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强宗右姓的意思

qiángzōngyòuxìng

强宗右姓



拼音qiáng zōng yòu xìng

注音ㄑ一ㄤˊ ㄗㄨㄥ 一ㄡˋ ㄒ一ㄥˋ

解释强宗:豪门大族;右姓:世族大姓。指有权势的豪门大族。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彶传》:“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豪门。

感情强宗右姓是中性词。

繁体強宗右姓

近义豪门巨族

英语houses of nobilit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iáng qiǎng jiàng   
注音  ㄑ一ㄤˊ ㄑ一ㄤˇ ㄐ一ㄤˋ   繁体    
部首  弓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XKJY  仓颉  NRLI  郑码  YZJI  四角  16236  结构  左右电码  1730  区位  3931  统一码  5F3A  笔顺  フ一フ丨フ一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强的拼音:qiáng(ㄑ一ㄤˊ)  

⒈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⒉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⒊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hào   )胜。

⒋ 有余,略多于某数:强半(超过一半)。

⒌ 使用强力,硬性地:强占。强加。强攻。强悍。强横(hèng   )。强梁(强横霸道)。

⒍ 着重,增加分量:强化。增强。

其他字义

强的拼音:qiǎng(ㄑ一ㄤˇ)  

⒈ 硬要,迫使,尽力:强使。强迫。强逼。强辩。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夺理。

其他字义

强的拼音:jiàng(ㄐ一ㄤˋ)  

⒈ 固执,强硬不屈:强嘴。倔强。

统一码

强字UNICODE编码U+5F3A,10进制: 24378,UTF-32: 00005F3A,UTF-8: E5 BC BA。

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強犟彊

汉英互译

better、by force、strive、stro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trong, powerful, energet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强的拼音:

強、彊 jiàng  

〈词性:形〉

(1) 倔强;固执 [stubborn]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2) 又如:强气(倔强脾气);强颜(指人不知羞耻);强团练(宋代杭州俗谚。指性情倔强,对人倔傲的人);强头别脑(形容倔强的神气)

(3) 僵硬 [stiff]

一连吃了四五剂,口不歪了,只是舌根还有些强。——《儒林外史》

(4) 另见 qiáng,qiǎng  

常用词组

强嘴

基本词义

强的拼音:

qi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2) 同本义 [a black insect]

(3) 通“襁”。襁褓 [swadding clothes]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史记·鲁周公世家》

词性变化

强的拼音:

qiáng  

〈词性:形〉

(1) (通彊。弱的反义词)

(2) 弓有力 [strong;forceful]

彊,弓有力也。——《说文》

强,健也。——《广韵》

材官引彊。——《史记·绛侯世家》

强弩之末。——《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强弩(用机括发射的强弓)

(4) 强盛;势力大 [strong and prosperous]

不可谓强。——《墨子·公输》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自胜者强。——《老子》

赵强而 燕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弱为强。——《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强则国强。——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强家(势力强盛的卿大夫);强雄(强盛);强寿(强盛而长久);强对(强大的对手);强元(以强大立足天下);强兵(强大的军队);强阵(强大的军队);强旅(强大的军队);强弱(强大与弱小)

(6) 强健;健壮,有力 [strong;powerful]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以强壮出。——《汉书·李广苏建传》

刚健强力。——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强仕(四十岁。这年龄的人各方面已经成熟,正好出仕做官);身强力壮;强死(人尚壮健而死于非命)

(8) 刚强;坚决 [firm]

四十曰强。——《礼记·曲礼》

强立而不反。——《礼记·学记》。注:“临事不惑也。”

彊而义。——《书·皋陶谟》。传:“无所屈挠也。”

彊忍不义。——《国语·楚语》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9) 又如:强果(坚强果敢); 强执(坚强固执)

(10) 强横 [brutal and unreasonable]

凶强侠气。——《世说新语·自新》

(11) 又如:强悍(强横勇猛);强戾(强横凶暴);强虐(强横暴虐);强狠(强横凶狠)

(12) 强暴 [violent]

彊,暴也。——《尔雅》

侯彊侯以。——《诗·周颂·载芟》

曾是彊御。——《诗·大雅·荡》

(13) 又如:强俊(强暴而又才智出众);强虏(强暴的敌人);强塞(强暴固执);强鸷(强暴凶狠)

