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劈头劈脸的意思

tóuliǎn

劈头劈脸



拼音pī tóu pī liǎn

注音ㄆ一 ㄊㄡˊ ㄆ一 ㄌ一ㄢˇ

解释劈:正对着,冲着。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很猛。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金二员外来亲近他时,被他劈头劈脸,抓有几个血痕。”

例子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1回:“使起双锤向云中子劈头劈脸盖将下来。”

用法作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好。

感情劈头劈脸是中性词。

繁体劈頭劈臉

近义劈头盖脸、披头盖脑、劈头劈脑

英语direct to one's head and face

俄语обрушиться лавиной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ī pǐ   注音  ㄆ一 ㄆ一ˇ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NKUV  仓颉  SJSH  郑码  XMSY  四角  7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0490  区位  3792  统一码  5288  笔顺  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劈的拼音:pī(ㄆ一)  

⒈ 用刀斧或强力破开:劈杀。劈刺。劈成两半。

⒉ 雷电击坏或击毙:天打雷劈。

⒊ 冲着,正对着:劈头盖脑。

⒋ 两个斜面合成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的简单机械,刀、斧、楔子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属于这一类(亦称“尖劈”)。

其他字义

劈的拼音:pǐ(ㄆ一ˇ)  

⒈ 分开:劈柴。劈成三股。

⒉ 分裂,使从原物上分开:把菜帮儿劈下来。

⒊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劈叉。

统一码

劈字UNICODE编码U+5288,10进制: 21128,UTF-32: 00005288,UTF-8: E5 8A 88。

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eave、hack、hag、hew、rip

造字法

形声:从刀、辟声

English

cut apart, split, cho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劈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辟声。本义:破开;分割)

(2) 同本义 [chop;cleave;split]

劈,破也。——《说文》

劈,分也。——《广雅》

劈,剖也。——《埤苍》

以刀劈狼首。——《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劈心(剖心);劈半儿(分做两半);劈拉(成八字分开);劈笺(裁纸);劈空(划破长空)

(4) 俗称雷击为“劈” [strike]。如:劈雷(打雷)

(5) 正对着; 冲着 [be right against (one’s face)]

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水浒传》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

(6) 又如:劈心(对准心口);劈腰(当腰,正对着腰);劈脊(正对着脊背);劈口(正对着嘴);劈头劈脸(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劈先里(首先;开头);劈头(立即;马上);劈空(突然;忽然)

(7) 辨 [distinguish]

举其理,则皆谟明渊沉,剖微穷深,劈析是非,校度古今。——唐· 柳宗元《答问》

词性变化

劈的拼音:   

〈词性:名〉

简单机械,由两个斜面合成,纵截面呈三角形,木工、金工用的楔子和刀、斧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是劈 [wedge]。如:尖劈

劈的拼音:   

〈词性:形〉

(1) 〈词性:方〉

(2) 不能自持 [lose self-control]。如:高兴劈了;喜欢劈了

(3) 嘶哑 [hoarse]。如:嗓子劈了

(4) 另见   

基本词义

劈的拼音:   

〈词性:动〉

(1) 把绳股分开以拆散[绳子] [split]。如:把绳子劈成三股

(2) 剥…;摘叶子 [strip off;break off]。如:劈白菜帮子

(3)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injure one’s legs or fingers by opening them too wide]。如:劈拉(两腿叉开)

(4) 〈词性:方〉∶说 [say]

不要怪我劈直话。——周立波《山乡巨变》

(5) 另见   

常用词组

劈叉、劈柴、劈成、劈账

  拼音  tóu tou   注音  ㄊㄡˊ ˙ㄊㄡ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DI  仓颉  YK  郑码  TDGD  四角  34800  结构  单一电码  7333  区位  4523  统一码  5934  笔顺  丶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头(頭)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⒉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⒊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⒋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⒌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⒍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⒏ 首领:头子。头目。

⒐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⒑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⒒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⒓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⒔ (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⒕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统一码

头字UNICODE编码U+5934,10进制: 22836,UTF-32: 00005934,UTF-8: E5 A4 B4。

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put、cobbra、conk、garret、head、knowledge-box、nob、noddle、offal、sconce、twopenny

相关字词

尾、脚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页、豆声

English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head]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hair]。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beginning]。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end;top]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head;chief;boss]。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first-rate]。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first]。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last]。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person]。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enemy]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top]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way]。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commission]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词性变化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动〉

(1) 磕头 [kowtow]。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词性:方〉∶临到;接近 [be near to]。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量〉

(1) 件,桩 [piece]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助〉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常用词组

头版、头半天,头半天儿、头寸、头等、头顶、头兜、头儿、头发、头发胡子一把抓、头伏、头功、头骨、头号、头昏、头昏脑胀、头昏眼花、头角、头角峥嵘、头巾、头盔、头里、头脸,头脸儿、头领、头颅、头路、头面、头面人物、头名、头目、头脑、头脑发胀、头脑冷静、头年、头牛、头牌、头皮发麻、头破血流、头钱、头前、头秋、头球、头人、头绳、头虱、头饰、头水,头水儿、头套、头疼、头疼脑热、头天、头条、头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头、头头是道、头秃、头陀、头晚、头尾、头衔、头像、头囟儿、头型、头绪、头癣、头油、头晕、头胀、头重、头重脚轻、头子、头座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1) 頭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拼音  pī pǐ   注音  ㄆ一 ㄆ一ˇ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NKUV  仓颉  SJSH  郑码  XMSY  四角  7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0490  区位  3792  统一码  5288  笔顺  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劈的拼音:pī(ㄆ一)  

