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樵苏失爨的意思

qiáoshīcuàn

樵苏失爨



拼音qiáo sū shī cuàn

注音ㄑ一ㄠˊ ㄙㄨ ㄕ ㄘㄨㄢˋ

解释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出处清 吴伟业《偶成》诗之十二:“冠栉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淡。”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樵苏失爨是贬义词。

繁体樵蘇失爨

近义樵苏不爨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iáo   注音  ㄑ一ㄠ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SWYO  仓颉  DOGF  郑码  FNUO  四角  40931  结构  左右电码  2884  区位  7352  统一码  6A35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樵的拼音:qiáo(ㄑ一ㄠˊ)  

⒈ 柴,散木:樵苏(柴草,亦指打柴割草)。采樵。

⒉ 打柴:樵夫。樵客。

⒊ 古同“谯”,谯楼。

统一码

樵字UNICODE编码U+6A35,10进制: 27189,UTF-32: 00006A35,UTF-8: E6 A8 B5。

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樵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櫵藮

造字法

形声:从木、焦声

English

woodcutter; firewood; gather woo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樵的拼音: qiáo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2) 同本义 [firewood]

樵,散木也。——《说文》

樵彼桑薪。——《诗·小雅·白华》

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左传·醒公十二年》

樵蒸焜上。——《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

樵苏后炊。——《史记·淮阴侯传》

(3) 又如:樵山(柴薪堆积如山);樵米(柴草与粮食);樵斧(柴斧);樵拾(樵采,采薪);樵薪(柴薪);樵苏(柴草);樵担(柴担子)

(4) 打柴的人 [wood cutter]。如:樵歌(樵夫所唱的歌);樵隐(隐居山中靠打柴为生的人);樵人(樵夫);樵子(樵夫);樵舍(打柴人的房舍)

(5) 通“谯”。楼的别名 [tower]

为堑垒木樵。——《汉书·赵充国传》

(6) 又如:樵楼(谯楼);樵门(谯楼之门。也泛指城门);樵鼓(即谯楼之鼓,用以报更)

词性变化

樵的拼音: qiáo  

〈词性:动〉

(1) 打柴,砍柴 [gather firewood]。如:樵苏(打柴割草);樵女(打柴的女子);樵客(打柴的人);樵户(以打柴为业的人家);樵汲(打柴汲水);樵牧(打柴放牧)

(2) 焚烧 [burn]

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公羊传》

常用词组

樵夫

  拼音  sū sù   注音  ㄙㄨ ㄙㄨˋ   繁体    
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ALWU  五笔98  AEWU  仓颉  TKSC  郑码  EYO  四角  44330  结构  上下电码  5685  区位  4353  统一码  82CF  笔顺  一丨丨フ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苏(囌)的拼音:sū(ㄙㄨ)  

⒈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⒉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⒊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⒋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⒌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⒍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⒎ 姓。

⒏ 见“噜”字“噜苏”。

其他字义

苏的拼音:sù(ㄙㄨˋ)  

⒈ 朝向:“苏刃者死”。

统一码

苏字UNICODE编码U+82CF,10进制: 33487,UTF-32: 000082CF,UTF-8: E8 8B 8F。

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囌蘇甦蘓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revive, resurrect; a species of thyme; transliteration of 'Sovi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苏的拼音:

蘇、蘓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稣(   )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

(2) 同本义 [perilla]。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入药,嫩叶古用以调味,种子可榨油。如:苏子(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3) 柴草 [faggot]

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氏家训》

(4) 须状下垂的饰物 [pendant]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苏维埃的简称 [short for Soviet]。如:苏区

(6) 江苏省的简称 [short for Jiangsu province]。如:苏剧

(7) 苏州市的简称 [short for Suzhou city]。如:苏杭(苏州和杭州的并称);苏裱(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8) 原苏联国名 [short for Soviet Union]。如:中苏关系

(9) 姓

词性变化

苏的拼音:

蘇、甦、穌   

〈词性:动〉

(1) 更生 [revive]

死而复生谓之苏。——《小尔雅·广名》

苏,俗作甦。——《集韵》

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广韵》

更生为苏。——《颜氏家训·杂艺》

震苏苏。——《易·震卦》

傒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

蛰虫昭苏。——《礼记·乐记》

苏世独立。——《楚辞·九章·橘颂》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息(再生滋长);苏生(苏醒;复活);苏更(复活;苏醒);苏复(恢复)“穌”

(3) 另见   (稣)

苏的拼音:

  

〈词性:动〉

(1) 唤醒;昏迷后醒过来 [wake up]

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省(苏醒);苏活(苏醒;复活);苏兴(犹苏醒)

(3) 割草;取草 [mow]

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庄子·天运》

(4) 引申为取 [take]

苏粪壤以充帏兮。——《离骚》

(5) 困顿后获得休息 [recover]。如:苏息;苏坐(散坐;随便坐)

(6) 拯救;解救 [save;rescue]。如:苏困(解除困苦);苏枯(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苏世(犹醒世)

苏的拼音:

(1) 蘇、囌   

(2) “噜囌”( lūsū  ),即“噜苏”( lūsū  )

常用词组

苏白、苏菜、苏打、苏打饼干、苏丹、苏活、苏剧、苏生、苏维埃、苏醒、苏绣、苏伊士运河、苏州码子

  拼音  shī   注音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RWI  五笔98  TGI  仓颉  HQO  郑码  MBOD  四角  25800  结构  单一电码  1136  区位  4207  统一码  5931  笔顺  ノ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失的拼音:shī(ㄕ)  

