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ōu bàng qiú zhū
注音ㄆㄡ ㄅㄤˋ ㄑ一ㄡˊ ㄓㄨ
解释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出处《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求才。
感情剖蚌求珠是中性词。
繁体剖蜯裘珠
近义剖蚌得珠
动物生肖牛,虎,蛇
剖的拼音:pōu(ㄆㄡ)
⒈ 破开:剖开。解剖。剖面。剖腹。
⒉ 分析,分辩:剖白。剖解。剖析。
剖字UNICODE编码U+5256,10进制: 21078,UTF-32: 00005256,UTF-8: E5 89 96。
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㪗刯
analyse、cut open、dissect、examine
形声:从刂、声
split in two, slice; dissect
详细解释◎ 剖的拼音: pōu
〈词性:动〉
(1) (形声。从刀,咅( pǒu )声。本义:破开,中分)
(2) 同本义 [cut open;split open]
剖,判也。——《说文》
剖,分也。——《广雅》
剖伛之背。——《战国策·宋策》。注:“劈也。”
比干剖。——《庄子·胠箧》。释文:“谓割心也。”
剖刑而莫邪已。——《荀子·彊国》
剖冰济水,不惮艰难。——《吴子·料敌》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剖心(破开胸腹以割心;开布诚心,竭诚相见);剖判(分割,破开;辨析);剖列(分列);剖割(分割);剖肝沥胆(比喻以赤诚之心相待)
(4) 分辨;分析 [analyze]
通人暗于好恶兮,岂昏惑而能剖?——张衡《思玄赋》
(5) 又如:剖玄(解说深奥的道理);剖决(判决,断事);剖断(分析决断);剖白(分析表白);剖豁(解释);剖决机宜(适时、准确地分析决策);剖明(辨明)
剖白、剖辨、剖断、剖分、剖腹藏珠、剖腹产、剖解、剖决、剖露、剖面、剖面图、剖明、剖尸、剖视、剖视图、剖释、剖析、剖心
蚌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蚌胎(指珍珠)。
蚌的拼音:bèng(ㄅㄥˋ)
⒈ 〔蚌埠(bù )〕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蚌字UNICODE编码U+868C,10进制: 34444,UTF-32: 0000868C,UTF-8: E8 9A 8C。
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蚌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螷蜂蜯蛖蚄硥䰷䖫
mussel、clam
形声:从虫、丰声
oysters, mussels; mother-of-pearl
详细解释◎ 蚌的拼音:
蜯 bà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丰声。本义:一种软体动物。有的能产珍珠)
(2) 同本义 [mussel;clam]
离为蚌。——《易·说卦》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战国策·燕策》
巨 蜯函蛛。——《文选·左思·南都赋》
民食果菰 蜯蛤腥臊恶臭。——《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蚌蛤(蚌与蛤。长者曰蚌,圆者曰蛤);蚌壳(蚌的外壳)
(4) 美珠 [fine pearl]
蚌,美珠。——《类篇·虫部》
(5) 另见 bèng (蚌埠)
蚌埠
求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设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
⒉ 恳请,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
⒊ 需要:需求。供过于求。
求字UNICODE编码U+6C42,10进制: 27714,UTF-32: 00006C42,UTF-8: E6 B1 82。
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蛷裘
beg、entreat、request、seek、try
供
象形
seek; demand, request; beseech
详细解释◎ 求的拼音:
裘 qiú
〈词性: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fur coat]
乐正求。——《汉书》
(3) 姓
◎ 求的拼音: qiú
〈词性:动〉
(1) 请求;干请;乞助 [ask;beg;request]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strive for;seek]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ask for;demand]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explore]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blame]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select]。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solicit]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greedy for]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gather]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bribe]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求爱、求备、求成、求爹爹告奶奶、求告、求和、求婚、求假、求见、求教、求借、求救、求靠、求名求利、求偶、求乞、求签、求亲、求亲靠友、求情、求全、求全责备、求人、求仁得仁、求神、求生、求实、求索、求同存异、求仙、求降、求学、求医、求雨、求援、求战、求之不得、求知、求知欲、求助
珠的拼音:zhū(ㄓㄨ)
⒈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珠蚌。珠宝。珠花。夜明珠。珠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珠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⒉ 像珠子的东西:汗珠。泪珠。露珠。
珠字UNICODE编码U+73E0,10进制: 29664,UTF-32: 000073E0,UTF-8: E7 8F A0。
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ead、pearl
形声:从王、朱声
precious stone, gem, jewel, pearl
详细解释◎ 珠的拼音: zhū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2) 同本义 [pearl]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
所货西洋珠。
(4) 又
公受珠。
(5) 又
出珠授之。
(6)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7) 珠玉 [pearl and jade]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8)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9) [形]∶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florid;fine]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10)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11)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 [bead]。如:珠履;珠帘
(12)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drop]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
珠蚌、珠宝、珠宝盒,珠宝箱、珠翠、珠光宝气、珠还、珠辉玉丽、珠玑、珠江、珠泪、珠泪偷弹、珠联璧合、珠帘、珠母、珠算、珠围翠绕、珠心、珠玉、珠圆玉润、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