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前辙可鉴的意思

qiánzhéjiàn

前辙可鉴



拼音qián zhé kě jiàn

注音ㄑ一ㄢˊ ㄓㄜˊ ㄎㄜˇ ㄐ一ㄢˋ

解释见“前车之鉴”。

出处宋·陈亮《与石应之书》:“惟兄勉之,无失朋友之望,前辙可鉴。”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人。

感情前辙可鉴是中性词。

繁体前轍可鑒

近义前车之鉴、前车可鉴

反义重蹈覆辙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ián   注音  ㄑ一ㄢˊ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UEJJ  仓颉  TBLN  郑码  UAQK  四角  80221  结构  上下电码  0467  区位  3916  统一码  524D  笔顺  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前的拼音:qián(ㄑ一ㄢˊ)  

⒈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前面。前边。前方。面前。前进。前程。

⒉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车之鉴。

⒊ 顺序在先的:前五名。

⒋ 向前行进:勇往直前。

统一码

前字UNICODE编码U+524D,10进制: 21069,UTF-32: 0000524D,UTF-8: E5 89 8D。

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偂歬

汉英互译

former、forward、front、preceding、restrai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in front, forward; preced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动〉

(1) (本义:前进)

(2) 同本义 [go forward;go ahead]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 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3)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4) 引导 [guide;lead]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 謵朋前马。——《庄子·徐无鬼》

(5) 又如:前王(古代举行仪式时在前面引导帝王);前马(在马前引导或护卫)

(6) 进见 [call on (sb.holding high office)]

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魏书》

(7) 通“翦”。剪裁 [cut;trim]

无前则徵多,徵多故富。——《韩非子·八经》

词性变化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名〉

(1) 前面,与“后”相对;正面 [ahead;forward;front]

在前上处。——《诗·邶风·简兮》

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周书·克殷》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敌。

(2) 又如:前队(前锋);前途(前面;前边);前件(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前行(前锋);前和(枪的前额);前轨(犹前辙);前军(先头部队)

(3) 与“后”相对,时间在先 [ago;before;former]

我未之前闻也。——《礼记·檀弓》。注:“犹故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赞》

前知其如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前人之述。——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前倨后恭(先傲慢,后谦恭);前光(先人的光辉);前番(前一次;上一次);前埭(上次);前限(前次的限期);前半三世(前半生);前家(前妻);前家儿(前妻之子);前星(指太子);前行(旧时美称吏员);前绪(前人的功业)

(5) 预先;事前 [in advance;beforehand]

可以前知。——《礼记·中庸》。注:“亦先也。”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日前;生前;午前;前知(预知;有预见;事先知道);前算(事前筹划);前虑(事前的谋虑);前觉(犹先觉)

(7) 目前 [present]

事效见前。——《汉书·严助传》。注:“前,目前也。”

(8) 通“箭”。箭竹 [China-cane]

有竹前檀柘之壤。——《管子·山国轨》

前的拼音: qián  

〈词性:形〉

(1) 从前的 [former;previous]。如:前部长;前主任

(2) 未来的 [future]。如:前景;前程;前途

常用词组

前摆、前半晌、前半天、前半夜、前辈、前臂、前不久、前部、前舱、前车之鉴、前尘、前程、前程万里、前仇、前此、前导、前导、前灯、前敌、前定、前额、前伐、前帆、前方、前锋、前夫、前俯后合、前赴后继、前功尽弃、前汉、前后、前呼后拥、前肩、前脚、前脚、前脚后脚、前襟、前进、前景、前科、前例、前烈、前路、前茅、前门、前面、前年、前排、前仆后继、前妻、前期、前前后后、前清、前情、前驱、前儿,前儿个、前人、前任、前日、前哨、前哨战、前身、前生、前世、前事、前所未闻、前所未有、前所未知、前台、前提、前体、前天、前厅、前庭、前头、前途、前途渺茫、前途未卜、前往、前桅、前卫、前夕、前嫌、前线、前胸、前言、前沿、前仰后合、前夜、前一阵子、前因、前因后果、前院、前月、前站、前兆、前者、前肢、前置、前置词、前缀、前奏

