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破柱求奸的意思

zhùqiújiān

破柱求奸



拼音pò zhù qiú jiān

注音ㄆㄛˋ ㄓㄨˋ ㄑ一ㄡˊ ㄐ一ㄢ

解释《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后以“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

例子如或纶言既降,丹慊莫从,则当破柱求奸,碎首请事。死而后已,义不苟然。唐·元稹《代李中丞谢官表》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破柱求奸是中性词。

繁体破柱裘姦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ㄆㄛˋ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DHCY  五笔98  DBY  仓颉  MRDHE  郑码  GXI  四角  14647  结构  左右电码  4275  区位  3838  统一码  7834  笔顺  一ノ丨フ一フノ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破的拼音:pò(ㄆㄛˋ)  

⒈ 碎,不完整:碗打破。破灭。破旧。破败。破落。破陋。破颜(转为笑容)。破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破。

⒉ 分裂:破裂。破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破土。

⒊ 使损坏:破坏。破损。

⒋ 超出:破例。破格。

⒌ 花费,耗费:破费。破财。破产。

⒍ 打败,打垮:破阵。破门。攻破。

⒎ 揭穿:破案。破译。破获。

统一码

破字UNICODE编码U+7834,10进制: 30772,UTF-32: 00007834,UTF-8: E7 A0 B4。

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eak、breakable、broken、cleave、damaged、defeat、destroy、torn、worn-ou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石、皮声

English

break, ruin, destroy; r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破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2) 同本义 [burst;crack;break]

破,石碎也。——《说文》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沉船、破甑。——《史记·项羽本纪》

卵破子死。——《荀子·劝学》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爆破(用炸药炸毁);破瓦(古代一种占卜方法。使瓦碎裂,观其纹理以定吉凶祸福);破卵倾巢(碎裂鸟卵,倾覆鸟巢);破剥(破裂剥落);破坠(破裂坠落);破溃(破裂崩溃);破块(敲碎土块)

(4) 破坏;损坏 [destroy;damage]

破,坏也。——《广雅》

淫破义疏。——《左传·隐公三年》。疏:“谓破败。”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礼记·中庸》

(5) 又如:破折(破坏折断);破禁(破坏或违反禁令戒条);破盘(祭祀后吃祭奠的菜肴);破质(破坏质体;改变本质);破亲(破坏别人的婚姻);破击(破坏和袭击);破斗(破坏和战斗);破没(破损覆没)

(6) 破亡;衰败;毁灭 [ruin;decay]

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

(7) 又如:破亡(破败灭亡);破凶(破其国,杀其身);破走(击破败走);破殄(破灭;消灭);破家(毁灭家庭;使国家破灭);破巢(破毁了的鸟巢);破残(毁坏;破损;破败残缺)

(8) 击溃;攻破 [defeat;capture]

今沛公先破 秦入 咸阳。——《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破城(攻破城邑);破沮(因战败而丧失士气);破阵(击破敌阵);破屋(击穿房屋);破军(击破敌军);破却(击退);破逐(击破并驱逐);破陷(攻破;攻克);破坚摧刚(谓攻破摧毁强敌);破胜(击破战胜);破敌(击败敌军);破关(攻克险阻难关)

(10) 破除;解除 [get rid of;break with]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破邪(破除邪恶);破妄(破除妄念);破执(佛教语。谓破除有实我、有实法的执见);破恶(破除邪恶);破惑(解惑;破除疑惑);破弃(破除;抛弃);破结(破除结念);破滞(破除凝塞;解除烦闷)

(12) 违背;废弃 [violate;abandon]。如:破律(徇私枉法;打破戒律);破禁(违反禁令戒条)

(13) 花费;消耗 [spend;exhaust]。如:破悭(花钱);破用(花用;耗费);破使(花用);破券(破钞,花钱);破酒(化钱摆喜酒);破家荡产(耗尽家产);破铅儿(耗费银两);破钱(破费钱财);破家(耗尽家产)

