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千古奇闻的意思

qiānwén

千古奇闻



拼音qiān gǔ qí wén

注音ㄑ一ㄢ ㄍㄨˇ ㄑ一ˊ ㄨㄣˊ

解释从来没有听到或见过的意思

出处好古主人《赵太祖三下南唐》第四十五回:“今朕作主,准赐婚配。花之慈母亦无不俯依之理,况又与前四少将御侄等撮合,如出一辙。更见姻缘相配出于千古奇闻也。”

例子人类能够到月球上去步行,已不是千古奇闻了。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惊人的事物。

感情千古奇闻是中性词。

繁体千古奇聞

近义旷古奇闻、亘古奇闻

英语a fantastic tale(a forever strange tale)

日语千古奇聞(きぶん)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iān   注音  ㄑ一ㄢ   
部首  十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TFK  仓颉  HJ  郑码  ME  四角  20400  结构  上下电码  0578  区位  3907  统一码  5343  笔顺  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千(韆)的拼音:qiān(ㄑ一ㄢ)  

⒈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

⒉ 喻极多: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①喻多次斗争考验;②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

⒊ 见“秋”字“秋千”。

⒋ 姓。

统一码

千字UNICODE编码U+5343,10进制: 21315,UTF-32: 00005343,UTF-8: E5 8D 83。

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仟阡韆

汉英互译

kilo、millenary、thousand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housand; many, numerous; very; (Cant.) a cheater, swindl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千的拼音: qiān  

〈词性:数〉

(1)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thousand]

千,十百也。——《说文》

(2) 又如:千夫(一千个成年男子);千门(千家);千社(25家为社,千社为25000家);千祀(千年,千代);总数为一千;千乘(兵车千辆);千载(千年)

词性变化

千的拼音: qiān  

〈词性:形〉

(1)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many]

清丽千眼。——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

(2) 又如:千千(比喻数目很多);千般(多种花样);千寻(形容极高);千钟(丰厚的俸禄。指富贵);千万劫(很长久);千式百样(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白发三千丈;千丁(很多人);千人坑(指堆积大量人尸的土坑);千山(极言山多);千百(极言其多);千帆(众多的帆船);千和(多种原料合成的香);千指(形容人多);千品(多种品物);千度(次数多);千衲(众僧);千骑(人马很多);千颦(多愁)

千的拼音: qiān  

〈词性:名〉

通“阡”。田间小路 [foot path between fields]

四政曰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管子·四时》

坏井田,开千伯。——《汉书·食货志上》

常用词组

千变万化、千遍万遍、千差万别、千仇万恨、千疮百孔、千锤百炼、千村万落、千刀万剐、千吨、千恩万谢、千儿八百、千方百计、千分尺、千夫、千夫所指、千伏、千古、千呼万唤、千回百转、千娇百态、千斤、千斤顶、千斤重担、千金、千金难买、千金一诺、千金一掷、千军万马、千钧一发、千钧重负、千卡、千克、千里、千里马、千里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足、千了百当、千伶百俐、千虑一得、千虑一失、千米、千难万难、千年万载、千篇一律、千奇百怪、千千万万、千秋、千秋万代、千秋之后、千人所指、千山万水、千乘之国、千乘之王、千思万想、千岁、千岁爷、千头万绪、千妥万当,千妥万妥、千瓦、千万、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载难逢、千张、千真万确、千周

  拼音    注音  ㄍㄨ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DGHG  仓颉  JR  郑码  EDJ  四角  40600  结构  上下电码  0657  区位  2537  统一码  53E4  笔顺  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古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⒉ 古体诗的简称:五古(五言古诗)。七古(七言古诗)。

⒊ 姓。

统一码

古字UNICODE编码U+53E4,10进制: 21476,UTF-32: 000053E4,UTF-8: E5 8F A4。

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e-old、ancie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十、从口

English

old, classic, anci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古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 同本义 [ancient times]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 务光是也。—— 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古代乐器);古货(古代货币);古贤(古代贤人)

(4)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books or orthodoxies of ancient sages]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宽至雒阳,复从 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汉书·丁宽传》

(5) 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古义(古书的义理);古谊(古代典籍之义理);古逸(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

(6) 古人 [the ancients]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诗·郑风·女曰鸡鸣序》