  拼音  zhé   注音  ㄓㄜˊ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LYCT  仓颉  KQYBK  郑码  HEQM  四角  4854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6568  区位  5362  统一码  8F99  笔顺  一フ丨一丶一フ丶丨フ一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辙(轍)的拼音:zhé(ㄓㄜˊ)  

⒈ 车轮压的痕迹:覆辙。车辙。南辕北辙。

⒉ 车行的一定路线:上下辙。

⒊ 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辙口。合辙押韵。

⒋ 办法,主意:没辙了。

⒌ 途径,门路。

统一码

辙字UNICODE编码U+8F99,10进制: 36761,UTF-32: 00008F99,UTF-8: E8 BE 99。

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辙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hyme、rut

造字法

形声:从车、省声

English

wagon ruts, wheel track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辙的拼音:

zhé  

〈词性:名〉

(1) (形声。从车,徹( chè  )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2) 同本义 [the track of a wheel]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3) 车子 [carriage; cart]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去相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又如:辙印(车子行驶的痕迹);辙迹(车子行驶的痕迹)

(5) 道路[road]

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宋· 胡铨《好事近》

(6) 又如:辙轨(轨道)

(7) 途径;门路;路数,路子 [way]

总会旧辙,创立新意。——隋· 潘徽《韵纂序》

(8) 又如:没辙(没有办法)

(9) 比喻错误或教训 [error;lesson;moral]。如:前辙(前人的教训)

(10) 歌词、戏曲、杂曲等所押用的韵摄 [rhyme of a song]。如:合辙(押韵);十三辙

常用词组

辙口、辙乱旗靡

  拼音  kě kè   注音  ㄎㄜˇ ㄎㄜ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SKD  仓颉  MNR  郑码  AIJ  四角  1062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0668  区位  3141  统一码  53EF  笔顺  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可的拼音:kě(ㄎㄜˇ)  

⒈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⒉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⒊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⒋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⒌ 尽,满:可劲儿干。

⒍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⒎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⒏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⒐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⒑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⒒ 姓。

其他字义

可的拼音:kè(ㄎㄜˋ)  

⒈ 〔可汗(hán  )〕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统一码

可字UNICODE编码U+53EF,10进制: 21487,UTF-32: 000053EF,UTF-8: E5 8F AF。

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妿歌

汉英互译

approve、but、can、may、need、ye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ay, can, -able; possib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可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 许可;同意;准许 [approve;permit;allow]

可,许可也。——《广韵》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3)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

(4) 能够;可以 [can;may]

可使以其技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可治。——汉· 贾谊《论积贮疏》

可得闻与?——《孟子·梁惠王下》(与通“欤”。)

(5) 又如:可刚可柔(可以强硬可以温和。指刚柔并用,恩威兼施);可否(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胜(岂能忍受)

(6) 值得,堪 [be worth doing;need doing]

可爱者甚藩。——宋· 周敦颐《爱莲说》

(7) 又如:可歌可泣;可观(值得观览,有观览的价值);可矜(值得怜悯);可堪(那堪,怎堪);可怜相(值得怜悯的样子)

(8) 相称;适合 [accord with]

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庄子·天运》

(9) 又如:可体(合身);可手(合手,称手);可式(正合适);可愿(符合愿望的事;符合愿望);可意种(如意的人)

(10) 适合于…(如人意、人心) [make]。如:可人意(使人满意、喜爱);可疑(令人怀疑);可儿(趁人心意的人儿);可伤(使人悲伤);可怜见(使人生爱怜之情;可怜);可噩(亦作“可愕”。使人惊讶)

(11) 应当,应该 [should]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可与者。——《史记·陈丞相世家》

(12) 又如:可要(应该,须要。表示期望);可知道(须知)

(13) 病痊愈 [recover (from an illness)]

只见宋江暴病才可,吃不得酒肉。——《水浒传》

词性变化

可的拼音:   

〈词性:形〉

(1) 善,好 [good]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2) 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correct;right]

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韩非子》

(3) 适当[appropriate;due;fit]

[驴]至则无可用。——柳宗元《黔之驴》

(4) 又如:可式(安放得当);可可(恰巧);可恰(正好,正合适);可道(可真是,正是)

(5) 满的 [full]

他还是把一肚子话可桶儿的都倒出来。——《儿女英雄传》

可的拼音:   

〈词性:副〉

(1) 可是;却 [but]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 颜渊。(意思是,可是怎么竟混淆了坏人和好人?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劳动艰苦,可大家干劲十足

(3) 大约、近似 [about]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可值千万余。——《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重可千斤;年可十八;可四千余人

(5) 就,便 [at once;right away]。如:可便(便,就)

(6) 用在问句里,加强语气 [used to form an interrogative sentence]。如:你可听过他杀过人?