(14) 透;穿;揭穿 [penetrate;pierce]

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儿女英雄传》

(15) 又如:破云(穿透云层);破空(划破长空);破奸发伏(揭露隐藏的坏人)

(16) 剖析;分析解释 [analyze]。如:破二作三(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破解(分析;解释);破示(剖析昭示);破调(判析调侃);破合(剖析综合);破析(剖析)

(17) 剖开;冲开;分开[cut apart;divide]。如:破竹(剖开竹子。比喻顺利无阻);破眼(睁开眼睛);破理(剖开纹理。喻剖析事理);破浪(船冲开波浪前进)

(18) 绽开;开放 [crack]。如:破萼(破蕾);破蕾(花蕾绽开;开花);破玉(开出洁白的花);破朵(谓花蕾初放)

(19) 放开;放大 [open;magnify]。如:破口(相骂);破言(破口骂人);破笑(放声大笑)

(20) 射中 [hit]

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策》

(21) 如:破帖(射穿箭靶)

(22) 突破; 超出 [break through]。如:破分(破例;破格)

(23) 拼;豁出 [be ready to risk one’s life]。如:破着(豁出);破死拉活(拼命);破死忘生(不顾生命危险;不顾一切)

(24) 改变;翻转 [change;turn]。如:破暖(天气转暖);破愁为笑(犹言转忧为喜)

(25) 化整为零,不再保持整数 [break up the whole into parts]。如:破钱(整钱折零钱);破桐之叶(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

(26) 揭穿,使真相露出 [expose the truth of]。如:一语道破;说破

(27) 敲;打 [beat;hit]

刽子手左右服侍,军校在前,招旗在后,一起破锣,一起破鼓,出了钱塘门。——《岳飞传》

(28) 过,过去 [past]。如:破腊(残腊;岁末);破五(指农历正月初五);破午(中午);破老(年满六十岁,进入老年)

(29) 开始;进入 [begin;start]。如:破暝(傍晚);破题儿(开始;开头);破蒙(启蒙,教小孩子开始认字);破天亮(破晓);破白(谓候选或依资格可以升职的官员第一次得到上级的荐举状);破春(入春);破夏(入夏);破秋(入秋);破冬(入冬)

(30) 助词。了

怎生出的这恶气?我则题破这庙宇,便是我生之愿。——元· 马致远《荐福碑》

词性变化

破的拼音:   

〈词性:形〉

(1) 尽;遍 [all]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诗

(2) 碎裂;不完整 [broken;worn-out;damaged]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破不剌(破烂不堪);破丢不答(破破烂烂);破句(不完整的句子);破陆续(破破烂烂);破烂流丢(破烂不堪的样子);破设设(破杀杀。破破烂烂);破家破伙(破烂家当);破零二落(破烂零散)

(4) 散乱;分散 [in disorder]。如:破零三乱(零碎散乱貌)

(5) 糟;劣 [with low quality]。如:破玩意儿(低劣的技艺;低劣的物件);破马(劣等马)

(6) 不吉利 [unlucky]。如:破日(凶日。旧历书中不吉利的日子);破话(坏话,不吉利的话)

常用词组

破案、破败、破敝、破壁、破冰、破冰船、破财、破产、破钞、破除、破胆、破胆寒心、破的、破读、破费、破釜沉舟、破格、破工夫、破罐子破摔、破耗、破坏、破毁、破获、破击、破季度、破记录、破家、破解、破戒、破镜、破镜重圆、破旧、破旧立新、破句、破口,破口儿、破口大骂、破烂、破烂、破烂货、破浪、破例、破脸、破裂、破陋、破露、破落、破落户、破门、破门而入、破谜儿、破灭、破片、破伤风、破身、破声、破说、破碎、破损、破题、破题儿第一遭、破体字、破涕为笑、破天荒、破土、破瓦寒窑、破碗破摔、破亡、破相、破晓、破鞋、破颜、破译、破约、破绽、破绽百出、破折号、破竹建瓴、破竹之势