(14) 优越;好 [better;surpass]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强起(强如。胜过;比…更好);比他强;比昨天强;我们的劳动条件一年比一年强;博闻强记;强处

(16) 略多于…的 [slightly more than]

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木兰诗》

(17) 又如:三分之一强

强的拼音: qiáng  

〈词性:名〉

(1) 强有力的弓 [powerfulbow]

挽弓当挽强。——杜甫《前出塞》

(2) 强者 [powerhouse]

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

(3) 姓

强的拼音: qiáng  

〈词性:动〉

(1) 使强,加强 [reinforce;strengthen]

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彊体适腹而已矣。——《墨子·辞过》

(2) 另见 jiàng;qiǎng  

常用词组

强暴、强暴、强辩、强刺激、强大、强盗、强敌、强调、强度、强渡、强队、强夺、强风、强干、强攻、强国、强悍、强横、强化、强击、强记、强奸、强健、强将、强将手下无弱兵、强劲、强力、强梁、强梁、强烈、强令、强龙不压地头蛇、强蛮、强扭的瓜不甜、强弩之末、强取、强取豪夺、强权、强人、强韧、强身、强盛、强手、强似、强酸、强徒、强袭、强心剂、强行、强行军、强音、强硬、强占、强者、强直、强制、强中、强中自有强中手、强壮、强壮剂

基本词义

强的拼音:

強、彊 qiǎng  

〈词性:动〉

(1) 强制,强迫 [force;strive]

强饮强食。——《考工记·梓人》

三君皆将强死。——《左传·文公十年》

(2) 又如:强匄(仗势索取);强媒硬保(强迫做媒,包办成亲);强劝架(连拉带劝;拉偏架);强邀(夺取);强风情(强作风流情事);强为(硬干;蛮干);强起(强迫不愿做官的人任官就职)

(3) 劝勉 [advise and encourage]

强之。——《周礼·司谏》。注:“犹劝也。”

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孟子》

词性变化

强的拼音: qiǎng  

〈词性:副〉

(1) 勉强 [do with difficulty]

功不可彊成。——《淮南子·脩务》

乃自强步。——《战国策·赵策》

不可强夺。——《聊斋志异·狼三则》

虽欲强聒。——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再四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牵强;强词夺正(强词夺理);强勉(勉强);强词(勉强说出来的话);强口(勉强);强应(勉强答应);强不知以为知

(3) 竭力;尽力 [forcedly]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注:“修业不敢倦。”

强焉日有孳孳。——《礼记·表记》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强忍与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将军强留之。——清· 魏禧《大铁椎传》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强恕(努力行忠恕之道);强力(勉力);强仁(勉力行仁);强步(勉力步行)

(5) 另见 jiàng;qiáng  

常用词组

强逼、强辩、强不知以为知、强词夺理、强记、强劳、强留、强买强卖、强迫、强求、强人所难、强笑、强颜、强征

  拼音  zōng   注音  ㄗㄨㄥ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FIU  仓颉  JMMF  郑码  WDBK  四角  30901  结构  上下电码  1350  区位  5558  统一码  5B97  笔顺  丶丶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宗的拼音:zōng(ㄗㄨㄥ)  

⒈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宗。宗庙。宗祠。

⒉ 家族:宗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族。宗室(帝王的宗族)。宗兄。

⒊ 派别:宗派。禅宗(佛教的一派)。

⒋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宗旨。开宗明义。

⒌ 尊奉:宗仰。

⒍ 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宗师。

⒎ 量词,指件或批:一宗心事。

⒏ 姓。

统一码

宗字UNICODE编码U+5B97,10进制: 23447,UTF-32: 00005B97,UTF-8: E5 AE 97。

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ncestor、clan、model、principal aim、purpose、sect

造字法

会意:从宀、示

English

lineage, ancestry; ancestor, cla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宗的拼音: zōng  

〈词性:名〉

(1) (会意。从宀示。示,神祇,宀,房屋。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本义:宗庙,祖庙)

(2) 同本义 [ancestral temple]

宗,尊祖庙也。——《说文》

汝作秩宗。——《虞书》。传:“主郊庙之官。”

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周礼·肆师》

承我宗事。——《仪礼·士昏礼》

既燕于宗。——《诗·大雅·凫鹥》

寡君闻君有不令之臣为君忧,无宁以为宗羞?——《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孔子家语》

