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前尘影事的意思

qiánchényǐngshì

前尘影事



拼音qián chén yǐng shì

注音ㄑ一ㄢˊ ㄔㄣˊ 一ㄥˇ ㄕˋ

解释谓往事。

出处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例子我躺在床上,前尘影事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浮现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谜语往事

感情前尘影事是中性词。

繁体前塵影事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ián   注音  ㄑ一ㄢˊ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UEJJ  仓颉  TBLN  郑码  UAQK  四角  80221  结构  上下电码  0467  区位  3916  统一码  524D  笔顺  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前的拼音:qián(ㄑ一ㄢˊ)  

⒈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前面。前边。前方。面前。前进。前程。

⒉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车之鉴。

⒊ 顺序在先的:前五名。

⒋ 向前行进:勇往直前。

统一码

前字UNICODE编码U+524D,10进制: 21069,UTF-32: 0000524D,UTF-8: E5 89 8D。

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偂歬

汉英互译

former、forward、front、preceding、restrai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动〉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go forward;go ahead]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guide;lead]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call on (sb.holding high office)]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cut;trim]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词性变化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ahead;forward;front]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ago;before;former]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in advance;beforehand]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present]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China-cane]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形〉

(1) 从前的 [former;previous]。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future]。如:前景;前程;前途

常用词组

前摆、前半晌、前半天、前半夜、前辈、前臂、前不久、前部、前舱、前车之鉴、前尘、前程、前程万里、前仇、前此、前导、前导、前灯、前敌、前定、前额、前伐、前帆、前方、前锋、前夫、前俯后合、前赴后继、前功尽弃、前汉、前后、前呼后拥、前肩、前脚、前脚、前脚后脚、前襟、前进、前景、前科、前例、前烈、前路、前茅、前门、前面、前年、前排、前仆后继、前妻、前期、前前后后、前清、前情、前驱、前儿,前儿个、前人、前任、前日、前哨、前哨战、前身、前生、前世、前事、前所未闻、前所未有、前所未知、前台、前提、前体、前天、前厅、前庭、前头、前途、前途渺茫、前途未卜、前往、前桅、前卫、前夕、前嫌、前线、前胸、前言、前沿、前仰后合、前夜、前一阵子、前因、前因后果、前院、前月、前站、前兆、前者、前肢、前置、前置词、前缀、前奏

  拼音  chén   注音  ㄔㄣˊ   繁体    
部首  小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IFF  仓颉  FG  郑码  KOB  四角  90104  结构  上下电码  1057  区位  1930  统一码  5C18  笔顺  丨ノ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尘(塵)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飞扬的灰土:尘土。尘埃。尘垢。尘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尘。烟尘。甚嚣尘上。望尘莫及。

⒉ 佛家、道家指人间:红尘。尘世。

统一码

尘字UNICODE编码U+5C18,10进制: 23576,UTF-32: 00005C18,UTF-8: E5 B0 98。

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rt、dust、this world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尘的拼音:

chén  

〈词性: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dust]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dirty thing]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the world]。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trace]。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chen]

(9) 姓

词性变化

尘的拼音:

chén  

〈词性:动〉

(1) 蒙上灰尘,弄脏 [stain;dirt]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常用词组

尘埃、尘饭涂羹、尘肺、尘封、尘垢、尘寰、尘芥、尘仆、尘世、尘事、尘俗、尘土、尘网、尘嚣、尘杂、尘滓

  拼音  yǐng   注音  一ㄥˇ   
部首  彡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JYIE  仓颉  AFHHH  郑码  KSKP  四角  62922  结构  左右电码  1758  区位  5116  统一码  5F71  笔顺  丨フ一一丶一丨フ一丨ノ丶ノ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影的拼音:yǐng(一ㄥˇ)  

⒈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

⒉ 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

⒊ 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

⒋ 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统一码

影字UNICODE编码U+5F71,10进制: 24433,UTF-32: 00005F71,UTF-8: E5 BD B1。

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hadow、simulacrum、film、image、movie、photograph、picture、trace

