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乞儿马医的意思

ér

乞儿马医



拼音qǐ ér mǎ yī

注音ㄑ一ˇ ㄦˊ ㄇㄚˇ 一

解释乞儿:乞丐;马医: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旧指卑贱的人。

出处《列子·黄帝》:“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

例子既与乞儿马医同贱,为民请命,是其故常。(章炳麟《驳神我宪政说》)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卑贱的人。

感情乞儿马医是中性词。

繁体乞兒馬醫

近义贩夫贩妇、平民百姓

反义王公贵族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ㄑ一ˇ   
部首  乙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TNB  仓颉  ON  郑码  MAYD  四角  80717  结构  单一电码  0047  区位  3882  统一码  4E5E  笔顺  ノ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乞的拼音:qǐ(ㄑ一ˇ)  

⒈ 向人讨、要、求:乞求。乞丐。乞灵(向神佛求助)。乞怜。

⒉ 姓。

统一码

乞字UNICODE编码U+4E5E,10进制: 20062,UTF-32: 00004E5E,UTF-8: E4 B9 9E。

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气吃

汉英互译

beg、supplicat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beg; reque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乞的拼音:   

〈词性:动〉

(1)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2) 同本义 [beg;go begging]

乞,谓行匄也。——《苍颉篇》

郑伯乞盟。——《春秋·僖公八年》

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谷梁传》

操瓢而乞者。——《庄子·盗跖》

乞食于野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以钱币乞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乞为囚虏之不暇。——宋· 苏轼《教战守策》

瑞亦屡疏乞休。——《明史》

(3) 又如:乞化(乞讨;化缘);乞言(求取可行的善言);乞邻(向邻人求取);乞粮(求人济助粮食);乞活(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乞募(求募);乞麾(求住地方长官);乞灵(求助于神灵或某种神威);乞请(乞讨)

(4) 引申为请求,希望 [ask;request;hope]

乞,求也。——《广韵》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左传·隐公四年》

(5) 又如:乞匄(乞求);乞免(求人赦免;自请免官);乞师(求人出兵相助);乞鞫(请求复审);乞念(乞求考虑);乞哀(乞求怜悯、饶恕);乞和(求和);乞命(请求宽宥生命)

(6) 被;叫 [be+…-ed]

那和尚猛可地乞他摔住。——《清平山堂话本》

乞那婆子缠不过,便道:“你放了手,我去便了。”——《水浒传》

词性变化

乞的拼音:   

〈词性:名〉

(1) 乞丐 [beggar]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余疑其为女乞而问曰:“尔有丈夫乎?”乞微笑。——袁宏道《山居小话》

(2) 又如:乞俭(乞丐)

(3) 姓

常用词组

乞哀告怜、乞贷、乞丐、乞骸骨、乞怜、乞求、乞儿、乞人、乞食、乞讨、乞降

  拼音  ér   注音  ㄦˊ   繁体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QTN  仓颉  LU  郑码  RD  四角  22010  结构  单一电码  0334  区位  2289  统一码  513F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儿(兒)的拼音:ér(ㄦˊ)  

⒈ 小孩子:婴儿。儿戏。

⒉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⒊ 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⒋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⒌ 助詞:①多用作名词后缀。②用于形容词后。

统一码

儿字UNICODE编码U+513F,10进制: 20799,UTF-32: 0000513F,UTF-8: E5 84 BF。

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人兒

汉英互译

son、child、childre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儿的拼音:

é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child, pl. children]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child]。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child]。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son]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young man]。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youngster]。如:健儿

(10) 我 [I]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帝]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词性变化

儿的拼音:

ér  

〈词性:形〉

(1) 雄性——多指牲畜 [male]。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my]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儿的拼音:

ér  

<后缀>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常用词组

儿辈、儿曹、儿齿、儿妇、儿歌、儿化、儿皇帝、儿科,儿科学、儿郎、儿马、儿男、儿女、儿女情、儿女情长、儿女债、儿时、儿孙、儿童、儿童节、儿童乐园、儿童文化宫、儿童文学、儿童片、儿童心理学、儿媳妇、儿戏、儿语、儿子