(7) 又如:古老上人(古人);古义(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古节(古人立身的节操);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8) 天 [Heaven]

天为古。——《周书·周祝》

曰若稽古。——《书·尧典》

其于中古乎。——《易·系辞传》

(9) 又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前代帝王)

(10) 古体诗的简称 [form of pre-Tang poetry]。如:古风(古体诗。每篇字数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讲平仄,用韵亦较自由);五言古;七言古

(11) 古巴的简称 [Cuba]。如:中古建交

(12) 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词性变化

古的拼音:   

〈词性:形〉

(1) 久远;古老 [ancient;age-old]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 杜牧《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承湘南亲友》

(2) 又如:古文明;古王朝;古堡(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古渡(古老的渡口);古始(远古);古礼(古时的礼制)

(3) 质朴 [simple]。如:古穆(古朴凝重);古峭(古朴端肃;古朴简劲);古健(古朴雄健);古常(古朴寻常)

(4) 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strange]

(5) 又如:古执(固执。古板执拗);古董(方言。比喻顽固守旧的人);古涩(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6) 旧,原来 [old;former]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古诗十九首》

常用词组

古奥、古板、古北区、古刹、古厝、古代、古代、古道、古道热肠、古典、古董、古都、古方,古方儿、古风、古怪、古冠、古国、古话、古画、古籍、古记、古迹、古今、古今中外、古井无波、古劲、古旧、古来、古兰经、古老、古里古怪、古历、古貌古心、古朴、古气、古腔古调、古钱、古人、古色古香、古尸、古诗、古时、古式、古书、古玩、古往今来、古为今用、古文、古文字、古文字学、古物、古昔、古稀、古训、古雅、古谚、古意、古音、古远、古语、古筝、古装、古拙

  拼音  qí jī   注音  ㄑ一ˊ ㄐ一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DSKF  仓颉  KMNR  郑码  GDAJ  四角  40621  结构  上下电码  1142  区位  3870  统一码  5947  笔顺  一ノ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奇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奇闻。奇迹。奇志。奇观。奇妙。奇巧。奇耻大辱。

⒉ 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奇兵。奇计。奇袭。出奇制胜。

⒊ 惊异,引以为奇:奇怪。惊奇。不足为奇。

其他字义

奇的拼音:jī(ㄐ一)  

⒈ 数目不成双的,与“偶”相对:奇数(不能被二整除的数,如一、三、五、七、九等,正的奇数亦称“单数”)。

⒉ 零数:奇零(不满整数的数)。奇羡(赢余,积存的财物)。有奇(如“八分奇奇”即八分多一点)。

统一码

奇字UNICODE编码U+5947,10进制: 22855,UTF-32: 00005947,UTF-8: E5 A5 87。

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畸竒

汉英互译

astonish、odd、queer、rare、strange、surpris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大、可声

English

strange, unusual, uncanny, occul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奇的拼音:   

〈词性:形〉

(1) (字源见奇(   )。本义:奇特,奇异)

(2) 单数,偶之对 [odd]

奇,一曰不耦。——《说文》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3)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4) 非法的 [illegitimate]。如:奇车(不合制度的车);奇请它比(于法律正文以外,另行请示或比附他例判案)

(5) [遭遇]不顺当的 [unsmooth]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王维《老将行》

(6) 又如:奇人(坎坷不遇之人);数奇(命运不好);奇薄(数奇命薄。命运不好);奇蹇(命运不好)

(7) [中医]∶药味合于单数或单味药的 [odd-numbered] 。如:奇方

词性变化

奇的拼音:   

〈词性:名〉

(1) 余数,零头,不足整数者 [remainder;fractional amount]

时有奇羡。——《史记·货殖列传》。索隐:“余衍也。”

操其奇赢。——《汉书·食货志》。注:“谓有余财。”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余也。”

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七万五千有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奇得(多余的利益);奇羡(商贾买卖的赢利);奇零(不满整数的数目);奇赢(以余财蓄积奇异的货物)

(3) 姓

(4) 另见   

常用词组

奇函数、奇偶、奇数、奇羡

基本词义

奇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大,从可,可亦声。本义:奇异,怪异)

(2) 同本义 [curious;incredible;queer;peculiar]