(3) 又如:宗守(宗庙所在);宗邑(宗庙所在的城邑);宗稷(宗庙社稷);宗仪(有关宗庙的典章礼仪);宗彝(宗庙祭祀所用的酒器);宗器(宗庙祭器)

(4) 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ancestor]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左传·成公三年》。注:“嗣其祖宗之职位。”

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盐铁论·结和》

(5) 又如:列祖列宗;宗公(先公);宗祀(对祖宗的祭祀);宗绪(祖先的绪业);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宗灵(祖宗灵位)

(6) 宗族;同族 [clan]

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7) 又如:宗英(宗族中杰出的人才);宗缘(宗族因缘);宗党(宗族党羽);宗女(同宗的女儿);宗支(同宗族的、支派);宗氏(同族,宗族);宗表(同族远房兄弟互称宗表)

(8) 宗派;派别 [faction;sect]

一钵事南宗,僧仪称病客。——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诗》

(9) 又如:宗门(佛教名宗的通称);禅宗;正宗;宗风(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风格、传统,多用于禅宗)

(10) 宗子,即嫡长子 [eldest son of the legal wife]

以妾代妻,以孽代宗。——《诗·小雅》

(11) 又如:宗潢(皇族的子孙);宗主(宗子。一姓的继承人)

(12) 即品系 [strain]。一个种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变种,如异宗配合的霉菌有两个宗:(十)宗和(一)宗,前者以其较强壮的生长势而区别于相应的后者

(13) 被传达、表示或暗示的意思;主旨 [purport]

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吕氏春秋》

(14) 生物的种内分类单位 [race]。如:地理宗;生态宗

(15) 尊祭之神 [honoured gods]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16) 帝王的庙号。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 [title conferred on an emperor after his death]

玄宗回马 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郑畋《马嵬坡》

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史记·孝文帝本纪》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孔子家语·庙制解》

(17) 诸侯夏天朝见天子之礼 [appearance of feudal princes at court in summer]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周礼》

(18) 姓。如:宗泽

词性变化

宗的拼音: zōng  

〈词性:动〉

(1) 尊崇 [honour]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杜甫《咏怀古迹》

(2) 尊敬 [respect]

宗尔父母之言。——《仪礼·士昏礼》

(3) 又如:宗附(宗仰依附);宗臣(国人敬重之臣);宗奉(宗仰敬奉);宗长(尊崇长者);宗敬(尊敬)

(4) 取法 [follow]

室家遂宗。——《楚辞·招魂》

词曲一道,但有前书堪读,并无成法可宗。——李渔《闲情偶寄》

(5) 又如:宗尚(推崇;效法)

(6) 归往 [go toward]

江汉朝宗于海。——《书·禹贡》

(7) 又如:宗归(宗尚,归依)

(8) 归向 [yield to]

武王已平 殷乱,天下宗 周。——《史记》

宗的拼音: zōng  

〈词性:量〉

——用于事情等。如:一宗心事

常用词组

宗祠、宗匠、宗教、宗老、宗庙、宗派、宗谱、宗器、宗亲、宗社、宗师、宗室、宗旨、宗主国、宗主权、宗族

  拼音  yòu   注音  一ㄡ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DKF  仓颉  KR  郑码  GDJ  四角  40600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71  区位  5150  统一码  53F3  笔顺  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右的拼音:yòu(一ㄡˋ)  

⒈ 面向南时,西的一边,与“左”相对:右手。右边。

⒉ 地理上指西方:山右。江右。

⒊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右倾。右派。右翼。

⒋ 古代称等级高的:右族。右职。无出其右(没有高过它的)。

⒌ 崇尚,重视:“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

⒍ 古同“侑”,劝酒,劝食。

⒎ 古同“佑”,帮助,偏袒。

统一码

右字UNICODE编码U+53F3,10进制: 21491,UTF-32: 000053F3,UTF-8: E5 8F B3。

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佑又

汉英互译

right、the right side as the side of preceden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又

English

right; west; right-w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右的拼音: yòu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又(手)。口手并用帮助别人。本义:右助。见《说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佑”)

(2) 助;帮助。后多作“佑” [help]

右,手口相助也。——《说文》。字亦作佑。

右者,助也。——《易·系辞》

以左右刑罚。——《周礼·士师》。注:“左右,助也。”

王右伯舆。——《左传·襄公十年》。注:“助也。”

