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破题儿的意思

ér

破题儿



拼音pò tí ér

注音ㄆㄛˋ ㄊ一ˊ ㄦˊ

解释破题:八股文的第一股。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而坐首席更是阿巧姐破题儿第一遭,所以相当拘谨。”

用法作宾语;指第一次。

感情破题儿是中性词。

繁体破題兒

近义破题儿第一遭、破题儿头一遭

英语the first time ev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ㄆㄛˋ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DHCY  五笔98  DBY  仓颉  MRDHE  郑码  GXI  四角  14647  结构  左右电码  4275  区位  3838  统一码  7834  笔顺  一ノ丨フ一フノ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破的拼音:pò(ㄆㄛˋ)  

⒈ 碎,不完整:碗打破。破灭。破旧。破败。破落。破陋。破颜(转为笑容)。破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破。

⒉ 分裂:破裂。破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破土。

⒊ 使损坏:破坏。破损。

⒋ 超出:破例。破格。

⒌ 花费,耗费:破费。破财。破产。

⒍ 打败,打垮:破阵。破门。攻破。

⒎ 揭穿:破案。破译。破获。

统一码

破字UNICODE编码U+7834,10进制: 30772,UTF-32: 00007834,UTF-8: E7 A0 B4。

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eak、breakable、broken、cleave、damaged、defeat、destroy、torn、worn-ou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石、皮声

English

break, ruin, destroy; r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破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2) 同本义 [burst;crack;break]

破,石碎也。——《说文》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沉船、破甑。——《史记·项羽本纪》

卵破子死。——《荀子·劝学》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爆破(用炸药炸毁);破瓦(古代一种占卜方法。使瓦碎裂,观其纹理以定吉凶祸福);破卵倾巢(碎裂鸟卵,倾覆鸟巢);破剥(破裂剥落);破坠(破裂坠落);破溃(破裂崩溃);破块(敲碎土块)

(4) 破坏;损坏 [destroy;damage]

破,坏也。——《广雅》

淫破义疏。——《左传·隐公三年》。疏:“谓破败。”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礼记·中庸》

(5) 又如:破折(破坏折断);破禁(破坏或违反禁令戒条);破盘(祭祀后吃祭奠的菜肴);破质(破坏质体;改变本质);破亲(破坏别人的婚姻);破击(破坏和袭击);破斗(破坏和战斗);破没(破损覆没)

(6) 破亡;衰败;毁灭 [ruin;decay]

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

(7) 又如:破亡(破败灭亡);破凶(破其国,杀其身);破走(击破败走);破殄(破灭;消灭);破家(毁灭家庭;使国家破灭);破巢(破毁了的鸟巢);破残(毁坏;破损;破败残缺)

(8) 击溃;攻破 [defeat;capture]

今沛公先破 秦入 咸阳。——《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破城(攻破城邑);破沮(因战败而丧失士气);破阵(击破敌阵);破屋(击穿房屋);破军(击破敌军);破却(击退);破逐(击破并驱逐);破陷(攻破;攻克);破坚摧刚(谓攻破摧毁强敌);破胜(击破战胜);破敌(击败敌军);破关(攻克险阻难关)

(10) 破除;解除 [get rid of;break with]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破邪(破除邪恶);破妄(破除妄念);破执(佛教语。谓破除有实我、有实法的执见);破恶(破除邪恶);破惑(解惑;破除疑惑);破弃(破除;抛弃);破结(破除结念);破滞(破除凝塞;解除烦闷)

(12) 违背;废弃 [violate;abandon]。如:破律(徇私枉法;打破戒律);破禁(违反禁令戒条)

(13) 花费;消耗 [spend;exhaust]。如:破悭(花钱);破用(花用;耗费);破使(花用);破券(破钞,花钱);破酒(化钱摆喜酒);破家荡产(耗尽家产);破铅儿(耗费银两);破钱(破费钱财);破家(耗尽家产)

(14) 透;穿;揭穿 [penetrate;pierce]

