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
注音ㄑ一ˊ ㄌㄨˋ ㄨㄤˊ 一ㄤˊ
解释亡:丢失。在岔道上跑丢了羊。比喻人生道路复杂;掌握不好方向会误入歧途;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出处《列子 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例子(1)对年轻的人如不循循善诱,就有歧路亡羊的危险。
(2)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他担心自己会陷入歧路亡羊的局面。
正音“羊”,不能读作“ráng”。
辨形“歧”,不能写作“岐”。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事理复杂多变。
感情歧路亡羊是中性词。
近义误入歧途
反义改邪归正
英语go astray in a complex situatio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歧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岔道,偏离正道的小路:歧途(岔道,喻错误的道路,如“误入歧歧”)。
⒉ 不相同,不一致:歧义。歧视。
歧字UNICODE编码U+6B67,10进制: 27495,UTF-32: 00006B67,UTF-8: E6 AD A7。
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歧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岐䅩枝跂
branch、divergent、fork
形声:从止、支声
fork of road; branching off
详细解释◎ 歧的拼音: qí
〈词性:形〉
(1)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2) 同本义 [having extra toes]
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集韵》
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3) 叉开,事物错出 [forked;branching]
物两为歧。——《尔雅·释名》
歧舌国。——《山海经·海外南经》
光歧俨其偕列。——潘岳《笙赋》
无为在歧途。——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 李白《行路难》
(4) 又如:歧歧(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歧旨(歧义);歧言(指离别之言);歧意(二心)
(5) 不同,不一致,有差别 [divergent;different]。如:歧杂(错杂;纷乱);歧趋(不同的趋向)
(6) 聪颖 [wise]。如:歧嶷(谓幼年聪慧);歧秀(聪慧出众)
◎ 歧的拼音: qí
〈词性:名〉
(1) 岔路 [branch road;forked road]
路旁一歧东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亦指走入歧路
大道以多歧亡羊。——《列子·说符》
(3) 又如:歧旁(旁出的岔路);歧道(歧路,岔路);歧阻(道路阻塞)
(4) 指正式或正当途径以外的其他途径 [branch]。如:歧差(差误);歧误(差错,错误)
歧出
路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
⒉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shù )。
⒊ 方面,地区:外路货。各路人马。
⒋ 种类:一路货色。
⒌ 大,正:“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⒍ 车:筚路。乘路。
⒎ 姓。
路字UNICODE编码U+8DEF,10进制: 36335,UTF-32: 00008DEF,UTF-8: E8 B7 AF。
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route、pad、pathway、road、way
道、途
形声:从足、各声
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详细解释◎ 路的拼音: lù
〈词性: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distance travelled;journey]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way;means]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carriage]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court]。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area;respect;line]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power and authority]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railway;railroad]。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kind;type]。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 路的拼音: lù
〈词性:动〉
(1) 经过 [go through; pass]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show;become visible;reveal]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corrupt;ruin]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 路的拼音: lù
〈词性:形〉
(1) 通“露”。裸露 [naked]。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big]。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路边、路标、路不拾遗、路程、路单、路德、路灯、路堤、路段、路费、路风、路规、路轨、路过、路徽、路基、路祭、路警、路径、路局、路口、路柳墙花、路面、路牌、路旁、路卡、路人、路人皆知、路上、路数、路条、路头、路途、路线、路易、路易十六、路障、路子
亡的拼音:wáng(ㄨㄤˊ)
⒈ 逃:逃亡。流亡。
⒉ 失去:亡佚。亡羊补牢。
⒊ 死:伤亡。死亡。
⒋ 灭:灭亡。亡国奴。救亡。兴亡。
亡的拼音:wú(ㄨˊ)
⒈ 古同“无”,没有。
亡字UNICODE编码U+4EA1,10进制: 20129,UTF-32: 00004EA1,UTF-8: E4 BA A1。
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亾兦
conquer、deceased、die、flee、lose
灭、殁、卒、兴、存
会意
death, destroyed; lose, perish
详细解释◎ 亡的拼音:
亾 wáng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 )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 同本义 [flee;run away]
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
(4) 死 [die]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身在身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长者先亡。——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丢失;丧失 [lose]
亡赵自危。——《战国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大道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
诸侯之所亡。——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
(8) 灭亡 [subjugate]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
彼固亡国之形也。——《韩非子·初见秦》
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坐而待亡。
(9) 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
(10) 外出;出门 [be away from home]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11) 沉迷于宴饮 [indulge in drink]
乐酒无厌谓之亡。——《孟子》
(12) 通“忘” [forget]
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
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淮南子》
(13) 轻视 [neglect]。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里)
◎ 亡的拼音: wáng
〈词性:名〉
(1) 过去 [of the pass]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
(2) 另见 wú
亡八、亡故、亡国、亡国奴、亡魂、亡魂丧胆、亡魂失魄、亡灵、亡命、亡命之徒、亡去、亡失、亡羊补牢、亡佚
◎ 亡的拼音: wú
〈词性:动〉
(1) 古同“无”
(2) 通“无”。没有 [not have]
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汤问》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诗·唐风·葛生》
亡则以缁,长半幅。——《仪礼·士丧礼》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
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且亡罪夷灭。
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后汉书·列女传》
(3) 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don't]
幸亡阻我。——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亡论长者。
法令亡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亡何国变。——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另见 wáng
羊的拼音:yáng(一ㄤˊ)
⒈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
⒉ 姓。
羊的拼音:xiáng(ㄒ一ㄤˊ)
⒈ 古同“祥”,吉祥。
羊字UNICODE编码U+7F8A,10进制: 32650,UTF-32: 00007F8A,UTF-8: E7 BE 8A。
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羋
sheep
象形
sheep, goat; KangXi radical 123
详细解释◎ 羊的拼音: yá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2) 同本义 [sheep]。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羊,羊兽也。——《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
羊曰柔毛。——《礼记·曲礼》
羊曰少牢。——《大戴礼记·少牢》
食麦与羊。——《礼记·月令》
兑为羊。——《易·说卦》
杖汉节牧羊。——《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羊群里跑出骆驼来(喻指平常的人忽然变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了);羊群蚁阵(形容众多而聚集);羊酒花红(丰厚的赏赐和显赫的荣耀);羊车过市(比喻男子才美绝伦,引人羡慕注目);羊耳风(羊角风);羊脏(调侃语。指好胃口);羊羔(酒名;羊羔酒,一种汾州产的糯米制白酒);羊儿风(羊角风)
(4) 十二生肖之一,与十二地支的未相配 [sheep]
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论衡》
(5) 姓
◎ 羊的拼音: yáng
〈词性:形〉
(1) 吉利。后作“祥” [lucky]
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莙以取羊。——《墨子》
羊吉万岁,子孙自贵。——《王孝渊碑》
(2) 又如:羊枣(果名,俗称“软枣。表示吉祥);吉羊
(3) 细密;完备。后作“详” [meticulous;detailed]
臣愿王与下吏羊计某言而竺(笃)虑之也。——《马王堆汉墓帛书》
羊肠线、羊肠小道、羊齿、羊癫风、羊羔、羊羹、羊工、羊倌、羊毫、羊狠狼贪、羊角、羊角风、羊圈、羊羚、羊毛、羊毛疔、羊毛帽、羊毛衫、羊毛袜、羊毛衣、羊膜、羊皮纸、羊绒衫、羊肉串、羊水、羊桃、羊痫风、羊音、羊左