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铺胸纳地的意思

xiōng

铺胸纳地



拼音pū xiōng nà dì

注音ㄆㄨ ㄒㄩㄥ ㄋㄚˋ ㄉ一ˋ

解释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

繁体鋪胸納地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pū pù   注音  ㄆㄨ ㄆㄨˋ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QGEY  五笔98  QSY  仓颉  OPIJB  郑码  PFB  四角  83727  结构  左右电码  6917  区位  3844  统一码  94FA  笔顺  ノ一一一フ一丨フ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铺(鋪)的拼音:pū(ㄆㄨ)  

⒈ 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铺开摊平。铺床。铺垫(a.卧具;b.衬托,陪衬,写作技巧之一)。铺张。平铺直叙。

其他字义

铺(鋪)的拼音:pù(ㄆㄨˋ)  

⒈ 商店:饭铺。肉铺。铺面。

⒉ 床:床铺。搭铺。卧铺。

⒊ 旧时的驿站:三十里铺。

统一码

铺字UNICODE编码U+94FA,10进制: 38138,UTF-32: 000094FA,UTF-8: E9 93 BA。

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鋪舖

汉英互译

extend、spread

造字法

形声:从钅、甫声

English

shop, store; place sleep, b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铺的拼音:

鋪、舖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甫声。本义:衔门环的底座。又称“铺首”)

(2) 同本义 [knocker-holder]

铺,箸门铺首也。——《说文》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司马相如《长门赋》

金琐银铺。——何晏《景福殿赋》

铜龟蛇铺首鸣。——《汉书·哀帝纪》

金铺交映。——西晋· 左思《蜀都赋》

(3) 又如:铺手(铺首)

(4) 铜器名。豆属。其上为一平的直壁浅盘。铺与豆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细长的把柄,在盘下连铸一较宽的高圈足 [Pu vessel]

铺,亦古器名,有公刘铺,有天尹养铺,形亦如簠,但簠方而铺圆耳。——明· 杨慎《丹铅总录》

词性变化

铺的拼音:

  

〈词性:动〉

(1) 把东西展开或摊平 [spread;extend]

铺,陈也。——《广雅》

铺敦淮汶。——《诗·大雅·常武》

引笔铺纸。——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

(2) 又如:铺房(指旧俗在婚期前一日,女方派人到婿家去铺设卧房);铺眉苫眼(装模作样);铺苫(铺展,铺垫);铺堆(堆;装);铺陈(指被褥等卧具);铺排(铺叙;铺陈);铺腾(铺张;挥霍;喷;散发);铺张扬厉(形容过分铺张,讲穷排场)

(3) 安排,摆设 [arrange]

铺时绎思。——《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铺派(安排)

(5) 铺设 [pave;lay]。如:街道是用古老的鹅卵石铺成的;铺路面;铺铁轨

(6) 设置;部署 [set up;put up;dispose;deploy]。如:铺谋设计(巧作安排设下计谋);铺谋(筹划);铺撒(铺展,表现)

(7) 披挂;覆盖 [drape over;cover]

闲铺羽服居仙窟,自着金莲造化功。——唐· 吕岩《七言》

(8) 铺叙 [narrate in detail]。如:铺文(铺叙文词);铺说(详细述说)

铺的拼音:

  

〈词性:量〉

(1) 用于褥子、垫子、炕或佛像等。如:一铺炕;三铺画

(2) 另见   

常用词组

铺摆、铺陈、铺衬、铺床、铺垫、铺盖、铺盖、铺盖卷儿、铺轨、铺炕、铺路、铺面、铺排、铺平、铺砌、铺设、铺首、铺摊、铺天盖地、铺叙、铺展、铺张、铺张浪费、铺张扬厉

基本词义

铺的拼音:

鋪、舖   

〈词性:名〉

(1) 商店。俗作“铺” [shop]

铺,贾肆也。——《韵会》

铺,俗作舖。——《正字通》

(2) 又如:饭铺;杂货铺;当铺;铺家(店家,商店);铺席(店铺;商店;商人);铺行(店铺和商行);铺舍(指商店);匠人铺(制造或修理物品或机械的店);铁匠铺

(3) 卧具;床铺 [plank bed]。如:地铺;吊铺;床铺

(4) 驿站。古代传递公文和投递信件的地方。现多用于地名 [post]

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元史·兵志四》

(5) 又如:铺司(古代负责掌理公文邮件等传送事宜的官员);铺兵(古代担任传送公文、邮件的兵士);铺舍(古代掌理传送公文邮件的处所);铺马(驿站中专门传送皇帝诏书的马匹);铺递(传送公文的驿站)

(6) 另见   

常用词组

铺板、铺保、铺底、铺户、铺家、铺捐、铺面、铺面房、铺位、铺子

  拼音  xiōng   注音  ㄒㄩㄥ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86  EQQB  五笔98  EQRB  仓颉  BPUK  郑码  QROZ  四角  77220  结构  左右电码  5172  区位  4856  统一码  80F8  笔顺  ノフ一一ノフノ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胸的拼音:xiōng(ㄒㄩㄥ)  

⒈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胸脯。胸膛。胸腔。胸口。胸骨。胸椎。胸膜。胸怀(抱负、气量)。胸襟(同“胸怀”)。胸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胸臆。胸中有数(shù  )。

统一码

胸字UNICODE编码U+80F8,10进制: 33016,UTF-32: 000080F8,UTF-8: E8 83 B8。

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胷匈

汉英互译

chest、bosom、thorax、mind

造字法

形声:从月、匈声

English

breast, bosom, chest; thora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胸的拼音:

xi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匈声。本作“匈”,胸是后起字。本义:胸膛)

(2) 同本义 [bosom;chest]