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儿女英雄传》

(15) 又如:破云(穿透云层);破空(划破长空);破奸发伏(揭露隐藏的坏人)

(16) 剖析;分析解释 [analyze]。如:破二作三(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破解(分析;解释);破示(剖析昭示);破调(判析调侃);破合(剖析综合);破析(剖析)

(17) 剖开;冲开;分开[cut apart;divide]。如:破竹(剖开竹子。比喻顺利无阻);破眼(睁开眼睛);破理(剖开纹理。喻剖析事理);破浪(船冲开波浪前进)

(18) 绽开;开放 [crack]。如:破萼(破蕾);破蕾(花蕾绽开;开花);破玉(开出洁白的花);破朵(谓花蕾初放)

(19) 放开;放大 [open;magnify]。如:破口(相骂);破言(破口骂人);破笑(放声大笑)

(20) 射中 [hit]

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策》

(21) 如:破帖(射穿箭靶)

(22) 突破; 超出 [break through]。如:破分(破例;破格)

(23) 拼;豁出 [be ready to risk one’s life]。如:破着(豁出);破死拉活(拼命);破死忘生(不顾生命危险;不顾一切)

(24) 改变;翻转 [change;turn]。如:破暖(天气转暖);破愁为笑(犹言转忧为喜)

(25) 化整为零,不再保持整数 [break up the whole into parts]。如:破钱(整钱折零钱);破桐之叶(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

(26) 揭穿,使真相露出 [expose the truth of]。如:一语道破;说破

(27) 敲;打 [beat;hit]

刽子手左右服侍,军校在前,招旗在后,一起破锣,一起破鼓,出了钱塘门。——《岳飞传》

(28) 过,过去 [past]。如:破腊(残腊;岁末);破五(指农历正月初五);破午(中午);破老(年满六十岁,进入老年)

(29) 开始;进入 [begin;start]。如:破暝(傍晚);破题儿(开始;开头);破蒙(启蒙,教小孩子开始认字);破天亮(破晓);破白(谓候选或依资格可以升职的官员第一次得到上级的荐举状);破春(入春);破夏(入夏);破秋(入秋);破冬(入冬)

(30) 助词。了

怎生出的这恶气?我则题破这庙宇,便是我生之愿。——元· 马致远《荐福碑》

词性变化

破的拼音:   

〈词性:形〉

(1) 尽;遍 [all]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诗

(2) 碎裂;不完整 [broken;worn-out;damaged]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破不剌(破烂不堪);破丢不答(破破烂烂);破句(不完整的句子);破陆续(破破烂烂);破烂流丢(破烂不堪的样子);破设设(破杀杀。破破烂烂);破家破伙(破烂家当);破零二落(破烂零散)

(4) 散乱;分散 [in disorder]。如:破零三乱(零碎散乱貌)

(5) 糟;劣 [with low quality]。如:破玩意儿(低劣的技艺;低劣的物件);破马(劣等马)

(6) 不吉利 [unlucky]。如:破日(凶日。旧历书中不吉利的日子);破话(坏话,不吉利的话)

常用词组

破案、破败、破敝、破壁、破冰、破冰船、破财、破产、破钞、破除、破胆、破胆寒心、破的、破读、破费、破釜沉舟、破格、破工夫、破罐子破摔、破耗、破坏、破毁、破获、破击、破季度、破记录、破家、破解、破戒、破镜、破镜重圆、破旧、破旧立新、破句、破口,破口儿、破口大骂、破烂、破烂、破烂货、破浪、破例、破脸、破裂、破陋、破露、破落、破落户、破门、破门而入、破谜儿、破灭、破片、破伤风、破身、破声、破说、破碎、破损、破题、破题儿第一遭、破体字、破涕为笑、破天荒、破土、破瓦寒窑、破碗破摔、破亡、破相、破晓、破鞋、破颜、破译、破约、破绽、破绽百出、破折号、破竹建瓴、破竹之势

