁,松仁儿、松软、松散、松手、松树、松爽、松松垮垮、松碎、松塔、松涛、松土、松闲、松香、松懈、松心、松蕈、松针、松脂、松嘴
肉的拼音:ròu(ㄖㄡˋ)
⒈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⒉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⒊ 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⒋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肉。
⒌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⒍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肉字UNICODE编码U+8089,10进制: 32905,UTF-32: 00008089,UTF-8: E8 82 89。
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宍月
flesh、meat
象形
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130
详细解释◎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meat;flesh]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skin; muscle and fat]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词性: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pulp;flesh (of fruit)]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voice]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perforated disk]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earth;mud]。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exterior]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形〉
(1) 凡俗 [vulgar]。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superficial;meagre]。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词性:方〉∶形容柔软 [soft]。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slow moving]。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my dear]。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动〉
(1) 吃肉 [eat meat]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flesh up]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swallow;bully]。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肉案、肉饼、肉搏、肉搏战、肉叉、肉畜、肉店、肉丁、肉冻、肉豆蔻、肉嘟嘟、肉墩墩、肉脯、肉干、肉感、肉鸽、肉冠、肉桂、肉红、肉乎乎、肉酱、肉卷、肉类、肉瘤、肉麻、肉麻当有趣、肉糜、肉末、肉牛、肉排、肉皮、肉皮儿、肉片、肉票,肉票儿、肉铺、肉色、肉身、肉食、肉食、肉食动物、肉丝、肉松、肉袒、肉袒负荆、肉体、肉丸、肉丸子、肉馅、肉馅饼、肉刑、肉眼、肉眼、肉眼凡胎、肉用鸡、肉用牛、肉欲、肉质、肉质果、肉汁、肉猪、肉中刺、肉孜节
紧(緊)的拼音:jǐn(ㄐ一ㄣˇ)
⒈ 密切合拢,与“松”相对:拧紧。捆紧。
⒉ 靠得极近:紧邻。
⒊ 使紧:把琴弦紧紧。
⒋ 事情密切接连着,时间急促没有空隙:紧凑。紧密。紧缩。加紧。抓紧。
⒌ 形势严重,关系重要:紧急。紧促。紧迫。紧要。
⒍ 不宽裕:紧俏。紧缺。
紧字UNICODE编码U+7D27,10进制: 32039,UTF-32: 00007D27,UTF-8: E7 B4 A7。
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緊
close、tighten、pressing、short of money、strict、urgent
松
会意
tense, tight, taut; firm, secure
详细解释◎ 紧的拼音:
緊 jǐn
〈词性:形〉
(1) (会意。从臤( qiān ),坚。从糸( mì ),细丝。本义:缠丝急)
(2) 同本义 [twine urgently]
紧,缠丝急也。——《说文》
弛紧急之弦张兮。——傅毅《舞赋》
(3) 引申为物体受拉力或压力后呈现的紧张状态。同“松”相对 [tight;taut;close]。如:紧峭(扎紧,系紧);紧揪揪(衣服紧绷在身上,指打扮得苗条或干练);紧簇(紧紧的,严严的);紧腾腾(紧紧,严严实实)
(4) 指经济不宽裕 [short of money;hard up]。如:紧巴;紧窄(不宽裕)
(5) 急促;迫切 [urgent;pressing;tense]
紧,急也。——《广雅》
心紧絭兮伤怀。——《楚辞·疾世》
(6) 又如:紧事(急事);紧绸(紧凑;急促);紧溜(急流;要紧时刻;紧要关头);紧水(湍急的水流);紧切慢八(慢慢地;一天一天地)
(7) 急躁 [impetuous;rash]。如:紧三火四(非常急切);紧行无善踪(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紧忙
(8) 猛烈;激急 [hard;violently;heavily]
我有一句,这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红楼梦》
(9) 又如:紧张
(10) 快速 [speedy;fast]。如:紧跑(快跑)
(11) 紧要;重要 [critical;vital]。如:紧溜子(紧溜。紧要关头);紧工(紧要,重要);紧关里(在紧要关头上)
(12) 紧实,牢固 [fast;firm]
戈戟之紧。——《管子·问》。注:“紧,谓其坚彊者。”
(13) 又如:紧固(牢固)
(14) 距离近;密接无间 [close]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15) 又如:紧身(贴身衣服);紧屯屯(方言。形容非常紧密);紧洞洞(方言。形容紧密);紧峭(紧凑);紧健(紧凑有力)
◎ 紧的拼音:
緊 jǐn
〈词性:动〉
(1) 使紧或更紧;收束 [tighten]
其化紧敛。——《素问·气交变大论》
(2) 又如:紧身;紧缩;紧弦,紧索;紧绳
◎ 紧的拼音:
緊 jǐn
〈词性:副〉
很;甚 [very]。如:好得紧(好得很;很好);紧子(紧仔,紧则。原本;本来)
◎ 紧的拼音:
緊 jǐn
〈词性:名〉
(1) 中医学脉象名 [tight pulse]。如:紧脉(中医学脉象之一。脉来绷急,多见于寒邪、痛症、宿食)
(2) 唐宋时州县等级名 [prefecture or county]。一般按其所在地位的轻重、辖境大小和经济开发程度划分。如:紧治(重要的州县所在地)
紧巴、紧巴巴、紧抱、紧绷绷、紧逼、紧闭、紧凑、紧跟、紧裹、紧急、紧挤、紧紧,紧紧地、紧靠、紧邻、紧邻、紧忙、紧密、紧迫、紧俏、紧缺、紧身、紧身衣、紧随、紧缩、紧锁、紧贴、紧握、紧严、紧要、紧张、紧着、紧抓、紧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