保右命之。——《诗·大雅·嘉乐》

(3) 又如:右援(援助;引荐);右序(辅助;佑助);右饷(谓享受祭献,佑助降福);右与(佑助,帮助)

(4) 尊崇;崇尚 [respect]

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 高诱注:“右,犹尊也。”

(5) 又如:右鬼(尊崇鬼神);右贤(尚贤,尊崇贤能);右文(崇尚文治);右武(崇尚武功)

(6) 保佑。后作“祐” [bless and protect]

祐、右实同字。今据许书,凡助为右、为佑,神助则为祐。—— 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保右命尔。——《诗·大雅·大明》

维天其右之。——《诗·周颂·我将》

是天反复右我汉国也。——《汉书·翟义传》

(7) 通“侑”。劝食 [urge sb. to drink or wait on]

一朝右之。——《诗·小雅·彤弓》

既右飨之。——《诗·周颂·我将》

以享右祭祀。——《周礼·春官·大祝》

词性变化

右的拼音: yòu  

〈词性:名〉

(1) 右手 [right hand]

右秉白旄以麾。——《书·牧誓》

范蠡乃左提鼓,右援,以应使者。——《国语》

(2) 又如:右口(中医名词。右手寸口);右臂(人大多惯于用右手做事,因以右臂喻事物的要害部分)

(3) 右手一边的方位,与“左”相对 [the right side]

效驾,奋衣由右上。——《礼记》

折其右肱。——《易·丰》

(4) 又如:右势下(右边;右旁);右个(右侧的偏室);右文(汉字形声字中右旁兼声义者称为右文);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5) 官职或官署 [official or governmental mansion]。如:右扶风(汉初官名);右更(秦汉爵位名。第十四级);右府(宋代枢密使和枢密院的别称);右垣(即“右掖”。唐时指中书省);右相(官名);右席(指宰相之位);右部(指户部);右揆(官名。右丞相)

(6) 地理上的西边 [west]。如:山右;江右

(7) 车右。即参乘,古代战车上站在右边负责警卫的武士 [guard stood by right side of war chariot]

菜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8) 姓

右的拼音: yòu  

〈词性:形〉

(1) 持保守的、传统的或有时是独裁主义的[观点和政策] [right]。如:右派

(2) 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super]

位在廉颇之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无出其右者(古时以右方的位置为尊,故右指上位)。——《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右戚(皇帝贵戚);右姓(豪族大姓);右客(尊贵的客人);右地(要地);右列(先贤,有德才的前辈)

常用词组

右边、右侧、右丞相、右都御史、右派、右佥都御史、右倾、右侍郎、右手、右首、右袒、右舷、右翼

  拼音  xìng   注音  ㄒ一ㄥˋ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VTGG  仓颉  VHQM  郑码  ZMMC  四角  45410  结构  左右电码  1198  区位  4853  统一码  59D3  笔顺  フノ一ノ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姓的拼音:xìng(ㄒ一ㄥˋ)  

⒈ 表明家族的字:姓氏。姓名。贵姓(询问对方姓氏的敬辞)。

⒉ 平民:万姓。老百姓。

统一码

姓字UNICODE编码U+59D3,10进制: 22995,UTF-32: 000059D3,UTF-8: E5 A7 93。

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urname、family name、clan name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

English

one's family name; clan, peop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姓的拼音: xìng  

〈词性:名〉

(1)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

(2) 同本义 [surname]

姓,人所生也。——《说文》

左氏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春秋·隐公八年》。按,神农母居 姜水, 黄帝母居 姬水, 舜母居 姚虚,因以为姓。故从女生。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世为著姓。——《后汉书·张衡传》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刘恕《通鉴外纪》

(3) 又如:姓族(大族,望族);姓字(姓氏和名字);姓系(姓氏家族的源流系统);姓第(姓氏行第)

(4) 命,性命 [life]

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春秋》

(5) 官吏 [government officials]

百姓兆民。——《国语》。韦昭注:“百姓,百官。”

(6) 平民 [the common people]

填国家,抚百姓。——《汉书》

(7) 子孙的通称 [descendants]

问其姓,对曰:“余子长矣,能奉雉而从我矣。”——《左传》

词性变化

姓的拼音: xìng  

〈词性:动〉

命名,称呼 [call]

项氏世世为 楚将,封于 项,故姓 项氏。——《史记·项羽本纪》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 冉溪。—— 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

常用词组

姓名、姓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