⒈ 用刀斧或强力破开:劈杀。劈刺。劈成两半。

⒉ 雷电击坏或击毙:天打雷劈。

⒊ 冲着,正对着:劈头盖脑。

⒋ 两个斜面合成的纵截面呈三角形的简单机械,刀、斧、楔子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属于这一类(亦称“尖劈”)。

其他字义

劈的拼音:pǐ(ㄆ一ˇ)  

⒈ 分开:劈柴。劈成三股。

⒉ 分裂,使从原物上分开:把菜帮儿劈下来。

⒊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劈叉。

统一码

劈字UNICODE编码U+5288,10进制: 21128,UTF-32: 00005288,UTF-8: E5 8A 88。

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eave、hack、hag、hew、rip

造字法

形声:从刀、辟声

English

cut apart, split, cho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劈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辟声。本义:破开;分割)

(2) 同本义 [chop;cleave;split]

劈,破也。——《说文》

劈,分也。——《广雅》

劈,剖也。——《埤苍》

以刀劈狼首。——《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劈心(剖心);劈半儿(分做两半);劈拉(成八字分开);劈笺(裁纸);劈空(划破长空)

(4) 俗称雷击为“劈” [strike]。如:劈雷(打雷)

(5) 正对着; 冲着 [be right against (one’s face)]

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水浒传》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

(6) 又如:劈心(对准心口);劈腰(当腰,正对着腰);劈脊(正对着脊背);劈口(正对着嘴);劈头劈脸(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劈先里(首先;开头);劈头(立即;马上);劈空(突然;忽然)

(7) 辨 [distinguish]

举其理,则皆谟明渊沉,剖微穷深,劈析是非,校度古今。——唐· 柳宗元《答问》

词性变化

劈的拼音:   

〈词性:名〉

简单机械,由两个斜面合成,纵截面呈三角形,木工、金工用的楔子和刀、斧等各种切削工具的刃都是劈 [wedge]。如:尖劈

劈的拼音:   

〈词性:形〉

(1) 〈词性:方〉

(2) 不能自持 [lose self-control]。如:高兴劈了;喜欢劈了

(3) 嘶哑 [hoarse]。如:嗓子劈了

(4) 另见   

基本词义

劈的拼音:   

〈词性:动〉

(1) 把绳股分开以拆散[绳子] [split]。如:把绳子劈成三股

(2) 剥…;摘叶子 [strip off;break off]。如:劈白菜帮子

(3) 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injure one’s legs or fingers by opening them too wide]。如:劈拉(两腿叉开)

(4) 〈词性:方〉∶说 [say]

不要怪我劈直话。——周立波《山乡巨变》

(5) 另见   

常用词组

劈叉、劈柴、劈成、劈账

  拼音  liǎn   注音  ㄌ一ㄢˇ   繁体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EWGI  五笔98  EWGG  仓颉  BOMM  郑码  QOBV  四角  78219  结构  左右电码  5245  区位  3319  统一码  8138  笔顺  ノフ一一ノ丶一丶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脸(臉)的拼音:liǎn(ㄌ一ㄢˇ)  

⒈ 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脸颊。脸孔。脸形(亦作“脸型”)。脸色。脸谱。

⒉ 物体的前部:鞋脸儿。门脸儿。

⒊ 体面,面子,颜面:脸面。脸皮。脸软。丢脸。赏脸。

统一码

脸字UNICODE编码U+8138,10进制: 33080,UTF-32: 00008138,UTF-8: E8 84 B8。

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ace、mug、phiz、physiognomy、snoot

English

face; cheek; reput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脸的拼音:

li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佥( qiān  )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 同本义 [cheeks]

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吴均《小垂手》

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白居易《昭君怨》

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3) 又如:脸蛋(脸的两旁部分);脸巴子(面颊);脸上(面颊之上)

(4) 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face]

脸波春傍窈娘堤。——白居易《天津桥》

你看你的脸…尽是血,我都不认识你了。——曹禺《雷雨》

(5) 又如:脸脑(面孔);脸帕(洗脸巾);脸道(脸面,面容);脸庞(脸面形状轮廓);脸谱;脸相;脸模子;脸貌。又指情面;面子

婆惜也不曾睡着,听得 宋江骂时,扭过身回道:“你不羞这脸!”——《水浒全传》

(6) 又如:没脸见人;赏脸;丢尽了脸

(7) 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front]

东西房全是敞脸的,是存车的所在。——老舍《骆驼祥子》

(8) 又如:鞋脸;城门脸;脸戏儿(鞋面子);脸壳子(方言。喻指虚伪的表面);门脸儿(城门附近的地方;商店的门面)

(9) 脸色;脸上的表情 [facial expression]

谁知你转背儿著他人也,又另是一样脸。——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

(10) 又如:急赤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哭丧着脸;涎着脸;绷脸

常用词组

脸薄、脸大、脸蛋儿、脸红、脸厚、脸面、脸盘儿、脸盆、脸皮、脸谱、脸色、脸相

劈头劈脸: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