  拼音    注音  ㄊ一ˊ   繁体    
部首  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JGHM  仓颉  AOMBO  郑码  KAIG  四角  61808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7344  区位  4466  统一码  9898  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一ノ丶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题(題)的拼音:tí(ㄊ一ˊ)  

⒈ 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题目。主题。话题。题材。题旨。

⒉ 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试题。问答题。

⒊ 写上,签署:题名。题字。题壁。题诗。题辞。题跋。

⒋ 姓。

统一码

题字UNICODE编码U+9898,10进制: 39064,UTF-32: 00009898,UTF-8: E9 A2 98。

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nscribe、problem、subject、title、topic

造字法

形声:从页、是声

English

forehead; title, headline; the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题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2) 同本义 [front]

题,额也。——《说文》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赤眉圆题。——《汉书·司马相如传》

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庄子·马蹄》。释文引司马崔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

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北山经》

雕题黑齿。——《楚辞·招魂》

连缓耳,琐雕题。——《后汉书·杜笃传》

(3) 《雕题交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4) 又如:题注(以头额撞击);黑牛白题(黑牛白额)

(5) 物品的前端或顶端 [end]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孟子》

(6) 又如:榱题(屋檐的椽头。榱,椽子)

(7) 题目;标题 [subject;title;examination question]

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脱脱等《宋史》

(8) 又如:试题(考试时让应考者作答的问题);题头(标题,篇目);题意(题目的旨意);题号(标题名称);题位(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

(9) 书签;标签 [label]

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唐· 李白《感兴八首》

(10) 标志 [mark]

欲垦荒田,先立表题。——《晋书》

(11) 奏章。明、清两代公文用语之一。又指上奏 [memorial to the throne]。

(12) 如:题参(参奏;奏本弹劾);题本(上奏章);题估(清代公文用语);题奏(题本用奏本);题留(清代公文用语);题补(清代公文用语);题销(上奏报销);题请(上奏呈请)

词性变化

题的拼音:

  

〈词性:动〉

(1) 书写;题署 [inscribe]

题名其上。——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题赞(在书画上题写几句有关的话或留作纪念的话);题款(署名或题字在书画上);题诗(作诗。题在书画,器物或墙壁之上);题叶(在叶上题诗);题署(签署,书写文书封筒;题壁(在壁上题诗写字))

(3) 谈及 [mention]

且把闲话休题。——《水浒传》

(4) 又如:休题旧事;题说(说起)

(5) 品评;评论 [review]

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李白《与韩荆州书》

(6) 又如:题拂(评论,标榜);题品(品评。也作题评);题评(品评。同题品)

(7) 鸣;叫 [cry]

遍青山,题经子杜鹃。——明· 汤显祖《牡丹亭》

常用词组

题跋、题壁、题材、题词、题解、题名、题目、题签、题外、题旨、题注、题字

  拼音  ér   注音  ㄦˊ   繁体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QTN  仓颉  LU  郑码  RD  四角  22010  结构  单一电码  0334  区位  2289  统一码  513F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儿(兒)的拼音:ér(ㄦˊ)  

⒈ 小孩子:婴儿。儿戏。

⒉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⒊ 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⒋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⒌ 助詞:①多用作名词后缀。②用于形容词后。

统一码

儿字UNICODE编码U+513F,10进制: 20799,UTF-32: 0000513F,UTF-8: E5 84 BF。

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人兒

汉英互译

son、child、childre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儿的拼音:

é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child, pl. children]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child]。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child]。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son]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young man]。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youngster]。如:健儿

(10) 我 [I]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帝]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词性变化

儿的拼音:

ér  

〈词性:形〉

(1) 雄性——多指牲畜 [male]。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my]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儿的拼音:

ér  

<后缀>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常用词组

儿辈、儿曹、儿齿、儿妇、儿歌、儿化、儿皇帝、儿科,儿科学、儿郎、儿马、儿男、儿女、儿女情、儿女情长、儿女债、儿时、儿孙、儿童、儿童节、儿童乐园、儿童文化宫、儿童文学、儿童片、儿童心理学、儿媳妇、儿戏、儿语、儿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