  拼音  zhù   注音  ㄓㄨ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YGG  仓颉  DYG  郑码  FSC  四角  40914  结构  左右电码  2691  区位  5489  统一码  67F1  笔顺  一丨ノ丶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柱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柱子。柱石。顶梁柱。

⒉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柱。柱臣(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

统一码

柱字UNICODE编码U+67F1,10进制: 26609,UTF-32: 000067F1,UTF-8: E6 9F B1。

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umniation、mast、pole、post

造字法

形声:从木、主声

English

pillar, post; support; lean 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柱的拼音: zhǔ  

〈词性:动〉

(1) 支撑。通“拄” [support]

且鳌足可以柱天,体必长大,不容于天地,女娲虽圣,何能杀之?——《论衡·谈天》

(2) 又如:柱天(撑天;支天);柱地(立柱支地)

(3) 挡住;阻塞 [stop]

内人共举机以柱门,兵斫门,不能破。——《三国志》

(4) 拄 [lean on]

手把定筇竹,柱杖行田野,出村房。——《刘知远诸宫调》

(5) 又如:柱杖(手杖)

(6) 另见 zhù  

基本词义

柱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2) 同本义 [post;pillar;column]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 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柱以白璧。——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柱磉石(支撑柱子的基石);铜柱;楣柱;柱桷(屋柱和椽子);柱梁(柱和梁);柱栋(屋柱与栋梁);柱极(殿柱和正梁);柱楣(茅庐的立柱和前檐;柱和梁)

(4) 像柱子的东西 [sth.shaped like a column]

王以名使括(赵括),若胶柱鼓瑟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水柱;冰柱;花柱

(6) 另见 zhǔ  

常用词组

柱廊、柱身、柱石、柱子、柱座

  拼音  qiú   注音  ㄑ一ㄡˊ   
简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86  FIYI  五笔98  GIYI  仓颉  IJE  郑码  AKS  四角  43909  结构  单一电码  3061  区位  3983  统一码  6C42  笔顺  一丨丶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求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设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

⒉ 恳请,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

⒊ 需要:需求。供过于求。

统一码

求字UNICODE编码U+6C42,10进制: 27714,UTF-32: 00006C42,UTF-8: E6 B1 82。

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蛷裘

汉英互译

beg、entreat、request、seek、tr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eek; demand, request; besee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求的拼音:

qiú  

〈词性: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fur coat]

乐正求。——《汉书》

(3) 姓

词性变化

求的拼音: qiú  

〈词性:动〉

(1) 请求;干请;乞助 [ask;beg;request]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strive for;seek]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ask for;demand]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explore]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blame]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select]。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solicit]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greedy for]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gather]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bribe]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常用词组

求爱、求备、求成、求爹爹告奶奶、求告、求和、求婚、求假、求见、求教、求借、求救、求靠、求名求利、求偶、求乞、求签、求亲、求亲靠友、求情、求全、求全责备、求人、求仁得仁、求神、求生、求实、求索、求同存异、求仙、求降、求学、求医、求雨、求援、求战、求之不得、求知、求知欲、求助

  拼音  jiān   注音  ㄐ一ㄢ   繁体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VFH  仓颉  VMJ  郑码  ZMAE  四角  41440  结构  左右电码  1169  区位  2873  统一码  5978  笔顺  フノ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奸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阴险,虚伪,狡诈:奸人。奸狡。奸刁。奸佞。奸雄。奸智(为非作歹的心计)。藏(cáng   )奸。

⒉ 不忠于国家或自己一方的人:奸细。内奸。

⒊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奸淫。强奸(亦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如“奸奸民意”)。通奸。

统一码

奸字UNICODE编码U+5978,10进制: 22904,UTF-32: 00005978,UTF-8: E5 A5 B8。

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姦姧

汉英互译

evil、illicit sexual relations、traitor、wick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rafty, villainous, fal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奸的拼音: gān  