造字法

形声:从彡、景声

English

shadow; image, reflection; photograp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影的拼音: yǐ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彡,景声。彡( shān  ),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2) 同本义 [shadow;reflection]

影,形影。——《广韵》

犹表之与影。——《吕氏春秋·功名》

吾日悠悠惭于影。——《淮南子·修务》

(3) 字本作“景”

二子乘舟,汛汛其影。——《诗·邶风·二子乘舟》。疏:“景,指舟影。”

罔两问于景。——《淮南子·道应》

正日景以求地中。——《周礼·大司徒》。释文:“景,本或作影。”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影灯(点火取影的彩灯);影不离灯(紧密地连在一起);影形不离(形影不离。比喻关系密切);影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表柱。引申指法规、标准);影表(即圭表。为古代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影子花(影踪);影兆(踪影);影附(谓如影附形);影神(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影从(如影随形。形容迅速依附、追随);影影(身影);影踪(身影,踪迹);湖光塔影;影娥池(汉代未央宫中池名。本凿以玩月,后以指清澈鉴月的水池)

(5) 图绘的佛像或人物肖像 [figure]

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毁神影,坏屋舍。——《南史》

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水浒传》

(6) 又如:影身(画像);影图(画像);影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影室(影堂。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处);影神(指遗像;画像)

(7) 照片 [photograph]。如:合影;影集

(8) 痕迹,某物经过后留下的一条线或踪迹 [trace]。如:影子花(影踪);影迹(踪迹;线索)

词性变化

影的拼音: yǐng  

〈词性:动〉

(1) 遮蔽;遮盖 [screen]。如:影屏(门内做屏障用的屏风);影蔽(掩蔽;隐匿)

(2) 影射 [allude to]。如:影子语(含蓄影射的言语、议论);影带(犹影射)

(3) 假冒 [pass oneself as]

虽有富户,或投名于势要,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庄宗纪》

(4) 又如:影射(假冒他人字号、招牌;以假充真);影庇(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影占(虚占人户或财产,使逃避赋役、税收)

(5) 隐藏 [hide]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6) 又如:影着(隐着;藏着);影射(暗中耍手腕)

(7) 照射 [radiate]

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西游记》

(8) 描摹;影印 [photo-offset]。如:影宋元本或校宋元本的书籍

(9) 晃动 [shake]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水浒传》

常用词组

影本、影壁、影调、影调剧、影集、影集、影迹、影剧、影剧院、影迷、影片、影评、影区、影射、影视、影堂、影戏、影响、影响、影像、影写、影星、影业、影印、影影绰绰、影院、影展、影子、影子内阁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部首  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GKVH  仓颉  JLLN  郑码  DJXB  四角  50007  结构  上下电码  0057  区位  4234  统一码  4E8B  笔顺  一丨フ一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事的拼音:shì(ㄕˋ)  

⒈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⒉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⒊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⒋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⒌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⒍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⒎ 服侍:事父母。

统一码

事字UNICODE编码U+4E8B,10进制: 20107,UTF-32: 00004E8B,UTF-8: E4 BA 8B。

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㕝亊叓

汉英互译

accident、affair、be engaged in、business、job、matter、work、case、thing

造字法

形声:从史、之省声

English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government post]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post;duty;powers of office]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occupation]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matter;thing;business;affair;job;work]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achievements]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accident]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intercourse]。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allusion]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condition;state]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词性变化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侍奉;供奉 [serve;wait upon]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be engaged in]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enslave]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pursue]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administer]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appoint]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量〉

件;副 [piece]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常用词组

事败垂成、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事必躬亲、事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端、事功、事故、事过境迁、事后诸葛亮、事迹、事假、事件、事理、事例、事略、事前、事情、事权、事儿、事实、事实婚、事实上、事事、事势、事态、事体、事危累卵、事务、事务所律师、事务员、事物、事项、事业、事宜、事由、事与愿违、事在人为、事主

前尘影事: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