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āo zhū gàng
注音ㄑ一ㄠ ㄓㄨ ㄍㄤˋ
解释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例子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五章:“只有他知道,常常借此敲竹杠。”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谜语渔鼓艺人打鼓帮
感情敲竹杠是贬义词。
繁体敲竹槓
近义敲诈勒索
反义拾金不昧
英语fleece(make somebody squeal)
俄语вымогáть(обирáть)
日语高値(たかね)をふっかける,金品(きんぴん)を詐欺する
德语schrǒpfen(prell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敲的拼音:qiāo(ㄑ一ㄠ)
⒈ 打,击:敲打。敲击。敲诈。敲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敲门砖。敲骨吸髓。旁敲侧击。
敲字UNICODE编码U+6572,10进制: 25970,UTF-32: 00006572,UTF-8: E6 95 B2。
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㪣䯨搞摮毃
knock、percuss、strike
形声:从攴、高声
strike, beat, pound, hammer; rap
详细解释◎ 敲的拼音: qi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高声。攴, pū ,轻击。象手(又)拿小棍轻击的样子。本义:敲击,叩打)
(2) 同本义 [knock]?
敲,击头也。——《说文》
夺之杖以敲之。——《左传·定公二年》。释文:“击声也。”
下见共王五伯,将敲其头矣。——《吕氏春秋·当务》
僧敲月下门。——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欲着敲字。
作推敲之势。
作敲字佳矣。
敲剥天下。——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敲扑(拷打);敲丝(银子。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故称);敲枰(下棋);敲翻(打断)
(4) 推敲 [weigh]。如:敲一敲实(摸底;探虚实);敲句(推敲语句);敲吟(推敲吟诵诗句);敲推(推敲);敲磕(推敲,琢磨);敲诗(推敲诗句)
(5) 敲诈 [blackmail]。如:敲削(敲剥。敲诈剥削);敲磕(敲诈);敲磨(犹敲剥);敲镘儿(敲诈钱财)
◎ 敲的拼音: qiāo
〈词性:名〉
短杖式的刑具 [implement like short stick]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
敲边鼓、敲打、敲定、敲击、敲门砖、敲敲打打、敲丧钟、敲山震虎、敲诈、敲竹杠
竹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⒉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⒊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⒋ 姓。
竹字UNICODE编码U+7AF9,10进制: 31481,UTF-32: 00007AF9,UTF-8: E7 AB B9。
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amboo
象形:像竹形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详细解释◎ 竹的拼音: zhú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bamboo]。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bamboo slip]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bamboo flute]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bamboo forest]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竹板书、竹编、竹鞭、竹笛、竹筏、竹行、竹简、竹篮打水、竹篮打水一场空、竹帘、竹林、竹楼、竹马、竹蔑、竹牌、竹器、竹琴、竹笋、竹滕、竹筒、竹西、竹叶青、竹芋、竹纸
杠的拼音:gàng(ㄍㄤˋ)
⒈ 一种较粗的棍子:杠子。杠杆。
⒉ 在阅读或批改文字中作标记而画的粗直线。
杠的拼音:gāng(ㄍㄤ)
⒈ 旗杆。
⒉ 小桥。
⒊ 床前横木。
杠字UNICODE编码U+6760,10进制: 26464,UTF-32: 00006760,UTF-8: E6 9D A0。
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槓
bar、thick stick
形声:从木、工声
lever, pole, crowbar; sharpen
详细解释◎ 杠的拼音:
槓 g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工声。( gāng )本义:床前横木)
(2) 同本义 [bar]
床,其杠,北燕、 朝鲜之间谓之树,自 关而西, 秦 晋之间谓之杠。——《方言》
杠,床前横木也。——《说文》
(3) 指旗杆 [flag staff]
素锦绸杠。——《尔雅·释天》
(4) 比较小的桥 [small bridge]。如:石杠(石桥);杠彴(泛指桥);杠梁(桥梁)
(5) 另见 gàng
◎ 杠的拼音:
槓 gàng
〈词性:名〉
(1) 抬重物的粗棍。亦指门闩 [stout carrying pole]。如:木杠;铁杠;门杠;杠房头(杠房的把头);杠架(抬尸体用的床)
(2) 锻炼身体用的一种器械 [bar]。如:高低杠;杠铃;双杠;单杠
(3) 批改文字或阅读中作为标记所画的粗直线 [thick line]。如:书上画了好多杠杠;在稿子上扛了许多杠子
(4) 机床上带螺纹的棍状零件 [screw]。如:丝杠
◎ 杠的拼音: gàng
〈词性:动〉
(1) 把不通的文字、错字或多余的字用直线划去或标出 [cross out]。如:他把作文中的许多词句都杠掉了
(2) 在布、皮或石头上磨擦使锋利些 [sharpen]。如:把刀或剃刀杠一下;杠刀
(3) 专横自是,好与人争 [dispute]。如:好抬杠;他又跟人杠上了
(4) 另见 gāng
杠荡、杠刀、杠杆、杠铃、杠头、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