〈词性:动〉

(1) 干犯,抵触 [offend;conflict]

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左传·成公十六年》

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杜预注:奸,犯也。

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庄子·天运》

各守其职,不得相奸。——《淮南子·主术》

以渔钓奸周西伯。——《史记·齐太公世家》

察其驰骋步骤,芒炎或长或短,所历奸犯。——《汉书·五行志下》

(2) 另见 jiān  

基本词义

奸的拼音:

jiān  

〈词性:形〉

(1)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2) 同本义 [evil;wicked;treacherous]

姦,私也。——《说文》

姦,盗也。——《广雅》

在内曰姦,在外曰宄。——《三苍》

用轨之财者为姦。——《国语·鲁语》

寇贼姦宄。——《书·舜典》

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  同邪)。——《墨子·辞过》

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商君书·开塞》

荡渨湋之姦咎兮。——《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

盗器为姦。——《左传·文公十八年》

多贼姦些。——《楚辞·招魂》。注:“恶也。”

姦宄是防。——张衡《西京赋》。注:“邪也。”

作奸犯科。——诸葛亮《出师表》

攘除奸凶。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奸人构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奸慝(奸诈;邪恶);奸顽(奸诈凶顽);奸回(奸恶邪僻;奸邪);奸智(奸诈邪恶的企图);奸侠(心怀邪恶的人。即俗称的无赖汉);奸非(作奸犯法的人);奸利(作奸犯法所获得的利益);奸证(做坏事的脏证);奸钱(私铸的钱币);奸事(不正当的事;非法的事);奸市(违法交易);奸宄(违法作乱的事情)

(4) 伪 [false]

姦,伪也。——《广雅》

夫神者好和而恶姦。——《庄子·徐无鬼》。注:“私自许者姦也。”

十姦。——《周书·宝典》。注:“不诚之行故曰姦。”

词性变化

奸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会意。从女,从干,干亦声。本义:奸淫;私通)

(2) 同本义 [commit adultery]

奸,犯淫也。——《说文》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姦也。——《左传·庄公二年》

(3) 又如:奸私(通奸);奸占(非法占人妻女);奸状(男女私通);奸宿(奸通);奸乱(淫乱)

(4) 作乱或窃夺 [stage an armed rebellion or steal]

奸,犯也。——《小尔雅》

臣敢奸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是再奸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奸时以动。——《左传·成公十六年》

以奸忠直。——《汉书·孔光传》

以奸者七十二君。——《庄子·天运》

各守其职,不得相姦。——《淮南子·主术》。按,姦假借为干。”

(5) 又如:奸赃(营私纳贿);奸盗(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

(6) 欺骗;作弄 [deceive; make a fool of; dupe]

你奸得我索性。——元· 高明 《琵琶记》

奸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犯法作乱的人,歹徒;恶人 [evildoers]

故佼众者誉多,外内朋党,虽有大姦,其蔽主多矣。——《管子·明法》

不告奸者腰斩。——《史记·商君列传》

奸宄不得萌动而破灭。——《汉书·辛庆忌传》

(2) 又如:奸宄(为非作歹的坏人;奸臣);奸凶(邪恶凶顽的人);奸乱(心术不正,行迹不轨)

(3) 出卖国家、民族、集团利益的人 [traitor]。如:奸相(指弄权误国的宰相);奸谍(间谍。为敌方刺探情况的人);奸蠹(有害国家社会的不法行为;亦指行为不法的坏人);内奸;汉奸

(4) 另见 gān  

常用词组

奸臣、奸党、奸恶、奸官、奸宄、奸猾,奸滑儿、奸民、奸佞、奸情、奸商、奸徒、奸污、奸细、奸险、奸笑、奸邪、奸雄、奸淫、奸贼、奸诈

破柱求奸: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