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áo cūn yú pǔ
注音ㄑ一ㄠˊ ㄘㄨㄣ ㄩˊ ㄆㄨˇ
解释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出处金·完颜亮《昭君怨·雪》:“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川银渚。”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乡村。
谜语乡村
感情樵村渔浦是中性词。
繁体樵邨漁浦
动物生肖牛,虎,蛇
樵的拼音:qiáo(ㄑ一ㄠˊ)
⒈ 柴,散木:樵苏(柴草,亦指打柴割草)。采樵。
⒉ 打柴:樵夫。樵客。
⒊ 古同“谯”,谯楼。
樵字UNICODE编码U+6A35,10进制: 27189,UTF-32: 00006A35,UTF-8: E6 A8 B5。
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樵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䕴櫵藮
形声:从木、焦声
woodcutter; firewood; gather wood
详细解释◎ 樵的拼音: qiáo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2) 同本义 [firewood]
樵,散木也。——《说文》
樵彼桑薪。——《诗·小雅·白华》
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左传·醒公十二年》
樵蒸焜上。——《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
樵苏后炊。——《史记·淮阴侯传》
(3) 又如:樵山(柴薪堆积如山);樵米(柴草与粮食);樵斧(柴斧);樵拾(樵采,采薪);樵薪(柴薪);樵苏(柴草);樵担(柴担子)
(4) 打柴的人 [wood cutter]。如:樵歌(樵夫所唱的歌);樵隐(隐居山中靠打柴为生的人);樵人(樵夫);樵子(樵夫);樵舍(打柴人的房舍)
(5) 通“谯”。楼的别名 [tower]
为堑垒木樵。——《汉书·赵充国传》
(6) 又如:樵楼(谯楼);樵门(谯楼之门。也泛指城门);樵鼓(即谯楼之鼓,用以报更)
◎ 樵的拼音: qiáo
〈词性:动〉
(1) 打柴,砍柴 [gather firewood]。如:樵苏(打柴割草);樵女(打柴的女子);樵客(打柴的人);樵户(以打柴为业的人家);樵汲(打柴汲水);樵牧(打柴放牧)
(2) 焚烧 [burn]
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公羊传》
樵夫
村的拼音:cūn(ㄘㄨㄣ)
⒈ 乡下聚居的处所:村子。村塾(旧时农村中的私塾)。村民。
⒉ 粗野:村野。村俗。村话。村气。
村字UNICODE编码U+6751,10进制: 26449,UTF-32: 00006751,UTF-8: E6 9D 91。
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邨
hamlet、village、rustic
形声:从木、寸声
village, hamlet; uncouth, vulgar
详细解释◎ 村的拼音:
邨 cūn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屯声。本义:村庄)
(2) 同本义 [village;hamlet]
邨,地名。——《说文》。徐铉曰:“今俗作村。”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潜《桃花源记》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村坊(村庄);村疃(村庄);村上(村子里);村井(村庄);村公(村中长者);村老(村中父老);村戍(村里守卫之所);村垣(村庄围墙)。又指农村基层组织。如:村正(村司、村吏、村胥,都指村长);村伍(村户);村邑(村镇。引申指故里);村郭(村镇);村范(村规)
(4) 乡村,乡下,农村 [country]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村田乐(宋元明时表现农村生活的民间舞蹈);村泊(村野,乡村);村务(乡村小酒店;农家);村野匹夫(身居乡野的鄙陋无知之人);村醪浊酒(乡下人自家酿的酒);村姑(农村少女)
◎ 村的拼音: cūn
〈词性:形〉
(1) 粗俗;土气 [vulgar;rustic]。如:村蛮(粗野);村獠(粗笨的人);村夫(乡下人);村言(粗俗的话);村妆(粗俗的打扮);村纣(粗野,粗俗);村顽(粗野,愚蠢);村性(野性,粗野的脾气)
(2) 蠢,傻 [stupid;foolish]。如:村势煞(傻相,蠢样);村沙样势(村村势势。土头土脑,傻里傻气);村厮(傻瓜,乡巴佬);村愚(愚蠢,粗笨)
(3) 朴实 [simple]。如:村憨(朴实憨厚);村朴(朴实)
◎ 村的拼音: cūn
〈词性:动〉
冒犯,用不好听的话伤人 [offend]
黛玉自悔失言,原是打趣 宝玉的,就忘了村了 彩云了。——《红楼梦》
村坊、村夫俗子、村夫野老、村姑、村落、村口、村民、村气、村史、村俗、村头、村学、村野鄙夫、村寨、村长、村镇、村庄、村子
渔(漁)的拼音:yú(ㄩˊ)
⒈ 捕鱼: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
⒉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渔夺。渔利。渔色(猎取美色)。
⒊ 姓。
渔字UNICODE编码U+6E14,10进制: 28180,UTF-32: 00006E14,UTF-8: E6 B8 94。
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漁䰻
fishing
形声:从氵、鱼声
详细解释◎ 渔的拼音:
漁 yú
〈词性:动〉
(1)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2) 同本义 [fish]
渔,捕鱼也。——《说文》
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礼记·月令》
獭祭鱼然后渔。——《诗·鲡传》
渔者走渊。——《淮南子·说林》
以渔采为业。——《汉书·王莽传》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采(捕捞采集);渔事(捕渔业);渔弋(捕鱼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4) 掠夺 [plunder;rob]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方勺《方腊起义》
(5)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捕鱼打猎那样谋取、玩弄女性);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
(6) 猎取,寻觅 [seek]
小鸡在笼子里悠然地渔着食。——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
◎ 渔的拼音:
漁 yú
名
(1) 捕鱼的人 [fishman]
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南朝梁· 刘孝威《奉和六月壬午应令诗》
(2) 又如:渔父之图(比喻行动之中别有所图);渔叟(渔翁);渔蓑(渔人的蓑衣);渔樵(渔人和樵夫);渔乡(渔民聚居的地区);渔阳三弄(渔阳三叠,渔阳曲,渔阳鼓,渔阳掺,渔阳操。均为渔阳参挝,鼓曲名);渔阳鼙鼓(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
渔霸、渔叉、渔产、渔场、渔船、渔村、渔夫、渔父、渔妇、渔港、渔歌、渔工、渔鼓,鱼鼓、渔钩、渔户、渔会、渔火、渔家、渔具、渔捞、渔利、渔猎、渔笼、渔轮、渔民、渔婆、渔区、渔权、渔人、渔人之利、渔色、渔网、渔汛、渔业、渔栅、渔舟
浦的拼音:pǔ(ㄆㄨˇ)
⒈ 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⒉ 姓。
浦字UNICODE编码U+6D66,10进制: 28006,UTF-32: 00006D66,UTF-8: E6 B5 A6。
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形声:从氵、甫声
bank of river, shore; surname
详细解释◎ 浦的拼音: pǔ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甫声。本义:水滨)
(2) 同本义 [riverside]
浦,濒也。——《说文》
率彼淮浦。——《诗·大雅·常武》
江浦之橘。——《吕氏春秋·本味》
望涔阳兮极浦。——《楚辞·湘君》
召洛浦之宓妃。—— 张衡《思玄赋》
(3) 又如:浦淑(水边的美女);浦帆(水滨的帆船);浦溆(水边);浦鸥(水边的鸥鸟);浦滩(滩岸)
(4) 指池、塘、江河等水面 [water surface]。如:浦月(谓江河水中之月);浦屿(水中小岛)
(5) 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 [the confluence of tributary and river]
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战国策·秦策》
(6) 又如:浦口(小河入江的地方);浦海(江河的入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