  拼音    注音  ㄇㄚˇ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CNNG  五笔98  CGD  仓颉  NVSM  郑码  XA  四角  77127  结构  单一电码  7456  区位  3477  统一码  9A6C  笔顺  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马(馬)的拼音:mǎ(ㄇㄚˇ)  

⒈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⒉ 大:马蜂。马勺。

⒊ 姓。

统一码

马字UNICODE编码U+9A6C,10进制: 39532,UTF-32: 00009A6C,UTF-8: E9 A9 AC。

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马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词性变化

马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马的拼音:

  

〈词性:形〉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常用词组

马鞍、马鞍形、马帮、马鞭、马弁、马表、马鳖、马兵、马泊六、马不停蹄、马步、马车、马齿苋、马褡子、马达、马大哈、马刀、马到成功、马德里、马灯、马店、马队、马贩子、马房、马蜂、马蜂窝、马夫、马革裹尸、马褂、马号、马号、马赫、马赫数、马后炮、马虎、马甲、马架、马缰绳、马嚼铁、马嚼子、马脚、马厩、马驹、马具、马可·波罗、马克思、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口铁、马裤、马快、马拉松、马力、马列、马铃薯、马六甲海峡、马笼头,马勒、马路、马骡、马马虎虎、马匹、马屁、马屁精、马前卒、马群、马赛克、马上、马上比武、马勺、马市、马嘶、马首、马首是瞻、马术、马蹄、马蹄铁、马蹄形、马桶、马头琴、马尾松、马戏、马歇尔计划、马靴、马衣、马扎、马掌

  拼音    注音    繁体    
部首  匚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ATDI  仓颉  SOK  郑码  HMA  四角  71718  结构  左三包围电码  6829  区位  5029  统一码  533B  笔顺  一ノ一一ノ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医(醫)的拼音:yī(一)  

⒈ 治病:医疗。医术。医务。医道。

⒉ 治病的人:医士。医生。医德。

⒊ 治病的科学:西医。中医。

统一码

医字UNICODE编码U+533B,10进制: 21307,UTF-32: 0000533B,UTF-8: E5 8C BB。

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翳醫毉

汉英互译

cure、doctor、medicine

造字法

会意:从匚、从矢声

English

cure, heal; doctor, medic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医的拼音:

醫、毉   

〈词性:名〉

(1) (会意兼形声。从匚( fāng  ),从矢,矢亦声。《说文》:“盛弓弩矢器也。”“醫”,会意,从“殹”(   ),从酉( yǒu  )。“殹”,治病时的扣击声。“酉”,用以医疗的酒。二字各有本义,今用“医”为简体字。本义:治病的人)

(2) 同本义 [doctor]

医,治 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性得酒而使。——《说文》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国语·越语》

不可以作巫医。——《论语》

譬之若良医。——《吕氏春秋·察今》

驰召医。——《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无医药。——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医国(指良医);医家有割股之心(喻医生有治病救人的虔诚愿望);缺医少药;医家(医生,医学家);医师(官名。为众医之长);医婆(女医师);医人(医生);医工(原为官名,指医官。后泛指一般医生);医流(医生,医家);医算(医生和卜人);医巫(治病的人。古代医生往往兼用巫术治病,故称)

(4) 医术;医学 [medicine]

原来尊夫人懂得医理,明日就请来看看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5) 又如:医手(医术高明者);行医;学医;医王(医术极精的人。多用以比喻诸佛或高僧等);医部(医学书籍);医理(医学道理或理论);医道(医术)

(6) 粥加曲蘖酿成的甜酒 [sweet wine]。如:凉医(凉甜酒)

词性变化

医的拼音:

  

〈词性:动〉

(1) 治疗,治愈 [cure]

聚毒药以共医事。——《周礼》

(2) 又如:医药局(集防疫、治疗、司药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医缘(迷信的人认为疾病好坏与医药有命定的关系,称作医缘);医济(医治)

(3) 救治 [treat and cure]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国语》

(4) 又如:医国(比喻救治国家)

常用词组

医案、医道、医德、医护、医科、医理、医疗、医生、医圣、医师、医士、医书、医术、医务、医学、医药、医院、医治、医嘱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