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ī léng bā bàn
注音ㄑ一 ㄌㄥˊ ㄅㄚ ㄅㄢˋ
解释比喻四分五裂。
出处梁实秋《老年》:“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如星座。”
例子这个玻璃花瓶摔成七棱八瓣的了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四分五裂。
感情七棱八瓣是中性词。
近义四分五裂
英语be all split up(badly split)
动物生肖牛,虎,蛇
七的拼音:qī(ㄑ一)
⒈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⒉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⒊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七字UNICODE编码U+4E03,10进制: 19971,UTF-32: 00004E03,UTF-8: E4 B8 83。
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柒
seven
会意
seven
详细解释◎ 七的拼音: qī
〈词性:数〉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seven]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seven times]。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 七的拼音: qī
〈词性: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a kind of literary form]。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seventh]。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七…八…、七八成、七八成、七病八痛、七长八短、七尺之躯、七大八小、七大洲、七高八低、七绝、七拉八扯、七老八十、七零八落、七律、七略、七庙、七拼八凑、七平八稳、七七、七七事变、七巧板、七窍、七窍生烟、七情、七擒七纵、七色板、七上八下、七声、七十二变、七十二行、七手八脚、七夕、七弦琴、七言诗、七曜、七一、七折八扣、七嘴八舌
棱的拼音:léng(ㄌㄥˊ)
⒈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棱角。瓦棱。棱椎(多面体的一种)。三棱镜。模棱两可。
⒉ 神灵之威,威势:威棱。
棱的拼音:lēng(ㄌㄥ)
⒈ 〔不棱登〕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含厌恶意,如“傻棱棱棱”。
棱的拼音:líng(ㄌ一ㄥˊ)
⒈ 〔穆棱〕地名,在中国黑龙江省。
棱字UNICODE编码U+68F1,10进制: 26865,UTF-32: 000068F1,UTF-8: E6 A3 B1。
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棱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楞稜
arris、edge、ridge
形声:左形右声
squared timber; angle, edge
详细解释◎ 棱的拼音: lēng
(1) ——“不棱登”( bulēngdēng ):助词。常用为某些形容词的后缀。如:红不棱登;花不棱登
(2) 另见 léng;líng
◎ 棱的拼音:
稜 léng
〈词性:名〉
(1) (俗作“楞”和“稜”。形声。从木,夌( líng )声。本义:有四角的木)
(2) 同本义 [square timber]
上觚稜而栖金爵。——班固《西都赋》
木四方为棱。——汉· 服虔《通俗文》
(3) 同一物体的面与面的交接处,即棱角 [arris;edge;ridge]。如:冰棱,瓦棱;桌子棱儿;搓边棱儿
◎ 棱的拼音: léng
〈词性:形〉
(1) 威势 [awe-inspiring]
威稜憺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刚稜疾恶。——《后汉书·王允传》。注:“威稜也。”
(2) 又如:棱光(威严的目光);棱眼(威严的眼睛);棱棱(威严的样子)
(3) 严厉 [severe]。如:棱峻(严峻);威棱(威势,威风);棱森(森严貌)
◎ 棱的拼音: léng
〈词性:动〉
(1) 〈词性:方〉∶打 [beat;strike;hit]
你气头子上棱两棒槌万一棱杀了,你与他偿命,我与他偿命?——《醒世恒言》
(2) 另见 lēng;líng
棱堡、棱边、棱缝,棱缝儿、棱角、棱晶、棱镜、棱棱、棱柱、棱锥
◎ 棱的拼音: líng
(1) ——“穆棱”( Mùlíng ):县名。在黑龙江省
(2) 另见 lēng;léng
八的拼音: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八字UNICODE编码U+516B,10进制: 20843,UTF-32: 0000516B,UTF-8: E5 85 AB。
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捌丷
eight
指事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详细解释◎ 八的拼音: bā
〈词性: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 八的拼音: bā
[数]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八拜之交、八宝菜、八宝饭、八宝山、八宝箱、八倍、八辈子、八边形、八表、八不挨、八成、八成,八成儿、八德、八斗才、八方、八方呼应、八分、八竿子打不着、八哥、八股、八卦、八卦掌、八卦阵、八行书、八行纸、八荒、八级工、八级工资制、八角、八节、八九不离十、八路军、八面锋、八面光,八面见光、八面玲珑、八面山、八面威风、八旗、八十千、八抬大轿、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桌、八月节、八字、八字步,八字步儿、八字胡,八字胡儿、八字脚、八字没见一撇,八字没一撇、八字眉、八字帖儿
瓣的拼音:bàn(ㄅㄢˋ)
⒈ 组成花冠的各片:花瓣。
⒉ 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球茎可以分开的片状物:豆瓣儿。蒜瓣儿。
⒊ 物体破裂分成的部分。
⒋ 量词。
瓣字UNICODE编码U+74E3,10进制: 29923,UTF-32: 000074E3,UTF-8: E7 93 A3。
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分
petal、lamella、valove
形声:从瓜、辛声
petal; segment; valves
详细解释◎ 瓣的拼音: b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瓜,辡( biǎn )声。本义:瓜类的籽)
(2) 同本义 [melon seeds]
瓣,瓜中实也。——《说文》
瓠栖瓣。——《尔雅》。按,今曰瓜子仁。
水中有甘蔗,及梅李核瓜瓣。——南朝宋· 谢惠连《祭古冢文》
(3) 瓜果的分瓤 [pulp]
朱橘香苞数瓣分。——元稹《贬江陵途中寄乐天》
(4) 又如:橘瓣,瓜瓣
(5) 组成花冠的各片 [petal]。如:花瓣
(6) 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球茎可以分开的片状物 [segment]
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红楼梦》
(7) 又如:豆瓣;蒜瓣
(8) 物体自然地分成或破碎后分成的部分 [section]。如:七棱八瓣;摔成几瓣
◎ 瓣的拼音: bàn
〈词性:量〉
用于花瓣、叶片或种子、果实、球茎分开的小块儿 [segment]
种柳,先于土坑中置蒜一瓣,甘草一寸,永不生虫。——《格物粗谈》
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