⒈ 丢: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

⒉ 违背:失约。失信。

⒊ 找不着:迷失方向。

⒋ 没有掌握住:失言。失职。失调(tiáo   )。

⒌ 没有达到:失望。失意。

⒍ 错误: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⒎ 改变常态:惊慌失色。

统一码

失字UNICODE编码U+5931,10进制: 22833,UTF-32: 00005931,UTF-8: E5 A4 B1。

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泆軼

汉英互译

break a promise、deviate from the normal、lose、mishap、mis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手、乙声

English

lose; make mistake, neg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失的拼音: shī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 同本义 [lose]

失,纵也。——《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得勿恤。——《易·晋》

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注:“犹去也。”

君子不失足于人。——《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

掌国中失之事。——《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

塞翁失马,今未足悲。——魏泰《东轩笔录》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3) 又如:失状(丢失财物的清单);失脱(丢失;失掉);失国(丧失国家);失鉴(失去检点);失瞻(失敬);失翁马(比喻暂时遭受损失,却因此得到好处);失民(丧失民心);失本(失去根本);失正(失其正道);失名(丧失名节);失合(失去配偶);失偶(丧失配偶);失鹿(失去天下);失道(失去准则;违背道义);失众(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失柄(丧失统治权力)

(4) 错过 [miss]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失眼(没有看准;看错了);失人(错过人才;错用人才);失候(错过适当的时刻)

(6) 不自禁,忍不住 [be out of control]

庄公失言。——《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丞相何故失惊?——《三国演义》

(7) 又如:失喜(喜欢到极点,不能自禁);失手;失笑;失足;失惊(吃惊)

(8) 违背 [violate]

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章炳麟《原法》

(9) 又如:失礼;失约;失命(违误命令)

(10) 遗漏 [leave out by mistake]

细过不失。——《商君书·开塞》

(11) 又如:失恩(不顾恩义);失脱(疏忽失误)

(12) 迷失 [lose(one’s way,etc.)]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

(13) 又如:失心风(神经错乱;精神病);失志(心地糊涂)

(14) 不知 [forget;don’t know]。如:失觉(认不出);失望(记不得;忘记);失晓(不知道天已亮);失忘(忘记)

(15) 消失;消灭 [disappear;vanish;perish;die out]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清· 姚鼐《登泰山记》

(16) 通“佚”或“泆”。淫泆,放荡,放纵 [indulge in]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淮南子·汜论》。 王念孙云:“失,同佚。”

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管子·立政》

虞于湛乐,淫失其身。——《国语·周语下》

词性变化

失的拼音: shī  

〈词性:名〉

(1) 过错,错误 [error]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失误(过失,过错);失闪(差错;意外事故);失花儿(差错)

常用词组

失败、失策、失察、失常、失宠、失传、失聪、失措、失错、失单、失当、失道、失道寡助、失盗、失地、失掉、失而复得、失风、失格、失和、失怙、失欢、失悔、失魂落魄、失火、失机、失计、失记、失检、失脚、失教、失节、失禁、失惊、失惊打怪、失敬、失据、失控、失口、失礼、失利、失恋、失灵、失露、失律、失落、失落感、失马亡羊、失迷、失密、失眠、失明、失粘、失陪、失期、失窃、失去、失却、失群、失容、失散、失色、失闪、失少、失身、失神、失慎、失声、失时、失实、失事、失势、失恃、失收、失手、失守、失水、失速、失算、失所、失态、失体、失调、失望、失位、失物、失误、失陷、失效、失笑、失谐、失写、失信、失修、失学、失血、失言、失业、失仪、失宜、失意、失迎、失约、失责、失张失智、失着、失真、失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失之交臂、失职、失重、失主、失踪、失足

  拼音  cuàn   注音  ㄘㄨㄢˋ   
简体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26画  总笔画  30画  
繁体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25画  总笔画  29画  
五笔86  WFMO  五笔98  EMGO  仓颉  HBDDF  郑码  NBGU  四角  77809  结构  上中下电码  3627  区位  7664  统一码  7228  笔顺  ノ丨一一丨フ一丨フ一フ一一丶フ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一ノ丶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爨的拼音:cuàn(ㄘㄨㄢˋ)  

⒈ 烧火做饭:分居各爨。

⒉ 灶:“客传萧寒爨不烟。”

⒊ 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讲百花爨》。《文房四宝爨》。

⒋ 演戏:“夫优伶爨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

⒌ 姓。

统一码

爨字UNICODE编码U+7228,10进制: 29224,UTF-32: 00007228,UTF-8: E7 88 A8。

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爨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㸑熶

English

oven, cooking stove; coo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爨的拼音: cuàn  

〈词性:动〉

(1) 烧火做饭 [cook]

爨,炊也。——《广雅》

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2) 又如:爨人(爨夫。厨师);爨室(厨房);爨妇(执炊的女人)

(3) 烧;烧煮 [burn]

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水经注》

词性变化

爨的拼音: cuàn  

〈词性:名〉

(1) 炉灶。一种土、陶制的厨房炉子、灶 [an earthern kitchen stove]

翻怜爨下劳薪。——张炎《风人松》

(2) 又如: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烟(吹烟)

樵苏失爨: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