胸满腹胀。——《素问·腹中论》

两手紧抱胸前。——宋· 宋慈《洗冤录》

(3) 又如:胸雪(雪白的胸部。倒文。多见于五代词)

(4) 内心;心里[mind;heart]

忧苦欲何为,缠绵胸与臆。——晋· 陆机《赴洛》

(5) 又如:胸衾(胸怀;胸襟);胸藏锦绣(比喻富有才识);胸藏翰墨(比喻极有学识);胸中大有丘壑(比喻思虑深远;亦作胸中有了丘壑)

(6) 喻指前面 [front]。如:胸廝撞(两个迎面相撞)

常用词组

胸部、胸骨、胸怀、胸襟、胸口、胸宽、胸廓、胸膜炎、胸脯、胸腔、胸墙、胸肉、胸膛、胸围、胸胁、胸噎、胸臆、胸音、胸有成竹、胸章

  拼音    注音  ㄋㄚˋ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XMWY  仓颉  VMOB  郑码  ZLOD  四角  24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780  区位  3641  统一码  7EB3  笔顺  フフ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纳(納)的拼音:nà(ㄋㄚˋ)  

⒈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⒉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⒊ 享受:纳福。纳凉。

⒋ 缴付:纳税。

⒌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⒍ 姓。

统一码

纳字UNICODE编码U+7EB3,10进制: 32435,UTF-32: 00007EB3,UTF-8: E7 BA B3。

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cept、admit、receive

相关字词

缴、出、吐

造字法

形声:从纟、内声

English

admit, take, receive, accep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纳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2) 同本义 [wet;soak]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3)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4) 收藏;收入 [collect]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6)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receive;admit;accept]

几以不纳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8) 缴纳,贡献 [pay;offer]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

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周礼·地官·泉府》

小臣纳卿大夫。——《仪礼·燕礼》

纳于太庙。——《公羊传·桓公二年》

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命弟子纳射器。——《仪礼·乡射礼》

纳之库。——诸葛亮《出师表》

(9) 又如:纳监(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纳锡(进贡);纳粟(也作内粟,入粟;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以谋求某种利益);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

(10) 穿;着 [wear;put on]。以脚跟着入鞋中。如:纳履(穿鞋);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11) 使进入 [enter]

三纳之而未克。——马中锡《中山狼传》

(12) 取;娶 [marry]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晋语》

(13) 又如:纳币(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纳宠(娶妾);纳赘(招上门女婿);纳妇(娶妇)

(14) 结交 [make friends with;associate with]

魏了翁闻之,更纳交焉。——《宋史·张忠恕传》

(15) 又如:纳交(结交);纳宗(结交宗室朋友)

(16) 用同“捺” [press with force;low]

(17) 按下。如:纳火(按下火气);纳气(按下火气不发作)

(18) 低,低下。如:纳头(低头);纳拜(低头拜见)

(19) 通“衲”。密针缝纫 [sew close stitches over a patch,etc.]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20) 又如:纳衣(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鞋(用线缝制鞋底)

(21) 扣压 [withhold]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太尉 高俅、 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水浒传》

常用词组

纳粹,纳粹分子、纳福、纳贡、纳贿、纳粮、纳凉、纳闷儿、纳聘、纳妾、纳入、纳税、纳降、纳新

  拼音  dì de   注音  ㄉ一ˋ ˙ㄉㄜ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FBN  仓颉  GPD  郑码  BYI  四角  44112  结构  左右电码  0966  区位  2156  统一码  5730  笔顺  一丨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地的拼音:dì(ㄉ一ˋ)  

⒈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⒉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⒊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⒌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⒍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⒎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⒏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⒐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⒑ 底子:质地。

其他字义

地的拼音:de(˙ㄉㄜ)  

⒈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统一码

地字UNICODE编码U+5730,10进制: 22320,UTF-32: 00005730,UTF-8: E5 9C B0。

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坔埅埊墬嶳

汉英互译

terra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地的拼音: de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used after an adj.,noun,adverb or verb,etc.to form an adverbial adjunct]。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基本词义

地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the earth]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ground;lan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land;fields]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territory]。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place;locality]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position]。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a person's mind]。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distance;area]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dwelling place]。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background]。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district]。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landlord]。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roon for action]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常用词组

地板、地板蜡、地磅、地保、地堡、地崩山摧、地表、地表火、地鳖虫、地波、地步、地财、地层、地产、地秤、地磁、地大物博、地带、地道、地道、地道战、地点、地动、地动山摇、地动仪、地洞、地段、地方、地方、地方民族主义、地方色彩、地方武装、地方戏、地方志、地方主义、地方自治、地府、地覆天翻、地沟、地瓜、地光、地广人稀、地滚球、地核、地黄、地积、地基、地极、地籍、地价、地角、地角、地角天涯、地脚、地脚、地窖、地界、地久天长、地块、地老虎、地老天荒、地雷、地垒、地塄、地理、地理学、地力、地栗、地利、地利人和、地邻、地垄、地漏、地炉、地脉、地幔、地貌、地面、地面灌溉、地面气压、地面水、地名、地亩、地盘、地皮、地痞、地平线、地铺、地契、地气、地堑、地壳、地勤、地球、地球仪、地区、地权、地热、地上茎、地声、地区差价、地势、地势图、地税、地速、地台、地摊,地摊儿、地毯、地铁、地头,地头儿、地头蛇、地图、地图册、地位、地温、地物、地峡、地下、地下、地下河、地下建筑物、地下茎、地线、地心、地心说、地形、地穴、地学、地衣、地狱、地域、地震、地震波、地震带、地震区、地震仪、地震预报、地震站、地震震级、地政、地支、地址、地志、地质、地质时代、地质学、地中海、地轴、地主、地主阶级、地主之谊、地租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