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怯防勇战的意思

qièfángyǒngzhàn

怯防勇战



拼音qiè fáng yǒng zhàn

注音ㄑ一ㄝˋ ㄈㄤˊ ㄩㄥˇ ㄓㄢˋ

解释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出处《梁书 冯道根传》:“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小心防守而勇于战斗。

感情怯防勇战是中性词。

繁体怯防勇戰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iè   注音  ㄑ一ㄝˋ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NFCY  仓颉  PGI  郑码  UBZS  四角  94032  结构  左右电码  1845  区位  3951  统一码  602F  笔顺  丶丶丨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怯的拼音:qiè(ㄑ一ㄝˋ)  

⒈ 胆小,没勇气:怯场。怯懦。怯弱。怯步。怯阵。羞怯。

⒉ 俗气,见识不广,不合时宜:露怯。

统一码

怯字UNICODE编码U+602F,10进制: 24623,UTF-32: 0000602F,UTF-8: E6 80 AF。

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怯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wardly、nervous、timi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忄、去声

English

lacking in courage, afrai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怯的拼音: qiè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2) 同本义 [cowardly;timid]怯,多畏也。从犬,去声。 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贾子道术》

怯者不得独退。——《孙子·军事》

五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怯怯乔乔(战战兢兢);怯壳儿(怯坎儿,怯条子。土气,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怯症(胆怯);胆怯(胆小;畏缩);羞怯(羞涩胆怯)

(4) 土气 [rustic]

怕人说他怯,笑他不开眼。——《负曝闲谈》

(5) 虚弱 [weak]

一来我们身小力怯,着甚来由吃挨吃搅。——《京本通俗小说》

词性变化

怯的拼音: qiè  

〈词性:动〉

(1) 害怕;畏惧 [be afraid]

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史记·鲁仲连邹阳传》

黄花不怯西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辛弃疾《鹧鸪天》

(2) 又如:怯床(指妓女畏惧接客或男子性能力不足);怯上(怕见地位高的人);怯色(惊慌的表情)

(3) 舍弃 [abandon]

高声喝叫:“得莺莺便把残生怯。”——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常用词组

怯场、怯惧、怯口、怯懦、怯弱、怯生、怯生生、怯声怯气、怯子

  拼音  fáng   注音  ㄈㄤˊ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BYN  五笔98  BYT  仓颉  NLYHS  郑码  YSY  四角  70227  结构  左右电码  7089  区位  2332  统一码  9632  笔顺  フ丨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防的拼音:fáng(ㄈㄤˊ)  

⒈ 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防止。防备。预防。防范(防备,戒备)。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防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

⒉ 守卫:防守。边防。海防。

⒊ 堤坝:防堤。“以防止水”。

⒋ 抵得,相当:百夫之防(抵得上百人的人)。

统一码

防字UNICODE编码U+9632,10进制: 38450,UTF-32: 00009632,UTF-8: E9 98 B2。

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坊埅

汉英互译

defend、guard against、preve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阝、方声

English

defend; prevent; embank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防的拼音: f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dam]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3) 要塞;关防 [fortress]。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4) 地名 [Fang town]

(5)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6)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7)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8) 通“房”。住室 [room]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9) 姓

词性变化

防的拼音: fáng  

〈词性:动〉

(1) 筑堤 [dam]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2) 防止;防备 [prevent;guard against]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4) 防守;防御;防卫 [defense;defend]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 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

(5)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6) 堵塞 [block]。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7) 遮蔽 [shelter]。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常用词组

防暴、防爆、防备、防不胜防、防潮、防尘、防磁、防弹、防盗、防冻、防冻、防毒面具、防范、防腐剂、防旱、防洪、防护、防护堤、防护林、防患未然、防火、防空、防涝、防区、防沙林、防身、防守、防暑、防水、防特、防微杜渐、防卫、防务、防线、防锈、防汛、防疫、防疫站、防御、防御工事、防贼、防震、防止、防治

  拼音  yǒng   注音  ㄩㄥˇ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CELB  五笔98  CEER  仓颉  NBKS  郑码  XSLY  四角  17427  结构  上下电码  0516  区位  5134  统一码  52C7  笔顺  フ丶丨フ一一丨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勇的拼音:yǒng(ㄩㄥˇ)  

⒈ 有胆量,敢做:勇敢。勇毅。勇气。勇士。英勇。奋勇。

⒉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兵勇。劲勇。募勇。

⒊ 姓。

统一码

勇字UNICODE编码U+52C7,10进制: 21191,UTF-32: 000052C7,UTF-8: E5 8B 87。

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㦷勈恿

汉英互译

brave、courageous、valia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力、甬声

English

brave, courageous, fier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勇的拼音: yǒng  

〈词性:形〉

(1)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 yǒng  )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2) 同本义 [brave]

勇,气也。——《说文》

无拳无勇。——《诗·小雅·巧言》

尔勇伊何。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勇,文之帅也。——《国语·周语》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勇于就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若素名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兴甚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勇而多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忠勇(忠诚而勇敢);英勇(勇敢出众);勇悍(勇敢强悍);勇烈(勇敢猛烈);勇夫(勇敢的人);勇功(勇敢作战立下的功劳);勇沉(勇敢沉着);勇果(勇敢果断)

(4) 勇猛;凶猛 [bold and powerful]

勇悍果敢,取众率兵,此下德也。——《庄子》

勇,天下之凶德也。——《吕氏春秋·论威》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三国志》

(5) 又如:神勇(形容人非常勇猛);骁勇(勇猛);勇鸷(勇猛强悍)

词性变化

勇的拼音: yǒng  

〈词性:名〉

(1) 勇气,勇力 [courage;courage and power]

可使有勇。——《论语·先进》

勇冠三军。——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其勇过人。——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清代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也泛指士兵 [soldier]。如:乡勇;勇丁(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游勇(指失去统属的士兵)

(3) 姓

常用词组

勇敢、勇决、勇力、勇略、勇猛、勇气、勇士、勇往直前、勇武、勇于

  拼音  zhàn   注音  ㄓㄢˋ   繁体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HKAT  五笔98  HKAY  仓颉  YRI  郑码  IDJH  四角  23650  结构  左右电码  2069  区位  5329  统一码  6218  笔顺  丨一丨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战(戰)的拼音:zhàn(ㄓㄢˋ)  

⒈ 打仗: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⒉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战。争战。

⒊ 发抖:战抖。寒战。胆战心惊。

⒋ 姓。

统一码

战字UNICODE编码U+6218,10进制: 25112,UTF-32: 00006218,UTF-8: E6 88 98。

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战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戰戦

汉英互译

battle、fight、wa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戈、占声

English

war, fighting, batt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战的拼音:

zh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battle;war]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4)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fight]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6) 后作“颤”。发抖 [shiver]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词性变化

战的拼音:

zhàn  

〈词性:名〉

(1) 战争;战事 [war;warfare;battle]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3) 姓

常用词组

战败、战报、战备、战表、战场、战车、战船、战地、战斗、战端、战犯、战俘、战斧、战歌、战功、战鼓、战国、战果、战壕、战后、战火、战祸、战机、战绩、战舰、战将、战兢兢、战局、战具、战况、战利品、战例、战栗、战乱、战略、战马、战幕、战袍、战情、战区、战胜、战时、战士、战事、战书、战术、战天斗地、战无不胜、战线、战役、战友、战战、战战兢兢、战阵、战争、战争贩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