奇,异也。——《说文》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国君不乘奇车。——《礼记·曲礼》

奇生怪。——《国语·晋语》

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荀子·非相》。注:“奇伟誇大也。”

余幼好此奇服兮。——《楚辞·屈原·涉江》

有奇字素无备者。——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奇已。——清· 周容《芋老人传》

奇花初胎。——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奇挺(奇异挺拔;奇异超群);奇怀(奇异的想法);奇缘(奇特的缘分);奇古(奇特古朴);奇辟(奇特异常);奇节(奇特的节操);奇险(奇特险怪)

(4) 珍奇;稀奇 [rare]

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传》

(5) 又如:奇稀(奇希。希奇);奇货(珍奇少见的物品或货物);奇珍(奇异珍贵之物);奇花异卉(稀奇少见的花草)

(6) 出人意外,诡变莫测 [unpredictable;unusual]

以奇用兵。——《老子》。注:“诈也。”

(7) 又如:奇咳(奇祕);奇正(兵法术语。设计邀截袭击为奇,对阵交锋为正);奇病(奇怪的病)

(8) 新奇 [strange;novel]。如:奇靡(新奇华丽);奇纵(新奇豪放);奇律(新奇的乐律)

(9) 非凡;佳;妙 [outstanding;fine]。如:奇优(出类拔萃的优伶);奇度(非凡的气度);奇相(非凡的相貌);奇笔(奇妙的书法);奇方(奇妙的丹方)

词性变化

奇的拼音:   

〈词性:副〉

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extremely]。如:奇大;价钱奇贵;奇效的药水

奇的拼音:   

〈词性:动〉

(1) 引起惊讶;感到惊异 [surprise;wonder]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2) 又如:不足为奇;奇诧(惊奇,诧异);奇骇(非常惊异;奇特惊人)

奇的拼音:   

〈词性:名〉

(1) 泛指一切奇特的、异乎寻常的人或事物 [strange person or things]。如:奇门(一种迷信术数。认为可依此推算预测人的吉凶祸福)

(2) 姓

(3) 另见   

常用词组

奇兵、奇才、奇才、奇彩、奇耻大辱、奇怪、奇观、奇幻、奇货可居、奇祸、奇迹、奇技、奇解、奇景、奇绝、奇崛、奇谲、奇览、奇丽、奇妙、奇妙、奇谋、奇癖、奇篇、奇巧、奇趣、奇缺、奇人、奇士、奇事、奇谈、奇特、奇伟、奇伟、奇文、奇文共赏、奇闻、奇袭、奇形怪状、奇异、奇遇、奇珍异宝、奇志、奇装异服

  拼音  wén   注音  ㄨㄣˊ   繁体    
部首  门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UBD  仓颉  LSSJ  郑码  TLCE  四角  37401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5113  区位  4637  统一码  95FB  笔顺  丶丨フ一丨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闻(聞)的拼音:wén(ㄨㄣˊ)  

⒈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⒉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⒊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⒋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⒌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⒍ 姓。

统一码

闻字UNICODE编码U+95FB,10进制: 38395,UTF-32: 000095FB,UTF-8: E9 97 BB。

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聞䎹䎽

汉英互译

famous、reputation、hear、learn、news、nose、smell、snuffle

造字法

形声:从耳、门声

English

hear; smell; make known; new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闻的拼音:

wén  

〈词性:动〉

(1)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2) 同本义 [hear]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4) 听说;知道 [be told;know]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其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

不可得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6) 接受 [accept]。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7) 传布,传扬 [propagate]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王维《老将行》

(8) 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

(9) 报告上级[report]。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10) 趁,乘 [take advantage of]。如:闻早(趁早,赶早)

(11) 闻名,出名 [well-known]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2) 嗅;嗅到 [smell]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13) 又如:自不可闻

(14) 通“问”。询问;问候 [inguire;extend gleetings to]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

词性变化

闻的拼音:

wén  

〈词性:名〉

(1) 知识;见闻 [knowledge]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闻见(见闻)

(3) 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information]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5) 声望;威望 [popularity;prestige]

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草野之无闻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常用词组

闻达、闻风而动、闻风丧胆、闻过则喜、闻名、闻所未闻、闻悉、闻讯、闻一知十

千古奇闻: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