(7) 岂,难道 [as,used in written language,usu.before a negative word to form a rhetorical question]。如:可不(岂不;岂不是);可不道(岂不知,岂不闻);可不的(岂不是)

(8) 表示程度 [used to express high degree]

可哀痛。(使人感到哀痛。)——汉· 贾谊《论积贮疏》

(9) 又如:可动人了;人可多了

(10) 表示久望而获 [used to indicate that sth.has been long awaited]。如:我们等了你好久,你可回来了

(11) 无义。语助词

我孩儿安心,省可烦恼!——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2) 表被动的助动词

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3) 另见   

常用词组

可爱、可悲、可鼻、可鄙、可变、可不、可不是、可怖、可乘之机、可耻、可待因、可的松、可丁可卯,可丁可卯儿、可读性、可耕地、可观、可贵、可好、可恨、可嘉、可鉴、可见、可见、可见度、可敬、可卡因、可堪、可靠、可靠性、可可、可可豆、可可儿的、可口、可口可乐、可怜、可怜、可怜巴巴、可怜虫、可目、可恼、可能、可能、可能、可逆、可怕、可欺、可气、可巧、可亲、可取、可人、可是、可烧而走、可叹、可望、可谓、可恶、可恶、可惜、可惜、可喜、可想而知、可笑、可心、可信、可行、可行性、可疑、可以、可意、可有可无、可憎

基本词义

可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可汗

  拼音  jiàn   注音  ㄐ一ㄢˋ   繁体    
部首  金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JTYQ  仓颉  LIC  郑码  KDMP  四角  28109  结构  上下电码  7003  区位  2888  统一码  9274  笔顺  丨丨ノ一丶ノ丶一一丨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鉴(鑒)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镜子。

⒉ 照:光可鉴人。

⒊ 观察,审察:鉴别。鉴定。鉴赏。鉴于(看到,觉察到)。台鉴(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鉴往知来。

⒋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鉴。鉴戒。前车之鉴。

统一码

鉴字UNICODE编码U+9274,10进制: 37492,UTF-32: 00009274,UTF-8: E9 89 B4。

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鑒鍳鑑鑬

汉英互译

ancient bronze mirror、inspect、reflect、warning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mirror, looking glass; ref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鉴的拼音:

鑒、鑑、鍳 ji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2) 同本义 [basin]

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

鑑谓之镜。——《广雅》

借明于鑑以炤之。——《淮南子·主术》

我心匪鑒。——《诗·邶风·柏舟》

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庄子》

春始治鑑。——《周礼》

(3) 又如:鉴诸(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鉴燧(方诸和阳燧)

(4) 中国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 [ancient bronze mirror]。如:龟鉴;鉴台(镜台);鉴明(镜面明净);鉴洼(凹面镜);鉴团(凸面镜);鉴台(镜台,梳妆台)

(5) 借鉴,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warning]

槛外诸鉴。——[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引以为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鉴戒(以过去的经验为教训)

(7) 编年史的一种名称 [history]。如:《资治通鉴》;《了凡纲鉴》;鉴书(历史;史书);通鉴;年鉴;图鉴

词性变化

鉴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明察,审查 [scrutinize]

谿极则不鑒。——《吕氏春秋·适音》

不能鉴听。——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鉴彻(明察);鉴达人(鉴事人。明察事理的人);鉴貌辨色(察颜观色;看脸色行事);鉴事(明察事理)

(3) 照看 [reflect]。如:鉴人(照人);水清可鉴;鉴微(照见细微的东西)

(4) 旧时书信套语,表示请对方看信 [may I draw your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如:某先生台鉴;惠鉴;钧鉴

(5) 借鉴,鉴戒 [warn]

哀之而不鉴之。——唐· 杜牧《阿房宫赋》

常用词组

鉴别、鉴定、鉴戒、鉴谅、鉴貌辨色、鉴赏、鉴往知来、鉴于、鉴原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